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男男性行为者HIV、梅毒感染状况和行为学分析
1
作者 高永明 麻展飞 +1 位作者 姚静 杨玉荣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12期990-992,共3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男男性行为者HIV、梅毒感染状况和性行为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行为学等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及检测802名MSM,该人群平均年龄为36.4±9.9岁,其中以未婚(46.5%)... 目的分析内蒙古男男性行为者HIV、梅毒感染状况和性行为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行为学等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及检测802名MSM,该人群平均年龄为36.4±9.9岁,其中以未婚(46.5%)、高中及以上文化(47.0%)和汉族(91.1%)及蒙古族(5.1%)为主;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5.7%;主要寻找性伴的方式为浴池(28.0%)、公园(17.6%)和互联网(18.5%);最近6个月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3.3%,每次使用安全套频率仅为36.7%;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6.9%和11.8%。结论内蒙古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需针对蒙古族男男行为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HIV 梅毒
下载PDF
某熔断器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志强 麻展飞 刘亚杰 《城市地理》 2015年第8X期248-249,共2页
目的识别、评价熔断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及行政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 目的识别、评价熔断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及行政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矽尘、二氧化锡、噪声、X射线等。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生产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断器 职业病危害 现状 评价
下载PDF
未知聚合物气管滴注致肺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麻展飞 李欣欣 +3 位作者 王雅文 王涤新 郑玉新 孙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建立未知聚合物气管滴注致SD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为探讨该未知聚合物职业暴露的损伤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个染毒剂量组(40、30、20、10和5 mg/ml)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动物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染毒... 目的 建立未知聚合物气管滴注致SD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为探讨该未知聚合物职业暴露的损伤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个染毒剂量组(40、30、20、10和5 mg/ml)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动物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染毒组大鼠一次性气管滴注未知聚合物1.0 ml,左右肺各0.5 ml;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一次性气管滴注生理盐水1.0 ml,左右肺各0.5 ml;动物空白对照组大鼠不滴注未知聚合物或生理盐水.染毒组大鼠染毒后第1、3、7、14、21和28天处死,采血进行生化指标分析,取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大鼠血生化分析结果显示,染毒后1d,40和30 mg/ml染毒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体解剖显示,40和30 mg/ml染毒组大鼠,染毒后8h,肺粘连,色黑,有胸腔积液;染毒后7d,胸腺糜烂,肺肿大,有散在白色斑点和胸腔积液.染毒后14d,肺可见陈旧性出血点,未见胸腔积液.20 mg/ml染毒组大鼠,染毒后1d,肺肿大、粘连,呈白色状,有胸腔积液;染毒后7d,肺硬肿,有胸腔积液.10和5 rng/ml染毒组大鼠,染毒后1d,肺肿大,暗黑色,有少量胸腔积液;染毒后7d,肺间有黑点,肺硬肿,有胸腔积液;染毒后14~28 d,肺见白色硬块物质.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40和30 mg/ml染毒组大鼠染毒后1d,有肺泡上皮细胞肿胀和细胞膜损伤,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肿胀逐渐消失,出现成纤维细胞.20mg/ml染毒组大鼠肺胞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呈游走状态,胞腔内有水肿液形成;染毒后7d,出现脱落的微绒毛,成纤维细胞核大,胞外少量胶原纤维,肺毛细血管内皮肿胀.10和5 mg/ml染毒组大鼠细胞膜损伤比较严重,胞质中线粒体明显增多,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染毒后7d,出现微绒毛脱落,胶原纤维形成.结论 利用SD大鼠,采用肺部气管滴注法,可成功地建立未知聚合物暴露致肺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动物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鼠肺组织损伤类型与未知聚合物暴露的临床表现一致.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该未知聚合物职业暴露的损伤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大鼠 胸腔积液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甘肃省某油田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麻展飞 刘永光 +3 位作者 苟晓涛 常琴琴 王斌 高永明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22期3067-3070,共4页
目的 了解甘肃省某油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为职业防护设备设计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了解甘肃省某油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法,评价职业病危... 目的 了解甘肃省某油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为职业防护设备设计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了解甘肃省某油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法,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危害防护设施等。结果 油田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结果显示,除注水岗注水泵巡检岗位[90.8 dB(A)]和采油岗输油泵巡检位岗位[87.5 dB(A)]的接触噪声强度超标外,其余岗位接触职业病物理和化学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甘肃省某油田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物理因素噪声,关键控制岗位为采油岗和注水岗,在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后,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能够满足职业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职业病危害因素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某金矿堆浸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淼 麻展飞 +3 位作者 徐丹丹 孙苑菡 谢锋 李美琴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4年第2期107-108,114,共3页
目的对某金矿堆浸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该类工程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措施,为该类工程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系统工程分析、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进行分析与评... 目的对某金矿堆浸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该类工程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措施,为该类工程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系统工程分析、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和氰化氢;检测结果表明,堆场、采矿场挖掘机司机接触矽尘浓度(总)范围为0.25—1.70mg/m^3,超标率为30%;喷淋浸出、堆场等岗位作业人员接触氰化氢浓度范围为0.07~1.34mg/m^3,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应重点关注存在矽尘危害的工作岗位,并加强电解间的事故通风设计,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职业病危害 堆浸 职业病防护措施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某机械厂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玲 邢亚飞 麻展飞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3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了解某机械厂电焊作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该厂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现场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电焊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氮、电焊烟尘、一... 目的了解某机械厂电焊作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该厂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现场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电焊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氮、电焊烟尘、一氧化碳、臭氧电焊弧光、噪声。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的28个噪声作业点有11个超标,超标率39.3%。二氧化氮浓度为0.1~2.5mg/m3、电焊烟尘浓度为0.001~0.300mg/m3,一氧化碳浓度0.1mg/m3,臭氧浓度为0.10—0.27mg/m3,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电焊弧光检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 电焊作业 职业病危害
原文传递
某特种树脂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7
作者 常志强 周婷 麻展飞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2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二乙烯基苯系大孔吸附树脂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国家采样、检测规范,结合现场调查、分析,筛选出生产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 目的通过对二乙烯基苯系大孔吸附树脂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国家采样、检测规范,结合现场调查、分析,筛选出生产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配料工接触苯乙烯C_(TWA)10.7 mg/m^(3)、C_(STEL)57.8 mg/m^(3),接触二乙烯基苯C_(TWA)2.2 mg/m^(3)、C_(STEL)9.4 mg/m^(3);反应釜操作工接触其他粉尘C_(TWA)1.0 mg/m^(3);筛分工接触其他粉尘C_(TWA)1.3 mg/m^(3);司炉工接触一氧化碳C_(TWA)0.3 mg/m^(3)、C_(STEL)1.6 mg/m^(3),接触二氧化氮C_(TWA)0.01 mg/m^(3)、C_(STEL)0.04 mg/m^(3),接触煤尘(总尘)C_(TWA)1.0 mg/m^(3);接触煤尘(呼尘)C_(TWA)0.7 mg/m^(3);其余工种接触其他粉尘、毒物的浓度均低于检出限;各工种接触噪声L_(EX,8 h)介于67.7~78.5 dB(A)之间。结论配料岗位为该装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树脂 职业病危害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