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格列本脲浓度 被引量:9
1
作者 黄作君 黎月玲 +2 位作者 郑企琨 毕绮丽 吴苑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格列本脲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格列本脲血浆样品在酸性条件下以二氯甲烷 正己烷 ( 5 0∶5 0 )提取 ,以格列齐特为内标。Nova pakC18柱 ( 4 .6mm× 2 5 0mm ,4 μm) ,流动相为乙腈 0 .0 3mol·L-...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格列本脲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格列本脲血浆样品在酸性条件下以二氯甲烷 正己烷 ( 5 0∶5 0 )提取 ,以格列齐特为内标。Nova pakC18柱 ( 4 .6mm× 2 5 0mm ,4 μm) ,流动相为乙腈 0 .0 3mol·L-1磷酸二氢钾(pH 3.0 ) ( 4 4∶5 6 ) ,流速 1.2mL·min-1,检测波长 2 2 8nm。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2 5~ 6 0 0 μg·L-1(r =0 .9992 ) ,血浆中格列本脲最低检测限为 15 μg·L-1。平均提取回收率为 ( 81.9± 3.6 ) % ,平均方法回收率为 ( 10 1.1± 6 .8) % ,日内RSD≤5 .0 % ,日间RSD≤ 9.1%。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精密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本脲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格列吡嗪浓度 被引量:9
2
作者 黄作君 黎月玲 +2 位作者 郑企琨 毕绮丽 吴苑珊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格列吡嗪浓度的方法。方法 格列吡嗪血浆样品在酸性条件下以二氯甲烷 正己烷 (5 0∶5 0 )提取 ,以格列齐特为内标。色谱柱 :Nova pakC1 8柱 (4 6mm× 2 5 0mm ,4μm) ;流动相 :甲醇 0 ...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格列吡嗪浓度的方法。方法 格列吡嗪血浆样品在酸性条件下以二氯甲烷 正己烷 (5 0∶5 0 )提取 ,以格列齐特为内标。色谱柱 :Nova pakC1 8柱 (4 6mm× 2 5 0mm ,4μm) ;流动相 :甲醇 0 0 3mol·L 1 磷酸二氢钾 (pH值 =3 0 ) (5 9∶41) ;流速 :0 8mL·min 1 ;检测波长 :2 2 8nm。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2 0~ 10 0 0 μg·L 1 ;回归方程 :Y =0 0 0 3 4X -0 5 12 ,r =0 9992 ,血浆中格列吡嗪最低检测限为 15 μg·L 1 。平均提取回收率为 (86 8± 5 7) % ,平均回收率为 (10 4 3± 4 3 ) % ,日内RSD≤ 2 9% ,日间RSD≤ 4 9%。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精密性和较高的灵敏度 ,适用于格列吡嗪的药动学研究和治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 血药浓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CYP2C9基因多态性与磺酰脲类降糖药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黄作君 黎月玲 黄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磺酰脲类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在人体内通过具有基因多态性的CYP2C9酶代谢。不同基因型CYP2C9酶代谢活性的差异,是造成患者所需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个体差异大的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报道,阐述了CYP2C9基因多... 磺酰脲类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在人体内通过具有基因多态性的CYP2C9酶代谢。不同基因型CYP2C9酶代谢活性的差异,是造成患者所需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个体差异大的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报道,阐述了CYP2C9基因多态性与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制定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2C9 基因多态性 磺酰脲类 药动学 药效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 被引量:8
4
作者 黄作君 徐刚 +1 位作者 黎月玲 劳干诚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游离脂肪酸 (FFAs)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十七烷酸为内标 ,用 ψ(异丙醇∶正庚烷∶2mol/L磷酸 ) =(4 0∶10∶1)提取 ,溴苯乙酮衍生化 ,流动相为 ψ(乙腈∶水 ) =(81∶19) ,流速 1.0mL/min ,柱温 5 5℃ ,分析柱Nova p...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游离脂肪酸 (FFAs)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十七烷酸为内标 ,用 ψ(异丙醇∶正庚烷∶2mol/L磷酸 ) =(4 0∶10∶1)提取 ,溴苯乙酮衍生化 ,流动相为 ψ(乙腈∶水 ) =(81∶19) ,流速 1.0mL/min ,柱温 5 5℃ ,分析柱Nova pakC18(2 5 0mm× 4 .6mm ,4 μm) ,紫外检测波长 2 4 2nm。 结果各FFAs最低检测限为 0 .6 μmol/L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1± 2 0 ) % ,批内、批外RSD <6 .5 %。结论本法稳定、灵敏、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鼠
下载PDF
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作君 李中东 +1 位作者 施孝金 钟明康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了解固相萃取技术进展及应用情况。方法从萃取机制、方法建立和萃取装置等对固相萃取技术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该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结果和结论固相萃取技术萃取回收率高、易于自动化,能有效去除样品中的杂质等... 目的了解固相萃取技术进展及应用情况。方法从萃取机制、方法建立和萃取装置等对固相萃取技术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该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结果和结论固相萃取技术萃取回收率高、易于自动化,能有效去除样品中的杂质等,适于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药物分析 体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格列吡嗪浓度测定及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作君 黎月玲 +1 位作者 吴姗姗 杨育辉 《今日药学》 CAS 2008年第3期59-60,7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吡嗪控释片稳态血药浓度对降糖作用和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格列吡嗪浓度,对血药浓度与血糖控制效果、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格列吡嗪...