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重论域
1
作者 黄冰凤 唐世纲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进程中,需要从“整体规划、协同促进、循序渐进”三个维度构建一体化育人链。其中,整体规划是前提保障,协同促进是现实诉求,循序渐...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进程中,需要从“整体规划、协同促进、循序渐进”三个维度构建一体化育人链。其中,整体规划是前提保障,协同促进是现实诉求,循序渐进是价值旨归。通过整体规划各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思政课与各类课程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党政部门之间的协同促进,进而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最终有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发展,循序渐进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立德树人 整体规划 协同促进 循序渐进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义与实践指向
2
作者 黄冰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党和国家聚焦教育根本任务提出的新命题、新论断,亦是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其核心要义包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一体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三者的有机统...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党和国家聚焦教育根本任务提出的新命题、新论断,亦是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其核心要义包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一体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三者的有机统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发展应进一步凝聚育人合力,形成“教学共同体”“科研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三维一体的育人同心圆,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教学共同体 科研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四维探赜 被引量:3
3
作者 唐世纲 黄冰凤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7-104,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而大学生富有青春能动力与创造力,对其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意义深远。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明确大学生中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而大学生富有青春能动力与创造力,对其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意义深远。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明确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逻辑起点、核心要义、关键之举、实践之道,以此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有效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凝心聚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起点 核心要义 关键之举 实践之道
下载PDF
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冰凤 唐世纲 《贺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既是循序渐进培养时代新人的发展应然,有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客观使然,亦是同心共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必然。部分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推进中华民族... 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既是循序渐进培养时代新人的发展应然,有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客观使然,亦是同心共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必然。部分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目标一体化衔接不畅、课程内容一体化设计尚待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路径尚未构建、一体化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的现实问题。破解其症结可从“顶层设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联动合作”四个维度一体化推进,旨在构建一体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铸牢青少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一体化 青少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冰凤 徐秦法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138-145,共8页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要全面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嵌入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能...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要全面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嵌入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能。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内含的整体性与层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衔接性与差异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一体化进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 课程体系一体化 辩证关系 立德树人 时代新人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一体化背景下小学思政课的现实图景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冰凤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小学思政课的建设发展,对于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协同、实践协同以及目标协同意义深远。但还存在小学思政课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课程目标过于提前、课程内容的设置尚待改善等现实问题。故此,可通过充分... 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小学思政课的建设发展,对于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协同、实践协同以及目标协同意义深远。但还存在小学思政课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课程目标过于提前、课程内容的设置尚待改善等现实问题。故此,可通过充分发挥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整体规划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有效衔接小学低学段与高学段的课程内容的实践路径,更好地促进小学思政课的发展,真正发挥小学思政课启蒙育人的作用,筑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小学思政课 教材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下载PDF
习近平红色文化观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冰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3-30,共8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红色文化作出了重要论述,回答了“红色文化从何来、有何用以及如何弘扬”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红色文化观分析了红色文化筑...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红色文化作出了重要论述,回答了“红色文化从何来、有何用以及如何弘扬”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红色文化观分析了红色文化筑基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奋斗实践的生成维度;阐明了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及筑牢人们理想信念的价值维度;指明了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实践维度。新时代,深刻学习把握习近平红色文化观的生成维度、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对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红色文化 红色资源 红色传统 红色基因
下载PDF
易班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冰凤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7-62,共6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肩负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重任。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倒逼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易班作为教育部主推的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文化产品,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肩负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重任。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倒逼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易班作为教育部主推的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文化产品,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故而,可通过加强易班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发挥易班优课功能,完善易班相关评价、激励机制等方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与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班 高校思政课 教学方法 优课
下载PDF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理路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冰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7-61,共5页
青年教育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投向当代青年,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生成逻辑筑基... 青年教育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投向当代青年,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生成逻辑筑基于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青年教育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青年教育观蕴含着丰富的逻辑要义,深刻阐明了“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导向、“靠谁培养人”的机制导向以及“培养什么人”的本质导向。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指明了现实进路,要求当代青年务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下载PDF
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冰凤 杨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13,共6页
读史可明鉴,知古可鉴今。历史既是清醒剂,亦是营养剂。新时代,发挥关键作用的思政课教师涵养深厚的历史视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通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加强"四史"的理论学习、挖掘丰富的历史资源以及提升教学的历史深度等... 读史可明鉴,知古可鉴今。历史既是清醒剂,亦是营养剂。新时代,发挥关键作用的思政课教师涵养深厚的历史视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通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加强"四史"的理论学习、挖掘丰富的历史资源以及提升教学的历史深度等维度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进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历史性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现实问题,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历史视野 历史观 “四史” 历史资源 历史深度
