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NaCl及乙醇对Tw80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麻建国 陈玉霞 许时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426,共3页
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 ,简称CMC )是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形成的标志之一 .作者采用表面张力法中的环法确定了Tw80溶液的CMC值 ,并探讨了温度。
关键词 Tw80 临界胶束浓度 温度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法 环法
下载PDF
大豆蛋白-魔芋多糖复合物及乳化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麻建国 王璐 许时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9年第3期12-16,共5页
∶报道了在大豆分离蛋白和魔芋多糖共价键合反应及其产物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性能方面所进行的初步研究.在60 ℃,79% 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这两种大分子通过Maillard 反应进行共价键合,其产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 ∶报道了在大豆分离蛋白和魔芋多糖共价键合反应及其产物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性能方面所进行的初步研究.在60 ℃,79% 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这两种大分子通过Maillard 反应进行共价键合,其产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能力.利用不同pH值的磷酸盐或醋酸盐缓冲液制备的样品同仅用去离子水制备的样品对照,发现磷酸盐和醋酸盐对这一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而且溶剂的pH 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物的乳化能力.将大豆分离蛋白和魔芋多糖按1∶4,1∶2,1∶1,2∶1 的质量比分别进行反应,发现1∶1 的情况下能产生最佳的乳化能力.研究表明,这类大分子复合物作为乳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报道了在大豆分离蛋白和魔芋多糖共价键合反应及其产物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性能方面所进行的初步研究.在60 ℃,79% 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这两种大分子通过Maillard 反应进行共价键合,其产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能力.利用不同pH值的磷酸盐或醋酸盐缓冲液制备的样品同仅用去离子水制备的样品对照,发现磷酸盐和醋酸盐对这一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而且溶剂的pH 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物的乳化能力.将大豆分离蛋白和魔芋多糖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多糖 大豆分离蛋白 乳化剂 食品 复合物
下载PDF
超声波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麻建国 周建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58,共7页
超声波“无伤探测”技术以其设备投资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引起食品检测和加工行业的注意。文章简要介绍了这项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概括地讨论了在一些食品加工和检测领域运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可能性和介绍了目... 超声波“无伤探测”技术以其设备投资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引起食品检测和加工行业的注意。文章简要介绍了这项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概括地讨论了在一些食品加工和检测领域运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可能性和介绍了目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食品工业 食品检测 声速衰减
下载PDF
含酒精乳状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6
4
作者 麻建国 盛益东 许时婴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25-429,共5页
介绍了体系的 pH值 ,盐 ,小分子表面活性剂 ,黄原胶 ,蔗糖以及均质压力对含酒精的脂肪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各种体系的粘度和分层状态的测定 ,比较了不同酒精浓度下乳浊液对各种因素的稳定性能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酒精的存在... 介绍了体系的 pH值 ,盐 ,小分子表面活性剂 ,黄原胶 ,蔗糖以及均质压力对含酒精的脂肪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各种体系的粘度和分层状态的测定 ,比较了不同酒精浓度下乳浊液对各种因素的稳定性能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酒精的存在使 pH值、Ca2 +、KCl等对酪蛋白稳定的乳状液的破坏作用更明显 ;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和较高的均质压力对提高体系的抗分层稳定性均有促进作用 ;在所添加的浓度范围内 ,黄原胶显示了与乳状液体系明显不相容性 ,体系的稳定性明显降低 ;蔗糖对体系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酒精乳状液 稳定性 酪蛋白酸钠 乳制品饮料
下载PDF
