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二妙散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及关节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1 位作者 王菊菊 吴云川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二妙散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及关节的影响,明确针药结合的疗效是否更加突出。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均用尿酸钠...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二妙散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及关节的影响,明确针药结合的疗效是否更加突出。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均用尿酸钠注射大鼠右踝关节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造模成功后3 h,进行第1次干预。干预后24 h进行第2次干预。造模前、造模后3 h及第1次干预后1、3、7、12、24、48 h测定大鼠步态积分及右侧踝关节同一部位周径、肿胀度。结果:模型组与其他组比较,步态变化及关节周径、肿胀度有显著差异。针药结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秋水仙碱组、电针组、中药组。结论:提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药结合可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二妙散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穴运用规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1 位作者 许岳亭 卢圣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92-2795,共4页
目的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主穴运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收集近15年针灸治疗RA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RA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s 7操作平台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 目的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主穴运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收集近15年针灸治疗RA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RA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s 7操作平台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的选用频次最高,穴位使用频次最高为足三里,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主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命门-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和核心主穴对10对。结论总结出针灸治疗RA的主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RA提供了思路。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针灸取穴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其结果可较为直接的指导针灸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类风湿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骨折不愈合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凯裕 秦宇航 《医学综述》 201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随着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的多发,骨折已成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常见并发症,形成原因复杂,危害严重。目前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主要有手术、生物刺激、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虽治法多样,但治愈率较低,且临... 随着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的多发,骨折已成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常见并发症,形成原因复杂,危害严重。目前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主要有手术、生物刺激、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虽治法多样,但治愈率较低,且临床上尚无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法。该文系统阐述了近几年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进展,期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研究进展 骨折
下载PDF
滚针治疗黄褐斑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梁爽 许岳亭 +2 位作者 黄凯裕 朱世鹏 孙亦农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83-85,共3页
黄褐斑是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其形成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血液流变学、局部菌群、内分泌系统、氧化-抗氧化系统等方面。近年来滚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搜集滚针治疗黄褐斑相关机制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 黄褐斑是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其形成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血液流变学、局部菌群、内分泌系统、氧化-抗氧化系统等方面。近年来滚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搜集滚针治疗黄褐斑相关机制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2)调整皮肤菌群;(3)调节整体内分泌系统;(4)平衡氧化-抗氧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滚针 病因学 病理生理学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梁爽 黄凯裕 +1 位作者 许岳亭 卢圣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98-2604,共7页
目的: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近20年运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s8操作平台采用SPSS 17.0和C... 目的: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近20年运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s8操作平台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太阴脾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的是三阴交-血海-曲池;聚类分析显示4个有效聚类群为:陷谷-内庭-行间、血海-合谷-曲池、太白-隐白-大都-丰隆、筑宾-支沟-公孙-八风。结论:本文从大量数据中分析出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选穴和配穴规律,可为其针灸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针灸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大补阴丸结合推拿治疗骨折不愈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秦宇航 吴云川 +1 位作者 范小涛 黄凯裕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8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结合推拿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取32只SD大鼠制成右后肢小腿骨折不愈合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推拿组、中药组和混合组,每组8只。模型组不予治疗,推拿组施以相应推拿手法,中药组灌服大补阴丸药液,混合组同时给予...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结合推拿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取32只SD大鼠制成右后肢小腿骨折不愈合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推拿组、中药组和混合组,每组8只。模型组不予治疗,推拿组施以相应推拿手法,中药组灌服大补阴丸药液,混合组同时给予推拿和中药治疗,连续治疗1月。处死大鼠后检测骨形态生发蛋白-7(B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推拿组、中药组和混合组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推拿组的BMP-7含量与中药组、混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混合组VEGF含量与中药组、推拿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混合组能同时显著提高大鼠血清BMP-7和VEGF含量,更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并且各治疗组X线片均显示骨折断端骨折线模糊,有不同程度的骨痂生长。结论:推拿疗法、大补阴丸和混合疗法均能提高血清BMP-7、VEGF和IL-6含量,可促进血管生长、诱导骨痂形成,有效治疗骨折不愈合,其中以混合组疗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大补阴丸 推拿 骨形态生发蛋白-7(BMP-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白细胞介素-6(IL-6)
