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深层肌肉刺激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竖脊肌的张力及硬度变化的数字化肌肉检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其明 鲍赛荣 +2 位作者 单莎瑞 钟志亮 刘春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0-1256,共7页
背景: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主要是通过特定频率产生机械波击打痛点,松解肌肉筋膜粘连,缓解疼痛的一种局部肌肉振动刺激疗法,但其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用后,其竖脊肌的张力和硬度改变的研究报道相对不足。目的:利用数字化肌肉检测仪检测... 背景: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主要是通过特定频率产生机械波击打痛点,松解肌肉筋膜粘连,缓解疼痛的一种局部肌肉振动刺激疗法,但其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用后,其竖脊肌的张力和硬度改变的研究报道相对不足。目的:利用数字化肌肉检测仪检测深层肌肉刺激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后患者竖脊肌张力、硬度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包括核心肌群练习、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和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深层肌肉刺激治疗,每周5次,连续4周。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全部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竖脊肌的张力和硬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①首次治疗后,对照组中振荡频率(F值)无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的振荡频率及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动态刚度(S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全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振荡频率、动态刚度和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QBPD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4周回访,两组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较全部治疗后有提高(P<0.05),但对照组较试验组有明显提升(P<0.05);②全部治疗后,试验组显效例数和总有效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80%)(P<0.05);4周后回访时,试验组显效例数和总有效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下降明显(63%),试验组虽有下降(93%)(P<0.05),但总体能够维持疗效;③深层肌肉刺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降低竖脊肌张力、改善肌肉硬度,提高和保持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深层肌肉刺激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数字化肌肉检测仪 肌张力 硬度
下载PDF
综合康复对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秀坤 黄旭明 +2 位作者 石艺华 廖迪 鲍赛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年第2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偏瘫患者79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治疗组,n=40)和单纯运动疗法组(对照组,n=39)。两组除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外,治疗组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理疗、言语、认知、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偏瘫患者79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治疗组,n=40)和单纯运动疗法组(对照组,n=39)。两组除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外,治疗组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理疗、言语、认知、心理干预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运动疗法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用Fugl-Meyer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改善,综合康复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对卒中后偏瘫功能恢复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脑卒中治疗的应用
3
作者 石艺华 黄旭明 +2 位作者 王秀坤 罗云娥 鲍赛荣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6期81-81,共1页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28例因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定,观察疗效。结果:训练后较训练前吞咽功能改善有显著差异性(P〈0.05...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28例因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定,观察疗效。结果:训练后较训练前吞咽功能改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
下载PDF
三维步态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步态变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单莎瑞 黄旭明 +4 位作者 张明兴 王秀坤 郑翔 鲍赛荣 洪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2-767,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可见大量关于健侧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或者患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具有提升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研究,而对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采集步态参数,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 背景:目前国内外可见大量关于健侧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或者患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具有提升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研究,而对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采集步态参数,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偏瘫步态的影响。方法:36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18例,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agneuro100型经颅磁刺激仪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与患者颅骨健侧对应的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域脑部表面相切,设定刺激频率为1 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20次脉冲/序列,30个序列/次,序列间隔2 s,每次治疗持续刺激20 min;伪刺激组给予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6 d/周,1次/d,连续3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采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仪采集2组患者步态参数评估疗效。研究方案经过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结果与结论:(1)治疗前,试验组和伪刺激组各项步态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步速、步幅、步频、步行周期、健患侧支撑相比值、患健侧摆动相比值改善程度均优于伪刺激组(P <0.05);试验组步宽、双支撑期、患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改善程度与伪刺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结果说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提升了患者步速、步频、步幅及步态对称性参数,但对平衡性相关参数如双支撑期、步宽等无改善作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偏瘫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偏瘫步态 三维步态分析
下载PDF
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鲍赛荣 林利华 +2 位作者 单莎瑞 杨杏萍 刘春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138-3143,共6页
