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彭丹丹 麦燕贞 +4 位作者 陈刚 黄标 黄伟文 黄晓媚 农兰依 《北方药学》 2015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A组在异丙酚1.5~2.5mg/kg+咪达唑仑0.01~0.05mg/kg,B组单用异丙酚1.5~2.5mg/k...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A组在异丙酚1.5~2.5mg/kg+咪达唑仑0.01~0.05mg/kg,B组单用异丙酚1.5~2.5mg/kg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给药后的HR、MAP、SPO2;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的差异,术后询问患者的遗忘程度及满意度。结果:300例患者均完成胃镜检查,安全离院。与A组相比,B组的患者的遗忘程度及满意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生命体征的波动小于A组(P〈0.05),且苏醒时间长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少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B组也明显多于A组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胃镜检查是一项安全、可靠、无痛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咪达唑仑 丙泊酚 无痛胃镜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乳头状瘤发病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丘延俊 叶惠惠 +3 位作者 张凌云 麦燕贞 叶银凤 杜宝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881-3886,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EP)的临床胃镜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高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04/2014-04行胃镜检查并经活...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EP)的临床胃镜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高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04/2014-04行胃镜检查并经活检标本病理证实的82例EP患者,选取该8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分析其胃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并随机选取同期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0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者H.pylori阳性感染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1)82例行胃镜检查发现的EP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EP可发生于全段食管,形态多样,多呈球形或半球形广基息肉样隆起,质地软,色灰白,单发多见,直径多≤0.5 cm;(2)82例EP患者经病理检查,均未见恶变;(3)82例EP患者与10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H.pylori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1.95%及67.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ylori在EP中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对EP的发病起着一定的反作用,其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乳头状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广东省食管乳头状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丘延俊 叶惠惠 +2 位作者 张凌云 罗艳贞 麦燕贞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684-686,共3页
[目的]总结广东省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万方医学网以"食管乳头状瘤"为关键词,对1979年1月~2016年2月发表的中文论文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来自5家... [目的]总结广东省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万方医学网以"食管乳头状瘤"为关键词,对1979年1月~2016年2月发表的中文论文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来自5家医院共267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进入本研究,男125例,女142例。发病年龄在16~78岁,平均年龄47岁。250例单发,17例多发。56个病灶位于上段食管,102个病灶位于中段食管,109个病灶位于下段食管。病灶直径多≤0.5cm。所有食管乳头状瘤均未发现恶变。[结论]广东省食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女性多见,多为单发,直径通常在0.5cm以下,最常见于食管中下段,与国内水平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乳头状瘤 特点 分析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抑制食管乳头状瘤发病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丘延俊 叶惠惠 +2 位作者 关伟群 张凌云 麦燕贞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食管乳头状瘤并科学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内镜的常规检查及Hp检测,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自2015年3~9月以来患者的情况,选取食管乳头状...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食管乳头状瘤并科学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内镜的常规检查及Hp检测,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自2015年3~9月以来患者的情况,选取食管乳头状瘤患者62例为观察组,均经我院胃镜检查初步诊断,对照组为同时期我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 000例。均应用尿素[^(13)C]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从而判断是否感染Hp。组间采用对比研究,分析两组Hp阳性感染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观察组Hp阳性感染率为22.58%(14/62),对照组Hp阳性感染率为62.4%(624/1 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对食管乳头状瘤的发病可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乳头状瘤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关系
原文传递
比较不同疗程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岑泳欣 刘丽妍 +2 位作者 夏惠仪 麦燕贞 曾秋菱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疗程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132例实施分析,以方便抽样法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纳入66例。两组均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常规组用药2个月,研究组用药4个月,对比治...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疗程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132例实施分析,以方便抽样法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纳入66例。两组均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常规组用药2个月,研究组用药4个月,对比治疗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连续采用奥美拉唑治疗4个月的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可获取更为稳定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疗程 奥美拉唑 反流性咽喉炎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