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两种尺蠖的致病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谭荣荣 陈勋 +2 位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毛迎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4-689,共6页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 PIB/mL;y=0.663x+1.614,LC50=1.3×10^(5) 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 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茶尺蠖的幼虫都比较敏感,具有致死能力。这为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灰茶尺蠖 茶尺蠖 致病性
下载PDF
关于茶园化肥减施实施过程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红娟 毛迎新 +3 位作者 黄丹娟 谭荣荣 陈勋 焦龙 《茶叶学报》 2023年第2期65-68,共4页
化肥减量增效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茶园化肥减施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茶园化肥减施的核心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施化肥主要是控制氮肥用量,合理配置磷、钾肥用量,平衡施肥;减肥不是将土壤养分耗竭,... 化肥减量增效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茶园化肥减施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茶园化肥减施的核心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减施化肥主要是控制氮肥用量,合理配置磷、钾肥用量,平衡施肥;减肥不是将土壤养分耗竭,依然要藏肥于地;开发、筛选茶园专用新型肥料,大力推广茶园专用肥是合理减施化肥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建议
下载PDF
昆虫的气味景观:从气味扩散到害虫防控
3
作者 焦龙 谭荣荣 +3 位作者 陈勋 王红娟 黄丹娟 毛迎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8-991,共14页
昆虫所接收的气味集合即昆虫的气味景观。昆虫依赖于对气味景观的感受和分辨,完成目标定位、取食、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通过气味景观管理可操控昆虫的行为,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本文从昆虫气味景观的组成和扩散,气味景观对昆虫行为... 昆虫所接收的气味集合即昆虫的气味景观。昆虫依赖于对气味景观的感受和分辨,完成目标定位、取食、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通过气味景观管理可操控昆虫的行为,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本文从昆虫气味景观的组成和扩散,气味景观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影响气味景观的因素,昆虫对气味景观的感知和分辨,以及气味景观管理在害虫防控上的应用等方面对昆虫气味景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昆虫气味景观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对昆虫而言,目标物释放的气味被气流击散成羽状,并与空气中携带的背景气味混合,共同构成了气味景观。昆虫沿目标物气味进行目标物的搜寻和定位,目标物气味的形状、组成、浓度等可影响昆虫的行为;背景气味则起到补充、警示等辅助作用,不同背景气味对昆虫的目标定位有协同或干扰作用。环境中温湿度、光照、重金属元素以及植物病虫害等是影响昆虫气味景观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昆虫通过嗅觉受体捕获气味景观,并将气味信号沿嗅觉神经输送至触角叶等嗅觉中枢。而后,气味景观在昆虫嗅觉中枢中以基本编码或构型编码的模式被解析。背景气味对昆虫目标定位的影响可能是不同气味分子在嗅觉感知和编码过程中的相互加成、竞争性结合及信号串扰的结果。目前,基于对气味景观的管理衍生出了昆虫行为调节剂、外源激发子、选育可释放抗性挥发物的作物品种、“推-拉”技术、天敌支持型植物系统等多种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今后需进一步深入解析昆虫分辨气味景观的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神经学机制,并对气味景观管理相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优化和集成化,以期构建科学、高效的气味景观用于害虫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气味景观 气味扩散 嗅觉行为 气味感知 气味分辨 挥发物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基于SSR荧光标记的MCID快速鉴定13个湖北茶树品种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丹娟 马建强 +4 位作者 马春雷 王松琳 陈亮 毛迎新 陈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目的】通过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MCID)快速区分鉴别湖北茶树品种,为湖北茶树种质资源评价、品种保护及苗木纯度早期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湖北省13个优良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30对均匀... 【目的】通过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MCID)快速区分鉴别湖北茶树品种,为湖北茶树种质资源评价、品种保护及苗木纯度早期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湖北省13个优良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30对均匀分布于遗传连锁图谱上的SSR荧光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以筛选出核心引物,利用MCID法构建CID图谱。【结果】3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5个等位基因,各引物等位基因数为3~9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83个;共检测到194个基因型,各引物检测出的基因型为3~12个,平均每对引物6.4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29~0.85,平均为0.58。13个茶树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为0.19~0.44。基于Nei’s遗传距离,采用Neighbor-Joining(NJ)法可将13个品种分为三大类(Nei’s遗传距离为0.16),结果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可能因为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而聚在一起,也可能因为亲本来源不同而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利用筛选出的3对核心引物(TM547、TM552和TM107)可快速鉴别所有参试品种,通过MCID法构建的CID图谱可直观看出各参试茶树品种鉴定所需要的引物及其对应的基因型。【结论】基于SSR荧光标记的茶树品种MCID鉴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可用于湖北茶树良种知识产权保护、苗期鉴定及品种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鉴定 SSR荧光标记 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CID) 湖北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序列的小贯小绿叶蝉共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迎新 谭荣荣 +4 位作者 王友平 陈勋 王红娟 黄丹娟 龚自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3,48,共8页