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吡嗪控释片稳态血药浓度对降糖作用和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格列吡嗪浓度,对血药浓度与血糖控制效果、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格列吡嗪稳态谷浓度为73.70±53.83ng/ml。随着格列吡嗪稳态谷浓度的升高空腹血糖控制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亦有增加的趋势,格列吡嗪稳态谷浓度对HbA1C控制效果无影响。结论格列吡嗪稳态血药浓度与空腹血糖控制效果和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格列吡嗪控释片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含量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作君 黎月玲 郑企琨 《广东药学》 2000年第6期18-19,共2页
采用RP HPLC法测定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含量。以NOVA PAKC18柱为分析柱 ,甲醇 -水 ( 80∶2 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38nm。该法线性良好 (r =0 . 9999) ,精密度RSD =2 . 2 % ,平均加样回收率 99. 1 % ,RSD =0 . 7% (n =5)。
关键词 非洛地平缓释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降压药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磺胺嘧啶银凝胶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被引量:11
8
作者 黎月玲 郑企琨 黄作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4-475,共2页
目的 :建立测定磺胺嘧啶银凝胶中磺胺嘧啶银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Nova PakC18色谱柱 (5 .0mm×30 0mm ,4 μm) ;柱温 :30℃ ;以 0 .1%磷酸溶液 乙腈 (92∶8)为流动相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 6 5nm。结果 :SD... 目的 :建立测定磺胺嘧啶银凝胶中磺胺嘧啶银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Nova PakC18色谱柱 (5 .0mm×30 0mm ,4 μm) ;柱温 :30℃ ;以 0 .1%磷酸溶液 乙腈 (92∶8)为流动相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 6 5nm。结果 :SD Ag与多种降解产物分离良好。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10~ 10 0 0mg·L-1,r =0 .9995 ;重复性试验RSD为 0 .93% (n =6 )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3% (n =5 ) ,RSD为 1.1%。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磺胺嘧啶银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银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磺胺嘧啶银凝胶的溶出度 被引量:2
9
作者 黎月玲 黄作君 +1 位作者 彭伟国 陈永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磺胺嘧啶银凝胶体外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Nova—PakC18(4.6mm×250mm,4μm)为色谱柱,以乙腈-30mmol·L^-1醋酸钠缓冲溶液(pH4.5)(10:90,v/v)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0mL... 目的:建立测定磺胺嘧啶银凝胶体外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Nova—PakC18(4.6mm×250mm,4μm)为色谱柱,以乙腈-30mmol·L^-1醋酸钠缓冲溶液(pH4.5)(10:90,v/v)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65nm。结果:在0.2~1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31%(n=5),最低检测限为0.1mg·L^-1,日内精密度RSD为1.73%(n=5)。日间精密度RSD为2.20%(n=5)。样品在48h内稳定。结论:本法测定磺胺嘧啶银凝胶体外溶出度.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满足对磺胺嘧啶银新制剂质量评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银凝胶 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出度
下载PDF
烧伤患者静脉滴注奈替米星的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企琨 黎月玲 +8 位作者 梁国柱 毕绮丽 吴苑珊 黄作君 刘锡麟 汪锦伦 杨太美 黄兰芳 赵美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6名烧伤患者静脉滴注奈替米星的药动学进行研究,同时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烧伤患者静脉滴注奈替米星后,均呈现二房室动力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血药峰浓度Cmax=44.3±16.0...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6名烧伤患者静脉滴注奈替米星的药动学进行研究,同时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烧伤患者静脉滴注奈替米星后,均呈现二房室动力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血药峰浓度Cmax=44.3±16.0μg·ml-1,分布容积Vc=0.15±0.06L·kg-1,消除相半衰期T1/2β=3.0±1.0h。一天一次单独给药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葡萄球菌,连续用药7d未发现明显的肝、肾、神经毒性及过敏反应。结果表明:肾功能正常的烧伤患者可参考推荐的给药方案;400mg·d-1,一天一次给药可产生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替米星 烧伤 药物疗法 药物动力学 副作用
下载PDF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月玲 郑企琨 +3 位作者 黄作君 吴苑珊 毕绮丽 陈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13-715,共3页
