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中南于都-宁都地区印支期逆冲构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忠 宋鸿林 +1 位作者 鲍洪均 王知绽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4-66,共3页
在武夷山西侧的赣南于都 宁都一带 ,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北北东向逆冲构造。印支期表现为褶皱逆冲组合样式 ,呈叠瓦状 ,伴生大型逆冲构造形成的飞来峰、构造窗等构造现象 ,表现为板缘褶冲带构造特征 ;燕山期逆冲构造相对规模较小 ,... 在武夷山西侧的赣南于都 宁都一带 ,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北北东向逆冲构造。印支期表现为褶皱逆冲组合样式 ,呈叠瓦状 ,伴生大型逆冲构造形成的飞来峰、构造窗等构造现象 ,表现为板缘褶冲带构造特征 ;燕山期逆冲构造相对规模较小 ,不具叠瓦状特征 ,不与褶皱构造伴生 ,表现为板内构造特征。这两期构造研究表明 ,研究区为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在印支期两大板块汇聚 ,派生出因武夷山隆起而导致以武夷山为中心向东西两侧的挤压 ,印支期后 ,扬子板块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焊接在一起 ,形成统一的板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 褶皱 逆冲断层 板块构造 构造演化 江西 油气藏
下载PDF
江西于都—宁都一带印支期构造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忠 宋鸿林 +1 位作者 鲍洪均 王知绽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武夷山中段西侧 ,即赣南于都—宁都一带 ,发育北北东向中生代逆冲构造系。该逆冲系由南东往北西逆冲 ,对其进行构造解析发现 ,是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的叠加。其中印支期逆冲构造表现有构造窗和飞来峰等 ,显示缓倾角特征 ,在空间展布上... 在武夷山中段西侧 ,即赣南于都—宁都一带 ,发育北北东向中生代逆冲构造系。该逆冲系由南东往北西逆冲 ,对其进行构造解析发现 ,是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的叠加。其中印支期逆冲构造表现有构造窗和飞来峰等 ,显示缓倾角特征 ,在空间展布上呈叠瓦状 ,与晚古生代地层的褶皱相伴生 ,构成一种褶皱逆冲带型式的构造样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逆冲构造系 于都 宁都 燕山期 印支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