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寸口脉分部及长度研究
1
作者 姚鑫 黄作阵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3期195-197,共3页
厘清寸口脉分部的发展演变,分析不同分部方式与脉诊的内在关系,深挖寸口脉长度说法混乱的根源,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读。寸口脉分部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整体寸口脉过渡到“尺寸两部脉”,最终定型为“寸关尺三部脉”,不同的分部... 厘清寸口脉分部的发展演变,分析不同分部方式与脉诊的内在关系,深挖寸口脉长度说法混乱的根源,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读。寸口脉分部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整体寸口脉过渡到“尺寸两部脉”,最终定型为“寸关尺三部脉”,不同的分部方式构建了相应的脉诊体系。由于寸口脉的分部,导致了寸口脉的长度说法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混乱的根源在于误将“尺寸两部脉法”与“寸关尺三部脉法”混为一谈,故而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正确厘清两套脉诊体系的关系,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寸口脉 脉诊 寸关尺
下载PDF
《伤寒论》“传经”概念的演变与探讨
2
作者 陈媛 黄作阵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649-655,共7页
近现代,“日传一经”的原有概念已被多数医家摒弃,甚至不再以传经的具体时间作为研究的重点,而是趋于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传经相关概念的合理性。章太炎先生否定了“日传一经”,将“传经”之“经”释为“期候”,而非“形质”;曹颖甫认为,... 近现代,“日传一经”的原有概念已被多数医家摒弃,甚至不再以传经的具体时间作为研究的重点,而是趋于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传经相关概念的合理性。章太炎先生否定了“日传一经”,将“传经”之“经”释为“期候”,而非“形质”;曹颖甫认为,《伤寒论》之“日传一经”的说法与《素问》一致;时逸人不但否定了“日传一经”的说法,还否定了“传经”这一概念,其将“六经病”的基本特点与西医的病理表现结合,认为临床表现中的“六经病”传变与日期并无具体的规律可言;现代学者对于“日传一经,七日复传”这种说法基本持否定态度,探讨时多从这一概念流传背后的缘由进行思辨。近现代,受科学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影响,对于“传经”方式的探讨已经不再以《黄帝内经》的文本为主,而是更加注重临床实际的发展。恽铁樵基于“六经”即“六病”的理论基础,认为探讨“传经”的顺序没有意义;陆渊雷则以“六种证候群”的观点对“传经”顺序提出质疑。李克绍在解读“传经”一词时,以“臆说”为由,将临床诠释置于文本探讨之上,重点说解“传”这一字的意义,打破了原有文本释义框架的诠释思路。由上述可知,“传”字之于“传经”的表达,在“传经”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无论是“传经”抑或是“转属”,其所对应的“经”都不再是传统释义。近代医家对“日传一经”的认识,建立在对“六经”概念的重组以及对“传经”一词的质疑基础上,现代学者又能从不同方向进行更为深层的逻辑思辨。从“日传一经”与“传经”一词的概念流变看,现代学者对于旧有概念的阐释,不同于近代医家“激流勇进”般的质疑与否定,而是在尝试解构文本的同时,赋予这些旧有概念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经” 演变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老老恒言》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作阵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9,共4页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是一部中医养生名著。因其鲜明的养生观点、切近实用的养生方法而广为人们所喜爱,多次刊刻。本书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入手谈老年保健方法,细致入微,切实可行,且大都经作者亲身体验,值得信赖。尤其可贵的是,本书...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是一部中医养生名著。因其鲜明的养生观点、切近实用的养生方法而广为人们所喜爱,多次刊刻。本书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入手谈老年保健方法,细致入微,切实可行,且大都经作者亲身体验,值得信赖。尤其可贵的是,本书不标新立异,不涉旁门左道,而是以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客观态度看待养生长寿,对现代比较混乱的养生学界颇有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老恒言》 曹廷栋 养生思想 现代养生学
下载PDF
从声韵看《中藏经》之成书时代 被引量:7
4
作者 黄作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3-85,共3页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音韵 时代考证
下载PDF
李今庸《古医学研究》的训诂成就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作阵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古医学研究 李今庸 训诂 成就
下载PDF
刘衡如《灵枢经》校注的成就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作阵 《中医药文化》 2008年第1期50-51,共2页