下载PDF
网络泛娱乐化思潮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探讨
11
作者 黄冰凤 唐世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网络泛娱乐化思潮是一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想倾向,具有传播内容感性化、碎片化、媚俗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载体时代化等特点。网络泛娱乐化一定程度上分化、弱化、虚化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造成部分大... 网络泛娱乐化思潮是一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想倾向,具有传播内容感性化、碎片化、媚俗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载体时代化等特点。网络泛娱乐化一定程度上分化、弱化、虚化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造成部分大学生崇尚价值虚无主义、消费主义。面向未来,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需要用理论滋养去激发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强大内生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构建“政府、社会组织、高校、网络平台、学生个体”五位一体的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模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泛娱乐化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的感性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12
作者 黄冰凤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2-66,共5页
马克思感性本体论思想的产生历经了“萌芽”“初步形成”“最终确立”阶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如:“现实的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感性活动”。它的确立给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沉重一击,预示着哲学新时代的到来,至今仍散发着... 马克思感性本体论思想的产生历经了“萌芽”“初步形成”“最终确立”阶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如:“现实的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感性活动”。它的确立给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沉重一击,预示着哲学新时代的到来,至今仍散发着真理的光芒,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提供理论前提和哲学基础,亦为正确把握和有效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本体论 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以“三个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秦法 黄冰凤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3,共7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旨在打破以往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各管一段”的局面,汇聚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合力,为有效实现大中...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旨在打破以往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各管一段”的局面,汇聚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合力,为有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保障。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可通过教学协同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科研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实践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以期加强他们之间的一体化意识,为循序渐进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教师一体化 教学协同 科研协同 实践协同
下载PDF
高职学生因学业问题而触发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14
作者 黄冰凤 《科教导刊》 2019年第26期168-169,共2页
近年来,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加,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面对一名经常性情绪失控,伴随着幻听、被害妄想等精神分裂症状的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应该如何处理?此案例以一名高职学生因学业问题而触发心理问题为出... 近年来,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加,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面对一名经常性情绪失控,伴随着幻听、被害妄想等精神分裂症状的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应该如何处理?此案例以一名高职学生因学业问题而触发心理问题为出发点,总结高职学校在处理这类危机事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探索出适应该类心理问题学生处理的有效措施,降低心理问题学生引起的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能力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业问题 心理问题 突发事件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源 黄冰凤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1年第6期17-20,共4页
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精准落实“培养什么人”的时代需要,是少先队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少先队员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互联网+”背景下,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业务工作出现本领恐慌、家国情怀不够深厚,难以有效胜... 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精准落实“培养什么人”的时代需要,是少先队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少先队员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互联网+”背景下,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业务工作出现本领恐慌、家国情怀不够深厚,难以有效胜任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新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发挥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专业培育和引领,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职业自信,使其真正成为线上线下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少先队辅导员要把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优势转化为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少先队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成效,推动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先队辅导员 互联网 专业化
下载PDF
滇西南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路径研究--基于西双版纳州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宾岩 蒋弦 +3 位作者 黄冰凤 张秋实 李翠玲 张舒敏 《西部学刊》 2020年第3期18-21,共4页
实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覆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民生发展的时代诉求。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工作态度不认真负责,搞形式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传播手段僵化等问题... 实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覆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民生发展的时代诉求。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工作态度不认真负责,搞形式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传播手段僵化等问题。因此,要不断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主体,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地位,丰富传播介体的方式方法,发挥民族融合优势,优化理论传播环境,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和有较强操作性的方法路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现实困境 实证研究 路径对策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发挥好思政课引领作用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A高校二级学院为例
17
作者 宾岩 黄冰凤 +1 位作者 希利补发 朱娅铺 《改革与开放》 2021年第4期45-50,共6页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思政课是关键。文章基于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A高校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理念与思政课教学方法冲突、学生对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态度不同、思政课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办学规模与思政工作队伍发展...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思政课是关键。文章基于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A高校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理念与思政课教学方法冲突、学生对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态度不同、思政课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办学规模与思政工作队伍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对此,需要全方位加强思政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引领、能力引领、方向引领和思政工作队伍的人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思政课 引领作用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6
18
作者 甄巽 黄冰凤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3-38,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的新课题,是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保障和核心内容,对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的新课题,是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保障和核心内容,对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建设内在地包涵着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农民的思想觉悟;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坚强堡垒;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以文化人,孕育乡村文明好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 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