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鹿寒冰 李晓宾 +1 位作者 董瑞国 李传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298-303,共6页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150只,体质量240~300g。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60只,对照组60只,假手术组30只。各组大鼠又按缺血时间不同(6h和1、3、5、7d)分为...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150只,体质量240~300g。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60只,对照组60只,假手术组30只。各组大鼠又按缺血时间不同(6h和1、3、5、7d)分为5个亚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亚组各12只,假手术组每亚组6只。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向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5mg·kg-1.d-1),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于造模后6h和1、3、5、7d断头取脑。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动态变化,通过HE染色观察脑梗死区的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①脑梗死后6h,病变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开始增多,至3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及对照组脑含水量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704,F=36.703,均P〈0.01);各时间点治疗组及对照组梗死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脑梗死后6h,梗死侧AQP4表达水平即增高,3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878,F=28.489,均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各时间点AQP4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治疗组AQP4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2,P〈0.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梗死后脑水肿及降低AQP4的表达,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水肿 七叶素 水通道蛋白质4 大鼠
下载PDF
11例多发性肌炎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鹿寒冰 王莹 利玉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 (PM)合并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1例PM合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痛 ,血清酶升高 ,并均有肌电图...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 (PM)合并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1例PM合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痛 ,血清酶升高 ,并均有肌电图异常 ,表现神经肌肉混合损伤 ;本组患者占同期PM住院病人的13.1% (11/ 84 ) ,应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肌电图检查 ,可早期诊断PM合并周围神经损伤 ,激素仍为本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肌电图 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 并发症 激素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鹿寒冰 李晓宾 +1 位作者 安晓雷 李传玲 《新医学》 2010年第8期534-536,共3页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点,以提高对SCD的认识。方法:对26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61岁,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病...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点,以提高对SCD的认识。方法:对26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61岁,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病变主要累及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以四肢感觉异常、共济失调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合并植物神经损害,少部分合并有皮层下白质的脱髓鞘病变。MR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维生素B12是SCD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同型半胱氨酸 肌电图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鹿寒冰 李晓宾 +1 位作者 赵辉 李传玲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31期4360-4362,共3页
目的:对早期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AD)为首发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进行研究,并与非AD首发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发病形式、病情的轻重程度及其预后,并探讨脑脊液蛋白含量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诊断的99例... 目的:对早期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AD)为首发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进行研究,并与非AD首发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发病形式、病情的轻重程度及其预后,并探讨脑脊液蛋白含量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诊断的99例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对AD首发及非首发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轻重程度、病情转归及脑脊液蛋白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AD首发的患者在发病1周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发病三周后病情转归亦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AD首发的患者病情转归中为显效、好转、无效的患者在发病2周时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愈差其脑脊液蛋白愈高(P<0.05)。结论:以AD首发的GBS患者,其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均较非AD首发的患者差,发病2周时的脑脊液蛋白含量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植物神经 功能障碍
下载PDF