刘衡如(1900—1987年),著名中医文献学家。曾发表“中国医学阴阳五行的起源”、“试论六经血气多少之常数”等多篇论文,参与整理、校注或审定中医古籍《本草纲目》、《灵枢经》、《针灸甲乙经》等20余部,纠正了古籍中大量错误。正... 刘衡如(1900—1987年),著名中医文献学家。曾发表“中国医学阴阳五行的起源”、“试论六经血气多少之常数”等多篇论文,参与整理、校注或审定中医古籍《本草纲目》、《灵枢经》、《针灸甲乙经》等20余部,纠正了古籍中大量错误。正如钱超尘先生所说,刘先生的“研究工作,把中医古籍的整理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版本、句读、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刘衡如应占有重要一页”。刘先生的《灵枢经》校注成就同样令人瞩目。校勘《灵枢》2000余条,证据凿凿,至今是研究学习《灵枢经》的重要参考著作。本文就该书的校勘成就和校勘方法做些介绍,以备今之学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衡如 灵枢经 校勘
下载PDF
清儒的学术精神与实质——兼论中医文献研究
7
作者 黄作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有清一代 ,学术昌明 ,学者济济。大凡前代之学问 ,清儒无有不涉猎 ,无有不质疑 ,无有不梳理 ,无有不光大。但清儒的成就中更值得我们今人珍视的是他们的学术精神 ,即勇于批判的精神、疑古求真的精神、博考实证的精神、师友传承的精神。... 有清一代 ,学术昌明 ,学者济济。大凡前代之学问 ,清儒无有不涉猎 ,无有不质疑 ,无有不梳理 ,无有不光大。但清儒的成就中更值得我们今人珍视的是他们的学术精神 ,即勇于批判的精神、疑古求真的精神、博考实证的精神、师友传承的精神。而最重要的 ,就是要继承清儒“经世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学术精神 实质 中医文献研究
下载PDF
评述陈竹友教授所著《简明中医训诂学》对中医训诂学方面的贡献
8
作者 黄作阵 涂凌智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陈竹友《简明中医训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该书是继钱超尘《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王筑民、辛维莉《中医古籍训诂概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医训诂理论著作。该书对中医训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引进了广义训诂学和狭义训诂学的... 陈竹友《简明中医训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该书是继钱超尘《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王筑民、辛维莉《中医古籍训诂概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医训诂理论著作。该书对中医训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引进了广义训诂学和狭义训诂学的概念;拓展了训诂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分析了中医训诂的基本特点;指明了中医训诂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竹友 中医训诂学 贡献
下载PDF
钱超尘在中医古籍训诂学方面的贡献
9
作者 黄作阵 涂凌智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中医训诂学是普通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利用传统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研究中医古籍语言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虽历史悠久,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指导,因此难免有一定欠缺。钱超尘先生秉承传统小学良好师承,将普通训诂学引进到中医... 中医训诂学是普通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利用传统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研究中医古籍语言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虽历史悠久,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指导,因此难免有一定欠缺。钱超尘先生秉承传统小学良好师承,将普通训诂学引进到中医界,有力推动了中医训诂学及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全面阐述中医古籍训诂学的理论;运用文字音韵训诂考据之法,解决中医古籍疑难问题;开创中医古籍训诂史的研究;致力中医训诂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超尘 中医古籍训诂学 贡献
下载PDF
黄元御“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的针灸应用探索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必安 王兆 黄作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61-864,共4页
清代御医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独特医学思想,但其思想少有用于指导针灸临床治疗。文章试从黄氏学说与针灸经典的关联性,及其对针灸临床调气和取穴治疗的指导性入手,论述黄氏思想在针灸临床的运用。研究表明,黄元... 清代御医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独特医学思想,但其思想少有用于指导针灸临床治疗。文章试从黄氏学说与针灸经典的关联性,及其对针灸临床调气和取穴治疗的指导性入手,论述黄氏思想在针灸临床的运用。研究表明,黄元御思想在针灸中的运用,开拓了针灸治疗思路,完善了针灸治疗方法,甚至还可能开辟一套新的针灸治疗模式,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中医 思想 针灸 探索
下载PDF
《中医古籍训诂概论》在中医训诂学方面的贡献
11
作者 黄作阵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52-155,共4页