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赤壁、大悟、武汉、咸安和英山5个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成虫共生细菌16SrDNA-V4变异区进行测序,应用Uparse和RDP Classifier等软件统计和分析样本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5个地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1... 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赤壁、大悟、武汉、咸安和英山5个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成虫共生细菌16SrDNA-V4变异区进行测序,应用Uparse和RDP Classifier等软件统计和分析样本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5个地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16SrDNA基因序列文库共获得239 645条有效tags,在97%相似阈值下将其聚类为3 403个OTUs。共注释到41个门,116个纲,197个目,272个科,372个属,105个种。5个样本的共生菌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组成有所不同,其中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60.6%~97.1%);在纲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5位中共有的优势菌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排名前10位中5个样本共有的优势菌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细菌的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 065.55~2 841.89,1 130.76~2 914.90,1.07~8.63和0.18~0.99。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共生细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不同地理种群的小贯小绿叶蝉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细菌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生物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细菌 16S RDNA 多样性
下载PDF
茶树富集铝的特点及耐铝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丹娟 毛迎新 +4 位作者 陈勋 谭荣荣 王红娟 王友平 龚自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32,共8页
茶树是一种富集铝的植物,体内的铝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却不表现出受害症状。本文对铝在茶树中的吸收、运输形式,铝在茶树中的含量和分布特点,铝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茶树耐铝机制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 茶树是一种富集铝的植物,体内的铝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却不表现出受害症状。本文对铝在茶树中的吸收、运输形式,铝在茶树中的含量和分布特点,铝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茶树耐铝机制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富集特点 耐铝机制
下载PDF
茶树PVP申请品种的SSR分子标记鉴定和系谱关系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丹娟 马建强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1,共4页
利用30对SSR引物,对26个植物新品种保护(PVP)申请茶树品种及其13个近似品种与亲本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系谱关系分析,探讨SSR分子标记在茶树新品种保护工作和DUS测试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3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 利用30对SSR引物,对26个植物新品种保护(PVP)申请茶树品种及其13个近似品种与亲本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系谱关系分析,探讨SSR分子标记在茶树新品种保护工作和DUS测试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3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3~7个,平均4.4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04和0.51。39个参试品种的遗传距离在0.03~0.70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15时,可将39个品种划分为7类,其中地理来源一致或遗传背景相似的材料基本上聚为一类。30对引物的品种鉴定能力差异较大,每对引物能鉴定的品种数为3~16个。通过4对核心引物的组合可以鉴定全部39个参试品种,并依此构建了SSR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PVP SSR标记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茶园绿盲蝽种群消长动态 被引量:4
8
作者 毛迎新 谭荣荣 +3 位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陈勋 王友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3-228,共6页