芳纶纤维对EPDM基阻燃材料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鹿寒冰 刘鸣 +3 位作者 阮成煜 黄华栋 袁大有 王鹤 《弹性体》 CAS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体,考察芳纶纤维(AF)用量以及磷酸、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芳纶纤维(AF-P-Si)对EPDM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F用量为1~5份(质量份,下同)时,EPDM混炼胶焦烧时间变化不大;超过3份时,硫... 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体,考察芳纶纤维(AF)用量以及磷酸、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芳纶纤维(AF-P-Si)对EPDM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F用量为1~5份(质量份,下同)时,EPDM混炼胶焦烧时间变化不大;超过3份时,硫化程度增加。随着AF用量增加,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降低,硬度、撕裂强度、耐磨性和热氧老化性能逐渐提高,尤其3份和5份AF补强的EPDM硫化胶的100%定伸应力明显提高。改性后AF-P-Si的添加有利于提高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锥型量热仪数据表明,3份和5份AF添加的EPDM硫化胶表现出较高的火灾行为指数(FPI),而AF-P-Si则表现出更佳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芳纶纤维 阻燃性能 耐磨性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靖 李晓宾 +3 位作者 李传玲 鹿寒冰 安晓雷 崔晓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的关系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的关系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d),连用14 d。分别检测两组脑梗死后1、5、14 d血清TNF-α水平,并在相应时间点行NIHSS评分。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其清晨空腹血清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在梗死后1 d开始升高,5 d时达高峰,14 d时明显降低,两组急性梗死后14 d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662,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与NIHSS评分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血清TNF-α水平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依达拉奉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白细胞介素6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及β-七叶皂甙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庄丽丽 李晓宾 +4 位作者 李传玲 崔晓 郭靖 鹿寒冰 安晓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系统疾病 七叶素
下载PDF
改性芳纶纤维增强三元乙丙橡胶阻燃材料的性能
8
作者 鹿寒冰 晏欢 +3 位作者 周苏 苏路遥 许兰威 王鹤 《弹性体》 CAS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利用多巴胺自聚、硅烷偶联剂的接枝反应以及植酸(PA)、三价铁离子(Fe^(3+))之间的络合反应对芳纶纤维(AF)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制备改性芳纶纤维AF-Si-P、AF-Si-P-Fe,并且考察了芳纶纤维改性前后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 利用多巴胺自聚、硅烷偶联剂的接枝反应以及植酸(PA)、三价铁离子(Fe^(3+))之间的络合反应对芳纶纤维(AF)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制备改性芳纶纤维AF-Si-P、AF-Si-P-Fe,并且考察了芳纶纤维改性前后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和未改性AF相比,两种改性AF的表面粗糙度提高,高温成炭能力增强,两种改性AF填充EPDM混炼胶的加工安全性、硫化程度均提高,硬度和撕裂强度提高。与空白样相比,AF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峰值热释放速率,延长引燃时间,增加残余质量,而AF经过改性后,阻燃效果进一步提升,其中AF-Si-P-Fe表现出对EPDM硫化胶优异的抑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芳纶纤维 聚多巴胺 植酸 阻燃性能
下载PDF
Isaacs综合征伴肾脏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青山 曹培卫 +2 位作者 陈国芳 鹿寒冰 姜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ISAACS综合征 肾肿瘤 并发症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蔚志刚 张侠 +1 位作者 鹿寒冰 郭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64-66,i0002,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观察Caspase-3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及手术组(30只),... 目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观察Caspase-3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及手术组(30只),手术组分2,12,24,48,72h,7d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观察并检测大鼠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及主要官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肺及肾脏Caspase-3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细胞与数目。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生命体征观察及血生化检测:手术组大鼠的体温升高,呼吸、心率增快,血生化各项指标亦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②各组大鼠脏器的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各脏器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正常;假手术组病理学改变轻微;手术组主要表现为功能障碍器官以炎症为主的非特异性改变。脑:细胞核固缩,核仁消失,胞浆疏松,染色变浅,间质水肿,细胞密度减少。肺:可见渗出、间质增宽,肺泡内有带状、片状或广泛水肿、血管周围水肿套、部分包膜下水肿;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分类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局灶性肺不张,个别小支气管内可见少量渗出物。肝:肝细胞高度肿胀和炎性细胞浸润。肾:肾小球充血肿胀,白细胞浸润或肾小管管腔可见均质蛋白管型,间质明显淤血。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脑、肺和肾脏有微量Caspase-3表达;手术组再灌注2h后亦有少量Caspase-3阳性表达,但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2h明显增多,24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7d时仍有少量表达。12,24,48h与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以肾脏Caspase-3表达增高最为明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后Caspase-3表达上调,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可能与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艾滋病所致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附1例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利玉欢 李玲 +3 位作者 黄如训 黎锦如 何国雄 鹿寒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所致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认识以及引起临床重视。方法 报告 1例证实的艾滋病所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患者神经系统表现为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双侧锥体束损害 ,左侧...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所致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认识以及引起临床重视。方法 报告 1例证实的艾滋病所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患者神经系统表现为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双侧锥体束损害 ,左侧偏身感觉减退。血清抗HIV抗体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MR双侧额叶、右侧颞叶深部白质内均见斑片状、指状信号影 ,T1W低信号 ,T2 W高信号 ,病灶无强化。结论 艾滋病可引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临床易误诊漏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临床表现 HIV PML
