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癌41例随访报告
1
作者 黄伯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胆道肿瘤 临床分析 随访 预后 胆囊癌
下载PDF
肝切除术处理严重肝外伤 被引量:34
2
作者 秦锡虎 黄伯华 +2 位作者 唐剑星 王森 江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在处理严重肝外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3例利用肝切除术处理的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为肝实质星状破裂或粉碎 ,4例为肝门损伤 ,其中第一肝门损伤 3例 ,均为门静脉右干损伤 ,第二肝门损伤 1例 ,...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在处理严重肝外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3例利用肝切除术处理的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为肝实质星状破裂或粉碎 ,4例为肝门损伤 ,其中第一肝门损伤 3例 ,均为门静脉右干损伤 ,第二肝门损伤 1例 ,为肝静脉主干损伤。失血 30 0 0~ 10 0 0 0ml。按Moore分类法属Ⅳ~Ⅴ型。行清创性右肝部分切除 10例 ,规则性右半肝切除 3例 ,其中 1例行肝左静脉修补重建。 2例术后有腹水、胸水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例出现肝静脉狭窄 ,但肝功能良好。治愈 11例 ,死亡 2例 ,有效率为84 .6 %。结论 :Ⅳ~Ⅴ型肝外伤肝切除术是一个较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外科手术 切除
下载PDF
自体脾片移植在严重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东 吴宝强 +2 位作者 秦锡虎 黄伯华 张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自体脾移植 ^99mTc-植酸钠胶体
下载PDF
肝移植成功1例报告
4
作者 黄伯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1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地总结了我院近期进行的1例肝移植的经验。结果:此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的患者经术前的准备后一般状况明显改善,并成功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经典式),术中未行静脉转... 目的:探讨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地总结了我院近期进行的1例肝移植的经验。结果:此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的患者经术前的准备后一般状况明显改善,并成功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经典式),术中未行静脉转流,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健康存活七月余。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肝移植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围手术期 处理 WILSON氏病 肝豆状核变化
下载PDF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占位性疾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黎焕 江勇 +4 位作者 吴宝强 黄伯华 孙冬林 朱峰 杨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总结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在肝占位性疾病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10月期间22例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癌11例,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血管瘤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总结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在肝占位性疾病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10月期间22例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癌11例,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血管瘤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其中8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4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25(70~21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34(150~600)mL,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例,并发胆漏2例,但都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具有控制出血佳,最大限度保留残肝功能,减少肿瘤肝内播散和转移等优点,且操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sson蒂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下载PDF
原位脾脏切除在择期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江勇 秦锡虎 +3 位作者 钱惠玉 黄伯华 张东 朱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总结原位脾脏切除在择期脾脏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 2 0 0 3年 9月至 2 0 0 4年 11月间实施的原位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原位脾脏切除采用保持脾原位状态下离断胃短血管和脾门血管。结果 :无术中及术后死亡 ,仅 1... 目的 :总结原位脾脏切除在择期脾脏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 2 0 0 3年 9月至 2 0 0 4年 11月间实施的原位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原位脾脏切除采用保持脾原位状态下离断胃短血管和脾门血管。结果 :无术中及术后死亡 ,仅 1例发生脾窝感染和胸腔积液 ,无胃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原位脾脏切除在择期脾脏手术特别是门静脉高压合并巨脾时 ,操作简单 ,安全性高 ,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门静脉 肝硬化
下载PDF
肿块型胰头良性病变38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屈振 江勇 +1 位作者 吴宝强 黄伯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肿块型胰头良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在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胰头肿块型良性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痛(86.8%)和黄疸(31.6%)。术前均行B超(检出率92.1%)、CT... 目的探讨肿块型胰头良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在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胰头肿块型良性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痛(86.8%)和黄疸(31.6%)。术前均行B超(检出率92.1%)、CT(检出率100%)检查,部分患者行ERCP(8例)和PTC(7例),检出率100%。本组患者共行胰腺局部切除术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术后病理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8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8例,胰腺导管乳头状瘤5例,胰岛素瘤3例。本组术后6例发生胰瘘(15.8%),1例发生伤口感染(2.6%),1例皮下出血(2.6%)。平均住院时间(13.4±5.8)d。结论肿块型胰头良性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病史、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考虑。