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微小病灶穿刺活检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启明 黄梅凤 +2 位作者 黄婷 凌雪君 黄力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3-55,共3页
目的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小病灶(0.6 cm≤直径≤1 cm)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良、恶性病灶。方法对100例超声或及X线钼靶检查发现乳腺微小病灶的女性患者,采用日本生产自动活检枪及16G活检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乳腺微小病灶,取出... 目的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小病灶(0.6 cm≤直径≤1 cm)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良、恶性病灶。方法对100例超声或及X线钼靶检查发现乳腺微小病灶的女性患者,采用日本生产自动活检枪及16G活检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乳腺微小病灶,取出组织2~4条,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穿刺病理学诊断为良性病变者85个,恶性者15个,证实为恶性者分别为1个和15个,敏感性为93.8%,特异性100%,诊断准确率99.0%。结论对超声或及钼靶X线检查发现的乳腺微小病灶,超声引导下乳腺粗针穿刺的病理学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可早期诊断乳腺癌,提高生存率,是一种理想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小病灶 超声引导 活检 早期诊断乳腺癌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微小病灶穿刺活检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启明 黄梅凤 +3 位作者 彭雪芳 黄婷 凌雪君 黄力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2期46-47,共2页
目的对超声或钼靶X线检查发现的乳腺微小病灶(直径≤1cm),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病理活检对早期诊断微小乳腺癌的的临床意义。方法超声或钼靶X线检查85例女性中检出100个乳腺微小病灶,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使用16G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病灶,术后... 目的对超声或钼靶X线检查发现的乳腺微小病灶(直径≤1cm),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病理活检对早期诊断微小乳腺癌的的临床意义。方法超声或钼靶X线检查85例女性中检出100个乳腺微小病灶,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使用16G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病灶,术后组织行病理确诊。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等。结果穿刺组织病理活检检查最终确诊为恶性组织的有15个,良性组织者85个,而超声下或钼靶X线下检查为恶性表现者分别为1个和15个,其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达100%,敏感性达93.8%,诊断的准确率达99.0%。结论对超声或钼靶X线检查时发现乳腺微小病灶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穿刺活检的病理学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可以早期诊断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灶 乳腺癌 超声引导
下载PDF
CD56、Galectin-3、CK19及HBME-1蛋白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非典型滤泡上皮增生中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力营 林清群 +2 位作者 凌雪君 李发来 王木兰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探讨CD56、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蛋白表达对鉴别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中非典型滤泡上皮增生(AF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CD56、Ga... 目的探讨CD56、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蛋白表达对鉴别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中非典型滤泡上皮增生(AF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CD56、Galectin-3、CK19及HBME-1蛋白在PTMC组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伴AFEP组病例中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CD56蛋白在PTMC组中的阳性率为6.6%,且染色强度呈弱阳性表达模式,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AFEP组(P<0.05)。而PTMC组中Galectin-3、CK19和HBME-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和88.8%,阳性染色强度中至强阳性分别为95.6%、100.0%和60.0%,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AFEP组(P<0.05)。PTMC组中Galectin-3/CK19、CK19/HBME-1和Galectin-3/HBME-1双组合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45/45)、88.8%(40/45)和88.8%(40/45)。在区分PTMC与AFEP的鉴别诊断中,CD56阴性、Galectin-3/CK19双阳性组合诊断PTMC的特异度为93.4%(42/45)且以中至强阳性染色模式为主。结论在CD56阴性状态下,Galectin-3/CK19或CK19/HBME-1、Galectin-3/HBME-1双组合同时阳性及表达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非典型增生 CD56 GALECTIN-3 CK19 HBME-1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力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16-8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例AILT,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诊断方法其与鉴别诊断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瘤等做。结果4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4...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例AILT,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诊断方法其与鉴别诊断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瘤等做。结果4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48~83岁,平均59岁,4例患者全身多组淋巴结肿大并发热消瘦,3例有皮疹伴瘙痒,1例腹胀、纳差及食物过敏史。淋巴结最大径1.0~4.0cm,切面灰红、灰白,质中。镜下见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肿瘤细胞弥漫性的浸润,小至中等大胞浆透明细胞,及散在免疫母细胞样的大细胞,高内皮细胞静脉和滤泡树突细胞增生明显,伴炎性反应性背景。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3弥漫表达、部分病例表达CXCL13、Bcl-6、CD10,混合表达CD4和CD8,CD4阳性细胞数量通常多于CD8,滤泡树突细胞CD21、CD23强表达,常围绕在高内皮的小静脉周围。免疫母样的大细胞表达CD20、CD79a。