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点 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华师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06年第6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开发 品德与社会 课程资源 行为习惯 适龄儿童 课程目标 家庭背景 学校 学生 学科 迁移 经济 教学 教师
下载PDF
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华师 《云南教育》 2005年第16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品德与生活》 课程改革 教科版 低年级 教学目标 问题情境 小学
下载PDF
家校合作促进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3
作者 黄华师 《活力》 2005年第5期137-137,共1页
自我国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中、小学生当中独生子女已占一半以上。家长的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使独生子女承受着来自成入世界的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又加上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接触和互相影... 自我国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中、小学生当中独生子女已占一半以上。家长的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使独生子女承受着来自成入世界的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又加上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接触和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导致独生子女在心理方面的不足,如任性、懒惰、依赖、不合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健康发展 家校合作 过高期望 心理压力 兄弟姐妹 小学生 夫妇 推行 过度
下载PDF
从小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
4
作者 黄华师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3年第9期23-24,共2页
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进而打造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创设良好环境、加强图书宣传工作、传授图书馆基本知识和技能、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安排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意... 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进而打造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创设良好环境、加强图书宣传工作、传授图书馆基本知识和技能、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安排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意识 小学生 培养
下载PDF
浅议《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互动效应
5
作者 黄华师 卢孟君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05年第6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互动效应
下载PDF
道德行为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从两堂同课异构的“品德与社会”课谈起
6
作者 黄华师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10期51-54,共4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就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在生活与活动中帮助儿童激发道德问题意识,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重要问题,深化他们的道德情境体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小学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究竟能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道德行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教学效果 生活经验 金石 检验 学习主题
原文传递
是现实生活的复制,还是超越现实的引领?——对小学品德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思考
7
作者 黄华师 《小学德育》 2007年第10期18-19,15,共3页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老师执教《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的《动物、植物和我们》(浙教版,下同)一课。课上,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然后让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动物的叫声。顿时,课堂上猫叫、鸡鸣、狼嚎、狮吼...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老师执教《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的《动物、植物和我们》(浙教版,下同)一课。课上,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然后让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动物的叫声。顿时,课堂上猫叫、鸡鸣、狼嚎、狮吼声此起彼伏,师生似乎都乐在其中。课后,老师们对这节课议论纷纷。有的说,如此设计非常巧妙,从学生兴奋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学生喜欢这样上课,并且充分体现了品德课程“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回归生活” 儿童生活 超越现实 课程 复制 引领 小学
原文传递
外地民工是无能之辈吗?——《了不起,家乡人》一课教学反思
8
作者 黄华师 《小学德育》 2006年第17期23-24,共2页
教学《了不起,家乡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一课,我课前便布置学生了解家乡名人及其事迹,同时调查身边的普通人(如父母)为家乡所作的贡献。为增强教学实效,我还特意邀请了学校校外辅导员、宁波启发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军... 教学《了不起,家乡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一课,我课前便布置学生了解家乡名人及其事迹,同时调查身边的普通人(如父母)为家乡所作的贡献。为增强教学实效,我还特意邀请了学校校外辅导员、宁波启发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军来到课堂,准备在后半节课时让学生对他进行采访。采访内容我和他事先进行了沟通,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其奋斗经历和工作业绩,为家乡有这样的创业者而感到自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家乡 外地民工 《品德与社会》 采访内容 教学实效 有限公司 工作业绩 浙教版 学生
原文传递
道德行为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
9
作者 黄华师 《小学德育》 2008年第13期22-23,共2页
【案例描述】教学主题: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集体处处有规则》案例一: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没有规则的世界》、播放动画《和尚分粥》、讲述故事《周总理借书》、朗诵童谣《校园文明三字经》、表演... 【案例描述】教学主题: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集体处处有规则》案例一: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没有规则的世界》、播放动画《和尚分粥》、讲述故事《周总理借书》、朗诵童谣《校园文明三字经》、表演小品《我们都要讲规则》等。从反面例子到正面引导,从教师讲解到学生讨论,整节课非常热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道德行为 《品德与社会》 《周总理借书》 金石 检验 教师讲解 教学手段
原文传递
关注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10
作者 黄华师 《小学德育》 2007年第23期30-31,共2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民工子女就学逐年递增。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外来民工子女相对于当地学生来说心理问题较明显。他们刚到校时,由于语言不通,生活、学习环境陌生,常常表现出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学习...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民工子女就学逐年递增。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外来民工子女相对于当地学生来说心理问题较明显。他们刚到校时,由于语言不通,生活、学习环境陌生,常常表现出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学习没有信心,多疑敏感,并表现出不相信任何人的倾向。因此,我们有意识地通过心理途径帮助外来民工子女转变观念和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民工子女 心理健康 学习环境 子女就学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