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性作业设计策略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叶琳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3年第4期58-60,共3页
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素质教育深化实施,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学习总是离不开“题海战术”,大量的习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 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素质教育深化实施,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学习总是离不开“题海战术”,大量的习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减少课内作业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单元整体性 作业设计 策略探讨
下载PDF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维度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叶琳 《华夏教师》 2021年第29期53-54,共2页
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和课程改革正全方位展开,根据新课改趋势,需要将深度学习引入数学教学中。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是完成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一种适合目前教学的运用与推广教学方式。本文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体... 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和课程改革正全方位展开,根据新课改趋势,需要将深度学习引入数学教学中。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是完成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一种适合目前教学的运用与推广教学方式。本文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维度展开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单元教学 整体设计维度 深度学习视野
下载PDF
润物无声 花开有情——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叶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第9期84-85,共2页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是的,教育的目标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追求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 渗透 数学课堂教学 知识技能 教育家 培养
下载PDF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叶琳 《亚太教育》 2022年第13期110-112,共3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读题、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审题才能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挖掘与整合,进行问题本质的认知和解题方法的有效选择,以此提高自身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读题、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审题才能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挖掘与整合,进行问题本质的认知和解题方法的有效选择,以此提高自身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其影响因素,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审题能力 培养途径
下载PDF
突发公共事件回应的公众认可度研究——基于在线文本透明度与同理心情感分析
5
作者 张雪峰 黄叶琳 《科技情报研究》 2024年第4期66-80,共15页
[目的/意义]针对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官方回应,通过测量回应文本信息的透明度和同理心,进一步揭示透明度和同理心对公众认可度的影响。[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官方媒体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回应博文文本为数据来源,爬取和收集了2... [目的/意义]针对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官方回应,通过测量回应文本信息的透明度和同理心,进一步揭示透明度和同理心对公众认可度的影响。[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官方媒体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回应博文文本为数据来源,爬取和收集了2021—2023年共170条突发公共事件官方回应;采用内容分析法、人工测量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从信息披露充分性、信息准确性、信息清晰性3个方面度量了回应信息的透明度;从回应信息描述中的积极和消极情感词,以及情感历程词的使用角度,测量了回应中的同理心表达;进一步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分析了透明度和同理心对公众认可度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官方回应信息的透明度,总体上会显著影响公众对回应的认可度,然而,影响强度和方向会因披露的不同信息内容和使用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而发生变化;此外,回应中过度表达同理心会对公众认可度产生负向影响。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进一步丰富突发公共事件回应或危机沟通的理论成果,能为政府相关部门确定突发公共事件回应内容及其语言表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回应 透明度 同理心 公众认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