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黄铁矿对RhB和SRB的吸附特性比较研究
1
作者 高康 黄书翰 +3 位作者 赵景宜 万端极 张庭荣 汪淑廉 《环境保护前沿》 2019年第3期389-397,共9页
以黄铁矿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RhB)和阴离子染料酸性桃红(SRB)的不同吸附特性,比较吸附时间、pH和温度对黄铁矿粉末吸附RhB和SRB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铁矿吸附RhB和SRB的过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 以黄铁矿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RhB)和阴离子染料酸性桃红(SRB)的不同吸附特性,比较吸附时间、pH和温度对黄铁矿粉末吸附RhB和SRB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铁矿吸附RhB和SRB的过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同时,热力学研究证明了黄铁矿吸附RhB和SRB是自发进行的,升高温度有利于黄铁矿粉末对RhB和SRB的吸附。经过两次煅烧后的黄铁矿,对RhB和SRB的吸附不足初始的40%,说明不具备多次重复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吸附 罗丹明B 酸性桃红
下载PDF
5种评分系统对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娅 刘承春 +5 位作者 李玮 梁春荣 黄书翰 王欢 李小树 张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44-1749,共6页
目的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不同时间窗内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 目的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不同时间窗内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2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HAT评分、GRASPS评分、SEDAN评分、MSS评分及SITS评分量表进行测评,观察5种评分系统与不同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后出现HT的关系;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5种评分系统在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后出HT的预测能力。结果针对不同时间窗,比较5种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3 h时GRASPS及HAT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619)高于其他评分系统;>3~4.5 h时,SEDAN评分、HAT评分(ROC面积分别为0.744,0.719)优于其他评分系统(P<0.05);>4.5~6 h时,HAT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优于其他评分系统。结论 5种评分系统对所有时间窗静脉溶栓后HT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不同时间窗,特别是在4.5 h内,HAT评分系统对HT风险预测可能拥有相对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评分系统 出血转化
下载PDF
平扫CT与脑血容量ASPECTS错配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书翰 李小树 +5 位作者 刘承春 吴娅 梁春荣 李君 李玮 张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1-897,共7页
目的探讨存在平扫CT(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ic,NCCT)-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0(N-C<0)的患者(即平扫CT低密度范围大于CBV下降区域,两者存在错配)进行血管内治疗(endova... 目的探讨存在平扫CT(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ic,NCCT)-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0(N-C<0)的患者(即平扫CT低密度范围大于CBV下降区域,两者存在错配)进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观察相关预测指标对ET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连续就诊的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N-C评分分为N-C<0组和N-C≥0组;安全性指标为90 d死亡、严重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有效性指标为住院7 d、出院NIHSS评分及90 d良好预后(mRS≤2)。比较两组间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良好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符合入组条件共有144例患者,其中N-C<0组25例,N-C≥0组119例。与N-C≥0组比较,N-C<0组患者具有更低的NCCT ASPECTS[(6.96±1.77)vs(8.73±1.25),P<0.001],同时两组间责任血管分型(P=0.036)、穿刺到再通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模型当中,CBV ASPECTS(P=0.010,OR=1.460,95%CI=1.095~1.945)是预测良好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N-C<0组的患者可以从ET中获益,并且未增加颅内出血风险,NCCT低密度不应作为排除或判断ET预后不佳的标准,需根据CBV图像进一步详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CT灌注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黄书翰 刘承春 +4 位作者 李小树 吴娅 梁春荣 李玮 张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3-233,共11页
目的探讨使用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SHARP)技术逆行处理串联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 目的探讨使用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SHARP)技术逆行处理串联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均使用SHARP技术。采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血管病变型、其他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先将导引导管及中间导管挤过近端闭塞处进行颅内血管闭塞段支架取栓,然后使用SHARP技术,将SolitaireAB支架半释放至颈内动脉,起到类似于远端栓塞保护装置的作用,再将导管退至颈总动脉,经血管造影确认是否存在远端栓塞,同时根据造影评估结果选择近端取栓或支架置入。若造影显示前向血流无法维持或残余狭窄过重,则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成功再通定义为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达2b级或3级。术后即刻及术后(24±6)h复查头部平扫CT评估不良事件,包括术中并发症(血管痉挛、远端栓塞事件)、与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支架半释放后和(或)导引导管后退至颈内动脉狭窄近端时,经DSA证实出现了远端栓塞事件]、出血转化(出血性梗死Ⅰ型、出血性梗死Ⅱ型、脑实质出血Ⅰ型、脑实质出血Ⅱ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7 d或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时至少降低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以90 d随访记录评价临床预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14例串联闭塞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有8例合并颈内动脉终末闭塞(C7段闭塞),6例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型3例,动脉夹层2例。