背景: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作为一种局部振动疗法可缓解因劳累或牵拉导致的损伤、乳酸堆积,或者筋膜间粘连导致的疼痛与功能受限,但其对抗痉挛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的影响。... 背景: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作为一种局部振动疗法可缓解因劳累或牵拉导致的损伤、乳酸堆积,或者筋膜间粘连导致的疼痛与功能受限,但其对抗痉挛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至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治疗,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牵伸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肱二头肌牵伸训练,每次10 min,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牵伸状态下的电动深层肌肉刺激,每次10 min,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全部治疗结束后测试肱二头肌阻尼振动频率(F值,反映肌张力)、对数衰减值(D值,反映肌肉弹性)及动态刚度(S值,反映肌肉硬度),并进行改良Tardieu量表(肘关节屈曲起始角度R值、快速牵伸肘关节卡住角度R1值与肌肉反应质量X值)及上肢肩肘部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评定。研究经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医伦审[2019]第(181)号。结果与结论:①首次治疗后,牵伸组和试验组的F、S、D、R1、X值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的R值低于治疗前(P<0.05)、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3组的F、S、D、R、R1、X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②牵伸组首次治疗后的F、S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所有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牵伸组和试验组间首次治疗后的所有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的F、S、D、R1和X值低于牵伸组(P<0.05),FMA评分高于牵伸组(P<0.05);试验组首次治疗后的F、S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的所有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结果表明,电动深层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的肌张力及硬度,改善弹性,并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电动深层肌肉刺激 脑卒中 肌张力 弹性 硬度 肱二头肌
下载PDF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三维步态参数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鲍赛荣 廖迪 +2 位作者 张其明 张明兴 刘春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3-1430,共8页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步态时空、对称性参数以及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患侧下肢放散式体外冲...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步态时空、对称性参数以及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患侧下肢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连续3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安慰性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第三周全部治疗结束后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检测并获得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腘绳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改良Ashworth分级(MAS)评分,以及患侧下肢的Fugl-Meyer(FMA)评分。结果:在第三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相和健侧摆动相、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步长偏差、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组间对比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步幅、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步长偏差、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腘绳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患侧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运动学、对称性参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步态的对称性。同时可以降低患侧下肢的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三维步态参数 痉挛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桡侧和尺侧腕屈肌肌肉张力、刚度及弹性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鲍赛荣 张其明 +1 位作者 杨杏萍 刘春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8-231,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弹性的大小与手握力的大小相关,其张力和刚度直接影响着拇指侧捏力和掌心抓握的能力。体外冲击波对于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明确的疗效。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 背景:研究表明,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弹性的大小与手握力的大小相关,其张力和刚度直接影响着拇指侧捏力和掌心抓握的能力。体外冲击波对于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明确的疗效。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的肌肉张力、刚度及弹性的即刻影响。方法:选取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进行单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治疗前及单次体外冲击波治疗结束后5 min,应用Myonton-3肌肉张力检测仪测得患侧桡侧腕屈肌及尺侧腕屈肌的阻尼振动频率(体现肌肉张力)、对数衰减值(反映肌肉弹性)、动态刚度(体现肌肉刚度),同时结合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估腕屈肌肌张力。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及其家属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干预后,20例患者桡侧腕屈肌及尺侧腕屈肌的阻尼振动频率、对数衰减值、动态刚度、肌肉反应的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②患侧腕关节被动背伸角度、最快速度下的腕背伸卡住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③结果说明,单次体外冲击波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的肌张力及刚度,改善其弹性,并可增大腕背伸被动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肌张力 刚度 弹性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腕手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其明 单莎瑞 +2 位作者 钟志亮 鲍赛荣 黄旭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6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腕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合并腕手功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腕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合并腕手功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体位冲击波治疗,隔天1次,每周3次,连续4周。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腕手运动功能状况(MSS-W/H)、腕屈肌张力硬度(F、S)、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信号幅度(EMG)、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SS-W/H评分、F和S值、EMG、AROM和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SS-W/H评分、EMG、AROM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和S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MSS-W/H评分、EMG、AROM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和S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腕手运动功能,降低腕屈肌群张力和硬度,增大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肌张力 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