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临床治愈效果研究
1
作者 梁晗 王晨 +10 位作者 朱鹏飞 曾庆磊 黄向博 潘延凤 潘亚杰 胡秋月 罗霞 陈慧 余祖江 鲁凤民 吕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7-1305,共9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HBsAg≤1500 IU/ml、乙...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HBsAg≤1500 IU/ml、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V DNA不可测且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周,主要研究终点是72周时HBsAg清除的比例,同时分析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定量数据,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定性数据。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其中13例患者在治疗48周时获得了HBsAg清除,另有6例患者在疗程延长至72周治疗期间获得了HBsAg清除,占全部入组患者的50.00%。比较HBsAg清除组和未清除组间的HBsAg动力学整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基线、12周、24周时HBsAg水平和治疗早期HBsAg下降幅度是治疗72周时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值=1.311;P=0.016;95%置信区间:1.051~1.635)和治疗24周时HBsAg水平(OR值=4.481,P=0.004;95%置信区间:1.634~12.290)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核苷(酸)类似物经治、HBsAg≤1500 IU/ml、HBV DNA不可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Peg-IFNα治疗48周可促进HBsAg清除;在48周时未获得HBsAg清除的16例患者,将疗程延至72周后,其中6例患者(37.50%)也获得了HBsAg清除,因此需要根据预测指标定制最佳个体化治疗策略,而并非48周固定疗程;年龄(≤38岁)、基线HBsAg水平(≤2.86 log_(10)IU/ml)、24周时HBsAg水平(≤0.92 log_(10)IU/ml)和12周HBsAg自基线下降幅度(≥0.67 log_(10)IU/ml)提示患者很大可能在联合治疗72周时获得HBsAg清除,其中基于24周时HBsAg水平≤0.92 log_(10) IU/ml的联合指标将识别出85%~100%可能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经治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原文传递
基于Pre—NAT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的高敏HBVDNA检测性能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小颖 龙璐 +7 位作者 李琼 高见 李天铭 黄向博 何磊 陈香梅 李敏 沈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96-700,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Pre—NAT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的高敏HBV核酸定量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方法学性能验证。于2014年5月和7至9月分别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进行实验,采用HBVWHO标准品验证... 目的评价基于Pre—NAT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的高敏HBV核酸定量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方法学性能验证。于2014年5月和7至9月分别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进行实验,采用HBVWHO标准品验证正确度与检测下限,A、B、c、D型标准血浆(6个浓度)重复检测验证精密度,高浓度HBV假病毒颗粒梯度稀释验证线性范围,以及144份临床血清评价与罗氏系统的相关性。结果正确度方面,该试剂在5个浓度水平的实测值与标准品理论值偏差均小于±0.35lgIU/ml(-0.17~0.32lgIU/ml)。精密度方面,A、B、C、D型标准血浆的检测重复性(CV)分别为:3.87%~6.32%、0.45%-14.68%、0.16%~8.36%、0.64%-13.01%;中间精密度(CV)分别为:5.67%-9.69%、1.28%~15.68%、0.36%~9.05%、1.69%-13.65%。线性范围评价显示在20~1×10^10I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P〈0.001)。检测下限验证结果,20IU/ml浓度水平检出率5/5。临床标本检测中,与国际通用Roche试剂符合率为100%(144/144);104份阳性标本两者数据显著相关(r=0.984,P〈0.0001)。结论该高敏HBVDNA检测的正确度、精密度、检测下限和线性范围均表现良好,并与Roche试剂有良好相关性,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病毒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试剂盒 诊断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分布和PD-1表达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见 王喜红 +3 位作者 沈弢 段昭君 黄向博 鲁凤民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关联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CHB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初始T细胞(TN)、中央记忆T细胞(TCM)...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关联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CHB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初始T细胞(TN)、中央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的频数及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使用SAS 9.1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Mann-Whitney U test分析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的TEMRA亚群在CD8+T细胞中的频数显著降低(P=0.012),总CD8+T细胞(P=0.018)及其TEM亚群(P=0.004)表面PD-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相关性研究显示,CD8+TEM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554,P=0.040)。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PD-1阳性的CD8+TEM频数升高,且与外周血中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内HBV复制的活跃性可能与外周血中CD8+T细胞的活化状态,特别是其TEM亚群上PD-1的高表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初始T细胞 中央记忆T细胞 效应记忆T细胞 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 PD-1 乙肝病毒DNA载量
原文传递
基于流式细胞术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方法学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华 黄向博 +1 位作者 沈弢 邵一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检测方法。方法 PKH26和CFSE染色的P815细胞为靶细胞,与P815特异性抗体孵育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共同孵育后流式细...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检测方法。方法 PKH26和CFSE染色的P815细胞为靶细胞,与P815特异性抗体孵育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共同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 CD3-CD14+PKH26+CFSE-细胞群的百分比,并确定最佳效靶比及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的孵育时间。运用上述方法对23例HCV慢性感染者和22例健康人的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 ADC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14+PKH26+CFSE-细胞群来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最佳效靶比为10∶1,最佳杀伤孵育时间为4 h。慢性HCV感染者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较健康对照明显降低( P=0.009)。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的检测方法,为病毒感染及药物研发中免疫学评价提供快速、敏感、安全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