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裘天仑 鲍武乔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2283-228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EMT)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EMT治疗的115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术后90 d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EMT)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EMT治疗的115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术后90 d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对EMT术后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5例患者EMT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81例,占70.4%;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10分31例,11~20分45例,>20分39例;术后90 d预后良好43例,预后不良72例(包括死亡19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5分比例、出院时NIHSS评分以及术后血管狭窄、血栓扩散、自发性脑出血(sICH)比例均较高,取栓时间、血栓长度均较长、术前侧支循环代偿比例、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3级比例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侧支循环代偿(OR=6.71)、术后血栓扩散(OR=0.036)、术后sICH(OR=0.074)、术后mTICI分级(OR=3.246)、出院时NHISS评分(OR=0.729)是EMT术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入院时NHISS评分(OR=1.033)是EMT术后90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侧支循环代偿以及术后血栓扩散、sICH、mTICI分级和出院时NHISS评分是EMT术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时NHISS评分是EMT术后90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机械取栓 前循环 侧支循环代偿 脑出血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鲍武乔 俞学斌 +1 位作者 王刚 金国良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评价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颅脑外伤经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血肿并再次手术的患者,分成监测组30例和非监测组28例。监测组连续监测颅内压5~9天,... 目的:评价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颅脑外伤经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血肿并再次手术的患者,分成监测组30例和非监测组28例。监测组连续监测颅内压5~9天,平均6.4天。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估颅内压,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等措施,发现迟发性血肿并有手术指征时再次手术。对比两组发现迟发性血肿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在12小时内发现迟发性血肿监测组优于非监测组(P〈0.05),特别在6小时内优势更明显(P〈0.01)。临床疗效监测组好于非监测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颅脑外伤术后迟发性血肿,有利于及时干预、指导临床治疗,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监测 颅脑外伤术后 迟发性血肿 早期发现
下载PDF
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 被引量:3
3
作者 鲍武乔 金国良 +1 位作者 俞学斌 裘天仑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3期406-407,共2页
目的:探讨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5年9月至2013年1月对11例大面积小脑梗死行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存活9例,死亡2例。9例存活者术... 目的:探讨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5年9月至2013年1月对11例大面积小脑梗死行Ommaya囊置入外引流加枕下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存活9例,死亡2例。9例存活者术后24小时清醒3例,24~72小时清醒4例,3天~2周清醒1例。随访6月~1年,7例未遗留严重后遗症,生活能自理,1例术后长期卧床,1例脑干梗死患者植物生存状态。1例双侧大面积小脑梗塞患者及1例合并脑干梗死患者死亡。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后枕部皮下积液,7例存活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行气管切开,后枕部皮下积液1例。未出现颅内感染并发症。结论对有意识障碍的大面积小脑梗死伴有脑积水,采用枕下去骨板减压术+Ommaya囊置入外引流能引流时间更长,减少二次手术机会,并能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枕下去骨瓣减压 Ommaya囊置入外引流
下载PDF
长期服用华法林患者合并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
4
作者 鲍武乔 陈高 王林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1期1935-1936,共2页
华法林是临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全身栓塞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以及某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全身性栓塞、复发心肌梗死或死亡的预防。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各... 华法林是临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全身栓塞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以及某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全身性栓塞、复发心肌梗死或死亡的预防。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各种器官的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合并颅脑外伤时尤其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尽快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是抢救此类患者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临床治疗 颅脑外伤 华法林 长期服用 静脉血栓栓塞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后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俞学斌 金国良 +4 位作者 黄春敏 李景泉 裘天仑 鲍武乔 张小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行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所...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行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每例患者共进行4次MMSE评分:入院时(治疗前)、术后近期(术后2周)、中期(术后2个月)、远期(术后1年)。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42例)和介入栓塞组(80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近期、中期和远期的MMSE评分;并对不同时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在术后早期、中期及远期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均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在术后近期及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组(均P<0.05);但在术后远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开颅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术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认知功能 开颅夹闭 栓塞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俞学斌 金国良 +4 位作者 黄春敏 李景泉 裘天仑 鲍武乔 张小兵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1983-1985,1988,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2例a SA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2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98例,为认知障碍组;30~27分24例,为正常组。分析a SAH后认知障碍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2例a SA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2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98例,为认知障碍组;30~27分24例,为正常组。分析a SAH后认知障碍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 SAH后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与a SAH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均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CT-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诊断明确至手术时间、动脉瘤大小、治疗方式与a SAH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OR=10.562,95%CI:1.803~61.875)、术前CT-Fisher分级(OR=0.066,95%CI:0.004~1.061)是a SAH后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术前CT-Fisher分级高是a SAH后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认知障碍 开颅夹闭 栓塞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俞学斌 金国良 +1 位作者 袁紫刚 鲍武乔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4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71例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72小时之内行TCD,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比值、颅内血...