2017年-2019年连续3年对武汉茶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武汉茶园绿盲蝽1年发生5代,第1代若虫始见于3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为第1代成虫,随后羽化的成虫大量迁出茶园,园内第... 2017年-2019年连续3年对武汉茶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武汉茶园绿盲蝽1年发生5代,第1代若虫始见于3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为第1代成虫,随后羽化的成虫大量迁出茶园,园内第2、3代虫量较少,第4代成虫9月迁回茶园,并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形成1个虫口高峰,个别年份也有末代成虫10月上中旬迁回茶园,并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形成1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调查发现,绿盲蝽主要以第1代若虫为害早春头茶。本研究结果为茶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茶园 种群动态
下载PDF
茶树DNA分子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丹娟 马建强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3-519,共7页
分子指纹图谱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可有效鉴别茶树品种,保护品种权。本文概述了指纹图谱的分类、概念和特点,近年来国内外7种分子指纹图谱方法在茶树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指纹图谱在茶树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 分子指纹图谱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可有效鉴别茶树品种,保护品种权。本文概述了指纹图谱的分类、概念和特点,近年来国内外7种分子指纹图谱方法在茶树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指纹图谱在茶树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我国茶树分子指纹图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提出构建茶树标准指纹图谱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分子指纹图谱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毛迎新 黄丹娟 +3 位作者 王红娟 谭荣荣 陈勋 王友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65-70,共6页
以菜子饼+茶叶配方肥(YSJF1)、脲甲醛缓释肥(YSJF2)、茶叶配方肥(YSJF3)、畜禽粪商品有机肥+茶叶配方肥(YSJF4)、菜子饼+脲甲醛缓释肥(YSJF5)、包膜控释肥(YSJF6)、茶叶复混肥(YSJF7)、不施肥(YSJF8)和习惯施肥(YSJF9)处理后的茶园土壤... 以菜子饼+茶叶配方肥(YSJF1)、脲甲醛缓释肥(YSJF2)、茶叶配方肥(YSJF3)、畜禽粪商品有机肥+茶叶配方肥(YSJF4)、菜子饼+脲甲醛缓释肥(YSJF5)、包膜控释肥(YSJF6)、茶叶复混肥(YSJF7)、不施肥(YSJF8)和习惯施肥(YSJF9)处理后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技术,以16S rRNA基因为靶标,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细菌数量、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性。在门分类水平上,27个样品共鉴定获得46个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占87.08%~96.76%。不同施肥处理间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不同施肥处理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656.34~962.36、655.79~1 040.41、5.22~6.54和0.925 0~0.969 3。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与细菌丰度、α多样性指数和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是影响细菌群落重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施肥模式 细菌菌落多样性 16S RRNA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茶树叶片抗逆性生理指标差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丹娟 毛迎新 +4 位作者 陈勋 谭荣荣 王红娟 王友平 龚自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9期44-49,共6页
茶树以收获芽叶为主,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直接决定着茶树生长势和品质成分的形成。为研究茶树不同成熟度叶片生理变化规律,以2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茶树新梢不同成熟度叶片丙二醛(MD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脯氨酸(Pro... 茶树以收获芽叶为主,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直接决定着茶树生长势和品质成分的形成。为研究茶树不同成熟度叶片生理变化规律,以2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茶树新梢不同成熟度叶片丙二醛(MD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综合评价各成熟度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简化茶树抗逆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叶片的MDA、SA、SOD和Pro由1芽2叶至老叶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老叶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成熟度叶片;仅ABA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SS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3、4叶达到峰值,老叶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MDA与SA、Pro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ABA与MDA、SOD、Pro、SA、CAT存在中度到高度负相关。7个茶树叶片抗逆性评价指标可简化为5个,即MDA、ABA、SA、SS和CAT,可应用于茶树抗逆性的鉴定,提高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不同成熟度叶片 抗逆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化肥减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红娟 王友平 +3 位作者 毛迎新 黄丹娟 陈勋 谭荣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136-138,共3页
