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werMill的整体叶轮五轴联动高速加工后置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云林 袁军堂 汪振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2-14,共3页
介绍后置处理的实质,即将刀位文件转换为数控系统和机床能识别的NC文件;为使在PowerMill下生成的整体叶轮刀位文件转换成HERMLE C4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为Heindenhain iTNC530)能识别的NC文件,开发了Heindenhain iTNC530数控系统... 介绍后置处理的实质,即将刀位文件转换为数控系统和机床能识别的NC文件;为使在PowerMill下生成的整体叶轮刀位文件转换成HERMLE C4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为Heindenhain iTNC530)能识别的NC文件,开发了Heindenhain iTNC530数控系统的机床选项文件(OPT文件)。仿真和实际加工结果表明,此OPT文件可成功应用于整体叶轮的五轴联动高速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处理 五轴联动加工 整体叶轮
下载PDF
802D数控系统的MasterCAM后置处理程序开发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云林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对MasterCAM后置处理程序格式进行了研究,开发了适合SIEMENS 802D数控系统的专用后置处理程序,解决了SIEMENS 802D数控系统数控程序的生成问题。
关键词 MASTERCAM 后置处理 802D数控系统 程序开发
下载PDF
802D数控系统的MasterCAM后置处理程序开发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云林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8年第1期166-167,170,共3页
对MasterCAM后置处理程序格式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适合SIEMENS 802D数控系统的专用后置处理程序,解决了由MasterCAM生成的数控程序不能在SIEMENS 802D数控铣床上直接加工的问题,扩大了软件的功能。
关键词 MASTERCAM 后置处理 数控系统
下载PDF
轧辊孔型强力切削抑制颤振的最佳走刀路线
4
作者 黄云林 吴玉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7-138,共2页
阐述了数控强力切削轧辊孔型时发生颤振的问题,推导出切削深度与颤振的关系,并比较了几种走刀路线,提出了避免颤振的最佳走刀路线。
关键词 轧辊孔型 颠振 强力切削 走刀路线
下载PDF
数控强力切削中机械谐振的影响及补偿方法
5
作者 黄云林 吴玉国 顾月海 《机械工程师》 2006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在数控强力切削进给伺服系统中,机械传动系统对电气调速系统具有扭矩反馈作用,容易形成机械谐振。机械谐振现象使得机械传动部件的特性参数影响电气调速系统动态特性。文中研究了机械传动系统的阻尼比!mech和惯量匹配系数q对机械谐振的... 在数控强力切削进给伺服系统中,机械传动系统对电气调速系统具有扭矩反馈作用,容易形成机械谐振。机械谐振现象使得机械传动部件的特性参数影响电气调速系统动态特性。文中研究了机械传动系统的阻尼比!mech和惯量匹配系数q对机械谐振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机械谐振影响的补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谐振 强力切削 数控
下载PDF
多层等离子体蚀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于斌斌 袁军堂 +2 位作者 汪振华 薛志松 黄云林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干法刻蚀现已成为微小高深宽比结构加工与微细图形制作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法刻蚀技术—多层等离子体蚀刻,充分利用腔体的空间布局,布置多层电极,并采用分层送气装置输送放电气体,实现多层同时进行刻蚀,可成倍提高产能。采用... 干法刻蚀现已成为微小高深宽比结构加工与微细图形制作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法刻蚀技术—多层等离子体蚀刻,充分利用腔体的空间布局,布置多层电极,并采用分层送气装置输送放电气体,实现多层同时进行刻蚀,可成倍提高产能。采用该技术刻蚀光阻为例,从空间与时间两个角度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刻蚀速率与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极板间距为50/55/60mm(由下向上),工作压力为40 Pa,R[O2:Ar]为1/2,RF功率为600W时,整炉次刻蚀速率均值为14.395 nm/min,均匀性为9.8%,此时工艺最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等离子体蚀刻技术 刻蚀速率 均匀性 光阻
下载PDF
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
7
作者 黄云林 《商场现代化》 2013年第15期114-115,共2页
本文提出了建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合理措施,分析了影响其选择的因素。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 选择因素
下载PDF
数控强力切削抑制颤振的理论极限切削宽度
8
作者 朱晓华 黄云林 《中等职业教育》 2006年第08X期44-46,共3页
控制好生产中的切削宽度,对生产加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切削宽度过大,会引起机床的颤振;切削宽度过小,生产率随之显著降低。本文在对数控强力切削的切削过程进行建模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极限切削宽度,并通过实际生产证明了该理论... 控制好生产中的切削宽度,对生产加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切削宽度过大,会引起机床的颤振;切削宽度过小,生产率随之显著降低。本文在对数控强力切削的切削过程进行建模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极限切削宽度,并通过实际生产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切削宽度 强力切削 颤振
下载PDF
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模态分析与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黄云林 李青林 姚成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36,共7页
联合收获机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等,为避免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在工作时发生共振,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雷沃RG50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脱粒滚筒进行CAD参数化建模,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模态分析模块对脱粒滚筒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 联合收获机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等,为避免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在工作时发生共振,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雷沃RG50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脱粒滚筒进行CAD参数化建模,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模态分析模块对脱粒滚筒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与相应的振型图。为了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对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进行模态试验,结果表明:脱粒滚筒的固有频率与联合收割机的外部激励频率均不相同,故不会产生共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对脱粒滚筒的幅盘进行结构优化改进,并对其进行强度校核,最大应力为16MPa,远小于材料屈服极限。改良后的脱粒滚筒与改良前相比,滚筒的质量缩减了17%,满足了脱粒滚筒结构优化设计的目标。该研究结果为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结构优化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脱粒滚筒 模态试验 有限元分析 优化
