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伊涵作品
1
作者 黄伊涵 《旅游与摄影》 2023年第24期167-167,共1页
原文传递
环太湖地区文化景观的时空层积与特征解译研究——以常州为例
2
作者 王心怡 黄伊涵 汪瑞霞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17-25,76,I0006,共11页
太湖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形成碟形洼地,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常州作为太湖平原西北部的区域中心,是早期有人类开发历史记载的重要地区,自古即为运河沿线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系统梳理文化景观特征与时空演变,为现代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 太湖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形成碟形洼地,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常州作为太湖平原西北部的区域中心,是早期有人类开发历史记载的重要地区,自古即为运河沿线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系统梳理文化景观特征与时空演变,为现代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地域文化景观这一视角重新审视常州地区,将其理解为融合了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的层状体系复合系统,借助文化景观的研究思路,以朝代更迭为时间线索,从历时性、共时性两个维度逐层揭开常州地域文化景观体系中各要素的发展情况,探索古代人地关系的动态演变,并从时空层积、空间特征、关联性内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译。在大运河文化带战略框架下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为沿运城市的文化复兴和高质量城乡营建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层积演变 环太湖地区 常州 风景园林
下载PDF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村镇文化记忆的内生逻辑与当代建构研究
3
作者 黄伊涵 陆小波 顾平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中国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深度研究大运河文化记忆的内生逻辑与多元价值,为大运河江苏段名镇名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学理支撑。重点考察大运河与城、镇、村之间的关系,从... 中国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深度研究大运河文化记忆的内生逻辑与多元价值,为大运河江苏段名镇名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学理支撑。重点考察大运河与城、镇、村之间的关系,从水岸共生、水运文化共生两个维度,分析了大运河沿线名镇名村空间结构与大运河水系格局之间的关联性,阐述了大运河江苏段名镇名村文化记忆的内生逻辑。大运河漕运促进了沿线城乡的兴衰与繁荣;大运河水网形态、空间格局影响着人的审美感知;大运河南北水系贯通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大运河文化记忆规范着两岸村镇景观语言符号的合理性、原真性与完整性,成为数千年来城乡持续发展的内在准则,成为数千年来城乡持续发展的内在准则,成为激活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名镇名村 文化记忆 内生逻辑
下载PDF
“大思政课”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提升策略
4
作者 黄伊涵 张居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5期0189-0192,共4页
高校思政课是学生接受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课程,也具有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与战略眼光的教育作用。思政课与“大思政课”是不断更新与守正的过程,思政课作为“大思政课”的补充与创新,有助于思政课建设与落地,在价值引领与任务具象方... 高校思政课是学生接受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课程,也具有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与战略眼光的教育作用。思政课与“大思政课”是不断更新与守正的过程,思政课作为“大思政课”的补充与创新,有助于思政课建设与落地,在价值引领与任务具象方面,提供了思路与方向。“大思政课”不是随机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之前提出的思政课理论的基础上,体系愈臻完善,育人体系愈加多元,教学形态使用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形态引领。“大思政课”之“大”,是对各种思政要素所形成的多方面合力进行的整体概述,着眼于大平台、大课堂和大师资等多维角度,全方位探索新时代“大思政课”语境下思政课的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
下载PDF
基于水文特征参数的1954-2007年鄱阳湖流域径流演变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伊涵 尹义星 +2 位作者 韩翠 刘梦洋 王小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基于鄱阳湖流域8个水文站和79个气象站逐日径流和降水数据,分析暴涨指数、超过年平均径流量天数比、年、干季和湿季径流系数和枯洪季径流比等水文特征参数,探究鄱阳湖流域径流的演变特征,并通过对比上下游站点的水文特征参数,探讨人类... 基于鄱阳湖流域8个水文站和79个气象站逐日径流和降水数据,分析暴涨指数、超过年平均径流量天数比、年、干季和湿季径流系数和枯洪季径流比等水文特征参数,探究鄱阳湖流域径流的演变特征,并通过对比上下游站点的水文特征参数,探讨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各站暴涨指数主要呈下降趋势(下游的李家渡站例外);相对于上游地区,下游地区站点的暴涨指数下降趋势较弱。(2)受城市化影响,下游站点的超过年平均径流量天数比明显小于上游地区。(3)流域各站年径流系数主要呈增长趋势(下游李家渡站例外);下游站点的年平均径流系数略小于上游。(4)下游站点的干季与湿季径流系数相对于上游站点差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特征参数 暴涨指数 径流系数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论新材料在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中的实验性表达
