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麻书滔 陈少华 麻彦坤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417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调查,考察了自尊在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其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感觉寻求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童年期受...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417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调查,考察了自尊在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其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感觉寻求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童年期受虐待程度可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自尊在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觉寻求显著调节自尊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间接效应对于低感觉寻求的个体不显著,对于高感觉寻求的个体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童年期受虐待程度 攻击行为 自尊 感觉寻求
下载PDF
情绪智力的代际传递: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麻书滔 麦哲豪 +1 位作者 黄郁槐 麻彦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1147,共7页
为考察父母情绪智力对子女情绪智力的代际传递效应,同时探讨父母情感温暖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对644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情绪智力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情绪智力;(2)父母情感温暖在父母情绪智力与子女情... 为考察父母情绪智力对子女情绪智力的代际传递效应,同时探讨父母情感温暖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对644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情绪智力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情绪智力;(2)父母情感温暖在父母情绪智力与子女情绪智力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同伴关系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子女情绪智力的路径中起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智力 代际传递 情感温暖 同伴关系 青少年
下载PDF
情绪智力对初中生心理适应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麦哲豪 麻书滔 +2 位作者 李婷 谢嘉敏 麻彦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0-1366,共7页
为考察情绪智力对初中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及人际素质与逆境信念的中介作用,对466名12~16岁的初中生进行为期半年的三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情绪智力、人际素质、逆境信念和心理适应间存在同时性和继时性正相关;(2)情绪智力正向预测初... 为考察情绪智力对初中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及人际素质与逆境信念的中介作用,对466名12~16岁的初中生进行为期半年的三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情绪智力、人际素质、逆境信念和心理适应间存在同时性和继时性正相关;(2)情绪智力正向预测初中生心理适应;(3)人际素质、逆境信念在情绪智力与初中生心理适应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延时条件下,情绪智力能够依次通过人际素质、逆境信念来进一步预测初中生心理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情绪智力 人际素质 逆境信念 心理适应
下载PDF
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麻书滔 陈少华 麻彦坤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7,共7页
为考察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79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童年期创... 为考察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79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童年期创伤经历、社交回避与苦恼、手机依赖之间均呈正相关,三者与核心自我评价均呈负相关;童年期创伤经历不仅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显著,还可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间接影响初中生手机依赖;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在童年期创伤经历和初中生手机依赖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直接影响以及内部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手机依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创伤经历 核心自我评价 社交回避与苦恼 手机依赖 初中生
原文传递
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手机成瘾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麻书滔 李婷 麻彦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3-1317,1381,共6页
目的:探讨歧视知觉、社交焦虑、自我同情对流动儿童手机成瘾的作用机制。方法:以580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采用歧视知觉问卷、社交焦虑问卷、自我同情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进行为期一年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①歧视知觉可以正向预测一年... 目的:探讨歧视知觉、社交焦虑、自我同情对流动儿童手机成瘾的作用机制。方法:以580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采用歧视知觉问卷、社交焦虑问卷、自我同情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进行为期一年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①歧视知觉可以正向预测一年后的流动儿童手机成瘾。②社交焦虑在歧视知觉和流动儿童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自我同情在中介效应的前半段,即歧视知觉对社交焦虑的效应中起调节作用,间接效应对于高自我同情的个体不显著,对于低自我同情的个体显著。结论:歧视知觉能够通过社交焦虑影响一年后的流动儿童手机成瘾,且这一关系受到自我同情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视知觉 手机成瘾 社交焦虑 自我同情 流动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