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电沉积Ni纳米晶制备无缠绕阵列碳纳米管 被引量:3
1
作者 鲍桥梁 冉祥 +3 位作者 张晗 祁祥 傅强 潘春旭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金属Cu基板上脉冲电沉积Ni纳米晶薄膜作为催化剂,在乙醇火焰中制备了直立、无缠绕阵列碳纳米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激光拉曼谱仪(Raman)对不同工艺制备的Ni纳米晶薄膜和阵列碳纳米管的形... 以金属Cu基板上脉冲电沉积Ni纳米晶薄膜作为催化剂,在乙醇火焰中制备了直立、无缠绕阵列碳纳米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激光拉曼谱仪(Raman)对不同工艺制备的Ni纳米晶薄膜和阵列碳纳米管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综合控制脉冲电沉积参数、电沉积时间和火焰中的合成时间,可以获得大面积、密集、均匀、直立、无缠绕、形态良好、重复性高的阵列碳纳米管。脉冲电沉积Ni纳米晶和合成无缠绕阵列碳纳米管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脉冲电沉积正、负脉冲的工作频率为154Hz、占空比为38.5%、电沉积时间为1min、基板预热至600℃、火焰中停留1min。通过对生长机理的研究发现:当电沉积时间较短时,获得的Ni纳米晶薄膜较薄,具有较高的局域粗糙程度和催化活性,有利于碳纳米管的同时大面积"拥挤生长"形成阵列结构;另外,通过调整脉冲电沉积参数,可以控制Ni纳米晶的大小,从而控制碳纳米管的长径比,当长径比较小时即可获得无缠绕的阵列碳纳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纳米晶 碳纳米管
下载PDF
电沉积镍纳米晶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鲍桥梁 张晗 潘春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生长形态 碳纳米管 电沉积镍 纳米晶 CNTS 前期研究 沉积参数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石墨烯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绍娟 甘胜 +5 位作者 沐浩然 徐庆阳 乔虹 李鹏飞 薛运周 鲍桥梁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9-356,共28页
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因其卓越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及其与硅基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原子晶体薄膜材料,石墨烯有着优异的机械性能、超高的热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超宽带的光学响应谱... 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因其卓越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及其与硅基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原子晶体薄膜材料,石墨烯有着优异的机械性能、超高的热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超宽带的光学响应谱及极强的非线性光学特性,使其在新型光学和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系列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先后被研制出,已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近期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发现及太赫兹器件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石墨烯基光电器件的蓬勃发展。综述重点总结近年来石墨烯在超快脉冲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以及表面等离子体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脉冲激光器 光调制器 光探测器 表面等离子体 太赫兹
下载PDF
纳米碳管在电场中的微结构转变
4
作者 鲍桥梁 张晗 潘春旭 《现代科学仪器》 2006年第z1期38-39,共2页
  Carbon nanotube(CNT)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s due to its special micorstructure,properties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Variant CNTs microstructures exhibit different chemical,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arbon nanotube(CNT)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s due to its special micorstructure,properties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Variant CNTs microstructures exhibit different chemical,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refore,it is importance to control the CNTs growth for desired applications.Up to new,many methods have been used by changing growth conditions such as catalyst,temperature and plasma,etc.[1-3].Presently,an electric field was applied to control not only CNTs vertical growth but also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展开更多
下载PDF
电场诱导生长阵列碳纳米管及模拟计算
5
作者 张晗 鲍桥梁 潘春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生长过程 模拟计算 电场诱导 碳纳米管 阵列 CNTS 有限元方法 生长机制
下载PDF
电场力诱导阵列碳纳米管的生长及其模拟计算
6
作者 张晗 张峻 +2 位作者 祁祥 鲍桥梁 潘春旭 《纳米科技》 2006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火焰区周围施加电磁场可稳定重复地制备出大面积形态良好的直立碳纳米管。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建模,系统计算碳纳米管在生长过程中感到的电场力及其与阵列碳纳米管的高度、间距和直径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破纳米管在电场力作用下的阵列... 在火焰区周围施加电磁场可稳定重复地制备出大面积形态良好的直立碳纳米管。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建模,系统计算碳纳米管在生长过程中感到的电场力及其与阵列碳纳米管的高度、间距和直径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破纳米管在电场力作用下的阵列生长过程和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力 碳纳米管 有限元方法 模拟计算
下载PDF
范德华尔斯材料在转角光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嘉璐 戴志高 +5 位作者 胡光维 欧清东 张津瑞 甘雪涛 仇成伟 鲍桥梁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2-822,共11页