下载PDF
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利玉欢 李玲 +3 位作者 黄如训 鹿寒冰 王艺东 李阳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9-591,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原学或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为主,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原学或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为主,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53例,其中超过2.94kPa(30cmH2O)42例。尸体解剖发现脑膜渗出、增厚及肉芽肿病变,以脑室脉络丛为甚。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升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 临床表现 病理学 误诊 症状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书宇 田永芳 +3 位作者 陈巍巍 谢志远 鹿寒冰 周生奎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4期8-10,31,共4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PIS组,84例)和非进展组(NPIS组,62例),比较两...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PIS组,84例)和非进展组(NPIS组,6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求PIS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146例AIS患者中,PIS组的颅内或颈动脉狭窄、低回声斑块、卒中相关肺部感染(SAP)占比及载脂蛋白B和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水平明显高于NP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影响PIS发生的单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颅内或颈动脉狭窄、低回声斑块、SAP、高ApoB/ApoA1、高MHR、高HCY、高Lp-PLA2是影响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S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早期关注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控PIS发生发展,改善AI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1例报告
14
作者 陈国芳 蔚志刚 +3 位作者 曹培卫 张冠群 鹿寒冰 姜可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878-878,共1页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氯丁橡胶基减震材料组成、微观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建兴 曹江勇 +4 位作者 张晓林 鹿寒冰 刘鸣 赵树高 王鹤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分别以硫醇调节型、黄原酸调节型和硫磺改性氯丁橡胶(CR)为基体材料,考察三种类型的CR生胶对炭黑填充CR基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硫化特性、交联密度、物理机械性能、热氧老化性能、压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调... 分别以硫醇调节型、黄原酸调节型和硫磺改性氯丁橡胶(CR)为基体材料,考察三种类型的CR生胶对炭黑填充CR基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硫化特性、交联密度、物理机械性能、热氧老化性能、压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调节型CR Baypren510焦烧时间较短,硫化速率和交联密度高,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好,但是混炼胶储存稳定性、热氧老化性能和减震性能相对较差;黄原酸调节型CR Baypren116混炼胶的加工安全性较好,硫化胶的交联密度、硬度、拉伸强度和动静刚度比与硫醇调节型CR S-40V相近,但是撕裂强度要低,高温压缩永久变形要高于硫醇调节型CR S-40V;硫醇调节型CR S-40V硫化胶具有较好的高温压缩永久变形性、减震性能和耐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丁橡胶 硫磺改性 硫醇调节型 黄原酸调节型
下载PDF
不同促进剂对ZnO/MgO/MTT体系硫化氯丁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泽培 鹿寒冰 +5 位作者 刘鸣 李建兴 赵树高 孔祥奎 袁大有 王鹤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硫醇调节型氯丁橡胶(CR)为基体材料,考察不同促进剂对氧化锌(ZnO)/氧化镁(MgO)/N-甲基-2-噻唑硫酮(MTT)硫化CR混炼胶的加工安全性、硫化特性及其硫化胶交联密度、物理机械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R/ZnO/MgO/MTT胶料相比,7... 以硫醇调节型氯丁橡胶(CR)为基体材料,考察不同促进剂对氧化锌(ZnO)/氧化镁(MgO)/N-甲基-2-噻唑硫酮(MTT)硫化CR混炼胶的加工安全性、硫化特性及其硫化胶交联密度、物理机械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R/ZnO/MgO/MTT胶料相比,7种促进剂的加入使CR混炼胶的门尼黏度均降低,硫化速率提高,其中促进剂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二硫化四苄基秋兰姆(TBzTD)和N-环己基-2-苯荓噻唑次磺酰胺(CZ)的加入可明显延长CR的门尼焦烧时间,而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BEC)、烷基二硫代磷酸锌(DPT)则会降低焦烧安全性。另外,7种促进剂的加入使C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定伸应力均不同程度降低,而断裂伸长率、弹性和耐寒性增加,其中添加环保促进剂TBzTD的CR硫化胶的拉伸性能要优于添加TMTD试样,而TMTD试样的撕裂强度则明显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丁橡胶 N-甲基-2-噻唑硫酮 促进剂 硫化特性 物理机械性能
下载PDF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张青山 鹿寒冰 张加余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 脑白质营养不良 ALD
下载PDF
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效能
18