目的 :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 ,增加其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方法 :以聚乙二醇 6 0 0 0 (PEG 6 0 0 0 )、聚乙二醇 4 0 0 0(PEG 4 0 0 0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k 30 )为载体 ,以溶剂 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应用差热... 目的 :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 ,增加其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方法 :以聚乙二醇 6 0 0 0 (PEG 6 0 0 0 )、聚乙二醇 4 0 0 0(PEG 4 0 0 0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k 30 )为载体 ,以溶剂 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应用差热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 ,同时进行溶解度测定和溶出度研究。结果 :尼群地平与载体形成了低共熔物 ,药物以微细结晶存在于载体中 ,载体比例越大 ,药物溶出越快 ,溶解度越大。结论 :尼群地平与 3种载体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5 )。当尼群地平 载体比例达 1∶4时 ,尼群地平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速度明显大于尼群地平纯药和尼群地平 载体 (1∶8)物理混合物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群地平 固体分散体 溶解度 体外溶出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群地平片的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月玲 郑企琨 黄作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02-603,共2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群地平片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 ,以甲醇 水 (75∶2 5 )为流动相 ,非诺地平为内标 ,检测波长为 2 37nm ,按峰面积计算。结果 :尼群地平在 10~ 10 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r ...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群地平片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 ,以甲醇 水 (75∶2 5 )为流动相 ,非诺地平为内标 ,检测波长为 2 37nm ,按峰面积计算。结果 :尼群地平在 10~ 10 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r =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10 1.0 % ,RSD为 1.0 5 % ,日内平均RSD为 1.2 % ;日间平均RSD为 1.3%。结论 :该法具有准确、精密、快速的优点 ,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群地平 含量测定 HPLC
下载PDF
大剂量奈替米星在新生儿体内的稳态药物动力学及临床疗效
13
作者 郑企琨 黎月玲 +3 位作者 毕绮丽 吴苑珊 黄作君 郭少萍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50-155,共6页
目的:研究iv gtt奈替米星在新生儿体内的稳态药物动力学,观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例新生儿患者按7mg/kg.qd,iv gtt奈替米星,用药3d后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同时对奈替米星的抗感染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新生儿iv gtt奈... 目的:研究iv gtt奈替米星在新生儿体内的稳态药物动力学,观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例新生儿患者按7mg/kg.qd,iv gtt奈替米星,用药3d后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同时对奈替米星的抗感染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新生儿iv gtt奈替米星后,呈二房室动力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18.38±5.43)μg/ml,T_(1/2β)(5.21±1.14)h.Vc(0.34±0.10)L/kg,CL(0.25±0.05)L/h,AUC(81.67±16.00)[(mg/L)·h]用药7d临床疗效满意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肾功能正常的新生儿奈替米星qd iv gtt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替米星 新生儿 药物动力学 疗效 剂量
下载PDF
左氟沙星对健康志愿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月玲 郑企琨 +3 位作者 张辛 毕绮丽 吴苑珊 黄作君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研究左氟沙星(LVFX)对人体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均相酶免疫法.通过测定8名健康志愿者、6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用LVFX片前后po氨茶碱片的血药浓度,对合用LVFX前后茶碱药物动力学进行对比.结果:合用LVFX前后除患者组茶碱... 目的:研究左氟沙星(LVFX)对人体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均相酶免疫法.通过测定8名健康志愿者、6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用LVFX片前后po氨茶碱片的血药浓度,对合用LVFX前后茶碱药物动力学进行对比.结果:合用LVFX前后除患者组茶碱t_(max)有延长(P<0.01)外,两受试组的K、V_d/F、C_(max)、AUC(0-1)及健康志愿者组的t_(max)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VFX不影响人体茶碱的分布和清除,临床上可与氨茶碱安全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氟沙星 氨茶碱 药物动力学 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海域漂浮垃圾收集及分类装置
15
作者 余衍 黄作君 +4 位作者 范朋博 刘亚东 李皓晨 左文娟 卢学玉 《机械》 2023年第2期68-74,共7页
为了提高海滩附近海域垃圾收集的效率,降低打捞者的工作强度,设计一种水面智能漂浮物收集装置,该装置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垃圾分类系统等组成,初步选定喷射泵作为动力源,传动系统选用自主设计二级倒钩齿带传动无缝衔接传送垃圾,选用O... 为了提高海滩附近海域垃圾收集的效率,降低打捞者的工作强度,设计一种水面智能漂浮物收集装置,该装置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垃圾分类系统等组成,初步选定喷射泵作为动力源,传动系统选用自主设计二级倒钩齿带传动无缝衔接传送垃圾,选用OpenMV开发板结合180°旋转挡板自动完成垃圾分类和收集,利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建立了海域漂浮垃圾收集及分类装置的模型、虚拟模拟运动分析。制作样机测试,满足安装条件下符合预期要求。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灵活。通过海滩附近海域垃圾清理机器人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搭建,以期在海滩附近海域水面垃圾打捞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收集 倒钩齿带 垃圾分类 智能控制
下载PDF