极化激元是光与不同极化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半光半物质的准粒子,可用于亚波长尺度的光场调控,在光学成像、非线性效应增强及新型超构材料设计等领域扮演着举足重轻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转角范德华尔斯材料体系的制备工艺和物性研究... 极化激元是光与不同极化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半光半物质的准粒子,可用于亚波长尺度的光场调控,在光学成像、非线性效应增强及新型超构材料设计等领域扮演着举足重轻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转角范德华尔斯材料体系的制备工艺和物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中许多新奇的极化激元现象也被揭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转角范德华尔斯材料在光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含转角石墨烯体系中的等离极化激元,转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中的激子极化激元与六方氮化硼(h-BN)与α-MoO_(3)体系中的声子极化激元等。最后展望转角二维范德华尔斯材料中的极化激元在纳米尺度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有效控制方面所展现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角电子学 二维材料 范德华尔斯材料 极化激元
下载PDF
单元素二维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电荷传输层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生晃 傅年庆 鲍桥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2-431,共20页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各种已开发的绿色能源技术中,光伏发电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尽管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其性价比与传统能源相比仍有差距.因此,...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各种已开发的绿色能源技术中,光伏发电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尽管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其性价比与传统能源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太阳能电池迫在眉睫,但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仍受到稳定性差与效率较低的双重考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人们将化学和物理性能优异的单元素二维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电荷传输层引入太阳能电池中,在改善电池稳定性及提升效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本文综合评述了纳米级单元素二维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太阳能电池电荷传输层的相关研究进展.这些单元素材料的引入使得所研究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证明该类型电荷传输层的构建为满足现代社会能源需求提供了新技术平台.文章最后讨论了单元素二维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面临的关键挑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单元素二维材料 电荷传输层 效率
下载PDF
Intermediate phase-enhanced Ostwald ripening for the elimination of phase segregation in efficient inorganic CsPbIBr_(2)perovskite solar cells 被引量:2
9
作者 Wei Li Benjia Zhu +11 位作者 Mathias Uller Rothmann Amelia Liu Weijian Chen Yen Yee Choo Narendra Pai Wenxin Mao Tian Zhang Qiaoliang Bao Xiaoming Wen Udo Bach Joanne Etheridge Yi-Bing Che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2655-2666,共12页
Mixed halide perovskites with the ability to tune bandgaps exhibit attractive applications in tandem solar cells,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nd wavelength-tunable light-emitting devices.However,halide demixing u... Mixed halide perovskites with the ability to tune bandgaps exhibit attractive applications in tandem solar cells,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nd wavelength-tunable light-emitting devices.However,halide demixing under illumination or in the dark with a charge-carrier injection in both hybrid and inorganic perovskites results in bandgap instability and current-density-voltage(J-V)hysteresis,which can significantly hamper their application.Here,we demonstrate that halide segregation and J-V hysteresis in mixed halide inorganic CsPbIBr_(2)solar cells can be effectively mitigated by introducing an intermediate phase-enhanced Ostwald ripening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the CsPbIBr_(2)precursor solution.Excess amounts of either PbBr_(2)or CsI are incorporated into originally even molar amounts of PbBr_(2)and CsI precursor solutions.With the PbBr_(2)-excess,we observed an enlarged perovskite grain size,no detectable halide phase segregation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nor the perovskite/TiO2 interface,an increased 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a reduced J-V hysteresis,and an improved solar-cell performance.However,different CsI:PbBr_(2)stoichiometric ratios were found to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ovskite solar cell.The excessive lead phase is reactive with the dimethyl sulfoxide(DMSO)in the precursor solution to form the Pb(I,Br)2·DMSO complex and the quasi-twodimensional(2D)CsPb_(2)(I,Br)5,which are conducive to Ostwald maturation and defect extinction.Finally,the CsPbIBr_(2)solar cell with a PbBr_(2)-excess precursor composition reaches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9.37%(stabilized PCE of 8.48%)and a maximum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over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ells phase segregation CsPbIBr_(2) CATHODOLUMINESCENC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