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新乡贤的精神内涵与影像表达
1
作者 黄一斓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21世纪乡村题材影视剧选取在地乡贤、外来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和新生代农民工等极具时代特征的新乡贤类型,通过巧妙的故事讲述,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在生动再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新乡贤社会功能的同时,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新乡贤丰富... 21世纪乡村题材影视剧选取在地乡贤、外来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和新生代农民工等极具时代特征的新乡贤类型,通过巧妙的故事讲述,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在生动再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新乡贤社会功能的同时,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新乡贤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在表现乡村美好生活的同时,建构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需要的先进文化,实现了主旋律影视剧影像表达的审美功能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题材影视剧 精神内涵 影像表达
下载PDF
中西古典悲剧创作特点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一斓 高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悲剧是一个文艺理论著作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理论中,与西方悲剧概念相对应的只有“苦戏“、“哀曲”、“怨谱”之类说法。中国古代的“苦戏”与西方古典悲剧在创作实践上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主要表现在悲剧人物的选择、悲... 悲剧是一个文艺理论著作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理论中,与西方悲剧概念相对应的只有“苦戏“、“哀曲”、“怨谱”之类说法。中国古代的“苦戏”与西方古典悲剧在创作实践上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主要表现在悲剧人物的选择、悲剧冲突的展现、悲剧结构的安排、悲剧结局的设置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戏” 古典悲剧 人物 冲突 结构 结局
下载PDF
明晚期女性热衷宗教节日旅游之原因——基于同期小说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一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0-184,共5页
明晚期女性热衷宗教节日旅游的原因有四:一是在宗教信仰中寻求精神寄托;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传统理念赋予妇女的家庭职责;三是受到群体交往的吸引;四是对游山玩水的娱乐渴望。作为日常生活的反映,明晚期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当时女性外出参... 明晚期女性热衷宗教节日旅游的原因有四:一是在宗教信仰中寻求精神寄托;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传统理念赋予妇女的家庭职责;三是受到群体交往的吸引;四是对游山玩水的娱乐渴望。作为日常生活的反映,明晚期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当时女性外出参加宗教节日旅游活动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晚期 小说 女性 旅游 宗教
下载PDF
从《红楼梦评论》看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一斓 高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8-61,共4页
王国维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核心,也成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立足点。但王国维套用叔本华的“原罪———解脱”说和“第三种悲剧”说评论《红楼梦》显得削足适履、自相... 王国维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核心,也成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立足点。但王国维套用叔本华的“原罪———解脱”说和“第三种悲剧”说评论《红楼梦》显得削足适履、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评论》 叔本华 王国维 影响
下载PDF
论文学经典的心灵依托功能——兼谈否定主义文艺学的经典观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一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文学经典的心灵依托功能,是指独特的文学世界可以让人获得短暂离开和忘却现实的心灵居住感。这种功能既区别于一般文学抒发主体的现实苦闷所产生的情感和快感,也区别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否定现实"的"审美之维"。... 文学经典的心灵依托功能,是指独特的文学世界可以让人获得短暂离开和忘却现实的心灵居住感。这种功能既区别于一般文学抒发主体的现实苦闷所产生的情感和快感,也区别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否定现实"的"审美之维"。文学经典尚无现实之用而自成一个世界,与现实的关系是"不同而并立",而不是"优于现实"和"批判现实"的。文学经典存在的奥妙,正在于任何现实性的人生快乐,都替代不了文学经典的非现实性心灵依托。今天,面对艺术生活化所造成的"泛审美化"问题,只有作为好文学存在的文学经典,才能让人们与已经艺术化存在的现实保持"并立"的平衡张力而不被现实吞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心灵依托 平衡
下载PDF
明晚期日常生活中的尚茶风俗——基于同期小说材料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一斓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5-91,共7页
在明晚期,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喜好饮茶,明晚期小说对此类尚茶风俗多有描写。明晚期尚茶之风反映出日常饮食生活已由明初的节俭朴素转向丰盛奢侈。当时的有识之士对于日益铺张奢侈的饮食风尚甚为忧虑,虽极力倡导节约,但收... 在明晚期,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喜好饮茶,明晚期小说对此类尚茶风俗多有描写。明晚期尚茶之风反映出日常饮食生活已由明初的节俭朴素转向丰盛奢侈。当时的有识之士对于日益铺张奢侈的饮食风尚甚为忧虑,虽极力倡导节约,但收效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晚期小说 日常生活 奢侈
下载PDF
李清照诗词创作与个性映射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一斓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7期108-112,共5页
