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论治方上调PI3K/Akt磷酸化减轻HUVEC炎症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丽君 唐秋萍 +5 位作者 顾毓艳 麦明朗 张烯 赵海鹰 陈晓玲 周凤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0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探讨从心论治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μg/mL ox-LDL干预24 h)、从心论治方含药血清不同浓度组(预先用2.5%、5%、10%、20%药物血清孵育2 h,... 目的探讨从心论治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μg/mL ox-LDL干预24 h)、从心论治方含药血清不同浓度组(预先用2.5%、5%、10%、20%药物血清孵育2 h,再加入100μg/mL ox-LDL干预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GFP Annexin 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以及p-Akt的表达量;收集细胞培养液,按照相应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还原型谷胱甘酸(GS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增多,LDH含量显著增加,NF-κB和TNF-α水平升高,同时TGF-β与IL-10水平降低,PI3K表达量及Akt磷酸化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各组细胞凋亡率降低,LDH、NF-κB和TNF-α水平降低,GSH、TGF-β、IL-10与p-Akt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从心论治方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ox-LDL诱导的HUVEC细胞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从心论治方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GPER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麦明朗 张红河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1-594,共4页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是G蛋白藕联受体家族中的新型雌激素受体。传统观点认为G蛋白藕联受体是膜受体,近年研究表明GPER1亦可能存在核质定位,且不同定位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同时,GPER1在...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是G蛋白藕联受体家族中的新型雌激素受体。传统观点认为G蛋白藕联受体是膜受体,近年研究表明GPER1亦可能存在核质定位,且不同定位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同时,GPER1在不同肿瘤中表达存在差异,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也不尽相同。因此,探讨GPER1在各种肿瘤中的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GPER1 信号通路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黄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全景羽 刘俊芳 +3 位作者 余林中 王静 麦明朗 余洁英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99-103,共5页
黄花败酱草为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caefolia Fisch.)的根或带根全草,又名黄花龙芽、野共花、鹤立鸡群、鹿肠等,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黄花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正义》亦载“此草有陈腐气,故以... 黄花败酱草为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caefolia Fisch.)的根或带根全草,又名黄花龙芽、野共花、鹤立鸡群、鹿肠等,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黄花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正义》亦载“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其味辛、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败酱草 化学成分 抗炎 抗肿瘤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抗生素”鱼腥草抗炎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麦明朗 余林中 刘俊珊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76,共5页
目的:主要介绍鱼腥草化学成分、主要抗炎成分居群差异、抗炎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足与展望等。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鱼腥草的抗炎活性成分主要是鱼腥草素和槲皮素... 目的:主要介绍鱼腥草化学成分、主要抗炎成分居群差异、抗炎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足与展望等。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鱼腥草的抗炎活性成分主要是鱼腥草素和槲皮素,机制涉及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抑制补体下调、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等方面,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五官科、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等炎症性疾病。结论:应加强鱼腥草抗炎作用不良反应的控制,不断解析鱼腥草抗炎的具体分子机制,不断发现鱼腥草的新应用,以期提高鱼腥草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