下载PDF
铁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针刺干预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1 位作者 潘琪琦 徐永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以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缺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1.26亿人罹患IHD,有900万人死于IHD[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再灌注治疗是挽救缺血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重要手...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以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缺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1.26亿人罹患IHD,有900万人死于IHD[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再灌注治疗是挽救缺血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但缺血一段时间再恢复血液灌注,会引起额外的心肌损伤,使得心脏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加重[2],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MIRI可扩大心肌梗死范围,诱发心室重构,极大增加严重心律失常、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MIRI发生发展,抑制铁死亡可能是抗MIRI的有效策略[3]。而针刺具有保护心肌、改善MIRI效应,其机制与铁死亡相关[4]。因此,本文就铁死亡在MIRI中的作用及针刺干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针刺抗MIRI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刺 铁死亡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喉痧症治概要》喉痧治疗思想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许岳亭 吴承艳 +1 位作者 梁爽 黄凯裕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3期473-475,共3页
孟河医家丁甘仁在《喉痧症治概要》中系统讨论了喉痧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法。丁氏治疗喉痧师古不泥古,药专力强,用药严谨,把握时机,并结合外用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后世治疗猩红热一类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孟河 丁甘仁 喉痧 猩红热
下载PDF
《金匮要略》针灸疗法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岳亭 袁晓琳 +1 位作者 梁爽 黄凯裕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69-71,共3页
《金匮要略》全书正文共有399则条文,其中涉及针灸的条文共有17则。这些条文贯穿针灸理法方穴术整个体系,在针灸疗法的理论、原则、预防、治疗、预后和宜忌等各个方面均有论述,对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针灸疗法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基于解剖列车理论的浮针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验案1则
10
作者 梁爽 黄凯裕 +2 位作者 冯鑫鑫 徐永亦 陈旭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2期19-19,共1页
解剖列车理论强调人体的整体和连续性,其核心内容为对肌筋膜经线的认识和应用。浮针源于中医“皮部”“以痛为腧”理论,通过在患肌周围的皮下浅筋膜层大幅度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以刺激皮部,疏通经络,化瘀止痛。笔者基于解剖列车理论,... 解剖列车理论强调人体的整体和连续性,其核心内容为对肌筋膜经线的认识和应用。浮针源于中医“皮部”“以痛为腧”理论,通过在患肌周围的皮下浅筋膜层大幅度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以刺激皮部,疏通经络,化瘀止痛。笔者基于解剖列车理论,应用浮针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验案1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列车理论 浮针 非特异性腰背痛 验案
下载PDF
陈雷应用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验案二则
11
作者 梁爽 黄凯裕 +3 位作者 潘琪琦 冯鑫鑫 徐永亦 陈雷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3期17-18,共2页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常伴自残、自杀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1]。陈雷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善用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遂撷取其应用十三鬼...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常伴自残、自杀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1]。陈雷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善用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遂撷取其应用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二则,以飨同道。1心脾两虚型抑郁症郑某,女,61岁,2023年1月12日初诊,主诉“言语不畅,睡眠障碍3年余”。患者3年余前因家庭原因致心情抑郁,言语不畅,易疲乏,难以入睡,常彻夜不眠。小便尚调,大便溏,纳差,常脘腹胀满不适,已绝经。曾至外院就诊,行头颅核磁共振等多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被诊断为抑郁症,目前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鬼穴 针灸 抑郁症 验案
下载PDF
针刺联合益气温阳方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岭 芦芸 +2 位作者 陈剑 黄凯裕 刘赟 《河南中医》 2021年第8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益气温阳方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益气温阳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益气温阳方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益气温阳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scale,RQL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益气温阳方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能改善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肺气虚寒证 针刺疗法 益气温阳方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腧穴痛点分布规律探析
13
作者 吴家昊 马辉 +1 位作者 张建斌 黄凯裕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5期497-501,529,共6页
目的: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腧穴痛点分布规律。方法:纳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师生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各腧穴痛点频数、各经络痛点数量、各区域痛点数量方面的差异,以及患者组各肌群在不同分期的痛点数... 目的: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腧穴痛点分布规律。方法:纳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师生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各腧穴痛点频数、各经络痛点数量、各区域痛点数量方面的差异,以及患者组各肌群在不同分期的痛点数量差异。结果:①患者组府舍穴、冲门穴痛点频数最高,对照组腰椎夹脊穴痛点频数最高。②患者组分布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上的痛点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患者组分布在髋部前群、大腿侧群、大腿前群、大腿后群的痛点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患者组髋部前群、大腿前群在不同分期的痛点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前群各分期之间两两比较,痛点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分期痛点数量平均值顺序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大腿前群Ⅰ期、Ⅱ期、Ⅲ期的痛点数量平均值均高于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腧穴痛点分布与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有关;②随着疾病进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髋部前群中出现的痛点越来越少;在大腿前群中,Ⅳ期患者比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出现的痛点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腧穴 痛点 经脉 肌群 分期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陈雷运用浅刺多捻针法治疗偏头痛经验介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梅 黄凯裕 +1 位作者 陶晓瑶 陈雷(指导)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154-156,共3页
