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公路旧路面改造中的路面处理问题分析
1
作者 黄克伦 《汽车周刊》 2023年第2期230-231,共2页
乡村公路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属于四级公路,有着路面简窄、坡陡弯急的特点。乡村公路材质一般为水泥混凝土,个别地区会铺设沥青,由于不禁止各类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且道路缺乏养护,因此乡村旧路面的病害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乡村地... 乡村公路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属于四级公路,有着路面简窄、坡陡弯急的特点。乡村公路材质一般为水泥混凝土,个别地区会铺设沥青,由于不禁止各类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且道路缺乏养护,因此乡村旧路面的病害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居民的出行安全。本文罗列了乡村公路路面常见的病害类型,分析了路面病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处理方案,以期全面提升乡村公路的寿命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路 路面问题 旧路面改造 施工技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3
2
作者 黄克伦 滕红林 +3 位作者 朱旻宇 王靖 李驰 王宇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减压不满意立即改为开放手术2例,为伴有椎间孔狭窄及髓核粘连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短期(3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3例,均通过翻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询问原有心脏病史。术中发生高脑脊液压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移位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旻宇 滕红林 +4 位作者 黄克伦 王宇 林超伟 吴诗阳 王建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8-495,共8页
目的 :评价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共有43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选,随机分入两个手术组... 目的 :评价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共有43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选,随机分入两个手术组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其中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23例,随访时间23.1±5.9个月;采用PPECD治疗20例,随访时间25.6±8.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各随访点(1d、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创口疼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颈椎前凸Cobb角、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时ACDF组及PPECD组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13±1.78分、1.02±2.24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较术前的7.13±1.25分、7.28±1.30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d时PPECD组的创口疼痛VAS评分为1.91±0.58分,显著小于ACDF组的3.87±1.19分(P<0.05),但术后1周后随访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PPECD组在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小于ACDF组(P<0.05)。ACDF组和PPECD组术后1年时颈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13.7°±6.9°和8.2°±4.8°,较术前的4.3°±11.3°、4.7°±8.9°均有显著增大(P<0.05),且ACDF组的平均增幅显著大于PPECD组(P<0.05)。术后1年时PPECD组的颈椎活动度同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CDF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后1年时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及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费用更少,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经皮 脊柱内镜 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脊柱内镜手术治疗下肢剧烈放射痛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宇 滕红林 +2 位作者 朱旻宇 黄克伦 林超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6期508-513,共6页
目的:研究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及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 目的:研究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及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1~73(48.8±10.1)岁,随访时间8~48(21.8±10.3)个月。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手术相关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评分,末次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级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4例均以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为主要症状,术前症状持续时间0.33~84个月。椎间盘突出位于L4,5的7例,L5S1的27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MSU分区,31例位于B区。所有病例术中证实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26例神经根明显红肿。手术时间30~80(43.5±9.5)min,术前VAS评分(8.1±1.3)分,ODI评分(31.8±6.7)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1.1±0.3)分和(0.7±0.4)分,ODI分别为(5.3±2.1)分,及0~10分,中位分值2分,术后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末次随访进行Macnab疗效评定,优28例,良6例。在随访期内仅1例出现椎间盘突出原位复发。结论:伴有严重症状的微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单侧下肢剧烈放射痛为主要症状,往往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突出髓核一般仅卡压神经根出硬膜段,局部炎症重。对于此类患者,薄层CT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此类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戴宇森 陈毕 +4 位作者 滕红林 黄克伦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686-689,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病例资料100例,根据MRI T2序列有无椎前高信号分为椎前高信号组和... 目的 :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伤患者病例资料100例,根据MRI T2序列有无椎前高信号分为椎前高信号组和无椎前高信号组,其中椎前高信号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21~83岁,平均(58.10±14.78)岁;无椎前高信号组61例,男49例,女12例,年龄32~77岁,平均(55.05±10.36)岁。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下颈椎各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并记录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及椎管狭窄节段数;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ASIA运动评分椎前高信号组为52.56±31.97,无椎前高信号组为67.70±22.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椎前高信号组患者的髓内高信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椎前高信号组(P=0.006);两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与损伤节段椎间盘层面椎管矢状径存在正相关(P=0.003),且椎管狭窄节段越多,ASIA分级越差。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颈椎过伸伤MRI椎前高信号、椎管矢状径均与伤后神经功能相关,而存在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患者更易遭受严重的颈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髓损伤 椎前高信号 椎管矢状径
下载PDF
