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三宝木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覃其昶 何翊 +2 位作者 黄光影 荣韶 李良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黄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lutescens Y.T.Chang et J.Y.Liang)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广西黄花三宝木的枝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用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为... 目的研究广西黄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lutescens Y.T.Chang et J.Y.Liang)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广西黄花三宝木的枝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用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为十四碳烷醇、1-烯-3-酮-白桦脂酸甲酯、胆甾烷-4-烯-3-酮、3β-羟基-4-烯-胆甾烷、十八碳-9,12-二烯酸、克罗烷-4,11-二烯-17-酸甲酯、11α-羟基贝壳杉烷-16-烯、麦角甾烷-5-烯-7-酮、9-烯-齐墩果酸乙酯、3-乙酰基-9烯-齐墩果酸。结论 10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花三宝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三宝木 化学成分 三萜
下载PDF
“互联网+”药学服务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分析
2
作者 莫小俊 康有安 +3 位作者 黄光影 潘勇 张可欢 屈双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药学服务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疾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互联网+”... 目的探讨“互联网+”药学服务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疾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YMRS,HAMD,MRSS评分,以及PANSS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R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药学服务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管理,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躁狂、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康复质量,有效改善疾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药学服务 精神分裂症 慢性疾病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广西越南槐害虫、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立云 黄光影 +3 位作者 林姣艳 甘凤琼 张平刚 荣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8期76-80,共5页
为明确广西药用植物越南槐害虫与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给有效防治越南槐害虫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随机取样法,于2012年3—11月对马山县药材生产基地的越南槐害虫及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并鉴定越南槐生长期的害虫有5... 为明确广西药用植物越南槐害虫与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给有效防治越南槐害虫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随机取样法,于2012年3—11月对马山县药材生产基地的越南槐害虫及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并鉴定越南槐生长期的害虫有5目10科12种,不同害虫的为害时期和种群数量都有很大差异。害虫天敌有3目10科17种,对害虫有较高的控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害虫 天敌 种类调查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光影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首次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分为阿立哌唑组(观察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每组31例,分别口服阿立哌唑片和利培酮片治疗8...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首次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分为阿立哌唑组(观察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每组31例,分别口服阿立哌唑片和利培酮片治疗8周,治疗前、后用均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检测,每隔两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6.8%,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1%,利培酮组为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都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但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相比,不良反应少,比利培酮更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外显及内隐情绪面孔的反应抑制特点 被引量:8
5
作者 梁健宁 顾雨婷 +6 位作者 周晨 王丽君 杨娟 朱国辉 黄光影 王毅 王艳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7-823,共7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外显及内隐情绪面孔反应抑制的特点及其与快感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面孔停止信号任务测评38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在外显和内隐条件下的反应抑制能力。采用Chapman社会和躯体快感缺失...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外显及内隐情绪面孔反应抑制的特点及其与快感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面孔停止信号任务测评38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在外显和内隐条件下的反应抑制能力。采用Chapman社会和躯体快感缺失量表(CSAS&CPAS)评估快感缺失水平,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抑郁程度。采用混合模型方差分析组内和组间的差异。结果:在外显任务中,抑郁症组的停止信号反应时(SSRT)大于正常对照组[(296.2±10.3)msvs.(242.1±10.1)ms,P<0.001],而成功抑制率(PI)[(0.51±0.01)vs.(0.55±0.01)]、停止信号延迟时间(SSD)[(246.5±13.4)msvs.(311.4±13.0)ms]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在内隐任务中,抑郁症组的SSRT大于正常对照组[(292.4±10.8)msvs.