通过对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及其生平事迹的分析,挖掘了其内向伤感的闺秀风范和深沉高尚的思想情操、棱角分明的个性锋芒和倜傥丈夫的英雄气概。李清照的这些个性特征彼此依存、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性格系统,促使她成为我国... 通过对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及其生平事迹的分析,挖掘了其内向伤感的闺秀风范和深沉高尚的思想情操、棱角分明的个性锋芒和倜傥丈夫的英雄气概。李清照的这些个性特征彼此依存、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性格系统,促使她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一驳以往将李清照描画成只知感风吟月、惜春悲秋、长吁短叹、掩面而泣的刻板形象,有益于全面评价李清照本人以及全面理解其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诗词 个性特征
下载PDF
唯馀笔砚情犹在 留与人间作笑谈——从赵孟頫诗歌创作看其仕隐心路历程
8
作者 黄一斓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7,共4页
赵孟頫以赵宋宗室的身份出仕元朝,其诗歌创作展示了他一生徘徊于出仕和归隐之间曲折多变的心路历程。其心路历程大致可分为惋惜亡宋,渴望出仕;直面现实,积极出仕;热忱参政,忠直报元和激流勇退,向往归隐四个阶段。
关键词 赵孟颊 诗敢 出仕 归隐
下载PDF
明晚期日常生活中的好酒风俗——基于同期小说《金瓶梅词话》的考察
9
作者 黄一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4,共7页
在明晚期,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喜好饮酒,且饮酒成风。明晚期小说《金瓶梅词话》对此类好酒的风俗多有描写。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我们发现,明晚期好酒之风反映出当时日常饮食生活已由明初的节俭朴素转向丰盛奢侈。当时的有识... 在明晚期,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喜好饮酒,且饮酒成风。明晚期小说《金瓶梅词话》对此类好酒的风俗多有描写。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我们发现,明晚期好酒之风反映出当时日常饮食生活已由明初的节俭朴素转向丰盛奢侈。当时的有识之士对于日益铺张奢侈的饮食风尚甚为忧虑,虽极力倡导节约,但收效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明晚期 好酒风俗
下载PDF
格式塔心理学视域中苏轼词风的表现方式
10
作者 黄一斓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9-91,共3页
以格式塔心理学同形论原则分析苏轼豪放旷达词风的表现方式,我们可知,苏轼作词时受其内在豪放旷达性格的驱动,使所写景物“力”的样式同自己内在心理动势达到了异质同构。
关键词 苏轼 豪放 旷达 异质同构
下载PDF
以“格式塔”心理学看苏轼词的风格
11
作者 黄一斓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z1期6-8,共3页
关键词 苏轼词 格式塔 完形 豪放词
下载PDF
既是文学的,也是美学的——评季水河《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
12
作者 黄一斓 《理论与创作》 2003年第2期72-72,74,共2页
关键词 季水河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 教授 比较文学 美学 学术和 学术特色 学术价值
下载PDF
雅与美的选择——论中西知识阶层对自然的不同审美取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仁雄 黄一斓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
自然作为艺术的主题 ,在中国是由于士人地位不断边缘化的结果 ,西方则意味着知识阶层求美活动的转向。因此 ,自然美在艺术中的表现 ,由于受中西知识分子不同的价值追求、审美意趣的影响 ,因而在求美活动中有雅化和美化的分野 ,艺术手法... 自然作为艺术的主题 ,在中国是由于士人地位不断边缘化的结果 ,西方则意味着知识阶层求美活动的转向。因此 ,自然美在艺术中的表现 ,由于受中西知识分子不同的价值追求、审美意趣的影响 ,因而在求美活动中有雅化和美化的分野 ,艺术手法则有象征与写实的独特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中西知识阶层 审美取向
下载PDF
乡贤文化影像建构的世纪转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一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6-223,共8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题材影视剧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时代人物,以新乡贤作为承载和建构乡贤文化的影像载体,在历史困境与现实新政的观照中展现新农村建设,在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整合中塑造新乡贤形象,在日常生活与乡村建设的交织中推进新... 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题材影视剧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时代人物,以新乡贤作为承载和建构乡贤文化的影像载体,在历史困境与现实新政的观照中展现新农村建设,在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整合中塑造新乡贤形象,在日常生活与乡村建设的交织中推进新农村叙事。这既是对新世纪以来国家政策的响应与肯定,也是对乡村建设发展现状的再现与诠释,在全面展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同时,用丰满感人的时代故事构建了承载新时代乡贤文化的生动影像,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表现与叙事风格等方面实现了乡贤文化影像建构的世纪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乡贤文化 新乡贤 乡村题材影视剧
下载PDF
高校诚信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重构——以大学生诚信教育为核心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一斓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144,共4页
在国际环境多变和国内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高校诚信生态环境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层面都遭受破坏,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主体价值日益凸显。分析高校诚信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原因,以大学生诚信教育为核心,从文化传统、社会规范... 在国际环境多变和国内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高校诚信生态环境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层面都遭受破坏,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主体价值日益凸显。分析高校诚信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原因,以大学生诚信教育为核心,从文化传统、社会规范和个性心理等方面探讨高校诚信生态环境建构的路径,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诚信个性结构,有助于维护高校良好的诚信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诚信 诚信教育 诚信生态 建构路径
