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
1
作者 黄世博 吴继功 +2 位作者 邵水霖 孙靖 陶有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及敏感抗生素,先经验性应用莫西沙星和/或万古霉素等抗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明确致病菌及敏感抗生素,先经验性应用莫西沙星和/或万古霉素等抗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感染部位及内固定情况,结合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术后持续监测患者体温、炎症指标及引流情况,并定期留取引流液行细菌培养,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万古霉素敏感;其中1例患者因高龄,基础病较多,手术风险较大,予以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约8周;其余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2~4周。1例细菌培养阴性,行手术治疗,并联合亚胺培南和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体温及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腰背部疼痛消失,下肢神经根性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确定致病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应根据感染是否累及内固定,决定是否取出内固定或再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 感染 抗感染治疗 清创
下载PDF
住院受试者临床试验费用区隔方法探讨与实践
2
作者 曹端文 李蒲 +2 位作者 黄世博 陈睿彬 温金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住院受试者临床试验费用与普通医疗费用的隔离。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医疗机构多种区隔临床试验费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认为在不占用医疗保险(医保)基金的同时保证受试者正常享受医保报销的权益是各种方法应...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住院受试者临床试验费用与普通医疗费用的隔离。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医疗机构多种区隔临床试验费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认为在不占用医疗保险(医保)基金的同时保证受试者正常享受医保报销的权益是各种方法应遵循的共同原则。基于住院医生工作站开发一种临床试验费用区隔信息模块。结果通过该模块,受试者可以根据实际医疗情况选择就医身份,研究医生可根据正常医疗或试验需求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开立医嘱,通过增删临床试验标记改变医嘱性质,系统自动拦截临床试验医嘱进行医保报销,其他费用按医保规则正常报销。结论该区隔模块能够降低受试者垫付临床试验费用的经济负担和保障其享受医保报销的权益,提高受试者参加试验的积极性、依从性,可为新备案的机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医保基金 受试者 信息系统
下载PDF
继发性铁超载对机体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世博 何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3期132-133,136,共3页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通过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电子传递、细胞呼吸、能量代谢、解毒等许多重要生理过程,是多种酶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继发性铁超载 机体
下载PDF
柚皮素对K562/A02细胞MDR1 mRNA/P-gp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宏平 靳高凤 +5 位作者 陈亚军 李新华 张红 黄世博 夏春华 熊玉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研究柚皮素对MDR1 mRNA与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柚皮素(50、100、250、500μmol/L)单独或联合阿霉素(5μmol/L)作用于K562/A02细胞48 h,RT-PCR法检测MDR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 目的:研究柚皮素对MDR1 mRNA与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柚皮素(50、100、250、500μmol/L)单独或联合阿霉素(5μmol/L)作用于K562/A02细胞48 h,RT-PCR法检测MDR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gp的表达水平,并以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为对照,比较柚皮素与PDTC间的差异。结果:系列浓度柚皮素作用于K562/A02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MDR1 mRNA(IC_(50)=460.3μmol/L)及P-gp的表达(IC_(50)=286.3μmol/L),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无毒剂量的柚皮素抑制强度与PDTC相近(P>0.05);经阿霉素诱导后二者抑制效应仍然相仿(P>0.05)。结论:柚皮素明显抑制K562/A02细胞MDR1 mRNA及P-gp的表达,可能与PDTC的作用机制相同,即限制IκB-α磷酸化,阻抑NF-κB的活化,从而抑制MDR1的转录,导致MDR1 mRNA及P-gp的表达量下调,最终使得药物外排转运效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K562/A02细胞 MDR1 MRNA P-糖蛋白 NF-ΚB
下载PDF
新生班级的辅导员工作实践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鲍旎曼 黄世博 孙惦 《科教导刊》 2010年第2期77-78,共2页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新生班级管理工作应该提到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如何管理好新生班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管理新生...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新生班级管理工作应该提到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如何管理好新生班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管理新生班级的实践,对做好新生班级的辅导员工作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班级 辅导员工作 实践探索
下载PDF
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内肩自发性平衡6个月观察
6
作者 马树伟 吴继功 +5 位作者 霍丽涛 王加旭 高博 刘晓明 陈志明 黄世博 《骨科》 CAS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短期内肩自发性平衡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中心行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 目的观察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短期内肩自发性平衡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中心行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AIS的21例病人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主胸弯Cobb角、上胸弯Cobb角、腰弯角度、影像学肩高、锁骨角,并采用T1倾斜角和颈椎轴线角评价内肩自发性平衡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主胸弯Cobb角、上胸弯Cobb角、腰弯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1平衡2例(9.52%,2/21),术后即刻6例(28.57%,6/21),术后6个月13例(61.90%,13/21),术后6个月时达到T1平衡的比例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部平衡3例(14.29%,3/21),术后即刻13例(61.90%,13/21),术后6个月17例(80.95%,17/21),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的颈部平衡比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nke 1、2型AIS病人矫形术后内肩平衡(尤其是T1平衡性)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 肩平衡