治疗宜行胰腺局部切除术或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头部 良性占位 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33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屈振 江勇 +1 位作者 黄伯华 吴宝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或可疑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12例,6例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6例经胆囊管取出结石,探查阴性21例。术...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或可疑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12例,6例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6例经胆囊管取出结石,探查阴性21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无结石残余及复发。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继发性胆管结石 经胆囊管探查取石 胆总管探查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与不同负荷营养支持对腹部大手术后病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峰 秦锡虎 +1 位作者 黄伯华 黄健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1期10-12,1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负荷下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腹部大手术后病人机体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低热量组)11例,用83.68kJ/(kg·d)营养支持;B组(低热量加rhGH组)10例,术后第1~7天用83...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负荷下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腹部大手术后病人机体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低热量组)11例,用83.68kJ/(kg·d)营养支持;B组(低热量加rhGH组)10例,术后第1~7天用83.68kJ/(kg·d)+rhGH4U/d营养支持;C组(高热量加rhGH组)11例,术后第1~7天用125.52kJ/(kg·d)+rhGH4U/d营养支持。术后观察病人尿氮排出量的变化、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结果:术后第8天B组和C组血清前清蛋白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C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第1~8天各组尿氮排出量均大于术前。术后第4天开始,B组和c组尿氮排出量减少,与A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第8天C组尿氮排出较B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在腹部大手术后应用rhGH的条件下,适度地增加营养负荷,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重组人生长激素 手术
下载PDF
不同时间的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远博 江勇 +2 位作者 吴宝强 黄伯华 屈振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硬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寻找对肝硬化I/R保护作用的最佳有效时间窗和理想方案。方法通过构建正常大鼠及肝硬化大鼠模型,以正常肝脏I/R(A组)和正常肝脏10-10 min-IPC方案(B组)为对照组,肝...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硬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寻找对肝硬化I/R保护作用的最佳有效时间窗和理想方案。方法通过构建正常大鼠及肝硬化大鼠模型,以正常肝脏I/R(A组)和正常肝脏10-10 min-IPC方案(B组)为对照组,肝硬化组则分别施行单纯I/R(C组)、5-10 min(D组)、8-10min(E组)、10-10 min(F组)及15-10 min(G组)的IPC方案,每组18只,分别在术后1 h、4 h及24 h三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MPO、NO、SOD水平,评价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炎性浸润及抗损伤程度。结果肝脏缺血30 min后肝脏功能受损明显,表现为各组的ALT、AST、LDH水平升高,尤以再灌注4 h时显著(P<0.05),但经过缺血预处理后,各IPC组中的NO、MDA、MPO及SOD水平亦显著高于其对应的I/R组,以E组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10-10 min的IPC方案对于正常肝脏I/R确有保护作用,而8-10 min的IPC方案能最有效地启动对肝硬化大鼠肝脏I/R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效时间 大鼠
下载PDF
K-ras(12-Val)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抗胰腺癌免疫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波 何杨 +4 位作者 孙冬林 邹岩 秦锡虎 黄伯华 吴翼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1-693,700,共4页
目的探讨构建K-ras(12-Val)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诱导抗胰腺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健康人外周人单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分化的DC,负载K-ras(12-Val)多肽后诱导成熟,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表型;与PBMC混合培养扩增特异性... 目的探讨构建K-ras(12-Val)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诱导抗胰腺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健康人外周人单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分化的DC,负载K-ras(12-Val)多肽后诱导成熟,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表型;与PBMC混合培养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MTT法测定CTL对胰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免疫杀伤活性。结果负载K-ras(12-Val)多肽的DC成熟后能较好表达突变位点并能有效地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其诱导产生的CTL对表达该突变的胰腺癌细胞有较好的免疫杀伤作用,对正常组织无损伤作用。结论利用K-ras(12-Val)DC疫苗能成功诱导出较强的抗胰腺癌免疫反应,且具有高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s多肽 树突状细胞 胰腺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脾切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溶性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锡虎 陈易人 +3 位作者 华铮 黄伯华 邱国强 曹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患者可溶性选择素的表达水平 ,及其与脾切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 19例激素治疗疗效不良者的ITP ,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 ,于术前术后分别抽全血用ELISA...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患者可溶性选择素的表达水平 ,及其与脾切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 19例激素治疗疗效不良者的ITP ,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 ,于术前术后分别抽全血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选择素E、P、L(sE selectin、sP selectin、sL selectin) ;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 15名健康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 :①ITP术前sE selectin水平为 5 8.2ng/ml,明显高于正常(2 8.3ng/ml,P <0 .0 5 ) ,术后逐步下降 ,在术后一个月接近正常水平 ;sP selectin/Plt术前A组远高于正常水平(7.6 9vs 0 .6fg/platelet,P <0 .0 5 ) ,术后一个月下降至正常水平 ;sL selectin与正常无明显差异。②A组 1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术后获随访 ,17例属反应极好 ,1例属反应良好 ;术后一个月平均血小板数为 188.3× 10 9/L ,术后六个月为 198.6× 10 9/L ,术后一年为 136 .6× 10 9/L ,术后二年为 2 34.1× 10 9/L ,术后三年为 176 .5× 10 9/L。结论 :选择素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破坏的病理过程 ,ITP术前表达的sE selectin、sP selectin/Plt较高 ,脾切除后sE selectin、sP selectin/Plt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选择素 脾切除术