FGF18对兔椎间盘退变抗分解代谢作用及调节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超伟 陈毕 +2 位作者 黄克伦 陈杰 滕红林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 探讨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在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发生过程中抗分解代谢作用及对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45只,体重为2.5~3.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行纤维环穿刺造模(... 目的 探讨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在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发生过程中抗分解代谢作用及对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45只,体重为2.5~3.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行纤维环穿刺造模(分别在L3~L4、L4~L5及L5~L6椎间盘进行穿刺),造模后予椎间盘内注射阳性过表达FGF18慢病毒(干预组)、阴性慢病毒(模型组),假手术组仅暴露椎间盘不做针刺处理.术后4周、8周将各组大白兔处死取材,分离椎间盘.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记检测细胞外基质降解酶MMP-3、ADAMTS-5表达变化.HE染色及组织学评分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并经统计学分析.TUNEL法检测各时间点髓核细胞凋亡率.结果 术后8周时,各手术组的MMP-3、ADAMTS-5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干预组表达低于模型组.组织学提示FGF18处理延缓椎间盘退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手术组caspase-3阳性表达髓核细胞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干预组较模型组下调.定量分析TUNEL染色显示干预组凋亡髓核细胞较模型组亦减少.结论 髓核细胞过表达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8可抑制细胞凋亡,进而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8 细胞外基质降解酶 凋亡
下载PDF
Solis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邻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克伦 李道友 +3 位作者 钱云帆 应金威 朱旻宇 滕红林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5-27,36,共4页
目的探讨Solis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邻椎病(ASD)中的应用,总结其在颈椎前路术后ASD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优势及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使用Solis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手术后需行翻修术的12例ASD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Solis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邻椎病(ASD)中的应用,总结其在颈椎前路术后ASD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优势及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使用Solis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手术后需行翻修术的12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患者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吞咽困难情况等评估神经功能,结合手术前后X线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114(61.8±29.3)个月。术后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翻修术后均未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均证实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Solis融合器应用在颈椎前路手术后ASD翻修术中安全有效,具有暴露范围小、手术时间短、对原手术节段无干扰、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手术后并发症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再手术
下载PDF
P27kip1及相关分子Jab1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8
作者 黄克伦 滕红林 +4 位作者 卡特 戴宇森 陈毕 智慧 陈必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0-637,共8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P27kip1及相关分子Jab1在脊髓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瘢痕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取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按脊髓损伤时间分为6h、12h、1d...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P27kip1及相关分子Jab1在脊髓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瘢痕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取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按脊髓损伤时间分为6h、12h、1d、3d、5d、7d、14d组,实验组按照Allen′s法制作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则仅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首先利用Western Blot观察P27kip1及相关分子Jab1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然后利用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后3d时的P27kip1及5d时Jab1的阳性细胞表达变化,最后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脊髓损伤后5d时Jab1的细胞定位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7kip1在脊髓损伤后6h、12h、1d、3d、5d、7d、14d组的相对灰度值分别是1.00±0.10、0.82±0.05、0.27±0.03、0.34±0.03、0.25±0.02、0.28±0.03、0.57±0.05,其中1d、3d、5d、7d、14d组与对照组(0.98±0.08)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Jab1的6h、12h、1d、3d、5d、7d、14d组的相对灰度值分别是0.58±0.08、0.53±0.04、0.89±0.11、1.06±0.24、1.22±0.26、0.85±0.16、0.25±0.03,其中6h、12h、1d、3d、5d、7d组与对照组(0.19±0.04)相比明显升高(P<0.05),P27kip1于脊髓损伤后表达下降,Jab1在脊髓损伤后表达上升。3d时实验组P27kip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为130.8±29.8个,与对照组(406.8±56.6个)相比减少(P<0.05);5d时实验组Jab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为383.5±68.8个,与对照组(123.5±42.6个)相比增多(P<0.05),从形态学上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变化。在免疫荧光双标实验中,5d时实验组Jab1与GFAP双阳性细胞数量为383.3±39.1个,较对照组(114.3±35.6个)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中,Jab1与P27kip1存在相互作用,Jab1参与脊髓损伤后P27kip1的降解,这可能与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及胶质瘢痕的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P27KIP1 JAB1 胶质瘢痕
下载PDF
PBL结合CBL在留学生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9
作者 滕红林 王宇 +4 位作者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周洋 黄克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当前,全球化合作与交流正在不断深入和日渐广泛,教育作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源泉,亦是全球化协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每年慕名至我国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的留学生数量正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留学生教学已然成为目前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且... 