下载PDF
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术后经融合区三柱截骨翻修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加旭 吴继功 +5 位作者 邵水霖 陈志明 高博 李海侠 黄世博 马晓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三柱截骨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融合术后经融合区翻修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先天性脊柱侧凸融合术后患者38例。采取经融合区三柱截骨翻修手术治疗。初次手术... 目的探讨三柱截骨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融合术后经融合区翻修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先天性脊柱侧凸融合术后患者38例。采取经融合区三柱截骨翻修手术治疗。初次手术年龄为(13.4±8.4)岁。翻修手术与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为3~30(12.0±5.9)年。翻修原因为侧凸进行性加重(76.3%)、神经损害(15.8%)、内固定失败(7.9%)。测量翻修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测得主弯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和矢状面平衡(SVA)。结果手术时间为206~770(447.4±112.7)min。术中出血为1200~6000(2539.5±1116.6)ml。冠状位主弯Cobb角由(73.2±22.4)°矫正至术后(29.1±12.9)°。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83.9±26.6)°矫正至术后(35.0±13.4)°。术前冠状面平衡(C7PL-CSVL)和矢状面平衡(SVA)分别由(34.9±25.6)、(46.0±39.3)mm矫正至术后(18.5±10.4)、(17.2±1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术前存在神经损害,翻修手术后神经损害无加重;在末次随访时,2例Frankel C级及3例D级均恢复至E级;1例Frankel分级B级无明显改善。20例患者(52.6%)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出院时均治愈。结论三柱截骨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手术中安全可行,但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需密切关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截骨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翻修
下载PDF
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博 吴继功 +5 位作者 马华松 张乐乐 李海侠 王加旭 黄世博 邵水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4-612,共9页
目的:探讨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应用后路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32岁(12.... 目的:探讨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应用后路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32岁(12.1±7.1岁).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6例,其中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2例.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胸段主弯Cobb角、局部后凸角、远端代偿弯Cobb角、双肩高度等参数,并观察神经功能转归及并发症.结果:行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3级截骨6例,SRS 4级截骨3例,SRS 5级截骨16例.手术时间306.1±101.5min(147~550min),术中失血量1108.0±1000.9ml(150~4500ml).随访时间37.8±14.0(20~69)个月.颈胸段主弯Cobb角由术前59.5°±28.5°矫正到术后的28.8°±16.9°(P<0.001),末次随访时为31.6°±16.4°,无明显丢失(P=-0.574).局部后凸由术前39.2°±28.2°矫正到术后的21.1°±14.4°(P<0.001),末次随访时为24.0°±14.3°,无明显丢失(P=0.478).远端代偿弯由术前的35.4°±19.5°减少为术后的18.4°±11.3°(P<0.001),末次随访时为26.1°±16.9°,较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73).双肩高度差由术前的2.6±0.9cm减少到术后的1.2±0.6cm(P<0.001),末次随访时进一步改善为0.9±0.6cm,但较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93).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的6例患者中5例随访期间恢复至Frankel E级,1例C级恢复至FrankelD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5例凸侧上肢麻木;1例因双下肢肌力持续下降行再次手术探查清除血肿后恢复,6例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他包括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3例,伤口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远期融合远端侧凸加重行翻修手术2例,均通过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对于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应用后路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但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先天性脊柱畸形 截骨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时空特征的语音情感识别模型TSTNet 被引量:4
9
作者 薛均晓 黄世博 +2 位作者 王亚博 张朝阳 石磊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3,共6页
针对社交语音由于语气、音调、语速等差异以及填充信息丢失或冗余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征的语音情感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iGRU)技术,包含空间特征提取、时间特征提取和特征融合3个模块。考... 针对社交语音由于语气、音调、语速等差异以及填充信息丢失或冗余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征的语音情感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iGRU)技术,包含空间特征提取、时间特征提取和特征融合3个模块。考虑到音频数据内容长短不一,首先对音频数据进行预处理,应用3种补零填充方法,得到不同尺度的语谱图。设计了空间特征提取方法捕获音频的局部特征,并利用时间特征提取方法获取音频数据的时间特征和前后语义关系,从而得到3个时空特征向量。此外,融合了时空特征向量并通过全连接层进行语音情感分类。利用科大讯飞语音情感数据集进行了数值实验,实验结果与传统语音情感识别模型的实验结果相比,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4项指标上均取得了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情感识别 语谱图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融合后脊柱侧凸截骨翻修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乐乐 吴继功 +5 位作者 马华松 李海侠 高博 王加旭 邵水霖 黄世博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72-378,共7页