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71例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72小时之内行TCD,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比值、颅内血管痉挛指数(VI);并同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WBC计数(WBC),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外科夹闭或保守治疗),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29.6%)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CAV、Lindegarrd率、VI、WBC计数(WBC)、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6个因素与是否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明显相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CT Fisher分级,MCA流速,痉挛指数进入方程。可见对于诊断症状性血管痉挛,最好的多变量模型是选用CT Fisher分级,MCA流速,痉挛指数为变量。结论 MCAV、Lindegarrd率、VI、WBC计数、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6个因素是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预测指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俞学斌 金国良 +4 位作者 吴承龙 孙新芳 邵劲松 袁紫刚 鲍武乔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用来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诊断准确率的综合性血管痉挛预测指数(VPI)。方法选取71例确诊为aSA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后72h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 目的建立一个用来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诊断准确率的综合性血管痉挛预测指数(VPI)。方法选取71例确诊为aSA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后72h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率、颅内血管痉挛指数(VI);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WBC计数、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外科夹闭或保守治疗),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症状性CVS发生,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管痉挛的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得出VPI。结果 21例(296%)发生CVS。MCAV>120cm/s,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0.3%。Lindegaard率>3.0时。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17%。VI>3.5时,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4.5%。以CT Fisher分级、MCAV、VI为危险因素得出的VPI诊断CVS准确率为94.4%。结论 VPI与以往单独的预测因素比较,能显著提高诊断CVS的准确率,可作为临床医师用来评估aSAH之后患者发生CVS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中、重型脑外伤后癫痫患者脑电图状况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毛樱 鲍武乔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6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探究中、重型脑外伤后癫痫患者脑电图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中、重型脑外伤后癫痫患者4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中、重型脑外伤患者4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长程脑电图检测仪检测脑电图。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究中、重型脑外伤后癫痫患者脑电图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中、重型脑外伤后癫痫患者4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中、重型脑外伤患者4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长程脑电图检测仪检测脑电图。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检测结果、清醒期及睡眠期癫痫样放电检出率、发病时间与脑电图的关系、不同GCS评分早期癫痫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脑电图癫样放电、清醒期和睡眠期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早、迟发癫痫样放电脑电图、GCS评分3~5分,6~8分早期癫痫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早发癫样放电脑电图患者显著多于迟发(P<0.05)。结论对中、重型脑外伤后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早期癫痫的发作情况,为中、重型脑外伤后癫痫患者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型脑外伤 癫痫 脑电图 长程脑电图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金国良 袁紫刚 +1 位作者 鲍武乔 张华亮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3期1892-1894,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在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的疗效和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对5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大池引流能明显降低破裂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在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的疗效和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对5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大池引流能明显降低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患者脑血管痉挛和分流手术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均 P〈0.05),并改善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预后(P〈0.05);但并未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P 〉0.05).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并发症主要为导管相关并发症29例(50.0%)和流速相关并发症18例(31.0%),其中引流不畅10例、过度引流引起的低颅内压综合征5例、颅内感染2例和置管处脑脊液漏6例.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是安全有效的,可用于防治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需要重点防治脑脊液过快引流导致的低颅内压症状和颅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引流 腰大池 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3D打印颅内动脉瘤模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国良 王建莉 +4 位作者 袁紫刚 鲍武乔 钟初雷 王革 董昌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数据,制作颅内动脉瘤3D打印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颅内动脉瘤的相关参数,为开颅手术提供实物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自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浙江大学绍兴医院神经外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颅... 目的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数据,制作颅内动脉瘤3D打印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颅内动脉瘤的相关参数,为开颅手术提供实物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自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浙江大学绍兴医院神经外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颅内动脉瘤11例,以DICOM格式输出3D—DSA数据,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三维立体重建,选定目标区域后通过3D打印制作1:1和1:32种规格实物模型。结果3D打印的颅内动脉瘤模型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和颅内动脉瘤大小、形状、瘤体朝向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和周围分支血管情况。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1:1和1:3模型均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人体颅内动脉瘤模型制作,可为颅内动脉瘤诊治提供实物模型,可为术前、术中颅内动脉瘤瘤夹选择和夹闭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