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优梅 张红霞 +1 位作者 林敏 王伟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多途径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单纯以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灌肠以及物理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1~2个疗程。结果:治... 目的:探讨多途径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单纯以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灌肠以及物理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9%;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1.16%。两组比较,P(0.05。结论: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联合治疗 中药灌肠
下载PDF
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68例
2
作者 黄优梅 张红霞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7期77-77,共1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异丙酚单独静脉麻醉(61例)或联合米非司酮(68例)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并进行对比,观察镇痛效果、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异丙酚单独静脉麻醉(61例)或联合米非司酮(68例)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并进行对比,观察镇痛效果、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率100%,手术时间缩短,宫颈充分软化率高,术中用药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异丙酚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人工流产术 异丙酚 米非司酮
下载PDF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舜华 黄优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813-1814,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扰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8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病例,将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每隔5年为一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第1阶段为21.80%,第2阶...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扰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8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病例,将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每隔5年为一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第1阶段为21.80%,第2阶段为27.48%,第3阶段为42.02%。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00.85,P<0.005)。剖宫产指征为头位难产始终为第1位,但比例在下降,由第1阶段的39.30%下降至第3阶段的27.00%,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χ2=21.34,P<0.005)。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三阶段相比,差异极其显著(胎儿因素:χ2=6.94,P<0.05),社会因素:χ2=50.92,P<0.005)。结论:15年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上升39.96%(由1989年21.92%上升至2003年61.88%),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手术增多所致,故要降低剖宫产率,主要是降低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分析 降低剖宫产率 2003年 1989年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胎儿因素 剖宫产率升高 住院分娩产妇 剖宫产率上升 回顾性分析 三阶段 干扰措施 头位难产 相比 下降
下载PDF
15年间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围生儿死亡的关系
4
作者 张舜华 黄优梅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9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指征 围生儿 死亡 头位性难产
下载PDF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3年变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优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4-635,共2页
目的:总结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7年嵊泗县人民医院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5~2002年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在2003年达到高峰,2004年后有所控制。在剖宫产指征中,前11年难产始... 目的:总结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7年嵊泗县人民医院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5~2002年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在2003年达到高峰,2004年后有所控制。在剖宫产指征中,前11年难产始终占第1位。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在2003年后明显升高,近两年已成为第1位剖宫产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的产妇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原文传递
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6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优梅 《浙江预防医学》 2010年第2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滴注引产 缩宫素 静脉 临床观察 剖宫产率 围产儿病死率 围产儿死亡率 发达国家
原文传递
58例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红霞 黄优梅 应梁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79-1780,共2页
关键词 产后出血原因 高危因素 产科工作者 县人民医院 生命安全 临床资料 并发症 孕产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