背景:融合后脊柱侧凸翻修原因复杂,手术难度较高,围手术期及随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目的:探讨融合后脊柱侧凸截骨翻修的原因、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截骨翻修的50例融合后脊柱侧凸患者,男1... 背景:融合后脊柱侧凸翻修原因复杂,手术难度较高,围手术期及随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目的:探讨融合后脊柱侧凸截骨翻修的原因、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截骨翻修的50例融合后脊柱侧凸患者,男16例,女34例,年龄18~41岁,平均(27.5±6.4)岁。根据病因分成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组(26例)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组(24例)。对比整体及各组手术效果,并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应用简体中文版SRS-22问卷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本组病例随访24~65个月,平均(36.5±10.1)个月。IS组和CS组的截骨术式、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IS组固定节段明显多于CS组(P<0.05)。50例患者的主弯侧凸角、节段性后凸角、顶椎偏移、T1倾斜角、矢状位平衡、腰椎前凸角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差值在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冠状位躯干偏移及锁骨角仅在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S组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侧凸角与CS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S组术前及术后即刻的顶椎偏移与C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20例(40%)患者出现并发症共23次,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出现脊髓损伤次数明显增加。简体中文版SRS-22问卷5项指标在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截骨术翻修融合后脊柱侧凸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整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是脊髓损伤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翻修术 截骨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11
作者 邵水霖 王加旭 +4 位作者 张乐乐 高博 李海侠 黄世博 吴继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0月应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取俯卧位,局麻下经后... 目的探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0月应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取俯卧位,局麻下经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安置工作通道,于椎间孔下摘除突出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术后卧床4~6 h戴支具下地活动。比较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末次随访时疗效。结果12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5 min(50~100 min),平均术中出血5 ml(2~10 ml)。术中无脊髓、神经、硬膜囊、血管及毗邻脏器损伤,术后无发热、感染、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平均住院2.5 d(1~5 d)。12例随访6~34个月,平均18.5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中位数3(2~5)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0~3)分和末次随访时0(0~2)分(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腰痛无显著性差异(P=0.058);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5.5(4~8)分,显著高于术后2(1~3)分、术后3个月1(0~2)分和末次随访时0(0~2)分(P<0.05)。术前ODI(71.2±2.7)%,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2.3±0.5)%和末次随访时(9.1±0.2)%(P均=0.000),术后3个月ODI显著高于末次随访(P=0.000)。按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优良率91.7%(11/12)。结论侧后路PELD治疗上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良好的穿刺、置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表面肌电技术在骨科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加旭 吴继功 +5 位作者 潘子杰 张乐乐 黄世博 王莉荔 陈力 崔翔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999-1004,共6页
表面肌电技术(sEMG)是客观反映人体肌肉活动的技术,由于其无创、实用及便捷的特性,在临床骨科中应用广泛。临床医师可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值对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进行评估,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sEMG在提高诊断效率、... 表面肌电技术(sEMG)是客观反映人体肌肉活动的技术,由于其无创、实用及便捷的特性,在临床骨科中应用广泛。临床医师可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值对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进行评估,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sEMG在提高诊断效率、减轻医务人员负担等方面快速发展,应用前景广泛,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本文就表面肌电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在骨科应用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技术 骨科 人工智能 诊断
下载PDF