黄原胶对O/W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麻建国 E.Dickinson M.J.W.Povey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33,共8页
报道了含有黄原胶的20O/W乳状液贮藏在27~30℃的分层动力学的研究。实验运用超声波技术考察了从0.0005~0.5wt%的一系列浓度的黄原胶对体系分层特性的影响。在非常低(<0.001wt%)的黄原胶浓度下,实验... 报道了含有黄原胶的20O/W乳状液贮藏在27~30℃的分层动力学的研究。实验运用超声波技术考察了从0.0005~0.5wt%的一系列浓度的黄原胶对体系分层特性的影响。在非常低(<0.001wt%)的黄原胶浓度下,实验体系的稳定性变化不大。0.01~0.02wt%的黄原胶可引起样品底部富水层出现,但体系无明显分层。当黄原胶浓度增加到0.02wt%以上,乳状液很快分层,且分层的状态取决于黄原胶添加量。只有当添加量超过0.25wt%,黄原胶才能起到提高体系稳定性的作用。对非吸附性的黄原胶的这种影响,可以用“排除絮凝”和弱凝胶结构形成的机理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乳状液 稳定性 食品化学 O/W乳状液
下载PDF
酒精对酪蛋白酸钠溶液及O/W乳状液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麻建国 盛益东 许时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14-18,共5页
介绍了酒精对酪蛋白酸钠溶液及酪蛋白稳定的O/W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试验表明酒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酪蛋白酸钠的溶解度 .界面张力的测定则表明酒精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和油—酪蛋白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 .含酒精的乳... 介绍了酒精对酪蛋白酸钠溶液及酪蛋白稳定的O/W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试验表明酒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酪蛋白酸钠的溶解度 .界面张力的测定则表明酒精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和油—酪蛋白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 .含酒精的乳状液体系的粘度会由于酒精的存在而提高 ,在酒精体积分数达 3 0 %时 ,乳状液体系的粘度会突然大幅度升高 .通过O/W乳状液的分层稳定性测定可发现 ,低浓度的酒精可以提高酪蛋白稳定的乳状液的分层稳定性 ,但酒精质体积分数超过 3 2 %时 ,乳状液的分层稳定性会受到破坏 .含酒精的O/W乳状液体系中油相含量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但高分散相浓度的含酒精的乳状液体系中由于连续相中酒精浓度的提高使乳状液体系稳定性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 乳状液 稳定性 酒精 O/W乳状液
下载PDF
黄原胶体系的流变性及糖和盐对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麻建国 E.Dickinson M.J.W.Povey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报道了对黄原胶水溶液以及以黄原胶水溶液为水相的20%(O/W体积分数)乳状液在30℃的流变学性质的研究。实验中通过振荡和蠕变测试考察了从0.05%~0.5%系列质量分数的黄原胶溶液和乳状液的流变学性质以及0.5mol... 报道了对黄原胶水溶液以及以黄原胶水溶液为水相的20%(O/W体积分数)乳状液在30℃的流变学性质的研究。实验中通过振荡和蠕变测试考察了从0.05%~0.5%系列质量分数的黄原胶溶液和乳状液的流变学性质以及0.5mol/LNaCl和质量分数10%的蔗糖对这些体系的影响。发现,随着黄原胶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逐渐表现固态的反应,这表明大分子交联或其它方式的缔合逐渐提高了体系结构化的程度。蔗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分子的这种功能作用,而NaCl的引入则明显降低了大分子的这种影响,并且NaCl的这种影响对黄原胶质量分数较高的体系更加明显。乳状液体系的测定结果与水相的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流变性 食品体系
下载PDF
黄原胶的热处理对乳浊液分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麻建国 E.Dickinson M.J.W.Povey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224-229,共6页
通过对 2 0 %油 /水乳浊液分层特性的测定 ,讨论了加热处理对黄原胶稳定乳浊液的性能的影响 .黄原胶水溶液预先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然后再加入到乳浊液体系 ,结果发现 ,加热后的黄原胶能在更宽的浓度范围内引起乳浊液分层 .加热到 90... 通过对 2 0 %油 /水乳浊液分层特性的测定 ,讨论了加热处理对黄原胶稳定乳浊液的性能的影响 .黄原胶水溶液预先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然后再加入到乳浊液体系 ,结果发现 ,加热后的黄原胶能在更宽的浓度范围内引起乳浊液分层 .加热到 90℃的样品 ,欲实现完全的稳定效果 ,黄原胶的用量相对于未经加热的样品要加倍 ;即使在 90℃下只热了 7min ,0 .3 %的黄原胶也会导致体系发生分层 ,而且受热时间越长 ,引起的分层越严重 .黄原胶的这种性质被归结为在热处理中分子的构象从有序的螺旋状缔合态转变成了无序的、依据受热时间不同而解聚程度不同的线团状 ,因而改变了体系的流变学性质和黄原胶导致的‘排除’作用力的大小 ,结果改变了乳浊液的分层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乳浊液 分层稳定性 构象转变 加热 食品
下载PDF
黄原胶体系的流变性及糖和盐对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麻建国 E.DickinsonM.J.W.Povey 《牙膏工业》 1998年第2期23-28,共6页
