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粘连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麦慧芬 龙娜 +1 位作者 孙静 沈丹婷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3期3902-3904,共3页
宫腔粘连在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月经减少、经期腹痛、不孕及反复流产等,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该病的治疗目的为恢复宫腔正常形态,预防粘连复发,修复损伤内膜,恢复正常生育功能。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是治疗的标准方式,药物、屏... 宫腔粘连在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月经减少、经期腹痛、不孕及反复流产等,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该病的治疗目的为恢复宫腔正常形态,预防粘连复发,修复损伤内膜,恢复正常生育功能。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是治疗的标准方式,药物、屏障等是重要的术后辅助治疗,术后定期复查、随诊非常重要,保护子宫内膜,避免感染及手术伤害,可降低IUA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子宫内膜 宫内节育器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麦慧芬 孙静 +2 位作者 夏勇 李少英 沈丹婷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835-183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自然流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90例自然流产患者为观察组,155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CT感染率,并分析两组CT感染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T感染率为5.64%(22/390),明显...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自然流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90例自然流产患者为观察组,155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CT感染率,并分析两组CT感染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T感染率为5.64%(22/3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感染22例(5.64%),其中单纯D型3例(13.6%),单纯E型7例(31.8%),单纯F型5例(22.7%),混合型7例(31.8%);对照组CT感染2例(1.29%),单纯F型1例(50%),混合型1例(50%).两组不同基因型CT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有着密切关系,且以E、D、F三种基因型为主,因此对于上述基因型沙眼衣原体感染孕产妇应合理使用敏感性药物进行早期干预,并加强孕期胚胎发育监测,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自然流产 基因型
下载PDF
间苯三酚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先兆流产98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麦慧芬 沈丹婷 孙静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5期138-138,共1页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抗生素应用于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抗菌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CRP值,治疗...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抗生素应用于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抗菌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CRP值,治疗完成后保胎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WBC、CRP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单纯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间苯三酚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能够提高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抗菌药物 先兆流产
下载PDF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3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龙娜 李瑾 +1 位作者 麦慧芬 孙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3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中成药治疗,B组17例单纯使用中成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3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中成药治疗,B组17例单纯使用中成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经期均缩短,A组经期时长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6月较治疗3月及1月经期时长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停药后与用药前比较经期时长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停药后经期无改变(P>0.05)。A组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副反应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但愿意继续服药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阴道超声检查憩室直径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缩短经期效果明显,但不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根本措施,可能仍需借助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雌醇环丙孕酮 子宫切口憩室 剖宫产术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窦献蕊 胡海棠 +5 位作者 刘燕芬 麦慧芬 肖建平 张坤方 张炜 简如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88-159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患者25例,10例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15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患者25例,10例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15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单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串连血液灌流治疗4次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的改变。结果: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分别为82.47±21.66、80.57±17.18和54.11±22.93、56.87±9.27;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分别为86.35±19.25、40.07±21.40和57.64±14.10、30.21±10.54,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水平。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都有明显清除作用,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血液灌流
下载PDF