作者 李洪远 董书宇 鹿寒冰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效能。方法:随机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23例...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效能。方法:随机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23例TIA患者记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1例记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将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TIA患者归为进展组,余者归为未进展组。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初诊时研究组与对照组以及进展组和未进展组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随访12个月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sdLDL-C、Lp-PLA2对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效能。结果:初诊时研究组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4.57(9.46,18.92)μmol/L vs 10.08(5.75,13.29)μmol/L、1.28(1.11,1.59)mmol/L vs 0.37(0.32,0.41)mmol/L、186.18(146.34,212.16)μg/L vs 132.53(77.34,159.0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5.697、53.784、39.621,P均<0.001);研究组患者发病后12个月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5.11%(55/219);进展组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20.86(13.43,23.85)μmol/L vs 13.79(11.86,15.57)μmol/L、2.63(1.41,3.26)mmol/L vs 1.23(1.06,1.40)mmol/L、216.84(185.40,239.45)μg/L vs 183.12(132.51,191.2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4.596、30.089、22.047,P均<0.001);伴颈动脉斑块、伴脑动脉狭窄、伴心律失常、发作次数>3次、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血清Hcy水平、血清sdLDL-C水平、血清Lp-PLA2水平均是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4.116、3.414、2.622、3.180、2.863、2.633、2.998、2.073、2.002、4.216、4.693、4.371,P均<0.05];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预测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36μmol/L、1.76 mmol/L、199.84μg/L,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联合预测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8.18%和0.956,均高于单独预测(敏感度=69.09%、65.45%、67.27%,AUC=0.849、0.810、0.791,P均<0.05),特异度与单独预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IA患者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升高,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TIA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更高,三者与合并高血压病等因素均可增加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风险,且三者联合对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尤其是当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分别高于17.36μmol/L、1.76 mmol/L、199.84μg/L时更需增加对患者的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AQP4表达与MRI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鹿寒冰 董瑞国 +6 位作者 李晓宾 朱士光 郭靖 赵辉 庄丽丽 安晓雷 李传玲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年第6期348-352,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与MRI各项指标变化,并探讨AQP4的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性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及脑梗死组(n=30),每组又均分为6 h、1、3、5、7 d组;采用...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与MRI各项指标变化,并探讨AQP4的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性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及脑梗死组(n=30),每组又均分为6 h、1、3、5、7 d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在造模后6 h、1、3、5、7 d行MRI扫描,测量计算脑梗死体积、梗死区T1WI、T2WI、FLAIR、DWI序列的信号强度比(SIR);成像后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梗死组大鼠病灶侧大脑皮层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AQP4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5,P<0.01),AQP4的表达水平与梗死区T1WI的SIR呈负相关(r=-0.610,P<0.01),与T2WI、FLAIR、DWI序列的SIR呈正相关(r=0.586,0.668,0.795;P均<0.01)。结论 AQP4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AQP4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磁共振显像 大鼠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β-七叶皂甙钠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鹿寒冰 李晓宾 +2 位作者 董瑞国 李传玲 李洪远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及治疗组(n=6),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即刻向腹腔内注射β-七叶皂甙钠(5mg/kg(i...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及治疗组(n=6),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即刻向腹腔内注射β-七叶皂甙钠(5mg/kg(i),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造模后6h、1、3、5、7d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测量计算脑梗死体积、水肿吸收率、梗死区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信号强度比(SIR)及信号强度比相对变化率(ASIR)。结果治疗组在造模后3、5、7天时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0.01);脑梗死后7天相对于3天的水肿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造模后3、5、7天治疗组T1WI的S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WI及FLAIR序列的的S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在7天时DWI的SI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2WI、FLAIR及DWI的AS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梗死后脑水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脑梗死 Β-七叶皂甙钠 磁共振显像 大鼠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