支具治疗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侠 吴继功 +5 位作者 宋立志 张乐乐 高博 王加旭 邵水霖 黄世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经支具保守治疗后畸形发展情况,并探讨支具矫形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接受支具治疗至少2年且影像资料完整的19例E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目的分析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经支具保守治疗后畸形发展情况,并探讨支具矫形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接受支具治疗至少2年且影像资料完整的19例E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7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末次随访Cobb角与治疗前相比改善超过10°为治疗有效,未超过10°为治疗无效。支具治疗前、初次治疗后、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畸形角度及平衡。结果19例支具治疗前平均Cobb角(40±10.4)°(20°~55°)、初次治疗后主弯Cobb角(28.15±14.78)°,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31.63±18.04)°,初次治疗后及末次随访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胸廓宽度及胸椎高度均较支具治疗前明显增加,特发性EOS较先天性EOS治疗效果更好(P<0.05)。另外,顶椎位于胸腰段或腰段较顶椎位于胸段者效果更好(P<0.05)。初次治疗后两组间主弯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部分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弯,支具治疗可作为保守治疗的选择之一,其中一些病例可得到满意矫形,即使部分病例不能避免手术,支具治疗也可在不影响胸廓发育的前提下适当延后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外科学 脊柱侧凸/治疗 生长棒技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格列齐特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14
作者 段舟萍 赵小伟 +3 位作者 温金华 黄世博 李蒲 曹端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41-2245,共5页
目的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单剂量、两周期、两序列给药的试验方法设计。受试者在空腹或餐后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参比制剂30 mg,自身交叉给药,清洗期为10 d。用液相色谱-串... 目的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单剂量、两周期、两序列给药的试验方法设计。受试者在空腹或餐后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参比制剂30 mg,自身交叉给药,清洗期为10 d。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样品中格列齐特的血药浓度;用WinNonlin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对格列齐特缓释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AUC_(0-t)、AUC_(0-∞)进行分析。结果空腹组入组24例受试者,22例完成试验。空腹组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_(max)分别为(862.48±294.48)和(902.96±259.09)ng·mL^(-1),AUC_(0-t)分别为(2.60×10^(4)±8930.46)和(2.50×10^(4)±7573.42)h·ng·mL^(-1),AUC_(0-∞)分别为(3.00×10^(4)±1.43×10^(4))和(2.68×10^(4)±7085.99)h·ng·mL^(-1)。餐后组入组24例受试者,23例完成试验。餐后组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_(max)分别为(1531.74±273.49)和(1510.87±241.08)ng·mL^(-1),AUC_(0-t)分别为(2.78×10^(4)±9565.89)和(2.76×10^(4)±9821.43)h·ng·mL^(-1),AUC_(0-∞)分别为(3.02×10^(4)±1.24×10^(4))和(3.0×10^(4)±1.30×10^(4))h·ng·m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格列齐特缓释片的C_(max)、AUC_(0-t)、AUC_(0-∞)的几何均值比值的90%的置信区间均落在80%~125%。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齐特缓释片 健康受试者 生物等效性 药代动力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医疗机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展
15
作者 曹端文 李蒲 +2 位作者 黄世博 余路易 温金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56-2061,共6页
随着国家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来药物临床试验与临床试验机构的数量实现“双增长”,推动了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该文归纳了医疗机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阶段性成果,分析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在医疗机构管理... 随着国家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来药物临床试验与临床试验机构的数量实现“双增长”,推动了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该文归纳了医疗机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阶段性成果,分析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在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作用,介绍了临床试验系统设计与构建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前沿技术的运用,思考了医疗机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通过信息化赋能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提高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办公室的服务效率和临床试验整体数据质量,加快新药临床研究进程,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机构 信息系统 临床试验管理
原文传递
OATP1B1及CYP3A4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转运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袁钊 李新华 +2 位作者 黄世博 夏春华 熊玉卿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研究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及细胞色素酶3A4(cy-tochrome P3A4,CYP3A4)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V)转运及代谢影响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 目的:研究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及细胞色素酶3A4(cy-tochrome P3A4,CYP3A4)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V)转运及代谢影响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建野生型及不同位点突变型OATP1B1重组质粒模型,研究ATV在不同OATP1B1基因型个体中药物体外转运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并通过野生型及不同位点突变型CYP3A4重组酶,研究ATV在不同CYP3A4基因型个体中体外代谢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分子机制。结果:OATP1B1*5(521T>C)基因型个体对ATV的转运活性低于野生型OATP1B1*1a;而OATP1B1*15(388A>G521T>C)基因型个体与野生型OATP1B1*1a个体对ATV转运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3A4*3(M445T)及*5(P218R)突变型重组酶代谢ATV的活性大于CYP3A4*1野生型重组酶;CYP3A4*16(T185S)突变型重组酶代谢ATV的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CYP3A4*18(L293P)突变型重组酶代谢ATV的活性与野生型相近。