14例患者均成功再通,达TICI分级2b级或3级;穿刺至再通的平均时间为(63±6)min;4例患者再通后因前向血流无法维持而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例,动脉夹层1例)。未发生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远端栓塞事件)。1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实质出血1例、出血性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随访,1例因神经功能恶化死亡,10例患者达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3例预后不良。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串联闭塞患者使用SHARP技术逆行处理的初步分析显示,该技术可减少操作步骤,使手术时间缩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急性期支架置入。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闭塞 血管内治疗 远端栓塞保护装置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惠康丽 郭章宝 +1 位作者 黄书翰 韩云飞 《东南国防医药》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病变急诊支架取栓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中,对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等3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病变急诊支架取栓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中,对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等3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镇静药物选择不同分为咪达唑仑组(4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55例)。分别给予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镇静。主要观察指标为24 h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其他次级观察指标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肺炎、90 d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病死率等。结果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24 h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13. 2±5. 8 vs 14. 2±7. 7)、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7. 3%vs 22. 1%)、症状性颅内出血(6.1%vs 10. 9%)、肺炎(34. 7%vs 29.1%)、90 d良好功能结局mRS 0~2(40. 8%vs 49.1%)、住院期间病死率(24.5%vs 14.5%)及3个月病死率(26.5%vs 1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病变急诊支架取栓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中,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支架取栓术 轻度镇静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下载PDF
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闭塞的急性期同期血管内治疗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承春 唐春花 +4 位作者 黄书翰 吴娅 李小树 李玮 张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 评价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急性期同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手术要点及术中不同处理方... 目的 评价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急性期同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手术要点及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围手术期的管理及手术结果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1~71岁,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起始段闭塞合并远端C7段闭塞1例,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4例。5例患者均采用取栓支架半释放保护(solitaire stent-retriever half-release protection,Sharp)技术先处理远端病变、后处理近端病变。2例患者MCA再通后即刻行同侧ICA支架置入;2例患者MCA再通后予以较长时间观察,等待颅内灌注得到一定恢复后再予以ICA支架置入;1例患者MCA再通后仅行颈动脉球囊扩张治疗。5例患者的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且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远端血栓事件。患者从发病到再通时间为637.2±172.2(451~814)min,再通至颈ICA支架置入时间为152.5±92.2(59~270)min。2例患者术后发生高灌注损伤导致死亡,其余3例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均为3分)。结论 伴大核心梗死的前循环串联病变进行急性血管内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为降低术后的高灌注损伤风险,予以适当的“再灌注预适应”时间再同期处理颅外病变可能降低术后的高灌注损伤风险,但最佳的预适应时间仍需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核心梗死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闭塞 血管内治疗 再灌注预适应
下载PDF
改性粉煤灰对污染水体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淑廉 黄书翰 +3 位作者 高康 陈文高 李天一 赵景宜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20期84-86,共3页
采用不同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并将改性粉煤灰用于模拟含磷废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酸(H2 SO4、HNO3、HCl)、碱(NaOH)和盐(FeCl3)改性粉煤灰对磷的吸附效果相较于原粉煤灰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强.其中,FeCl3改性粉煤灰对磷的吸附效果最... 采用不同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并将改性粉煤灰用于模拟含磷废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酸(H2 SO4、HNO3、HCl)、碱(NaOH)和盐(FeCl3)改性粉煤灰对磷的吸附效果相较于原粉煤灰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强.其中,FeCl3改性粉煤灰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达到平衡时,最大吸附量达到328μg/g,且当循环吸附6次后吸附量仍可达到303μg/g.FeCl3改性粉煤灰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过程是吸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