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八段锦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墩兵 林忠华 +3 位作者 姜财 贾小飞 宋薇 柯晓华 《中国康复》 2023年第7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T)联合八段锦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51例老年肌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八段锦组(n=17)和联合治疗组(n=16)。3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八段锦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八段锦运动...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T)联合八段锦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51例老年肌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八段锦组(n=17)和联合治疗组(n=16)。3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八段锦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八段锦运动,联合治疗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先进行WBVT,随后进行八段锦运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5次坐站计时测试(FTSST)、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和Pro-Kin 254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评估3组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和跌倒恐惧程度。结果:治疗12周后,八段锦组和联合治疗组TUGT、FTSST、MFES和稳定及限值(LOS)均增加(均P<0.05);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总偏移指数均减少(均P<0.05);联合治疗组TUGT、FTSST、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总偏移指数均优于八段锦组和对照组水平(均P<0.05),MFES和LOS均高于八段锦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八段锦组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WBVT联合八段锦运动能有效改善老年肌少症者姿势控制能力,提高动态和静态姿势稳定性,从而降低跌倒风险,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 八段锦 肌少症 姿势稳定性 跌倒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奚陈平 周惠婷 +2 位作者 黄墩兵 邓冰莹 刘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护理,对照组予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醒脑开窍针...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护理,对照组予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苏醒时间和苏醒率,同时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其苏醒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S-R评分、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CRS-R评分、GCS评分和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疗法对于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醒效应及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优于醒脑开窍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刺激疗法 穴位疗法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脑出血 昏迷 醒脑开窍
下载PDF
综合矫正训练方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登轩 汪亚群 +2 位作者 黄墩兵 李莉 李华骅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指因上半身长期处于不良姿势,造成相关肌群功能失衡,进而引起颈肩背部疼痛不适、胸闷、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的一种亚健康状态[1]。UCS常见的体态是圆肩、驼背、头前倾[2]。目前临床上...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指因上半身长期处于不良姿势,造成相关肌群功能失衡,进而引起颈肩背部疼痛不适、胸闷、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的一种亚健康状态[1]。UCS常见的体态是圆肩、驼背、头前倾[2]。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纠正局部的肌肉失衡来治疗UCS,常用的方法有运动疗法、肌肉能量技术、针灸和推拿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综合矫正训练方案 中药熏蒸 体态矫正
下载PDF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临床研究
4
作者 宋薇 钟跃 +3 位作者 柯晓华 黄墩兵 张安仁 董小丽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减重平板训练(BWSTT)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SCP儿童60例,采用SAS软件随机数字模块产... 目的:探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减重平板训练(BWSTT)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SCP儿童60例,采用SAS软件随机数字模块产生随机序列分为对照组、减重平板训练组和联合干预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1次/d,40 min/次,5 d/周,共训练8周。减重平板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BWSTT,平板坡度0°,初始速度0.09 m/s,以0.03 m/s增量逐渐调整至患儿可承受的适宜速度,初始减重为患儿体质量的30%,逐渐调整至完全支撑患儿自身体质量为宜。联合干预组在减重平板训练组基础上接受步态诱发FES,使用低频电子脉冲刺激仪刺激患儿的腓总神经和胫前肌,刺激强度以出现踝背伸和外翻的理想动作且患儿能够耐受为宜。2组均训练1次/d,20 min/次,5 d/周,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88)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儿步行功能;采用生理消耗指数(PCI)评估患儿的步行效率;分析患儿跨步长、步宽和步速等步态参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GMFM-D、GMFM-E评分,6MWT,跨步长和步速均明显升高,PCI、步宽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减重平板训练组和联合干预组治疗后GMFM-D、GMFM-E评分,6MWT,跨步长和步速均明显更高,PCI、步宽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减重平板训练组比较,联合干预组治疗后GMFM-D、GMFM-E评分,6MWT,跨步长和步速均明显更高,PCI、步宽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诱发FES联合BWSTT能改善SCP儿童运动功能,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步行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功能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双重任务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伟伟 黄墩兵 +4 位作者 全俊 廖兴 郑绍敏 尹梦 奚陈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任务训练(DTT)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早期PD患者54例,随机分为DTT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8例。三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DTT组进行运动-认知DTT,tDCS组采... 目的观察双重任务训练(DTT)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早期PD患者54例,随机分为DTT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8例。三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DTT组进行运动-认知DTT,tDCS组采用tDCS刺激左侧DLPFC,联合组在DTT同时进行tDCS。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后,采用Tecnobody平衡测试系统和单双任务10 m步行测试评估动静态平衡控制能力及ABC量表评估活动信心。