结论临床以全身多组淋巴结肿大并发热、皮疹全身症状,形态以小至中等大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和高内皮细胞静脉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增生,CD3、CD21、CD23、CXCL13、CD10、Bcl-6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淋巴瘤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D56、Galectin-3、CK19 及CyclinD1 免疫组化套餐用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黄力营 王木兰 +2 位作者 董晓英 胡厚琼 黄波雲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S0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套餐CD56、Galectin-3、Ck19及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病理科2016年4月至2020年2月检测的PTMC样本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并灶性滤泡上皮异形增生(FED)样本40例。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套餐CD56、Galectin-3、Ck19及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病理科2016年4月至2020年2月检测的PTMC样本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并灶性滤泡上皮异形增生(FED)样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56、Galectin-3、Ck19、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CD56在PTM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低于FED组织中的97.5%(P<0.05);Galetin-3、Ck19、CyclinD1在PTM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0.0%,93.0%,显著高于FED组织中的20.0%,47.5%,52.5%(P<0.05);CD56、Galectin-3、Ck19、CyclinD1对PTMC的灵敏度分别为90.0%,100.0%,100.0%,93.3%;特异度分别为97.5%,80.0%,52.5%,47.5%;准确度分别为93.0%,92.0%,81.0%,75.0%。结论CD56失表达,联合应用Galectin-3、Ck19、CyclinD1中强度阳性表达对PTMC和良性病变中FE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套餐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滤泡上皮异形增生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2例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黄力营 王木兰 杨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12-613,6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其预后。方法分析2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其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年,但其中1例带病生存期30年,... 目的探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其预后。方法分析2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其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年,但其中1例带病生存期30年,另1例为盆腔子宫韧带肿物,因子宫肌瘤引起的阴道流血手术发现。该病有特征光镜形态学改变,有透明性变小动脉似胸腺小体样变,管壁有均质、红染物呈同心圆状沉积,滤泡外套层增厚明显,呈蚊香排列,免疫组化CD3及CD20显示T细胞及B细胞的分布,CD21、Ki-67、Bcl-2、CD5、CD138、CD38、CyclinD1、Kappa、Lambda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结论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病患者为中年,但发病时间早,长期带病生存,局限性肿块有良好的预后结局,系统性为恶性结局,诊断时需要与多种淋巴结病变鉴别,特别是系统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微小病灶穿刺活检早期诊断乳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启明 黄梅凤 +3 位作者 彭雪芳 黄婷 凌雪君 黄力营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362-364,共3页
随着乳腺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的普及,检出的乳腺微小病灶(直径0.6~1.0cm)逐渐增多,由于许多微小病灶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方法难以定性。为了能早期诊断乳腺癌,常需要在超声引导下对这些微小病灶进行穿刺活检。
关键词 乳腺超声检查 钼靶X线检查 乳腺癌
下载PDF
非HIV患者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涛 杨杰 +2 位作者 梁立全 黄力营 唐水贵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6期1163-1164,共2页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Penicillinum marneffei,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该菌为条件致病菌,是青霉菌中唯一的温度依赖性双相菌,可引起局限性或进行播散性发病,多见于免疫功能...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Penicillinum marneffei,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该菌为条件致病菌,是青霉菌中唯一的温度依赖性双相菌,可引起局限性或进行播散性发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较多发生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宿主健康感染者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为结核病,我院于2017年8月收治1例误诊为肺结核的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非HIV感染患者,结合文献复习,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患者 感染患者 播散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功能低下 深部真菌病 条件致病菌 温度依赖性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转移CT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莫景雄 黄力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CT能发现的70例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表现,术前常规CT检查,平扫、增强扫描,观察影像学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理检查1042个淋巴结,转移为367个(35.22%),>8mm淋巴结4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CT能发现的70例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表现,术前常规CT检查,平扫、增强扫描,观察影像学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理检查1042个淋巴结,转移为367个(35.22%),>8mm淋巴结419个阳性246个(58.71%)。CT检出淋巴结数758个,手术后病理检查阳性346个(45.64%)。其短径、长径、平扫CT值等阴性阳性对比差异明显,不同大小淋巴结、不同CT强度阳性率不同,阴性阳性对比差异明显。结论:胃癌术前进行CT检查,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等特点,为胃癌根治术制定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CT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