eIF4E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夏伟兰 沈丹婷 +2 位作者 麦慧芬 孙静 张广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e IF4E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 IF4E和Ki67在36例Ⅰ型子宫内膜癌、9例Ⅱ型子宫内膜癌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 目的探讨e IF4E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 IF4E和Ki67在36例Ⅰ型子宫内膜癌、9例Ⅱ型子宫内膜癌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 IF4E、Ki67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均<0.01)。e IF4E和Ki67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分级、手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结论e IF4E和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 IF4E和Ki67可能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EIF4E KI67
下载PDF
594例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淑芬 林超 +7 位作者 黄晓玲 罗添荣 黄耀晖 麦慧芬 温武金 陈德光 陈凤英 李丽萍 《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手外伤 患者 创伤 流行病学调查 发生率 巨大 住院 伤病 文献 调查与分析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中RARβ基因甲基化的预后判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少英 李荣 +4 位作者 麦慧芬 王维 吴华聪 陈静 罗荣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受体(RAR)β基因的DNA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MSP方法,检测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RARβ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性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92例乳腺癌组织中RARβ基因甲基化... 目的探讨视黄醇受体(RAR)β基因的DNA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MSP方法,检测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RARβ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性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92例乳腺癌组织中RARβ基因甲基化者50例(26%),而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一例甲基化,甲基化率与患者的肿瘤组织学类型、分期和肿瘤大小有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ER阴性及HER2过度表达的癌组织中RARβ基因甲基化率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RARβ基因甲基化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低(P=0.268),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40)。结论 RARβ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与乳腺癌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受体β(RARβ) 甲基化 乳腺癌 预后
下载PDF
深圳市16887例不同胎龄单胎新生儿身长胸围指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小云 刘惠龙 +2 位作者 雷敏 连朝辉 麦慧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制订不同胎龄新生儿身长胸围指数,为评价新生儿出生时身体的匀称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实况调查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 887例不同胎龄单胎新生儿体重、身长、顶臀长、头围、... 目的制订不同胎龄新生儿身长胸围指数,为评价新生儿出生时身体的匀称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实况调查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 887例不同胎龄单胎新生儿体重、身长、顶臀长、头围、胸围现场测量,用以制订不同胎龄新生儿身长胸围指数(BCI)。百分位曲线拟合应用Lambda Mu Sigma(LMS)方法。结果制订了2015年深圳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混合)三分组的BCI均数和3rd^97th百分位曲线。男、女新生儿的BCI数值在胎龄27周最低,随着胎龄增加BCI数值不断增大,胎龄42周BCI数值最大。揭示胎儿宫内生长的胸廓发育伴随胎龄增加不断提高,胎龄42周胸廓发育度最佳。在胎龄27~42周,女性BCI的50th百分位曲线数值明显高于男性,增加值为0.22~1.07;t=3.05~7.87,均P<0.001(胎龄37~4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胸廓发育度伴随胎龄增加不断提高,胎龄42周胸廓发育度最佳。女性宫内生长胸廓发育度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胎龄 单胎新生儿 身长 胸围 身长胸围指数
下载PDF
崩漏的13部中医古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格 王薇华 +2 位作者 孙静 杨晶 麦慧芬 《河北中医》 2017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对中医古籍记载的崩漏条文进行整理研究,从病因病机、证型、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总结。方法对13部中医古籍进行词条检索,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关联及文字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崩漏病机主要为气血不足或有血热,症状描述以流血伴有气血... 目的对中医古籍记载的崩漏条文进行整理研究,从病因病机、证型、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总结。方法对13部中医古籍进行词条检索,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关联及文字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崩漏病机主要为气血不足或有血热,症状描述以流血伴有气血亏虚、血热等症状多见。治疗主要是调补冲任、清热凉血、补气、强健脾胃。结论发现古籍认为崩漏病机多以气血亏虚夹热多见,症状描述较集中,辨证论治以补益加清热为主,多用补血清热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古籍 中医病因和病机 中医治疗学
下载PDF
13776例不同胎龄正常足月儿身长胸围指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小云 刘惠龙 +3 位作者 麦慧芬 雷敏 连朝辉 李优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获得不同胎龄正常足月儿身长胸围指数。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现场调查方法,于2013—2015年完成16 388例不同胎龄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顶臀长、头围、胸围的现场测量,用以制定不同胎龄正常足月儿身长胸围指数。结果最终获... 目的获得不同胎龄正常足月儿身长胸围指数。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现场调查方法,于2013—2015年完成16 388例不同胎龄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顶臀长、头围、胸围的现场测量,用以制定不同胎龄正常足月儿身长胸围指数。结果最终获得正常足月儿13 776例的测量数据。随着胎龄增加,新生儿出生时身长胸围指数(BCI)、维尔维克指数(VI)、艾里斯曼指数(EI)均有所递增。男婴BCI、VI、EI小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的新生儿BCI、VI、EI与2005年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不同胎龄正常足月儿随胎龄增大胸廓丰满度不断提高,男性低于女性,本次数据与十年前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儿 身长胸围指数 性别差异
