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脏原发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武生 李绍林 +1 位作者 黄凯滨 魏清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1-1113,共3页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的非常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为女性55岁,患者因顽固性咳嗽、CT检查发现左肺内实性肿物而入院,入院后腹...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的非常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为女性55岁,患者因顽固性咳嗽、CT检查发现左肺内实性肿物而入院,入院后腹部超声显示左肾占位。行左肾和肿物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肿瘤为来源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术后对病人随访了12个月,目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超声检查未见复发征象。基于本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细胞瘤 肾脏肿瘤 恶性 原发性
下载PDF
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影像学变化及临床转归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许嘉玮 黄凯滨 潘速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2-1215,共4页
血肿周围水肿可以加重脑出血的继发性损伤,常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恶化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对脑水肿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其在脑损伤中的重要性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及发展,期望能防治脑水肿,寻找改善脑出... 血肿周围水肿可以加重脑出血的继发性损伤,常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恶化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对脑水肿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其在脑损伤中的重要性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及发展,期望能防治脑水肿,寻找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新的治疗策略。目前临床上诊断脑出血及观测血肿周围水肿最常用的方法是头颅CT平扫,许多研究利用头颅CT这种影像学方法探索血肿周围水肿的评估方式,寻找其动态演变规律及对病情转归的预判。因此,本文围绕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像学变化及转归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周围水肿 影像学 临床转归
下载PDF
内皮糖萼:脑血管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3
作者 李一宋 朱娟 +3 位作者 余明佳 许嘉玮 黄凯滨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理表现。糖萼(glycocalyx)是覆盖血管内皮细胞管腔侧的凝胶层,对BBB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然而,糖萼非常脆弱,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很易受损,导致BBB破坏。文章重点...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理表现。糖萼(glycocalyx)是覆盖血管内皮细胞管腔侧的凝胶层,对BBB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然而,糖萼非常脆弱,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很易受损,导致BBB破坏。文章重点关注糖萼在脑血管病中的潜在作用、糖萼与BBB损伤相关的可能机制,并探讨了保护和恢复内皮糖萼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萼 内皮细胞 血管 血脑屏障 脑血管障碍 缺血性卒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小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凯滨 姬仲 +3 位作者 吴永明 王胜男 林镇洲 潘速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30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30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判定其截断值。结果60例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30d病死率为4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体温、心率、出血量、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血肿部位与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30d病死率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时GCS评分[优势比(OR)=0.745,95%可信区间(95%CI)为(0.585,0.949)]、出血量[OR=1.438,95%CI(1.077,1.919)]以及血肿部位[基底-被盖型,OR=O.120,95%CI(0.016,0.904)]为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及出血量的截断值分别为7.5分和5.5ml。结论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血肿位于基底一被盖部、入院时GCS评分〈7.5分、出血量≥5.5ml者提示30d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出血 原发性 危险因素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出血量 多元LOGISTIC回归 受试 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镇洲 吴永明 +5 位作者 姬仲 王胜男 黄凯滨 冀雅彬 吴齐恒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讨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血清PCT预测急性卒中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基线血清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0.05n... 目的探讨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血清PCT预测急性卒中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基线血清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0.05ng/ml)和PCT正常组(≤0.05ng/m1),比较两组间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血清PCT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发病24h内的非感染急性卒中患者61例,PCT增高组32例(52.5%),PCT正常组29例(47.5%)。PCT增高组基线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显著高于PCT正常组[(7.331±10.648)mg/L对(2.382±2.190)mg/L;t=-3.388,P=0.001],但并未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其他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不伴感染的急性卒中患者中,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均对PCT水平无影响,提示采用PCT预测急性卒中后感染时,可能不需要考虑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对PC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
原文传递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威 黄凯滨 +1 位作者 吴永明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01-205,共5页
