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电针波形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鹿传娇 李响 张洪蕊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2期1442-144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波形治疗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108例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3组取穴相同,针刺得气分别采用连续波、疏密波和断续波,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疏密波...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波形治疗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108例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3组取穴相同,针刺得气分别采用连续波、疏密波和断续波,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疏密波组总有效率为80.6%,优于连续波组、断续波组。在降低患者尿道闭合压、腹压、功能性尿道长度以及尿道控制带长度方面,以疏密波组的效果最为突出(P<0.05);3组波形电针在升高尿流率方面,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升高膀胱压方面,断续波组效果最好(P<0.05,P<0.01);在降低膀胱压方面,连续波组、疏密波组的效果均优于断续波组(P<0.01)。结论 3组不同波形电针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不同。连续波容易使机体产生适应而作用最小;疏密波更接近人体生物电,其作用最大;断续波兴奋神经、肌肉作用最强,在改善膀胱无力方面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电针 尿动力学 尿潴留 尿失禁
下载PDF
头针对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鹿传娇 李响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长期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3星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患者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加用头针治疗,穴取百会、四神聪、神庭、顶颞... 目的观察头针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长期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3星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患者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加用头针治疗,穴取百会、四神聪、神庭、顶颞前斜线、水沟,每次电针刺激30 min,再留针6 h,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和苏醒比率为42.2d,75.0%(15/20);而对照组分别为61.1 d,20.0%(4/20),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苏醒比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西药促醒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神志恢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电针 头针 针药并用
下载PDF
针刺留针时间探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鹿传娇 侯书伟(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376-377,共2页
通过对《内经》、临床、实验研究的探讨,分析归纳针刺留针时间的依据,认为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疗效之间具有相关性。传统理论和实验研究提示留针时间一般以20~30 min为宜,但临床还应以中病即止,即得气为准,根据疾病情况,在辨证施治的原... 通过对《内经》、临床、实验研究的探讨,分析归纳针刺留针时间的依据,认为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疗效之间具有相关性。传统理论和实验研究提示留针时间一般以20~30 min为宜,但临床还应以中病即止,即得气为准,根据疾病情况,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留针时间 探讨
下载PDF
以任务目标为导向的上肢功能训练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响 张洪蕊 +1 位作者 杨宪章 鹿传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0-1182,共3页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表明55%~75%的存活者中遗留有功能障碍,85%的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上肢功能障碍,与下肢相比较,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更难恢复,而且会极大地影响日常生活,使卒中患者ADL能力低下。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上肢功能训练 脑卒中 患者 上肢功能障碍 导向 运动功能障碍 ADL能力
下载PDF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冬梅 廖颖烨 +1 位作者 鹿传娇 侯书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4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随机分组,以VAS评分及症状和体征评定量表为指标,观察电针、针刺深浅、远道穴、治疗时间间隔4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主次,比较每...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4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随机分组,以VAS评分及症状和体征评定量表为指标,观察电针、针刺深浅、远道穴、治疗时间间隔4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主次,比较每个因素2水平的优劣,研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选出最佳治疗方案。结果在治疗8 d后,从VAS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电针、针刺深浅、远道穴是影响患者主观疼痛感觉改善的显著因素。从症状与体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电针、针刺深浅、时间间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显著因素。结论在治疗8 d内的最佳组合方案为腰部夹脊穴深刺,配合电针和远道穴,每日治疗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椎间盘移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交设计
下载PDF
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芒针配合康复训练疗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响 杨宪章 +1 位作者 张洪蕊 鹿传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9期19-20,共2页
目的对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芒针配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60例,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院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36例对患者进行芒... 目的对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芒针配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60例,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院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36例对患者进行芒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以及1年后的吞咽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导致吞咽功能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吞咽功能以及1年后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芒针联合康复训练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芒针针刺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谐振治疗对早期偏瘫患者上肢痉挛肌肉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岩 李晓剑 +3 位作者 李响 李文豪 鹿传娇 王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谐振治疗对早期偏瘫患者上肢痉挛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谐振组(30例)。康复组采用肢体综合训练、作... 目的探讨谐振治疗对早期偏瘫患者上肢痉挛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谐振组(30例)。康复组采用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及低频治疗3种手段对患者上肢痉挛肌肉康复治疗,谐振组在常规康复手段基础上加用谐振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来评定痉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谐振组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康复组(6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5)。治疗后谐振组MAS评分为(1.97±1.10)分,康复组为(2.10±1.09)分,两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t=3.43,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谐振治疗可显著改善早期偏瘫患者上肢痉挛肌肉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治疗 康复 偏瘫 肌张力
下载PDF
针刺疗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1则
8
作者 李响 鹿传娇 +1 位作者 张洪蕊 杨宪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8期724-724,共1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患者自觉腹部胀痛、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反酸、胃脘部烧灼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举验案说明如下。典型...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患者自觉腹部胀痛、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反酸、胃脘部烧灼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举验案说明如下。典型案例某男,57岁,初诊日期:2012年5月12日。空肠间质瘤,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行空肠营养管植入,营养支持。自诉腹部饱胀,无食欲,嗳气,偶有矢气,小便频,量少,术后一直未解大便。查体: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舌淡红苔白厚,脉细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术后胃瘫综合征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锋 李响 +4 位作者 张洪蕊 潘国栋 李文豪 鹿传娇 张岩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探求针刺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针刺下极泉、内关(1组),八邪(2组),合谷透后溪(3组),综合应用以上三...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探求针刺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针刺下极泉、内关(1组),八邪(2组),合谷透后溪(3组),综合应用以上三组穴位(穴位4组),采用改良Fugl-Meyer(FMA)手功能评分评测治疗前后患者的手功能。结果: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组穴位对改善手功能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4组穴位改善手功能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