下载PDF
靶向注射尿激酶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海棠 窦献蕊 +2 位作者 麦慧芬 赵新萍 刘燕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6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靶向溶栓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8例患者于瘘管血栓形成的近心端微泵注射尿激酶25~40万u/小时,平均30万u,观察治疗前后血管波动、血管杂音以及不良反应、血压和肝肾功能.结果在总共进行... 目的观察尿激酶靶向溶栓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8例患者于瘘管血栓形成的近心端微泵注射尿激酶25~40万u/小时,平均30万u,观察治疗前后血管波动、血管杂音以及不良反应、血压和肝肾功能.结果在总共进行的21例次溶栓治疗中,总成功率83.4%(18/21),一次成功率为94.4%(17/18)。溶栓成功主要于血栓形成时间和血压关系密切。结论微泵靶向性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剖宫产率增高的社会因素探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静 陈芳颖 麦慧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897-898,共2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因素及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6月963例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结果 社会因素包括:怕产痛、患者认识的偏差,高龄初产、珍贵儿的增加,心理因素的影响、监护水平的提高、医生对剖宫产...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因素及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6月963例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结果 社会因素包括:怕产痛、患者认识的偏差,高龄初产、珍贵儿的增加,心理因素的影响、监护水平的提高、医生对剖宫产指征掌握不严等。结论 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转变产时服务模式,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条件,可有望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指征 社会因素
下载PDF
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淑芬 温武金 +7 位作者 林超 麦慧芬 黄晓玲 黄耀晖 罗添荣 陈凤英 陈德光 李丽萍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总结国内外手外伤发生的流行病学规律及特征。方法 :对近 10年来检索的有关文献报道中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我国手部创伤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但死亡率较低。不同的地区、环境、时间和人群中 ,手外伤发生... 目的 :总结国内外手外伤发生的流行病学规律及特征。方法 :对近 10年来检索的有关文献报道中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我国手部创伤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但死亡率较低。不同的地区、环境、时间和人群中 ,手外伤发生情况不全相同 ,但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2 0~35岁为手外伤的高发人群 ,常见于男性 ;白天的发生率高于晚上 ;职业性手外伤最多见。结论 :手外伤是我国常见的创伤之一 ,它不仅对患者劳动力构成严重的威胁 ,也造成社会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手外伤发生的流行病学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流行病学 诊断 预防措施 骨科
下载PDF
不同分娩年龄、不同胎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小云 刘惠龙 +1 位作者 麦慧芬 雷敏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母亲分娩年龄、不同胎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现况调查方法,于2005-2006年在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完成了8372例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现场测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18-38岁... 目的研究不同母亲分娩年龄、不同胎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现况调查方法,于2005-2006年在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完成了8372例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现场测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18-38岁每增加1岁分一组)、按每个孕周分组(孕28-44周)研究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结果调查样本8372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699例,发生率为8.3%(699/8372),体重均值(2.04±0.4)kg;按母亲分娩年龄18-38岁分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数据显示,在27-32岁年龄段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其前、后年龄段,呈现分娩年龄的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16-26岁、27-32岁、33-44岁3个年龄段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9.2%(369/3991)、7.0%(230/3278)、9.1%(100/1103)(P=0.002)。孕28-36周出生的低体重儿492例,发生率为61.9%(492/795),体重均值(1.93±0.4)kg;孕37-44周出生的低体重儿207例,发生率为2.7%(207/7577),体重均值(2.29±0.2)kg;两组发生率比较:χ2=3290.27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母亲分娩年龄、不同胎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存在差异。母亲分娩年龄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年龄 不同胎龄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下载PDF
深圳母亲不同分娩年龄与剖宫产比率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敏 黄小云 +1 位作者 刘惠龙 麦慧芬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组与剖宫产比率的关系,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本课题组于2005-2006年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了8141例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现场测量,并对产妇... 目的研究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组与剖宫产比率的关系,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本课题组于2005-2006年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了8141例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现场测量,并对产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现场调查。按母亲分娩年龄(19~38岁的每一岁)分组,研究分析各分娩年龄组剖宫产比率。结果剖宫产总平均比率为31.2%(2544/8141);18岁剖宫产率最低,为18.2%,从19~38岁剖宫产率不断攀升,37岁组、39岁组剖宫产率为47.2%、44.9%,分别为剖宫产率的最高和次高。总平均母体因素、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占剖宫产的构成比依次为29.6%(754/2544)、19.5%(496/2544)和50.9%(1294/2544)。