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列线图风险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小梅 黄严金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9期11-16,共6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CR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海沧医院诊治的329例前列腺癌患者,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CRF高危因素,采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CR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海沧医院诊治的329例前列腺癌患者,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CRF高危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CRF发生率38.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抑郁、雄激素剥夺疗法、放疗、化疗是C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RF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50(95%CI:0.694~0.806),校正曲线表明预测曲线和实际曲线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8.959,P=0.25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能够有效判断前列腺癌CRF的高危人群并及早制定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癌因性疲乏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患者安全的个案管理护理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小梅 陈琼 +2 位作者 吴清龙 翁舜华 黄严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1期1688-169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安全的个案管理的护理干预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116例,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前...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安全的个案管理的护理干预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116例,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护理工作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患者安全的个案管理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前列腺癌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依从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性功能、激素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程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患者安全前提下的个案管理指导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个案管理 内分泌治疗 生活质量 患者安全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严金 邱文 陈小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13—2014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取2015—2016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为观察组,采取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进行培...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13—2014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取2015—2016年入职我院的新护士为观察组,采取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进行培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对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下培训的新入职护士较传统培训下的新入职护士在岗位胜任力、责任护士工作质量方面有显著提升。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沟通能力 评判性思维 整体护理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严金 陈小平 林美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4期185-188,共4页
目的构建一套标准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通过构建并实施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伤害严重... 目的构建一套标准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通过构建并实施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伤害严重程度。结果通过构建并组织实施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2017年与2016年相比,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上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下降。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降低不良事件伤害严重程度,对维护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PDCA 管理体系 目标管理
下载PDF
思维导图联合卓越七步教学带教模式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美丽 黄严金 黄丽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4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思维导图联合卓越七步教学带教模式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海沧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37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的39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 目的:分析思维导图联合卓越七步教学带教模式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海沧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37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的39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联合卓越七步教学带教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实习生实施不同带教模式后理论和操作评分及对带教模式质量的评价。结果:研究组理论和操作得分分别为(91.26±5.67)、(91.91±2.84)分,高于对照组的(81.16±3.37)、(89.64±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促进自主学习、调动学习主动性、处理心内科相关问题、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评分分别为(22.03±1.21)、(21.59±1.42)、(20.84±1.49)、(22.94±1.41)分,较对照组的(18.41±2.02)、(19.04±1.89)、(18.34±1.72)、(18.46±2.03)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思维导图联合卓越七步教学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心内科护理实习生对心内科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掌握水平,提高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考核分数,从整体上提高科室临床带教质量,值得各科室实习生临床带教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卓越七步教学 带教质量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下载PDF
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中非计划低体温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海燕 黄严金 王天天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遴选并获取国内外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中非计划低体温(IPH)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所有关于骨科手术患者IPH预防相关证据,包括PubMed、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Up To Date、... 目的遴选并获取国内外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中非计划低体温(IPH)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所有关于骨科手术患者IPH预防相关证据,包括PubMed、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Up To Date、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其相关原始文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今。2名受循证护理培训通过研究员依次独立对文献质量评价判定,提取、纳入、整合全部符合标准文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篇中文,9篇英文,其中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2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2篇、综述1篇、对比试验1篇。最佳证据包括低体温评估和分级、危险因素、术前宣教、环境设置及物品准备、术中温度测量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术中预防管理综合措施、术后体温监测及复温措施7个方面共25条。结论骨科手术医护人员需定期接受围术期低体温最新专业知识培训,采取科学工具风险评估,医院管理者需结合院内环境与特点,针对性选取防护IPH发生的最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低体温
下载PDF
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有效约束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严金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23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根据躁动分级后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约束方法,实验组采用了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两组的意外脱管情况,皮肤损伤情况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根据躁动分级后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约束方法,实验组采用了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两组的意外脱管情况,皮肤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皮肤受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尿管意外脱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于颅脑损伤躁动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约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效果 颅脑损伤 躁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