报道了对黄原胶水溶液以及以黄原胶水溶液为水相的20%(O/W体积分数)乳状液在30℃的流变学性质的研究。实验中通过振荡和蠕变测试考察了从0.05%-0.5%系列质量分数的黄原胶溶液和乳状液的流变学性质以及0.5mol/LNaCl和质量分... 报道了对黄原胶水溶液以及以黄原胶水溶液为水相的20%(O/W体积分数)乳状液在30℃的流变学性质的研究。实验中通过振荡和蠕变测试考察了从0.05%-0.5%系列质量分数的黄原胶溶液和乳状液的流变学性质以及0.5mol/LNaCl和质量分数10%的蔗糖对这些体系的影响。发现,随着黄原胶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逐渐表现固态的反应,这表明大分子交联或其它方式的缔合逐渐提高了体系结构化的程度。蔗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分子这种功能作用,而NaCl的引入则明显降低了大分子的这种影响,并且NaCl的这种影响对黄原胶质量分数较高的体系更加明显。乳状液体系的结果与水相的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乳状液稳定性 流变性 振荡 蠕变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油/水型乳状液中的油相结晶
10
作者 麻建国 E.Dickinson M.J.W.Povey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报道了油相在高度分散状态下的结晶特性 .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分别研究了降温和升温过程中体积分数为 2 0 %的O/W型乳状液中油相 (正十六烷 )粒子 (平均直径d32 =0 .3 6± 0 .0 2 μm)内部晶体的形成和熔化、在结晶点的晶体生长情况... 报道了油相在高度分散状态下的结晶特性 .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分别研究了降温和升温过程中体积分数为 2 0 %的O/W型乳状液中油相 (正十六烷 )粒子 (平均直径d32 =0 .3 6± 0 .0 2 μm)内部晶体的形成和熔化、在结晶点的晶体生长情况以及在高于结晶温度的情况下结晶粒子对未结晶粒子的诱导结晶等 .结果表明 ,与体相结晶相比 ,分散相的结晶需要更深的过冷程度 (数值取决于乳化剂类型和粒子大小 ) ;在结晶温度下 ,粒子内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大 ;油相成分相同时 ,结晶了的粒子会诱使未结晶的粒子发生固化 .在乳状液体系中 ,完全液态的粒子的成核被认为是一种均相成核 ,而液固态粒子共存的体系的结晶有可能遵循一种异相成核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相 超声波 油水型乳状液 油相结晶 融化
下载PDF
大米淀粉糊化过程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玥 钟芳 +1 位作者 麻建国 顾小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0-725,共6页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跟踪测定了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糊化过程,同时与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淀粉结晶度相对比,研究了淀粉颗粒内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变化的详细情况.利用红外光谱仪计算出天然大米淀粉及其在糊化过程中各个...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跟踪测定了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糊化过程,同时与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淀粉结晶度相对比,研究了淀粉颗粒内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变化的详细情况.利用红外光谱仪计算出天然大米淀粉及其在糊化过程中各个阶段代表结晶区特征的1047cm-1和代表非晶区特征的1022cm-1两处红外吸收峰强度的比值.结果表明,天然淀粉的结晶区主要由支链淀粉侧链的双螺旋结构所形成;在加热过程中淀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并且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其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破坏越慢,说明直链淀粉能抑制淀粉结晶结构的破坏.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大米淀粉糊化过程各个阶段的结晶度,进一步验证了淀粉的结晶结构在糊化过程中的损失.虽然,两种测定方法对"结晶度"的定义不同,但对于淀粉结晶程度的测定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能为研究淀粉的糊化行为提供有利的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 结晶区 非晶区
下载PDF
松子饮料制备工艺初探 被引量:24
12
作者 钟芳 麻建国 +1 位作者 许时婴 王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高得率、高稳定性松子饮料的制备工艺,通过两次水提获得的清液均质后获得脂肪含量为4%的松子饮料.在pH8.0、55℃和固液比1:15的条件下水提40min可使蛋白质的提取率达到85.91%。运用浊度法对乳化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PVP与PGE55... 研究了高得率、高稳定性松子饮料的制备工艺,通过两次水提获得的清液均质后获得脂肪含量为4%的松子饮料.在pH8.0、55℃和固液比1:15的条件下水提40min可使蛋白质的提取率达到85.91%。运用浊度法对乳化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PVP与PGE55以2:1的比例复配对体系的乳化效果最佳。通过对杀菌后样品的沉淀稳定性和脂肪分布指数的测定,探讨了均质条件、CMC-Na和蔗糖的加入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45kg和65℃下均质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产品;蔗糖的存在对样品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CMC-Na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对样品稳定性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在0.2%浓度时可能由于排除絮凝的缘故引起样品的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子饮料 稳定性 制备工艺 植物蛋白饮料 水提工艺 优化
下载PDF
冰淇淋感官评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4
13
