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检查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坚全 黄冀睿 +1 位作者 黄河文 黎志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2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诊断结果:急性期55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0%,误诊0例,误诊率为0,未检出0例,未检出率...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诊断结果:急性期55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0%,误诊0例,误诊率为0,未检出0例,未检出率为0;超急性期54例,诊断准确率为98.18%,误诊1例,误诊率为1.82%,未检出0例,未检出率为0。CT检查诊断结果:急性期46例,诊断准确率为83.64%,误诊9例,误诊率为16.36%,未检出0例,未检出率为0;超急性期39例,诊断准确率为70.91%,误诊16例,误诊率为29.09%,未检出0例,未检出率为0。MRI检查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加权图像(T2^*WI)序列与CT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加权图像(T1WI)与T2加权图像(T2WI)序列对脑血肿量的检出量与T2*WI和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T2WI检查中空间分辨率高,脑出血边界不清晰;T2^*WI检查中血肿边界清楚,中心稍高信号,周围呈低信号。T2^*WI与CT诊断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急性期和超急性期敏感性均为100.00%,且明显高于T1WI与T2WI序列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MRI检查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诊断脑血肿量,且对不同出血时间的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出血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冯秀珍 林坚全 +1 位作者 黄冀睿 卢敏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1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16排螺旋CT头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脑梗死的诊治效果。方法以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102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均使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 目的探讨研究16排螺旋CT头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脑梗死的诊治效果。方法以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102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均使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观察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同时使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和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脑梗死患者的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图像特点。结果 CTA检出脑梗死84例;CTA共65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狭窄,超声检出38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诊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CT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苏炳湛 冯秀珍 +1 位作者 黄冀睿 梁见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及海绵样变性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随机收集80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静脉期胆囊周围(胆丛)、胆总管周围及胃小弯侧等区可见圆形或条形与门静脉同样强化的血管影。肝血管瘤组未见上述表现... 目的探讨门静脉及海绵样变性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随机收集80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静脉期胆囊周围(胆丛)、胆总管周围及胃小弯侧等区可见圆形或条形与门静脉同样强化的血管影。肝血管瘤组未见上述表现。在门脉完全栓塞组中,胆囊周围侧支(胆丛)开放者11例,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15例,胃小弯侧支开放者13例;不全栓塞组上述侧支开放分别为2例、9例及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中胃小弯侧支静脉开放者18例,未见胆总管周围及胆丛侧支开放。结论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为门脉栓塞后特有侧支循环途径,而胃小弯侧支在单纯门脉高压及门静脉栓塞后均可出现,不具特征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形成与阻塞程度有关,阻塞越重,发生机会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 原发性肝癌 CT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秀珍 林坚全 +2 位作者 吴铭杰 黄冀睿 黄计贤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9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外伤患者行首诊常规剂量(200 mAs)及短时间内复查低剂量(50 mAs)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胸外伤引起的病变的诊断价值、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种检...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外伤患者行首诊常规剂量(200 mAs)及短时间内复查低剂量(50 mAs)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胸外伤引起的病变的诊断价值、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胸外伤引起病变的影像显示无差异,图像质量良好,纵隔窗图像噪声略增大,但不影响诊断,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下降了75%。结论:16排螺旋CT低剂量CT扫描适用于胸部外伤患者的检查,在获取能够满足临床和影像医师诊断需要的图像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有效保护受检者,大幅度的降低了球管消耗,减少了设备的耗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胸部外伤
下载PDF
口服稀释后碘对比剂在CT小肠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坚全 黄冀睿 +1 位作者 周海洋 庞华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口服稀释后碘对比剂后进行CT小肠造影检查以对小肠疾病进行筛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疑似小肠病变需行CT小肠造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前1 d全流质饮食,检查前晚口服轻泻药并大量喝水,以排空大便... 目的本研究通过口服稀释后碘对比剂后进行CT小肠造影检查以对小肠疾病进行筛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疑似小肠病变需行CT小肠造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前1 d全流质饮食,检查前晚口服轻泻药并大量喝水,以排空大便,检查当天晨起禁食,检查前30 min口服经稀释的碘对比剂1000 ml(选择20 ml的76%泛影葡胺用温开水稀释成2000 ml),先进行第一次全腹平扫,并在1 h内口服完剩下1000 ml经稀释的碘对比剂,再次进行全腹平扫,并辅以增强扫描。记录患者的CT小肠造影检查结果 ,并比较小肠肿瘤性病变与炎症性病变的平均CT值,观察小肠肿瘤性病变与炎症性病变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43例疑似小肠病变患者中, 37例经手术、内窥镜或活检病理证实, 6例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结果显示:肿瘤性病变15例、炎症性病变20例、其他8例。小肠肿瘤性病变及炎症性病变患者增强动脉期和增强门脉期的病灶平均CT值均高于平扫期,增强门脉期病灶平均CT值高于增强动脉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肿瘤性病变:①累及部位:最多为十二指肠,占46.67%,其次为回肠(26.67%)、空肠(20.00%)、全小肠及小肠下段联合结肠(6.67%);②CT征象显示:约80.00%小肠肠壁增厚, 6.67%小肠套叠和小肠梗阻;③CT平均值:纵经为(65.89±29.01)mm,横径为(44.47±16.70)mm,肠系膜脂肪密度为(-83.40±21.51)Hu,血管影为(2.46±0.79)n/cm。小肠炎症性病变:①累及部位:最多为回肠(35.00%)、回盲部(35.00%);其他部位为全小肠(15.00%)、空肠(10.00%)、十二指肠(5.00%);②CT征象显示:约55.00%小肠管壁增厚及肠壁分层,其余征象<50.00%;③CT平均值:纵经为117.85 mm、横径为9.73 mm,肠系膜脂肪密度最高为-29.65 Hu,最低为-110.45 Hu,平均为80.16 Hu。结论小肠病变目前诊断是一个难点,本项目具有简便、无创、检出率高等特点,对病变的定性定位也较为准确,国内外对其研究越来越多,其临床价值也得到广泛应用,故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显得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CT小肠造影 小肠病变 检出率