(230.2±10.5)ms,P<0.001],而PI[(0.52±0.01)vs.(0.55±0.01)]、SSD[(266.9±13.7)msvs.(324.4±13.3)ms]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组外显中性(r=0.38)和悲伤(r=0.36)、内隐中性(r=0.43)和悲伤(r=0.39)面孔的SSRT与快感缺失得分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外显和内隐情绪反应抑制存在缺损,并可能与其快感缺失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快感缺失 反应抑制 内隐情绪 外显情绪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光影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8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贺州市精神病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12周的治疗后,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贺州市精神病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12周的治疗后,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相对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早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震颤、视物模糊以及心动过速,后期为体质量增加,对其进行处理后均能够得到缓解。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精神病评定量表
下载PDF
851例美沙酮门诊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情况 被引量:2
7
作者 廖冰兰 张建玲 +2 位作者 黄光影 廖燕珍 朝华 《应用预防医学》 2015年第2期84-85,83,共3页
目的了解美沙酮门诊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情况,为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贺州市入组美沙酮门诊受治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和定期随访监测。结果在2006—2013年入组治疗的851例中,青壮年占94.95%,农民占6... 目的了解美沙酮门诊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情况,为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贺州市入组美沙酮门诊受治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和定期随访监测。结果在2006—2013年入组治疗的851例中,青壮年占94.95%,农民占65.33%。HIV、梅毒、HCV阳性率分别为27.73%、4.70%、72.39%。合并感染比较常见:HCV+梅毒、HIV+HCV、HIV+梅毒、HIV+HCV+梅毒等合并感染率分别为2.70%、24.21%、1.65%和1.53%。HIV、梅毒、HCV及二重、三重感染阳性率女性比男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治者死亡率为3.88%。结论海洛因依赖人群中HIV、梅毒和HCV感染率及二重、三重感染率较高,女性感染阳性率高于男性,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减少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 海洛因依赖 HIV 梅毒 HCV 感染情况
下载PDF
艾滋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潘立泉 李亚山 黄光影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艾滋病 精神障碍
下载PDF
春玉米“3414+1”肥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韦政民 黄光影 +3 位作者 英博 泽熙 金恩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41-44,47,共5页
为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时的施肥方案,采用"3414+1(锌)"试验设计方案建立肥料效应函数,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及锌肥对玉米产量、土壤供氮磷钾养分能力、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植株对养分吸收量和当季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并对最佳施... 为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时的施肥方案,采用"3414+1(锌)"试验设计方案建立肥料效应函数,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及锌肥对玉米产量、土壤供氮磷钾养分能力、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植株对养分吸收量和当季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并对最佳施肥方案进行验证与大田示范。结果表明:(1)产量限制因子的强弱依次为:氮>钾>磷;(2)最佳施肥量为N 190.1 kg/hm^2,P_2O_5 44.9 kg/hm^2,K_2O 135.1 kg/hm^2;(3)施用30 kg/hm^2七水硫酸锌玉米可增产3.22%;(4)该类型土壤N、P_2O_5、K_2O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44、0.24、0.53,N、P_2O_5、K_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9.6%、1.83%、26.4%。试验所获得的最佳施肥方案是可行的,可在与试验地地域环境相似且地力相近的地块作春玉米栽培时推广实施。此外,玉米施用七水硫酸锌30 kg/hm^2增产效果好,建议每3 a施用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3414+1试验 当季肥料利用率 养分校正系数 最佳施肥量
下载PDF
抗多重耐药病原菌的越南槐内生菌TRPH-35的抗菌活性及其鉴定
10
作者 姚裕群 林姣艳 +3 位作者 黄光影 朱业 李良波 荣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0-1155,共6页
以大肠杆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其临床多重耐药分离株ETEC-AD9、MRSA-DF12共4株人体病原细菌为靶标菌,采用琼脂块法从越南槐内生真菌中筛选抗菌活性菌株,并以改良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根据形... 以大肠杆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其临床多重耐药分离株ETEC-AD9、MRSA-DF12共4株人体病原细菌为靶标菌,采用琼脂块法从越南槐内生真菌中筛选抗菌活性菌株,并以改良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根据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菌株TRPH-35的活菌块对各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与阳性对照相当;其代谢产物对各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40μg/mL;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刺盘孢。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RPH-35鉴定为刺盘孢,对参试病原细菌均显示强的抗菌活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槐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 刺盘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