为明确化肥减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100%化肥处理(当地传统施肥量)A,100%有机肥处理B和30%有机肥+70%化肥处理C,以及空白对照4种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产量、百芽重和发芽密度均高于对照,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 为明确化肥减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100%化肥处理(当地传统施肥量)A,100%有机肥处理B和30%有机肥+70%化肥处理C,以及空白对照4种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产量、百芽重和发芽密度均高于对照,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减施处理C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相对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水浸出物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化肥减施处理C春茶儿茶素(C)含量明显降低,同其他施肥处理春茶的C、GCG、和CG含量差异明显。施肥可以提高春茶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绿素b含量,但化肥减施处理叶绿素组分含量与其他处理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春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茶园机采树冠培育制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4 位作者 陈勋 谭荣荣 王友平 龚自明 毛迎新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鲜叶采摘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占用劳动力最多的环节。当前,我国名优茶的生产发展因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而受到制约,名优茶实施机采成为必然趋势。培育适宜机采的良好树冠对鲜叶质量的提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树树冠形成规... 鲜叶采摘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占用劳动力最多的环节。当前,我国名优茶的生产发展因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而受到制约,名优茶实施机采成为必然趋势。培育适宜机采的良好树冠对鲜叶质量的提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树树冠形成规律、机采茶园树冠特征及品种筛选、树型修剪、采摘制度与施肥水平等机采树冠培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机采树冠培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机械化采摘 树冠 培育制度 进展
下载PDF
铝诱导的茶树根系转录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丹娟 谭荣荣 +4 位作者 陈勋 王红娟 龚自明 王友平 毛迎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6-520,共15页
探讨茶树响应铝(Aluminum,Al)的基因调控网络和表达模式,确定一些关键候选基因,为茶树耐Al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测定了0、0.2、1、2、4 mmol·L^-1 5个Al^3+浓度处理7 d的福鼎大白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Al含量变化,并提取0 mmol... 探讨茶树响应铝(Aluminum,Al)的基因调控网络和表达模式,确定一些关键候选基因,为茶树耐Al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测定了0、0.2、1、2、4 mmol·L^-1 5个Al^3+浓度处理7 d的福鼎大白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Al含量变化,并提取0 mmol·L^-1(R0)、1 mmol·L^-1(R1)和4 mmol·L^-1(R4)3个浓度下的茶树根系总RNA,通过Illumina Hiseq Xten平台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随着Al^3+浓度的升高,根系POD(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下降,APX(Ascorbic acid peroxidase,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逐渐升高。SOD(Superoxide 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Al^3+浓度为1 mmol·L^-1时最高,CAT(Catalase,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根系中Al含量随着Al^3+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Al^3+浓度为1 mmol·L^-1时达到最高。经筛选得到R1 VS R0,R4 VS R0,R4 VS R1的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分别为1 894、2 439个和1 384个,显著上调(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733(1 161)、846(1 593)个和628(756)个。GO富集分析表明,3个处理组在生物学途径中富集最多的类别均为刺激响应。在分子功能和细胞组件方面,R1 VS R0和R4 VS R0富集最多的类别均为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和细胞外围,R4 VS R1富集最多的类别为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和膜区域。KEGG富集分析表明,R1 VS R0、R4 VS R0、R4 VS R1分别显著富集了29、41条和19条Pathway,它们包括转录因子、转运蛋白、植物-病原菌互作、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等,鉴定到多个参与调控活性氧代谢、有机酸或金属转运蛋白、转录因子及细胞壁结构修饰等生理过程的基因在Al诱导后上调或抑制表达,显示这些基因与茶树耐Al分子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AL 根系 差异表达基因 RNA测序
下载PDF
湖北省茶园土壤养分和环境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红娟 毛迎新 +2 位作者 黄丹娟 陈勋 谭荣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23-124,128,共3页