母体因素的构成比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而增大,而胎儿因素、社会因素的构成比却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而减少。结论母亲分娩年龄增大伴随着母体危险因素的增大,成为剖宫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年龄 剖宫产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胎儿生长发育、产次、骨盆径线与产妇分娩产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敏 黄小云 +1 位作者 刘惠龙 麦慧芬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胎儿生长发育、巨大胎儿、产次、骨盆径线与产妇分娩产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获取巨大研究样本,研究产妇分娩产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调查总样本4272例。正常足月儿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平均... 目的研究胎儿生长发育、巨大胎儿、产次、骨盆径线与产妇分娩产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获取巨大研究样本,研究产妇分娩产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调查总样本4272例。正常足月儿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平均分别为325.9(5.43 h)、30.9、7.2 min,总产程时间为364.0 min(6.10 h)。第1产次的胎儿总产程时间为436.5 min(7.28 h),比正常足月儿的总产程时间延长了72.5 min,而第2~5产次的胎儿总产程时间比正常足月儿的总产程时间分别依次缩短了90.1、114.4、115.2和153.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第1产次的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kg)总产程时间为444.5 min(7.41 h),比正常足月儿总平均的总产程时间延长了80.5 min,而第2~3产次的巨大胎儿总产程时间却比正常足月儿总平均的总产程时间缩短了83.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骶耻外径为18 cm,其分娩总产程时间延长28.1 min,坐骨结节间径为8 cm,其分娩总产程时间延长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不同产次的胎儿分娩总产程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第1产次的胎儿总产程时间最长,第2~5产次的胎儿总产程依次缩短;第1产次的巨大胎儿总产程时间明显延长;产次和巨大胎儿是分娩产程的重要影响因素。骨盆径线相对狭窄延长分娩总产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产程 生长发育 巨大胎儿 骨盆径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宫腔镜治疗术后宫腔粘连80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丹婷 麦慧芬 孙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11期85-85,87,共2页
目的:分析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宫腔镜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症状积分以及患者手术的整体疗效。结果:实施手术治疗后1个月,患... 目的:分析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宫腔镜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症状积分以及患者手术的整体疗效。结果:实施手术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升高,患者的月经经期明显延长,卫生巾使用量明显增多,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结论:临床治疗人工流产手术后宫腔粘连采用宫腔镜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流术后宫腔粘连 宫腔镜 子宫内膜厚度 月经改善情况
下载PDF
初生儿体格生长与母亲分娩年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敏 黄小云 +1 位作者 刘惠龙 麦慧芬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胎儿(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2005-2006年在深圳市保安区妇幼保健院调查了8141例不同胎龄胎儿(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按母亲分娩年龄(≤18岁至≥39...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胎儿(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2005-2006年在深圳市保安区妇幼保健院调查了8141例不同胎龄胎儿(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按母亲分娩年龄(≤18岁至≥39岁的每1岁)分组制定初生儿(胎儿)体格发育均值。结果初生儿(胎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都随着母亲分娩年龄增大呈现有规律的递增现象;≤23岁生育者,其分娩的初生儿(胎儿)上述5项发育均值明显〈24岁以后生育者;24~33岁,其分娩的初生儿生长发育均值随母亲分娩年龄增大而增长,生长发育均值稳定并处于较高水平,是母亲最佳生育年龄段。34岁以后,上述5项生长发育均值开始下降或大幅波动,生长发育均值不稳定。18~20岁、21~23岁、24~29岁、30~34岁、35~44岁年龄段分组的初生儿生长发育均值存在递增规律,χ2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全部组)。结论母亲分娩年龄在24~33岁,其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5项生长发育均值处于较高水平,是母亲最佳生育年龄段。母亲分娩年龄是胎儿宫内体格发育均值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年龄 初生儿 生长均值 体重 身长 坐高 头围 胸围
下载PDF
母亲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小云 刘惠龙 +3 位作者 李优聪 连朝辉 雷敏 麦慧芬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制定母亲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现况调查方法,2013-2015年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 388例不同胎龄活产新生儿体格生长现场测量,用以制定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结果制定了201... 目的制定母亲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现况调查方法,2013-2015年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 388例不同胎龄活产新生儿体格生长现场测量,用以制定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结果制定了2015年深圳母亲分娩年龄别(≤18岁、19~38岁的每一岁、≥39岁)胎儿(男、女、合计)三分组出生时身长体重5项指数[即:克托莱指数(Quetelet Index,QI);考浦指数(Kaup Index,KI);劳雷尔指数(Rohrer Index,RI);利比指数(Livi Index,LI);勃洛克指数(Polock Index,PI)]均数和标准差。≤18岁组其胎儿出生时QI、KI、RI、LI、PI指数值最低,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胎儿出生时指数值不断递增,36岁组达到最大值(峰值),分别比≤18岁组依次增加了3.69、3.63、0.07、0.27、208.64(t检验,P〈0.005,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38岁及≥39岁组上述5项指数值变为下降。QI、PI男婴高于女婴(t检验,P〈0.05,10个组);RI、LI男婴低于女婴(t检验,P〈0.05,11个组);KI的男女差异值很小(t检验,P〉0.05)。结论母亲分娩年龄增大其胎儿出生时人体密度、充实度、匀称性不断提高。母亲分娩年龄是胎儿宫内生长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分娩年龄 胎儿 身长体重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