6
作者 黄伊涵 顾平 《艺术科技》 2021年第21期51-53,共3页
文章从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中新材料的实验性表达、多元材料——当代观念艺术实验性拓展的路径两个部分入手,阐述艺术家对思想表达的追求,发现艺术家对思想表达的追求已超越其形式本身,他们不断挖掘新材料的使用形式,使材料成了承载自己思... 文章从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中新材料的实验性表达、多元材料——当代观念艺术实验性拓展的路径两个部分入手,阐述艺术家对思想表达的追求,发现艺术家对思想表达的追求已超越其形式本身,他们不断挖掘新材料的使用形式,使材料成了承载自己思想的符号。观念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会有意使用某些综合材料或表现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材料 观念艺术 实验性表达
下载PDF
江淮梅雨区1960—2014年夏季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韩翠 尹义星 +2 位作者 黄伊涵 刘梦洋 王小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455,共11页
利用江淮梅雨区66个测站1960—2014年逐日降水数据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于多个极端降水指数,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手段,探究该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极端降水指数以上升为... 利用江淮梅雨区66个测站1960—2014年逐日降水数据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于多个极端降水指数,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手段,探究该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极端降水指数以上升为主,显著上升区主要位于东部。(2)夏季极端降水指数第一特征向量呈全"+"分布形态,北部地区更强,第二特征向量呈"西北+东南-"分布形态;第一模态时间系数呈上升趋势,第二模态时间系数变化趋势不明显。(3)在强(弱)夏季极端降水典型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东),中纬度地区表现出经(纬)向型环流分布特征,利于(不利于)江淮地区极端降水发生;同时,对流层中、低层上升运动增强(中层气流辐散增强),水汽通量增强、辐合(减弱、辐散),因此,梅雨区极端降水异常增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时空特征 环流异常 水汽通量
下载PDF
基于地区线性矩法的江西省极值降水频率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梦洋 尹义星 +1 位作者 韩翠 黄伊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基于1960~2008年江西省77个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地区线性矩法研究了该省极值降水频率及时空特征,包括数据的统计检验、水文气象一致区划分、最优分布线型确定、频率估计值计算、单站分析和地区分析法比较、设计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1960~2008年江西省77个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地区线性矩法研究了该省极值降水频率及时空特征,包括数据的统计检验、水文气象一致区划分、最优分布线型确定、频率估计值计算、单站分析和地区分析法比较、设计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等。结果表明,皮尔逊Ⅲ型分布(PE3)和广义正态分布(GNO)是大多数一致区的最优分布;地区分析法获得的频率估计值相较于单站分析法具有很好的稳健性;不同时间段极值降水的空间分布,东北部大于西南部,大值区多位于丘陵山地,小值区多位于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降水 地区线性矩法 频率分析 江西省
下载PDF
在废墟中重生--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安塞姆·基弗
9
作者 黄伊涵 顾平 《艺海》 2022年第5期81-84,共4页
20世纪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本文从困惑与反思、象征与隐喻两个方面阐述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理想,提出基弗创作的基础是他对民族历史更是自我身份的思... 20世纪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本文从困惑与反思、象征与隐喻两个方面阐述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理想,提出基弗创作的基础是他对民族历史更是自我身份的思考,这种自发性的思考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新表现主义 安塞姆·基弗
下载PDF
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0
作者 汪瑞霞 陈凯莉 黄伊涵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94,119,共16页