作者 朱川 刘雅 +1 位作者 钟芳 麻建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7-131,共5页
通过评分检验法对冰淇淋的奶粉味、黄油味、冰晶感、脂肪感、黏稠度、滑腻感、坚实度、口融性等感官品质进行评价,采用unscramber9.0数据处理软件对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得到优化的冰淇淋感官评价指标。冰淇淋样品的TPA质构分析表明... 通过评分检验法对冰淇淋的奶粉味、黄油味、冰晶感、脂肪感、黏稠度、滑腻感、坚实度、口融性等感官品质进行评价,采用unscramber9.0数据处理软件对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得到优化的冰淇淋感官评价指标。冰淇淋样品的TPA质构分析表明:可以部分使用冰淇淋的黏度、弹性、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内聚性代替冰淇淋感官评定指标中的滑腻感、口融性、黏稠度。感官评定结果的秩和检验与基于Thustonian模型的ROC检验对比表明:ROC检验可以更准确的定量描述样品间的差异,得到更精细的样品差异显著性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淇淋 感官评定 指标 术语 排序检验法 ROC曲线法
下载PDF
初乳乳化工艺对W/O/W型复乳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魏慧贤 钟芳 麻建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9-665,共7页
研究了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的过程中,初乳制备时的乳化工艺参数(分散速度和分散时间)对复乳的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规律。用离心分层稳定性评价复乳的稳定性,高效液相法测定胰岛素在复乳中的包埋率,初乳的黏度和粒度... 研究了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的过程中,初乳制备时的乳化工艺参数(分散速度和分散时间)对复乳的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规律。用离心分层稳定性评价复乳的稳定性,高效液相法测定胰岛素在复乳中的包埋率,初乳的黏度和粒度分布也被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配方下,初乳制备时的乳化工艺参数对复乳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复乳的药物包埋率影响显著。主要影响规律是:乳化强度的提高使初乳的粒径减小,黏度增大,对药物的包埋率提高,但是过高的乳化强度使初乳的分散相液滴发生絮凝和聚结,初乳黏度反而降低,复乳的药物包埋率随之下降。结论:复乳的药物包埋率与初乳相的黏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137,而复乳的分层稳定性与初乳的制备工艺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本研究中使复乳的药物包埋率最高的初乳制备工艺参数为:Ultra-TurraxT25高速分散乳化器分散速度9500r·min-1,分散时间6min;此工艺下胰岛素的包埋率达到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复乳 两步乳化法 乳化工艺参数 离心稳定性 胰岛素包埋率
下载PDF
纳米乳液包埋技术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梁蓉 麻建国 钟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1-568,共8页
纳米乳液包埋技术作为纳米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如:营养素、香精香料、着色剂、抗菌剂等)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立足于现阶段纳米乳液在应用于食品中存在的被包埋物的生物利用率及纳米颗粒的潜在生... 纳米乳液包埋技术作为纳米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如:营养素、香精香料、着色剂、抗菌剂等)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立足于现阶段纳米乳液在应用于食品中存在的被包埋物的生物利用率及纳米颗粒的潜在生物毒性问题,综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明晰了纳米乳液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液 功能性成分 生物利用率 潜在毒性
下载PDF
番茄浆料的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罗昌荣 麻建国 许时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8-32,共5页
对不同浓度 (15、 18、 20和 24° Brix)的番茄浆料分别在 30、 40、 50和 60℃时的流变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番茄浆料为假塑体系,屈服应力值的范围比较宽 (40- 140Pa)。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数学模型, K=K0exp(Ea/RT)和 K... 对不同浓度 (15、 18、 20和 24° Brix)的番茄浆料分别在 30、 40、 50和 60℃时的流变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番茄浆料为假塑体系,屈服应力值的范围比较宽 (40- 140Pa)。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数学模型, K=K0exp(Ea/RT)和 K=Aexp(BC),可以分别用来描述温度和浓度对番茄浆料稠度系数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实验值能够很好地拟合模型。并且推导出温度和浓度同时对番茄浆粘度影响的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以预测实际加工中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下番茄浆料的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浆料 浓度 温度 流变特性 食品
下载PDF
大米直链淀粉分子量分布及分子旋转半径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玥 钟芳 麻建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6-41,共6页