下载PDF
21世纪传统乡贤理想化影像建构与大众认知
16
作者 黄一斓 李静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1-176,共6页
21世纪中国乡村题材影视剧积极呼应国家乡村发展政策,勇于表达乡村变革现实,在讲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故事的同时,以小说人物改编、历史人物再现、时代人物虚构等方式丰富传统乡贤理想化建构的影像类型,从行为动因、文化立场、价值诉求... 21世纪中国乡村题材影视剧积极呼应国家乡村发展政策,勇于表达乡村变革现实,在讲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故事的同时,以小说人物改编、历史人物再现、时代人物虚构等方式丰富传统乡贤理想化建构的影像类型,从行为动因、文化立场、价值诉求等角度构筑传统乡贤理想化影像的精神内核,成功实现了传统乡贤理想化影像建构。传统乡贤理想化影像契合大众审美心理期待,符合时代精神需要,在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榜样示范与价值引领作用,实现了21世纪乡村题材影视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功能和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的大众认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 理想化 乡村题材影视剧 影像建构 大众认知
下载PDF
儒家诚信思想与当代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构建
17
作者 黄一斓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6-40,共5页
儒家诚信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以诚立身、相互信任和信守承诺,在传统价值观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弱化了儒家诚信思想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教育影响,... 儒家诚信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以诚立身、相互信任和信守承诺,在传统价值观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弱化了儒家诚信思想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教育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未能以诚信作为日常道德规范的基本准绳,产生系列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有必要借鉴儒家诚信思想的精华,通过儒家诚信思想在新时代的转化,将其融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之中,成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彰显儒家诚信思想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诚信 社会价值 诚信教育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全球化观照下的亚洲电影叙事:电影“好莱坞化”的另一种可能
18
作者 黄一斓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26,共3页
1990年代初,苏东巨变,两级格局瓦解.美国作为冷战“笑到最后”的超级大国,享受了冷战胜利者的红利,并借助计算机、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巨大突破,使得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与之相一致的,是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式电影语言... 1990年代初,苏东巨变,两级格局瓦解.美国作为冷战“笑到最后”的超级大国,享受了冷战胜利者的红利,并借助计算机、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巨大突破,使得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与之相一致的,是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式电影语言及叙事风格逐步“全球化”,成为当代世界电影艺术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其他国家和民族及其文化形态下的电影语言,如何在拥抱全球化的同时,坚持本土的文化立场,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本国及本民族的故事,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乃至探索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就成为一些电影人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全球化 电影叙事 亚洲 观照 电影语言 90年代 苏东巨变
原文传递
韩国电影的本土身份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一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0-165,共6页
韩国电影在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影片经验的同时,注重在电影中进行本土身份的建构,用本民族的人物和情感重述西方题材和改写西方故事,在本民族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故事中彰显现代价值观,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消解西方影像中情色与暴力的极端显现... 韩国电影在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影片经验的同时,注重在电影中进行本土身份的建构,用本民族的人物和情感重述西方题材和改写西方故事,在本民族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故事中彰显现代价值观,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消解西方影像中情色与暴力的极端显现,藉此获得了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的双赢。韩国电影这种"洋"为"韩"用的做法,对中国电影本土身份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中国电影既要加强现实观照、丰富现代影像,又要甄选彰显共同价值的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素材,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来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一方面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审美意境,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层面上达成东西方的共识,在唤起观众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制造具有"中国身份"和民族文化标识的观影效果,以赢得世界观众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 本土身份 中国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