目的对百年来国内外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原则。结合设计实践案例总结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内容,对乡村文化景观... 目的对百年来国内外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原则。结合设计实践案例总结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内容,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论乡村文化景观是一个融合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态系统,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整体系统中的自然环境,还要关注因人而居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将个体情感、民族记忆、身份认同都纳入其中,并进一步拓展思维,跨学科开展研究,未来的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实质上是一个文化记忆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景观 乡村文化景观设计 融合共生
下载PDF
技工院校学生如何在广告设计中提升创造力
11
作者 黄伊涵 《职业》 2022年第7期74-76,共3页
创造力是广告设计的核心,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围绕创造力提升,分析了生活体验与美学经验、重复与技巧、情感与广告生气之间的关系,以期从美学表达、技巧掌握和情感培养三方面来探索技工院校的学生如何在广告设计过程中提升创造力。
关键词 广告设计 创造力 美学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雨日和无雨日指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睿 黄伊涵 +3 位作者 孙国栋 尹义星 马燮铫 文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1,共5页
分析雨日和无雨日指数的变化特征对于区域洪涝和干旱灾害的防治有积极意义。采用六个雨日和无雨日指数,借助线性趋势、ARCGIS空间分析、M-K趋势检验和EOF分析等方法,揭示鄱阳湖流域1961~2015年雨日和无雨日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分析雨日和无雨日指数的变化特征对于区域洪涝和干旱灾害的防治有积极意义。采用六个雨日和无雨日指数,借助线性趋势、ARCGIS空间分析、M-K趋势检验和EOF分析等方法,揭示鄱阳湖流域1961~2015年雨日和无雨日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整体上呈现雨日指数下降、无雨日指数上升的特征;三个雨日指数在流域内从南到北逐渐减小,而三个无雨日指数则在南部和北部地区较高;EOF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呈雨日指数北部上升、南部下降,无雨日指数北部下降、南部上升的反相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日指数 无雨日指数 EOF分析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建库和气候变化对襄阳站径流的影响评估
13
作者 杨娜 赵亦童 +2 位作者 黄伊涵 韩翠 劳晓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64-66,共3页
根据襄阳站日径流资料(1940—2012年),分别采用Mann-Kendell检验方法和RVA方法分析该站点的径流变化特征,认为襄阳站的年径流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以夏、秋两季的减少最为明显,通过对月水文情势的变化评估认为径流年内分布的变... 根据襄阳站日径流资料(1940—2012年),分别采用Mann-Kendell检验方法和RVA方法分析该站点的径流变化特征,认为襄阳站的年径流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以夏、秋两季的减少最为明显,通过对月水文情势的变化评估认为径流年内分布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丹江口水库的调丰补枯作用。进一步根据襄阳站以上流域的气象观测数据定性分析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发现建坝后径流的演变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径流与降水及气温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径流的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径流演变与当地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其相关性在1985年后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气候变化 建库 影响评估 襄阳站
下载PDF
百年中国乡村社会文化的变迁与构建——评《乡村建设理论》
14
作者 汪瑞霞 黄伊涵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34-I0034,共1页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社会转型加剧、各种现代思潮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乡村传统结构失衡,乡土社会价值取向逐渐受到冲击,很多传统村落因各种原因存在空心化、同质化和商业化等现象,催生了国民普遍意义上疼痛的"乡愁"。走进新时代,&...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社会转型加剧、各种现代思潮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乡村传统结构失衡,乡土社会价值取向逐渐受到冲击,很多传统村落因各种原因存在空心化、同质化和商业化等现象,催生了国民普遍意义上疼痛的"乡愁"。走进新时代,"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重点,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建设理论 结构失衡 社会价值取向 现代思潮 中国乡村社会 传统村落 党的十九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