为了从大米淀粉中有效的分离出直链淀粉,建立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分析方法,从而得出确切的大米直链淀粉分子结构方面的信息,通过使用流变仪控制大米淀粉的升温糊化过程,用浸出法在不同温度下分离出大米直链淀粉,利用高效液相分子排阻色谱(... 为了从大米淀粉中有效的分离出直链淀粉,建立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分析方法,从而得出确切的大米直链淀粉分子结构方面的信息,通过使用流变仪控制大米淀粉的升温糊化过程,用浸出法在不同温度下分离出大米直链淀粉,利用高效液相分子排阻色谱(HPSEC)与多角度光散射仪(MALLS)及折光检测器(RI)连用系统,分析了大米直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和分子旋转半径。得到不同品种的大米淀粉中分离出的直链淀粉的重均分子量范围为3.29×10^5~2.75×10^6。研究表明,90℃以上高温不利于用浸出法从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大米淀粉中分离直链淀粉,当温度低于90℃而高于糊化温度时,各个温度下均可用浸出法分离出直链淀粉,得到的直链淀粉具有十分相似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和分子旋转半径。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大米直链淀粉,并测定其分子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直链淀粉 分子量分布 分子旋转半径 高效液相排阻色谱 多角度光散射仪 折光检测器
下载PDF
破碎温度对番茄浆流变性质与果胶分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昌荣 麻建国 许时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4-29,共6页
对在不同破碎温度下所得番茄浆的动态流变性质以及果胶物质分子量的分布和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破碎温度的增加,番茄浆中果胶物质的平均分子量增加,但当破碎温度为90℃时,果胶物质的平均分子量却有所下降。在80℃和85℃破... 对在不同破碎温度下所得番茄浆的动态流变性质以及果胶物质分子量的分布和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破碎温度的增加,番茄浆中果胶物质的平均分子量增加,但当破碎温度为90℃时,果胶物质的平均分子量却有所下降。在80℃和85℃破碎时,番茄浆具有相当大的贮能模量,而在75℃和90℃破碎时,贮能模量值较小。贮能模量值对振荡频率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故番茄浆表现出弱凝胶特性。贮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交汇点的位置随着破碎温度的升高而向低频区移动。这说明破碎温度越高,大分子物质被保留得愈多,体系呈较强的弹性;破碎温度越低,体系中大分子物质被保留得越少,体系呈较强的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破碎温度 果胶 贮能模量 损耗模量 番茄浆 流变性质
下载PDF
Alcalase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玥 钟芳 麻建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2,共5页
研究了Alcalase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过程中温度、酶的添加量、酶反应速率及水解度对凝胶体系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及蛋白质各亚基在水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存在着温度限制,同时也受水解度和酶添加量的影响。在较低温... 研究了Alcalase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过程中温度、酶的添加量、酶反应速率及水解度对凝胶体系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及蛋白质各亚基在水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存在着温度限制,同时也受水解度和酶添加量的影响。在较低温度:20℃、30℃时能得到较高的凝胶强度;温度升高,凝胶强度减弱。低温下,较大的酶添加量有利于反应体系的胶凝,而高温下,较低的酶添加量才有利于体系的胶凝。低的水解度下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凝胶,40℃时水解度超过8%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凝胶。经Alcalase作用后,大豆分离蛋白的7S和11S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ALCALASE 胶凝 凝胶强度 水解度 ALCALASE蛋白酶 流变学性质 凝胶形成 11S球蛋白 水解过程
下载PDF
大豆降胆固醇活性肽的初步分离纯化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晓梅 钟芳 麻建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7,共5页
研究了大豆降胆固醇活性肽的初步分离纯化,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得到的酶水解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脱盐,并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以疏水性大小洗脱,得出浓度为75%的乙醇洗脱物具有最高的降胆固醇活性,将此洗脱物再经过Sephadex... 研究了大豆降胆固醇活性肽的初步分离纯化,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得到的酶水解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脱盐,并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以疏水性大小洗脱,得出浓度为75%的乙醇洗脱物具有最高的降胆固醇活性,将此洗脱物再经过SephadexG15凝胶过滤色谱进行分子量分级,得到了部分纯化的大豆降胆固醇肽,其最高降胆固醇活性肽是分子量大多在1000以下的小肽,抑制率为8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活性肽 降胆固醇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