尽管血管内治疗提高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再通率,但仍有约半数患者90 d时功能转归不良,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科学... 尽管血管内治疗提高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再通率,但仍有约半数患者90 d时功能转归不良,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医疗无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死亡 被引量:5
7
作者 白敏 黄凯滨 +3 位作者 王胜男 林镇洲 吴永明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 ratio, CA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2013年至...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 ratio, CA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30 d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30 d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变量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236例患者,死亡组64例(27.12%),生存组172例(72.88%)。生存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AR以及发病至收住NICU时间均低于或短于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r=0.647,P〈0.001)、CAR(r=0.632,P〈0.001)以及发病至收住NCU时间(r=0.596,P〈0.00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生存状况密切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895,95%可信区间1.573~2.28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AR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95%可信区间0.815~0.931),最佳截断值为2.197,预测30 d死亡风险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87.8%。 结论CAR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 d生存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C反应蛋白 血清白蛋白 存活率 生物标志物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重症卒中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3
8
作者 熊瑞琪 黄凯滨 吴永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卒中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且接受肠内营养支持>72 h的卒中患者。RFS定义为开始营养支持后72 ... 目的:探讨重症卒中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且接受肠内营养支持>72 h的卒中患者。RFS定义为开始营养支持后72 h内新发的低磷血症,即血磷<0.65 mmol/L且较基线值下降>0.16 mmol/L。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9例重症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5岁[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53~72岁],男性154例(73.7%);脑梗死136例(65.1%),脑出血73例(34.9%)。基线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5分(IQR 11~20分),中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9分(IQR 6~12分),中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16分(IQR 11~20分),中位重症患者营养风险(Nutrition Risk in Critically Ill,NUTRIC)评分3分(IQR 2~5分),中位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4分(IQR 3~6分);基线中位血磷1.05 mmol/L(IQR 0.90~1.19 mmol/L)。共34例(16.3%)发生RFS。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优势比3.565,95%置信区间1.150~11.053;P=0.028)和SOFA评分较高(优势比1.246,95%置信区间1.077~1.442;P=0.032)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RFS。结论:RFS在重症卒中患者中并不罕见,男性和病情较重的患者更易发生R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再喂养综合征 肠内营养 危重病 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恶性脑水肿的预测因素和预测量表
9
作者 王蔺涵 赵笑林 +2 位作者 许嘉玮 黄凯滨 潘速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84-688,共5页
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cerebral edema,MCE)会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显著增加病死率和残疾率。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MCE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文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MCE的预测因素和预测量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脑水肿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危险性评估 试验预期值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Todd Abruzzo Christopher Moran +7 位作者 Kristine A Blacldaam Clifford J Eskey Raisa Lev Philip Meyers Sandra Narayanan Charles Joseph Prestigjacol~ 黄凯滨(译) 吴永明(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共11页
本临床实践标准述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后脑血管痉挛(post—hemorrhagiccerebralvasospasm,PHCV)的介入治疗。这些结论基于神经介入外科学学会的标准委员会的评估,包括使用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循证医学... 本临床实践标准述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后脑血管痉挛(post—hemorrhagiccerebralvasospasm,PHCV)的介入治疗。这些结论基于神经介入外科学学会的标准委员会的评估,包括使用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提出的循证医学指南进行的文献回顾。特别关注现有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transluminalballoonangioplasty,TBA)和动脉内血管扩张药物输注治疗(intra-arterialvasodilatorinfusiontherapy,IAVT)。评估结果显示,这些侵袭性介入治疗可能有益,并可考虑用于PHCV,如伴有脑缺血症状和最佳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的治疗。概括起来,IAVT对累及近端和(或)远端颅内脑循环的PHCV可能有益,而TBA则可能对累及近端颅内脑循环的PHCV有益。评估结果显示,对于上述适应证,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可将TBA和IAVT归为IIb级推荐和B级证据,根据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指南则可归为4级推荐和C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脑血管痉挛 介入治疗 动脉瘤性 美国心脏协会 球囊血管成形术 医学指南 血管扩张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