509例药源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吴苑珊 郑企琨 +2 位作者 黎月玲 毕绮丽 黄作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年第6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应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90~2001年进行逐年检索,将符合药源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联合应...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应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90~2001年进行逐年检索,将符合药源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可使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增高,肾移植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已成为药源性肝损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重视抗结核病药、免疫抑制剂和某些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肾移植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品种 药源性肝损害 文献分析 抗结核病药 中药制剂 免疫抑制剂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25家医院285例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黎月玲 杨泽民 黄作君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医院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广东地区2006年25家医院285份出院病历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85份病历中,除1家医院的3例患者未应用抗菌药物外,其余患者分别或同时存在用...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医院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广东地区2006年25家医院285份出院病历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85份病历中,除1家医院的3例患者未应用抗菌药物外,其余患者分别或同时存在用药指征、选药针对性、用药疗程、用药时机、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联合用药等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以无指征用药、无针对性选药、用药时间过长最为严重。结论:25家医院不同程度、普遍存在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亟待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区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分析
原文传递
磺胺嘧啶银凝胶与磺胺嘧啶银霜剂的体外抑菌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黎月玲 黄作君 +1 位作者 廖国辉 古淑仪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5-966,共2页
目的:比较磺胺嘧啶银(SD-Ag)凝胶剂与霜剂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改进的琼脂扩散法,在同等条件下比较SD-Ag2种剂型对3种常见烧伤感染细菌的抑菌情况。结果:SD-Ag凝胶在3种含细菌平板上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霜剂(P<0.01),分别为金黄色... 目的:比较磺胺嘧啶银(SD-Ag)凝胶剂与霜剂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改进的琼脂扩散法,在同等条件下比较SD-Ag2种剂型对3种常见烧伤感染细菌的抑菌情况。结果:SD-Ag凝胶在3种含细菌平板上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霜剂(P<0.01),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胶(23.1±0.8)mm,霜剂(16.6±1.1)mm;铜绿假单胞菌:凝胶(21.9±0.6)mm,霜剂(19.7±0.5)mm;大肠杆菌:凝胶(22.9±0.5)mm,霜剂(20.4±0.6)mm。结论:SD-Ag凝胶对3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SD-Ag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银凝胶 磺胺嘧啶银霜剂 体外抑菌试验
原文传递
复方积雪草苷凝胶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林虹 黄作君 +1 位作者 陈璟宜 罗仕琼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制备复方积雪草苷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凝胶的主要基质,建立酸碱度、卫生学、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刺激性实验、高速离心实验、耐热耐寒实验和室温留样观察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Hyper... 目的:制备复方积雪草苷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凝胶的主要基质,建立酸碱度、卫生学、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刺激性实验、高速离心实验、耐热耐寒实验和室温留样观察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HypersilODS柱(250 mm×4.6 mm,5μm),甲醇-水(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1,测定复方积雪草苷凝胶中积雪草苷的含量。结果:复方积雪草苷溶液pH值为6.5-7.0,卫生学检查符合规定,积雪草苷浓度在0.05-0.9 m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0.62%。结论:该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苷 凝胶剂 制备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黎月玲 黄作君 +1 位作者 吴苑珊 郑企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年第3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6月~12月出院病案143份(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应用抗菌药物132例(92.3%)。132例中,用于治疗69例(52.3%),用于预防63例(47.7%)。细菌培养标本16份,培养阳性率31.5%。应...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6月~12月出院病案143份(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应用抗菌药物132例(92.3%)。132例中,用于治疗69例(52.3%),用于预防63例(47.7%)。细菌培养标本16份,培养阳性率31.5%。应用抗菌药物10大类43种1573用药日。不合理应用比例分别为39.4%(按例数算)及42.5%(按用药天数算)。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是:非适应证用药和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结论:调查结果提示:①应及早制订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并认真贯彻执行。②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③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合理用药 治疗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