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豹点毛色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白东义 赵若阳 +4 位作者 拉希玛 图格琴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6,共7页
马豹点毛色表型独特,属于马毛色中的白斑表型。虽然在大部分马品种中豹点毛表型并不常见,但其毛色遗传机理非常特殊且较复杂。本文对豹点马毛色的形成机理进行阐释,为马毛色研究和马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豹点毛色 遗传机理 基因调控
下载PDF
蒙古斑点马黑、白毛色区域皮肤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白东义 拉希玛 +8 位作者 赵若阳 陶娜拉 韩海格 丁文淇 贾紫洁 刘慧莹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本试验以蒙古斑点马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皮肤的表型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验证,试图解析蒙古斑点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斑点马奠定基础。选择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 本试验以蒙古斑点马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皮肤的表型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验证,试图解析蒙古斑点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斑点马奠定基础。选择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型差异;对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差异表达mRNAs;将筛选到的典型基因通过免疫荧光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试验,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蒙古斑点马黑色皮肤组织和白色皮肤组织中的色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黑色皮肤组织表皮和毛囊毛球部位,而白色皮肤组织相应的位置未发现有黑色素沉积。740个基因的表达量在黑白两个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09个基因在蒙古斑点马黑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215个基因在蒙古斑点马白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差异表达mRNAs主要富集到了黑色素生成等通路,其中TYR、TYRP1、DCT、PAX3、DAPL1等基因与毛色形成相关。在蒙古斑点马毛囊中,TYR和TYRP1蛋白在毛囊的毛球部位不表达。DCT在毛囊毛球的毛母质部位表达。因此,蒙古斑点马的毛色形成主要由黑色素形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量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点马 皮肤组织 差异表达mRNA
下载PDF
蒙古斑点马年龄、性别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拉希玛 白东义 +6 位作者 谈格斯 赵若阳 图格琴 王文兴 黄博光 张心壮 芒来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3,共5页
本实验旨在探索蒙古斑点马体尺指标与其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对锡林郭勒盟地区60匹不同年龄阶段蒙古斑点马进行体尺测定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的年龄和性别对体尺指标有显著影响。成年马和老年马的体长、体高、胸围都高于青年马(... 本实验旨在探索蒙古斑点马体尺指标与其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对锡林郭勒盟地区60匹不同年龄阶段蒙古斑点马进行体尺测定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的年龄和性别对体尺指标有显著影响。成年马和老年马的体长、体高、胸围都高于青年马(PA<0.05),管围没有显著差异;公马的体高、胸围、管围高于母马(PS<0.05),性别对蒙古斑点马的体长没有影响(PS=0.1298);蒙古斑点马的年龄和性别对体尺指标的影响没有互作效应(PA*S>0.05)。综上,马匹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等体尺指标是可以直接反映马匹生长发育以及生产能力的可定量指标,也是决定一个马种生产性能和利用方向的指标之一,因此对蒙古斑点马年龄、性别与体尺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蒙古斑点马品种的培育及选育工作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点马 年龄 性别 相关性 体尺指标
下载PDF
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谈格斯 刘宇 +3 位作者 王文兴 黄博光 张心壮 芒来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7,共6页
通过对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明确蒙古斑点马体脂脂肪酸组成特点。选择3匹成年蒙古斑点马,屠宰后采集肾周、肠周和皮下脂肪以及肩肌、背最长肌和臀肌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通过对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明确蒙古斑点马体脂脂肪酸组成特点。选择3匹成年蒙古斑点马,屠宰后采集肾周、肠周和皮下脂肪以及肩肌、背最长肌和臀肌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不同脂肪组织中均检出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34.77%~37.38%,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达60%以上,UFA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MUFA)含量33.04%~36.39%,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含量26.47%~27.51%,其中皮下脂肪C10:0、C18:0、C20:0含量显著低于肾周和肠周脂肪(P<0.05);MUFA在皮下脂肪的沉积程度较其他2个部位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UFA中C18:3 n-3含量最高,其在各脂肪组织间无显著差异。3个不同部位肌肉中均检出15种脂肪酸,其中SFA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8.32%~40.04%,MUFA含量占35.70%~40.19%,PUFA含量占15.25%~20.33%;SFA中背最长肌和臀肌C12:0含量显著高于肩肌(P<0.05),其余SFA在不同部位肌肉间无显著差异;MUFA中背最长肌C16:1含量显著高于肩肌和臀肌(P<0.05);肩肌n-6/n-3 PUFA比值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臀肌(P<0.05);皮下脂肪的C18:3 n-3和总PUFA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综上所述,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各具特点,但UFA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点马 不同部位 脂肪组织 肌肉组织 脂肪酸