王筑民、辛维莉二位先生合著的《中医古籍训诂概论》,出版于1994年,是对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阐明了学习训诂学与学习中医学的关系;丰富了训诂学的研究材料和训诂内容;拓展了中医训... 王筑民、辛维莉二位先生合著的《中医古籍训诂概论》,出版于1994年,是对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阐明了学习训诂学与学习中医学的关系;丰富了训诂学的研究材料和训诂内容;拓展了中医训诂的方法;阐述了中医训诂的理论基础;概述了中医古籍训诂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本书对以后的中医院校的医古文教学及中医古籍的整理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训诂概论》 中医训诂学 贡献
下载PDF
黄元御对诸家医学流派的批判与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必安 王兆 黄作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38-841,共4页
清代医家黄元御崇阳重土,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在历代医家中别具一格。本文试从黄氏对伤寒学派,易水学派,河间学派,温病学派以及火神派的批判以及影响进行研究,以证其学术特色以及贡献。黄氏立伤寒内因传病论,以气化解六经;以六... 清代医家黄元御崇阳重土,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在历代医家中别具一格。本文试从黄氏对伤寒学派,易水学派,河间学派,温病学派以及火神派的批判以及影响进行研究,以证其学术特色以及贡献。黄氏立伤寒内因传病论,以气化解六经;以六经辨温病,慎用寒凉,痛批滋阴;上承易水学派重土学说,下开火神学派崇阳先河。对后学继承创新颇有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流派 批判 影响 @黄元御
下载PDF
黄元御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必安 黄作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694-1696,1700,共4页
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独特医学思想。本文从儒道两家经典文献入手,考镜其学术思想形成。发现河图洛书的生化制化,《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主气司化和从化,《易经》象数思维,及《道德经》以土为母等各家学说... 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独特医学思想。本文从儒道两家经典文献入手,考镜其学术思想形成。发现河图洛书的生化制化,《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主气司化和从化,《易经》象数思维,及《道德经》以土为母等各家学说,对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学术思想 探源
下载PDF
《四库全书·医家类》各代医籍分布情况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东方 黄作阵 +1 位作者 周明鉴 科尔沁夫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34-36,共3页
《四库全书·医家类》收入医书97种,但各代医籍数量差距很大。如宋代医学典籍著录最多,达到了24种之多,而医籍总量更多的明代才著录了23种,这说明各代医籍的分布情况并不是个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隐藏着馆臣的学术观点及政治考量,值... 《四库全书·医家类》收入医书97种,但各代医籍数量差距很大。如宋代医学典籍著录最多,达到了24种之多,而医籍总量更多的明代才著录了23种,这说明各代医籍的分布情况并不是个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隐藏着馆臣的学术观点及政治考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医家类 清朝
下载PDF
清末御医力钧《难经》文献整理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兆 王宗欣 黄作阵 《中医药文化》 2014年第5期33-36,共4页
力钧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医学家、藏书家和教育家,曾为慈禧、光绪御医。一生著述40余种,现存26种。其于医学一科用力尤深,著述甚多。然目前出版甚少,故研究者寡。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力钧医著书影,结合陈可冀、王宗欣《清代御医... 力钧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医学家、藏书家和教育家,曾为慈禧、光绪御医。一生著述40余种,现存26种。其于医学一科用力尤深,著述甚多。然目前出版甚少,故研究者寡。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力钧医著书影,结合陈可冀、王宗欣《清代御医力钧文集》初稿(待出版),就力钧整理《难经》四著(《难经古注校补》《史记正义引难经考》《难经本义增辑》和《难经经释补》)的内容、方法、成就做初步探讨,供今人研究古代文献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御医 力钧 难经 文献整理
下载PDF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必安 曹丽娟 +3 位作者 韩雨欣 姚鑫 闫敏敏 黄作阵 《河南中医》 2022年第8期1152-1156,共5页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时处于“冷期”,寒冷伤阳,最终也会伤及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三,运气已变,当时的运气特征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以寒湿之气偏甚为主,易伤及人体脾肾之阳。故明代医家采用温补之法,尤其是以温补脾肾为主,取得了较好疗效,开创了一个学派。温病学派形成于中国明代末年以后,代表医家有吴又可、叶桂、吴瑭、薛雪、王世雄、俞昌等,运气学为温病学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吴又可著《温疫论》,成书于1642年,处于73甲子,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容易爆发温病。叶桂所处时期为73甲子和74甲子,分别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和少阴君火大司天、阳明燥金大在泉,运气偏风、火、燥。吴鞠通从医时期在76甲子,即少阳相火大司天和厥阴风木大在泉,运气偏风火,温热病居多。此外,还有一些温病学家,其治疗疫病所遣处方均与运气学因素有较大关系。五运六气尤其是大司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明清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补流派 温病学派 五运六气 明清时期