下载PDF
双低MSCT肺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计贤 林坚全 +4 位作者 黄冀睿 梁永祥 梁振华 黄钰坚 潘献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究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MSCT肺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4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均采用MSCT肺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MSCT肺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4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均采用MSCT肺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电压和正常剂量对比剂,观察组采用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血管强化CT值和辐射量。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和图像质量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血管强化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肺静脉和右肺静脉血管强化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监测扫描CTDvol、肺动脉扫描CTDvol、肺动脉扫描D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SCT肺血管成像相比,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CT在不降低图片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了肺动、静脉血管强化对比度,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降低了对比剂肾病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低剂量对比剂 MSCT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秀珍 吴铭杰 黄冀睿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7期3855-3856,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15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四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所获容积数据,对照分析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15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四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所获容积数据,对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轴位像、轴位像+CTU对各种输尿管疾病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109/150)和70.7%(106/150)、94.7%(142/150)和93.3%(140/150)。结论 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可以对输尿管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和输尿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尿路造影术
下载PDF
IVP与CTU在输尿管梗阻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铭杰 冯秀珍 +3 位作者 黄冀睿 周海洋 李锦棠 盘日海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5期875-877,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在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中,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尿路成像(CTU)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泌尿科收治的108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前让患者均接受IVP和CTU检查,对比两种检... 目的:对比观察在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中,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尿路成像(CTU)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泌尿科收治的108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前让患者均接受IVP和CTU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具体疾病检出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IVP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48.15%,CTU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92.5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IVP诊断,34例显示正常,22例未达到诊断要求。经CTU诊断后,8例显示诊断正常,检出输尿管结石57例,输尿管肿瘤13例,输尿管狭窄24例,外源性压迫或侵犯6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CTU诊断后的患者满意率高于经IVP诊断的患者。结果:与静脉肾盂造影相比,CT尿路成像技术对于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效果更加显著,诊断率及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肾盂造影 CT尿路成像 输尿管梗阻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周海洋 黄冀睿 黄计贤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自2019年02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n=60)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平衡序贯法为基准,分为两组试验组(n=30)实施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检查、...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自2019年02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n=60)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平衡序贯法为基准,分为两组试验组(n=30)实施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检查、对照组(n=30)实施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评价其检出率、检出指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试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检出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照组灵敏度、特异度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诊断的价值显著,既可提高检出率,又可缩短图像采集时间、重建时间,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128层CT 颅脑CTA成像 颅内动脉瘤 重建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