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林坤 唐永刚 +2 位作者 潘泓华 黄丽祯 李卓峻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9期106-10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发病24 h内ABAO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发病24 h内ABAO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EVT的患者纳入EVT组,将因拒绝接受EVT或因有EVT禁忌证而接受标准药物治疗(standard medical therapy,SMT)的患者纳入SMT组。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及术后90 d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了83例ABAO患者,其中55例患者纳入EVT组,28例患者纳入SMT组。EVT组平均年龄(61.2±9.5)岁,SMT组平均年龄(64.9±12.4)岁。EVT组和SMT组入院NIHSS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18分、20分。在术后90 d时,EVT组和SMT组中分别有18例、3例患者实现功能独立(mRS评分为0~2分),组间差异显著(32.7%vs 10.7%,P=0.029);EVT组和SMT组中分别有26例、7例患者功能良好(mRS评分为0~3分),组间差异显著(47.3%vs 25%,P=0.019);EVT组和SMT组中死亡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9例、15例,组间差异不显著(34.6%vs 53.6%,P=0.096);EVT组和SMT组中发生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例和1例,组间差异不显著(7.3%vs 3.6%,P=0.053)。EVT组的血管再通率达到92.7%。结论:在发病24 h内对ABAO患者进行EVT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急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药物治疗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丽祯 唐永刚 +2 位作者 潘泓华 陈林坤 吴霖浦 《微创医学》 2020年第2期149-151,180,共4页
目的研究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行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 目的研究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行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管再通成功率、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57%vs. 50.94%),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vs. 20.75%)(均P<0.05);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以及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治疗组患者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多模影像指导下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ACI安全有效,可显著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血管再通成功率,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影像 超时间窗 动脉取栓术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青年与老年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速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蒋邦治 李裕茂 +2 位作者 张健 陈秀清 黄丽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青年与老年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速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15-01神经内科收治的208例经保守治疗的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0岁),其中青... 目的分析影响青年与老年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速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15-01神经内科收治的208例经保守治疗的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0岁),其中青年组患者76例,老年组患者132例,采用多田法计算患者的血肿吸收速度,分析2组患者血肿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的血肿吸收速度0.21-2.36 mL/d,平均(0.62±0.19)mL/d;青年组血肿吸收快者33例(43.42%),血肿吸收慢者43例(56.58%);老年组血肿吸收快者49例(37.12%),血肿吸收慢者83例(62.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与血肿吸收速度显著相关的因素分别是:出血部位(基底节和丘脑)、GCS得分、NIHS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和出血体积;而老年组患者与血肿吸收速度显著相关的因素则分别为:出血部位(脑干)、GCS得分、NIHSS评分、胆固醇、出血体积和血浆D-二聚体。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血肿吸收速度与出血体积和GCS得分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老年组患者血肿吸收速度则与出血体积、GCS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与NIHSS得分和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青年和老年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速度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予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老年 急性原发性脑出血 血肿吸收速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Neuroform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林坤 唐永刚 +3 位作者 潘泓华 蒋邦治 黄丽祯 吴霖浦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5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Neuroform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5例(存在66个靶病变血管),术前经脑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并接受... 目的:研究Neuroform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5例(存在66个靶病变血管),术前经脑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并接受Neuroform支架治疗。术后1、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对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率、评价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Neuroform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DSA显示术后血管狭窄率比术前更低(P<0.05)。术后1、3、6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住院期间发生脑桥梗死患者1例(1.54%),症状性脑出血1例(1.54%)。随访期间再发脑卒中1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总发生率为3.08%。结论:Neuroform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NEUROFORM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