当前,全球化合作与交流正在不断深入和日渐广泛,教育作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源泉,亦是全球化协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每年慕名至我国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的留学生数量正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留学生教学已然成为目前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临床医学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学习难度大、曲线长,而骨科学又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内容多,知识点较分散,是临床教学尤其留学生教学中的较为棘手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留学生教学 教学效果 留学生数量 临床医学教学 学习难度 曲线长 讨论阶段 问题式学习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旻宇 李驰 +6 位作者 滕红林 王靖 王宇 周洋 黄克伦 林超伟 吴诗阳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7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评价2种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_(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55例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经椎间孔(A组)或经椎板间隙入路(B组)治疗的L_(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资... 目的评价2种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_(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55例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经椎间孔(A组)或经椎板间隙入路(B组)治疗的L_(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对2组术前术后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cnab’s临床疗效等级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根据游离程度不同再将2组分为低度游离组(AL、BL)、高度游离组(AH、BH),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31例(AL组16例,AH组15例),B组患者24例(BL组13例,BH组11例),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手术时间B组显著小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B组的平均改善率优于A组(P<0.05),低度游离组间(AL vs.BL)的VAS评分改善率及OD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度游离组间(AH vs.B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H组优于AH组;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2种入路脊柱内镜均可用于治疗L_(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且安全有效,但对于高度向下游离的突出,经椎板间隙入路较经椎间孔入路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隙入路 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雌二醇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抗自噬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旻宇 滕红林 +6 位作者 王靖 林超伟 黄克伦 陈毕 王宇 李驰 周洋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2期230-2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雌二醇干预严重脊髓损伤(SC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2只SD雌性大鼠,体重为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4只。其中2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动脉夹(15 g闭合力)建立大鼠严重脊髓损伤夹闭模型。干预组在脊髓... 目的探讨自噬在雌二醇干预严重脊髓损伤(SC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2只SD雌性大鼠,体重为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4只。其中2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动脉夹(15 g闭合力)建立大鼠严重脊髓损伤夹闭模型。干预组在脊髓损伤前1周即开始隔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持续到安乐死之前。为比较高剂量雌二醇的疗效,脊髓损伤后7、14、21、28 d采用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记检测脊髓损伤后3 d自噬标志物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后3 d LC3在运动神经元中的免疫活性。结果高剂量雌二醇明显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损伤后14、21、28 d各时间点对应的BBB评分较模型组高。脊髓损伤术后3 d,模型组的LC3、Beclin-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雌二醇干预治疗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抑制其表达。与之相反,自噬底物P62在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降低。然而,给予雌二醇治疗后,P62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中增强的LC3免疫活性被高剂量雌二醇所抑制。结论雌二醇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与抑制过度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脊髓损伤 自噬
原文传递
p27kip1和Skp2在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双伟 黄克伦 +3 位作者 陈毕 滕红林 王靖 朱曼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p27kip1和skp2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通过Westernblot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p27kip1和Skp2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免疫共沉淀检测p27kip1和skp2细胞定位。结...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p27kip1和skp2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通过Westernblot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p27kip1和Skp2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免疫共沉淀检测p27kip1和skp2细胞定位。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p27kip1显著地下调,Skp2上调,时间上二者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示,空间上p27kip1和Skp2主要定位在广泛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上。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27kip1和skp2在脊髓中存在直接相互作用,且在损伤3d后作用加强。结论脊髓损伤后Skp2参与介导的p27kip1表达下调,这与调节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
原文传递
单纯上肢受累型与四肢受累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宇森 陈岩 +3 位作者 滕红林 黄克伦 陈毕 朱旻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纯上肢受累型与四肢受累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患者76例。根据神经损伤累及范围,分为单纯上肢受累组(上肢组,39... 目的比较分析单纯上肢受累型与四肢受累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患者76例。根据神经损伤累及范围,分为单纯上肢受累组(上肢组,39例)和四肢受累组(四肢组,37例)。上肢组男35例,女4例;年龄21—80岁[(52.5±13.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4例,平地摔伤8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1例。损伤节段:C3/4 16例,C4/5 14例,C5/6 9例。四肢组男30例,女7例;年龄36~78岁[(59.6±9.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平地摔伤11例,高处坠落7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节段:C3/4 9例,C4/518例,C5/6 10例。测量两组损伤节段椎管矢状径、最大椎管组成及最大脊髓压迫,记录颈椎相关退变因素、治疗方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入院及末次随访时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上肢组和四肢组损伤节段椎管矢状径[(7.5±1.5)mm:(6.8±1.2)mm]、最大椎管组成[(28.9±9.6)%:(34.9±10.6)%]、入院时ASIA评分[(31.6±11.8)分:(22.7±11.3)分)]、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46.2±4.2)分:(40.2±4.0)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大脊髓压迫[(15.7±11.9)%:(17.0±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变因素方面,上肢组的椎体后缘骨赘的发生率(15%)要低于四肢组(51%)(P〈0.01)。上肢组20例(49%)选择手术治疗,四肢组31例(84%)选择手术治疗(P〈0.05)。结论相较于四肢受累型患者,单纯上肢受累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更多见于年轻患者,椎体后缘骨赘的发生率低,椎管内缓冲空间大,受到的神经损伤程度较轻,更倾向于非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磁共振成像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