对湖北省131个茶园进行了土壤养分与环境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平均为5.27,其中在4.5~5.5的占比为49.6%,较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0.95 g/kg,82.4%的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 g/kg以上,整体含量较丰富;土壤速效磷、有... 对湖北省131个茶园进行了土壤养分与环境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平均为5.27,其中在4.5~5.5的占比为49.6%,较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0.95 g/kg,82.4%的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 g/kg以上,整体含量较丰富;土壤速效磷、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等较丰富,但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铜等均较缺乏(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占比分别达56.5%、63.4%和53.4%);土壤重金属铅、铬均未超标,有2.3%和3.8%的采样点土壤镉分别超过国家标准和有机茶标准,土壤整体环境条件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 养分 重金属
下载PDF
基于诱捕平台的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勋 雷该翔 +8 位作者 毛迎新 黄丹娟 李新华 万昌玺 程繁杨 涂修亮 张敬峰 李罡 王友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92-93,97,共3页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茶尺蠖 诱捕平台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黄板监测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迎新 谭荣荣 +2 位作者 王友平 黄丹娟 周国珍 《湖北植保》 2017年第6期14-16,共3页
为明确武汉地区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消长规律,应用黄板进行了田间诱虫试验,初步分析上板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黄板诱集法能有效监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变动,应用黄板监测的发生高峰期与检叶数虫法监测的高峰期大体一致,两个发... 为明确武汉地区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消长规律,应用黄板进行了田间诱虫试验,初步分析上板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黄板诱集法能有效监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变动,应用黄板监测的发生高峰期与检叶数虫法监测的高峰期大体一致,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10月中下旬。黄板诱叶蝉量与振落法调查的叶蝉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监测
下载PDF
英山云雾茶中活性铝的溶出及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丹娟 毛迎新 +4 位作者 谭荣荣 陈勋 王红娟 龚自明 王友平 《茶叶学报》 2017年第2期55-57,共3页
茶树是一种典型的聚铝富铝植物,而摄入过量的铝对人体造成毒害,茶叶饮用安全问题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研究利用KCl、NH_4Ac、HCl和NaOH4种浸提液,对英山云雾茶进行浸提,并采用铬天青S(CAS)分光光度法进行铝化学形态与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茶树是一种典型的聚铝富铝植物,而摄入过量的铝对人体造成毒害,茶叶饮用安全问题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研究利用KCl、NH_4Ac、HCl和NaOH4种浸提液,对英山云雾茶进行浸提,并采用铬天青S(CAS)分光光度法进行铝化学形态与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英山云雾茶中有毒形态的Al^(3+)、Al(OH)^(2+)、Al(OH)^+_2只占溶出总铝量的16%,含量较低;无毒的胶态Al(OH)~0_3和有机腐殖酸铝Al-HA含量占到84%,对人体健康不存在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山云雾茶 活性铝 形态分布
下载PDF
湖北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红娟 毛迎新 +3 位作者 陈勋 谭荣荣 黄丹娟 龚自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12-14,共3页
对湖北省96个茶园土壤的Cd、As、Pb、Cr、Cu、Ni、Zn、Se、Co、V和Sb等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国家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茶园土壤... 对湖北省96个茶园土壤的Cd、As、Pb、Cr、Cu、Ni、Zn、Se、Co、V和Sb等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国家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茶园土壤质量状况良好,处于清洁级和尚清洁标准的茶园比例分别为45.8%、30.2%,除1个茶园的Pb出现重度污染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湖北省
下载PDF
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荣荣 毛迎新 +3 位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陈勋 王友平 《茶叶学报》 2021年第4期198-204,共7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的测定来研究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类病害的田间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室内试验表明光照、温度、湿度、营养、酸碱度对茶轮斑病菌孢子和菌丝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均可生长,全光照...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的测定来研究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类病害的田间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室内试验表明光照、温度、湿度、营养、酸碱度对茶轮斑病菌孢子和菌丝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均可生长,全光照条件下有最大产孢量。在22~30℃条件下,病原菌均可生长,最适合的生长温度是25~28℃。28℃时有最大产孢量,当温度升至32℃,产孢量为零。pH在4.5~8范围内茶轮斑病菌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且芽管伸长较好,其中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当pH为7时可达到最大产孢量。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且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适宜菌丝的生长,以磷酸二氢铵为氮源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轮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