下载PDF
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在肝胆胰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锡虎 黄伯华 +1 位作者 朱峰 张东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系肿瘤 胰腺肿瘤 手术解剖器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损伤5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彤 黄伯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医源性损伤 术中出血
下载PDF
三维定位PTCD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锡虎 黄伯华 +1 位作者 朱峰 江勇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58-359,共2页
关键词 PTCD 胆道穿刺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41例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岩 杨波 +1 位作者 黄伯华 唐剑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4 1例SAP病例资料 ,按病程分为三期。结果 :早期死亡的 2 1例以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为主 ,发病 72h后即发生了休克和器官功能不全。中期 9例和后期 11例以重...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4 1例SAP病例资料 ,按病程分为三期。结果 :早期死亡的 2 1例以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为主 ,发病 72h后即发生了休克和器官功能不全。中期 9例和后期 11例以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为主 ,大多死于胰腺继发性感染。结论 :早期死亡病人病情多较危重 ,中、后期死亡病人病情进展相对缓慢 ,治疗应以个体化方案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
下载PDF
医源性胆总管末端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锡虎 黄伯华 朱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胆总管 创伤 损伤 处理
下载PDF
胰瘘的防治(附16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彤 黄伯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18-119,共2页
胰瘘的防治(附16例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13003)张彤,黄伯华从1988年8月~1996年2月,我院共收治各类胰瘘16例。本文就其病因、发展、治疗和预防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6例胰瘘患者中男9例,女7例。... 胰瘘的防治(附16例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13003)张彤,黄伯华从1988年8月~1996年2月,我院共收治各类胰瘘16例。本文就其病因、发展、治疗和预防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6例胰瘘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7~67岁,平均59.5岁。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瘘 防治 预防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类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东 黄伯华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24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轻症非梗阻型3个组皆无死亡,唯非手术组有3次出现脏器功能不全。②轻症梗阻型早期手术组出现2次...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24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轻症非梗阻型3个组皆无死亡,唯非手术组有3次出现脏器功能不全。②轻症梗阻型早期手术组出现2次脏器功能不全,非手术出现1例死亡,4次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③重症非梗阻型早期手术组2例死亡,出现8次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延期手术组无死亡,出现6次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非手术组死亡5例,出现11次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④重症梗阻型早期手术组3例死亡,出现6次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延期手术组1例死亡,出现4次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非手术组1例死亡,出现4次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结论①轻症非梗阻型以非手术为主。②轻症梗阻型可先行保守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梗阻情况,如梗阻未解除,可待应激期过后手术解除梗阻,如梗阻解除可继续保守治疗。③重度非梗阻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并按胰腺坏死是否并发感染决定其是否手术。④重症梗阻型可先行积极的短期的保守治疗(24~72小时),如病情无好转,梗阻未解除,则早期手术治疗,手术宜简化,减少创伤,或行EST解除梗阻,如梗阻能够解除,则按重症非梗阻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类型 治疗方案 诊断 早期手术 延期手术 非手术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18例诊治分析
20
作者 张彤 秦锡虎 +2 位作者 黄伯华 朱峰 吴宝强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诊断和和外科治疗结果,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到2005年12月18例ICC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块,消瘦,黄疸及伴有肝内胆管结石。本组TSGF,CA19-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诊断和和外科治疗结果,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到2005年12月18例ICC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块,消瘦,黄疸及伴有肝内胆管结石。本组TSGF,CA19-9,CA242阳性率分别为83.3%(15/18),66.6%(12/18),50%(9/18)。CT早期强化16.7%(3/18),延迟强化72.2%(13/18),病灶轮廓呈特有方形或长方形各1例,MRI 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14例,T1WI,T2WI均为低信号4例。病灶内见"胆汁湖"4例,邻近近端胆管扩张6例。根治性切除11例,1,3年生存率23%和12%。姑息性切除5例,1,3年生存率11%和0%。探查者2例,术后4.5月内死亡。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综合肿瘤标志物TSGF,CA19-9,CA242的血清学检查和CT,MRI增强扫描特征,有助于提高ICC的术前诊断率。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良好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诊断 扩大半肝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