下载PDF
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智能化设计平台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斌 李青林 +2 位作者 黄云林 宋玉营 岳颖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54-161,共8页
为提高脱粒装置的设计效率,本文构建了一种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智能化设计平台。分析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关键零部件设计知识特点,收集设计知识,采用产生式和框架式知识表示法表示设计知识,以SQL Server 2012构建设计知识库,并以Visua... 为提高脱粒装置的设计效率,本文构建了一种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智能化设计平台。分析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关键零部件设计知识特点,收集设计知识,采用产生式和框架式知识表示法表示设计知识,以SQL Server 2012构建设计知识库,并以Visual Studio 2012为开发工具建立脱粒装置知识库管理系统;针对脱粒装置关键零部件结构特征,研究不同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对NX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脱粒装置关键零部件参数化模型库;根据脱粒装置常规设计流程和零部件的设计要求,采用基于实例和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推理方法,建立脱粒装置智能设计推理机;以Visual Studio 2012为开发平台,融合知识库、推理机、参数化模型库和人机交互界面,构建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智能化设计平台,实现脱粒装置的智能化设计。利用平台设计一个脱粒滚筒实例,并基于CAE软件进行了虚拟仿真试验,对设计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农机企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联合收获机 脱粒装置 智能化设计 知识库 推理机
下载PDF
基于岗位实际案例的《机械图样三维设计》课程开发
11
作者 黄云林 王文兵 《湖北农机化》 2020年第7期165-166,共2页
机械制图、计算机机械平面图样绘制、机械图样三维设计3门课程贯穿于中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始终,学生希望得到直观明了、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案例来加以学习。因此,开发贴近岗位能力特点的课程尤为重要,下面以机械图样三维设计课程... 机械制图、计算机机械平面图样绘制、机械图样三维设计3门课程贯穿于中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始终,学生希望得到直观明了、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案例来加以学习。因此,开发贴近岗位能力特点的课程尤为重要,下面以机械图样三维设计课程为例,谈谈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设计 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下载PDF
机械采茶试验初报
12
作者 刘保平 肖作铝 +6 位作者 卢三奎 黄云林 黄新民 李连清 聂社文 李新民 占宝元 《湖北农业科学》 1991年第4期27-30,共4页
在茶园中应用机械采茶技术,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项技术在日本、苏联等产茶国已获得成功。其中以日本对采茶机的研究最多,发展最快,1976年已基本实现了采茶机械化,1980年拥有各类采茶机10万余台,平均8~10亩茶园1台... 在茶园中应用机械采茶技术,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项技术在日本、苏联等产茶国已获得成功。其中以日本对采茶机的研究最多,发展最快,1976年已基本实现了采茶机械化,1980年拥有各类采茶机10万余台,平均8~10亩茶园1台。我国采茶机的研究始于1957年。经过多年研究表明,机采在提高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方而均优于手采,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 我场现有茶园10053亩,年产干茶1050吨。茶叶采摘的用工量大,常年采茶费用占鲜叶收入的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收获 机械采茶
下载PDF
基于球磨技术的α-C:H膜微粒磨损机理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斌斌 袁军堂 +2 位作者 汪振华 夏亮亮 黄云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53-557,共5页
膜层耐磨性能的测量与评价已成为硬质薄膜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关键问题。球磨技术采用连续回转运动的GCr15轴承钢球带动悬浮液中的金刚石颗粒(直径为1.5μm)对试样进行球磨,通过对"圆环状"磨痕内外圈直径的测量,并利用提出的单... 膜层耐磨性能的测量与评价已成为硬质薄膜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关键问题。球磨技术采用连续回转运动的GCr15轴承钢球带动悬浮液中的金刚石颗粒(直径为1.5μm)对试样进行球磨,通过对"圆环状"磨痕内外圈直径的测量,并利用提出的单位磨损率概念评价其耐磨性。以非平衡磁控溅射/阳极离子束沉积法在SKD11不锈钢基体上制备的Cr/α-C:H多层膜为研究对象,采用球磨法检测耐磨性能,磨球转速为200 r/min(0.26 m·s-1),对试样的压力载荷为0.45 N,球磨圈数在50~800之间。并通过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薄膜的磨损情况进行表面观察。经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球磨圈数350为耐磨临界值,测得Cr/α-C:H膜的单位磨损率δ为8.87×10-9(mm4·mm-2)。结果表明,薄膜在微粒磨损的作用下,其去除机制主要以微切削和犁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微粒磨损 α-C:H膜 金刚石颗粒 耐磨性
原文传递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索
14
作者 黄云林 孙五一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第16期31-33,共3页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3个基本特征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3个基本特征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系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