陈雷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宁波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三十多年,始终坚持多种针灸方法综合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注重针刺手法的研究与应用。陈雷主任结合古人经验,将浅刺与多捻针法结合,创浅刺多捻针法,针感柔和... 陈雷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宁波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三十多年,始终坚持多种针灸方法综合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注重针刺手法的研究与应用。陈雷主任结合古人经验,将浅刺与多捻针法结合,创浅刺多捻针法,针感柔和舒适,疗效可靠,体现了中医学治疗偏头痛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浅刺多捻针法 陈雷
下载PDF
浅刺多捻法对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镇痛效果观察
15
作者 王瑶 黄凯裕 +1 位作者 梁爽 陈雷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第1期37-37,共1页
针灸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非药物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有效、适用人群广泛等优点[1]。本研究采用浅刺多捻法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无先兆偏头痛急性... 针灸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非药物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有效、适用人群广泛等优点[1]。本研究采用浅刺多捻法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镇痛 浅刺多捻法 电针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胃肠调理在针灸治疗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9
16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2 位作者 傅淑平 于美玲 卢圣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99-1104,共6页
胃肠道与脑关系密切,脑肠轴理论的提出把对脑与胃肠道相互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对胃肠道影响脑功能的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通路进行梳理,结合胃肠道疾病与脑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机理、针灸调节胃肠道的效应及针刺调理胃肠道... 胃肠道与脑关系密切,脑肠轴理论的提出把对脑与胃肠道相互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对胃肠道影响脑功能的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通路进行梳理,结合胃肠道疾病与脑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机理、针灸调节胃肠道的效应及针刺调理胃肠道治疗脑病的理论基础,全面剖析和探讨针灸通过胃肠调理治疗脑病的可行性。提出针灸治疗脑病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胃肠道的调节,加强胃经、大肠经及腹部腧穴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脑肠轴 胃肠调理 肠道菌群 腹部腧穴 腹针
原文传递
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05
17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1 位作者 孙征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3-1026,共4页
以"艾灸""温热刺激"为关键词,收集199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艾灸温通效应机制研究的文献。从艾灸温热刺激的角度分析探讨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结果表明:艾灸穴位... 以"艾灸""温热刺激"为关键词,收集199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艾灸温通效应机制研究的文献。从艾灸温热刺激的角度分析探讨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结果表明:艾灸穴位局部温度升高,激活穴位局部的特异感受器、热敏感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等以启动艾灸温通效应、诱发多种局部效应,并经神经、体液途径,将艾灸温热刺激信号以及后续效应传导至远部器官及全身,引起远部特定靶器官和全身系统的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热刺激 温通效应 机制
原文传递
局部热刺激的生物学效应与艾灸温通原理 被引量:55
18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3 位作者 胡光勇 邹洋洋 陆露 张建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4-509,共6页
通过对近15年文献的查阅,从局部、远部及全身三个方面分析局部热刺激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其中,局部效应主要包括皮肤、肌肉和关节、浅表血管等方面;远部效应主要表现在远端血管及内脏效应等方面;全身效应包括免疫反应和产生生物活性物... 通过对近15年文献的查阅,从局部、远部及全身三个方面分析局部热刺激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其中,局部效应主要包括皮肤、肌肉和关节、浅表血管等方面;远部效应主要表现在远端血管及内脏效应等方面;全身效应包括免疫反应和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等。认为热刺激产生的效应受刺激温度、持续时间及刺激部位的影响,以此阐述艾灸温通原理,帮助理解和深入研究艾灸温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热刺激 艾灸 生物学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失眠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50
19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1 位作者 许岳亭 卢圣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0-963,共4页
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挖掘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失眠针灸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针灸治疗失眠... 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挖掘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失眠针灸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针灸治疗失眠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神门,督脉穴位选用最多,常用穴位分布在头面颈项部,重视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交会穴的使用占优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太溪-四神聪-神门。通过聚类分析得出6个有效聚类群和核心穴对10对,总结出针灸治疗失眠穴位的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失眠选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失眠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试述针灸介入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的可行性 被引量:19
20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2 位作者 于美玲 武九龙 卢圣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0-874,共5页
排卵障碍是妇女不孕症的主要诱因,目前治疗该病以西药促排卵为主,但该疗法易导致卵泡发育不良,且妊娠率低。针灸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呈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总结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 排卵障碍是妇女不孕症的主要诱因,目前治疗该病以西药促排卵为主,但该疗法易导致卵泡发育不良,且妊娠率低。针灸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呈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总结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针灸机制研究的现状,从其调控下丘脑功能活动、垂体神经递质释放和卵巢功能活动变化角度,试述针灸介入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存在可行性,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证据,也为深入相应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排卵障碍 不孕症 可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