结论:OATP1B1 521位点可能是ATV转运的分子作用点,也是影响OATP1B1对ATV转运能力的关键位点,突变型OATP1B1 521T>C对阿托伐他汀的体内转运活性能力降低;CYP3A4*3、CYP3A4*5、CYP3A4*16位点可能是ATV代谢的分子作用点,也是影响CYP3A4对ATV代谢活性的关键位点。故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OATP1B1及CYP3A4突变情况指导ATV用药,将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 CYP3A4 基因多态性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钙与阿昔莫司联用在中国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伟平 李新华 +5 位作者 叶金华 刘名义 黄世博 夏春华 张红 熊玉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与阿昔莫司联用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8名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与阿昔莫司250 mg后,分别用LC-MS/MS,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阿托伐他汀与阿昔莫司的浓度,DAS 2.1软...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与阿昔莫司联用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8名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与阿昔莫司250 mg后,分别用LC-MS/MS,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阿托伐他汀与阿昔莫司的浓度,DAS 2.1软件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阿托伐他汀:t1/2为(11.75±2.48)h,tmax为(0.33±0.12)h,Cmax为(11.33±4.36)ng·mL-1,AUC0-t为(57.57±25.91)ng·mL-1·h;阿昔莫司:t1/2为(1.55±0.18)h,tmax为(1.32±0.62)h,Cmax为(3.65±1.08)μg·mL-1,AUC0-t为(12.84±2.73)μg·mL-1·h。与单独给药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接近。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阿昔莫司联用后彼此药代动力学行为未发生明显改变,联用可能不存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昔莫司 联合用药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熊果酸对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 mRNA和P-糖蛋白表达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锦芳 冯慧玲 +6 位作者 孙文雄 丁薇 朱丹丹 刘名义 张红 黄世博 熊玉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739-2742,共4页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多药耐药基因1 (MDR1) mRNA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空白组给予0. 5%二甲基亚砜(DMSO),核因子-κB(NF-κB)激动剂组给予5μmol·L^(-1)阿霉素,NF-κB抑制剂组给予25μmol·L^(-1)吡咯烷二硫代...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多药耐药基因1 (MDR1) mRNA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空白组给予0. 5%二甲基亚砜(DMSO),核因子-κB(NF-κB)激动剂组给予5μmol·L^(-1)阿霉素,NF-κB抑制剂组给予25μmol·L^(-1)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实验组单独或联合激动剂或抑制剂给予5,10,25,50μmol·L^(-1)熊果酸。培养48 h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DR1 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糖蛋白和核蛋白P6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5,10,25,50μmol·L^(-1)熊果酸分别使MDR1 mRNA的表达下调了7. 41%,15. 58%,28. 75%和44. 21%(IC50=66. 04μmol·L^(-1)),P-糖蛋白的表达下调了23. 36%,37. 23%,43. 07%和64. 23%(IC50=26. 27μmol·L^(-1))。与空白组相比,5,10,25,50μmol·L^(-1)熊果酸分别使P65的表达下调了13. 73%,28. 92%,44. 07%和56. 77%(IC50=34. 07μmol·L^(-1)),且熊果酸和PDTC在5~50μmol·L^(-1)均能明显抑制阿霉素诱导的P65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熊果酸可显著抑制K562/ADR细胞MDR1 mRNA和P-糖蛋白的表达,且对抗阿霉素的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DR1 mRNA和P-糖蛋白的上游调控信号通路NF-κB位点核蛋白P65的表达;减少NF-κB的核转位,从而抑制NF-κB活性并干扰MDR1基因转录,最终导致MDR1 mRNA及P-糖蛋白表达量的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P-糖蛋白 核蛋白P65
原文传递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介导的口服降糖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昱 高瑞 +4 位作者 张文 夏春华 张红 黄世博 熊玉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9-861,共3页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是摄取性转运体之一,参与膜转运内外源化合物,在肝、小肠、肾、脑等多个器官均有表达,一定程度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与消除。本文对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介导的各类口服降糖药及其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口服降糖药 相互作用 底物
原文传递
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常见植物药组分的催化代谢及其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瑞 陈昱 +4 位作者 张文 夏春华 张红 黄世博 熊玉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5-867,共3页
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药物II相代谢反应最主要的酶,通过催化葡萄糖醛酸与内源性或外源性化学物质发生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进而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许多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是UGT的底物,由UGT介导其催化代谢。... 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药物II相代谢反应最主要的酶,通过催化葡萄糖醛酸与内源性或外源性化学物质发生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进而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许多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是UGT的底物,由UGT介导其催化代谢。本文概述了UGT酶介导某些植物药及其组分的催化代谢和对UGT酶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催化代谢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