下载PDF
蒙古马(斑点)胎儿期黑白毛色区域皮肤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白东义 拉希玛 +9 位作者 图格琴 赵若阳 陶娜拉 韩海格 丁文淇 贾紫洁 刘慧莹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5,共10页
为确定相关候选基因在毛色产生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解析胎儿期蒙古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马(斑点)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蒙古马(斑点)胎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胎儿期蒙古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 为确定相关候选基因在毛色产生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解析胎儿期蒙古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马(斑点)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蒙古马(斑点)胎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胎儿期蒙古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次对胎儿期蒙古马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进行RNA-seq,构建mRNA表达谱,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组织学观察,黑色素在胎儿黑色皮肤组织表皮里沉积很明显,毛乳头、毛母质部位均有黑色素沉积。相反,白色皮肤组织中没有黑色素沉淀;2)RNA-seq筛选毛色产生差异的相关基因,共鉴定出660个基因,其表达量在黑白2个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97个基因在蒙古马胎儿黑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59个基因在蒙古马胎儿白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差异表达基因TYR、TYRP1、DCT、PAX3和DAPL1等富集到了黑色素生成通路。综上,胎儿时期蒙古马的毛色形成主要由黑色素形成相关基因决定,可为后期蒙古斑点马选育环节中对毛色的筛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马(斑点) 胎儿 皮肤组织 差异表达mRNA
原文传递
蒙古马不同部位骨骼肌肌纤维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白东义 图格琴 +5 位作者 赵若阳 陶克涛 拉希玛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蒙古马不同部位肌肉的肌纤维特性,为寻找马肉嫩度指标提供基础数据。选用成年雄性蒙古马3匹,分别从颈部的夹肌、前肢的臂三头肌、背部的背最长肌和后肢的臀中肌中采集肌肉样品,制成石蜡切片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部位肌肉的... 研究蒙古马不同部位肌肉的肌纤维特性,为寻找马肉嫩度指标提供基础数据。选用成年雄性蒙古马3匹,分别从颈部的夹肌、前肢的臂三头肌、背部的背最长肌和后肢的臀中肌中采集肌肉样品,制成石蜡切片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部位肌肉的肌纤维进行分型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肌纤维平均直径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夹肌的慢肌纤维占比显著高于其它各部位肌肉,背最长肌和臀中肌的快肌纤维占比较高;臀中肌的肌纤维平均直径显著低于其它各部位肌肉。夹肌和臀中肌均为嫩度较高的肌肉,是为理想的食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马 肌纤维分型 肌纤维直径 嫩度
原文传递
斑点蒙古马TRPM1和RFWD3基因分型及分子选育方案制定 被引量:7
7
作者 青柏 赵若阳 +11 位作者 乌伊罕 陶克涛 赵一萍 李蓓 格日乐其木格 张心壮 图格琴 贾紫洁 王文兴 黄博光 白东义 芒来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6,共6页
被毛颜色不仅是品种和个体鉴别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制定选育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性状之一。TRPM1和RFWD3是决定豹点毛色表型的2个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首次将60匹斑点蒙古马为研究对象,对2个基因进行分型,从分子水平对其毛色做出鉴定,... 被毛颜色不仅是品种和个体鉴别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制定选育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性状之一。TRPM1和RFWD3是决定豹点毛色表型的2个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首次将60匹斑点蒙古马为研究对象,对2个基因进行分型,从分子水平对其毛色做出鉴定,验证斑点蒙古马的毛色基因型是否与已公布的马豹点毛色研究结果一致。结果:60匹斑点蒙古马TRPM1基因与对照组(非斑点毛色马)相比,均存在C/T(ECA1 108 249 293)杂合位点;通过测定RFWD3基因的3′调控区序列, ECA3 23 658 447上存在3种不同的多态性,分别为T/T、T/G和G/G。本研究为今后斑点蒙古马的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马 斑点毛色 TRPM1基因 RFWD3基因 分子育种
原文传递
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心壮 白东义 +2 位作者 芒来 王文兴 黄博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肉品质及营养成分,为蒙古斑点马马肉提供基础数据,为蒙古斑点马马肉分割及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选用成年蒙古斑点马的颈部、肩部、前肢、胸部、腰部、里脊、臀部和后肢8个部位的肌肉样品,测定肉品质指标(pH、肉... 为了研究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肉品质及营养成分,为蒙古斑点马马肉提供基础数据,为蒙古斑点马马肉分割及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选用成年蒙古斑点马的颈部、肩部、前肢、胸部、腰部、里脊、臀部和后肢8个部位的肌肉样品,测定肉品质指标(pH、肉色、剪切力、蒸煮损失、失水率)和营养成分(水分、蛋白、脂肪、灰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里脊、胸背和腰部部位肌肉L*值和a*较高,具有较好的肉色,剪切力较低,比较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的要求,但是失水率偏高,需要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注意水分损失,PCA结果显示里脊、胸背和腰部3个部位可以和其他部位进行区分,为蒙古斑点马马肉的分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点马 不同部位 肉品质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