下载PDF
《田晋藩医书七种》作者田晋蕃小考
17
作者 杨东方 张戬 +1 位作者 周明鉴 黄作阵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田晋蕃为清末越中著名医家,著有《田晋藩医书七种》,关于田晋蕃的生平,学术界知之甚少。笔者爬梳相关资料,对田晋蕃生平进行考证。[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田晋藩生平进行认真考证。[结果]田晋蕃卒年、籍贯、功名、学术特色及... [目的]田晋蕃为清末越中著名医家,著有《田晋藩医书七种》,关于田晋蕃的生平,学术界知之甚少。笔者爬梳相关资料,对田晋蕃生平进行考证。[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田晋藩生平进行认真考证。[结果]田晋蕃卒年、籍贯、功名、学术特色及与蔡元培的交游等均能考证出来。但其生年,限于资料,无法断定。[结论]田晋蕃为举人出身,官为内阁中书;可能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1903年;祖籍四川,二十二世祖在宋代靖康之难时迁入浙江杭州,四世祖迁入绍兴。田晋蕃是著名医家,擅理论也懂临床,钦服晚清温病大家王孟英,大力搜集王氏书籍,对王孟英医籍的流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田晋蕃也是越中名儒,以清代汉学家法研究医学,呈现出儒者本色。蔡元培先生早期曾向田晋蕃及他的儿子田春农求学,感情颇深,多有交往,在日记里,时常有关于田氏父子的记载。可以说,田晋蕃父子是蔡元培先生早期极其重要的学术引导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晋藩医书七种 田晋蕃 蔡元培 越医
下载PDF
中医古籍文体形式研究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张戬 杨东方 黄作阵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128-1130,共3页
从"文体学"的视角,对中医古籍(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ACMB)文体形式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首先基于中医古籍文体形式的多样性、中国重视"文道关系"的传统及文体学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的必要性。其次探... 从"文体学"的视角,对中医古籍(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ACMB)文体形式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首先基于中医古籍文体形式的多样性、中国重视"文道关系"的传统及文体学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研究方向及要点,即史的梳理、文体背后的思想理念和学术背景的挖掘以及文体形式的价值研究。最后对研究的可行性及方法做出了简单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文体 文本 医学史
下载PDF
医古文教学中从词汇时代性考察版本年代的探讨——以陶弘景《补阙肘后百一方序》为例
19
作者 肖红艳 黄作阵 +2 位作者 严季澜 杨东方 王育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期69-70,共2页
医古文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最重要的是词汇。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其中词汇的变化最明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词汇,产生在不同时代的词汇的意义,直... 医古文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最重要的是词汇。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其中词汇的变化最明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词汇,产生在不同时代的词汇的意义,直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及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教学 词汇的时代性 古籍的版本年代
下载PDF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训诂研究
20
作者 闫敏敏 黄作阵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8期551-553,共3页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是一部考释中医疾病名称及证候的著作,其中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及《十三经》中关于疾病的条文以训诂之法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了严密扎实的考证,结论大多确实,为中国疾病史的研究提供...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是一部考释中医疾病名称及证候的著作,其中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及《十三经》中关于疾病的条文以训诂之法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了严密扎实的考证,结论大多确实,为中国疾病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云岫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训诂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