结果训练前三组患者动静态平衡控制能力、单双任务步速及ABC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训练,三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tDCS组稳定极限、单双任务步速及ABC量表评分明显高于DTT组(P<0.05),睁、闭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均显著低于DTT组(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较其他两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T联合tDCS能有效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控制能力,增强患者活动时维持平衡的信心,该联合训练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任务训练 帕金森病 经颅直流电刺激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墩兵 姜财 +5 位作者 林忠华 贾小飞 郑绍敏 陈雨翔 全俊 林坚 《中国康复》 2021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疗法对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外翻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FAI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肌力训练,观...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疗法对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外翻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FAI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sEMGBF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通过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的患侧踝关节腓侧肌群肌力和关节稳定性同时采用Pro-Kin 254评估其姿势稳定性。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踝外翻PT值和E/I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踝外翻峰值力矩和E/I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总偏移指数和ATE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总偏移指数和ATE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sEMGBF治疗可提高FAI患者患侧踝关节腓侧肌群肌力和关节稳定性,进而改善FAI患者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生物反馈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黄墩兵 周凡萍 黄赛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35-1442,共8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搜集悬吊运动疗法治疗CNLBP的随机对照...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搜集悬吊运动疗法治疗CN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789例患者。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1.15,95%CI(-1.41,-0.90),Z=8.82,P<0.00001]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定量表(ODI)评分[MD=-1.29,95%CI(-1.80,-0.78),Z=4.94,P<0.00001]方面优于物理治疗;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VAS评分[MD=-0.94,95%CI(-1.52,-0.37),Z=3.21,P=0.001]和ODI评分[MD=-5.96,95%CI(-9.41,-2.51),Z=3.38,P=0.0007]优于其他运动疗法,但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PRS)评分方面与其他运动疗法无显著性差异[MD=0.35,95%CI(-0.23,0.93),Z=1.19,P=0.23];悬吊运动疗法在改善VAS评分方面与中医疗法无显著性差异[MD=-5.29,95%CI(-20.27,9.70),Z=0.69,P=0.49]。结论悬吊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受限。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及质量不高,上述确切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非特异性腰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墩兵 谷诗浓 +1 位作者 周凡萍 黄赛娥 《康复学报》 2018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收集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对比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收集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对比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Review Handbook 5.1.0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7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子午流注针法提高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有效率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RR=1.20;95%CI(1.13,1.27);Z=6.23,P<0.000 01];子午流注针法提高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痊愈率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RR=1.71;95%CI(1.33,2.19);Z=4.18,P<0.000 1];子午流注针法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MD=-2.05;95%CI(-2.43,-1.66);Z=10.31,P<0.000 01];子午流注针法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率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MD=6.09;95%CI(2.32,9.85);Z=3.17,P=0.002]。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优于非子午流注针法,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子午流注 META分析
下载PDF
视觉反馈下本体感觉训练对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郑绍敏 林坚 +6 位作者 黄墩兵 刘晓林 章睿 黄雄昂 邓冰莹 全俊 张伟伟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本体感觉训练对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医院收治的TKA后15 d内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馈组30例、无反馈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本体感觉训练对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医院收治的TKA后15 d内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馈组30例、无反馈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反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下本体感觉训练,无反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无视觉反馈下本体感觉训练。训练前、训练2、4周后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平均摆动数值、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运动轨迹面积和运动轨迹周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训练前,3组患者平均摆动数值、BBS评分、运动轨迹面积和运动轨迹周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2周后,反馈组平均摆动数值、BBS评分、运动轨迹面积和运动轨迹周长均优于无反馈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上述指标均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4周后,反馈组平均摆动数值、BBS评分、运动轨迹面积和运动轨迹周长均优于无反馈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反馈组、无反馈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优于训练前和训练2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提高TKA后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本体感觉训练 全膝关节置换术 平衡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和外翻/内翻峰值力矩比值与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绍敏 黄墩兵 +5 位作者 姜财 林坚 林忠华 全俊 陈雨翔 贾小飞 《中国康复》 2021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D/P)和外翻/内翻(E/I)峰值力矩比值与其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FAI患者30例,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健侧和患侧踝关节在不同角速度下的D/P值和E/I值,同时采用P...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D/P)和外翻/内翻(E/I)峰值力矩比值与其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FAI患者30例,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健侧和患侧踝关节在不同角速度下的D/P值和E/I值,同时采用Pro-Kin 254评估患者健侧和患侧静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并将不同角速度下患侧踝关节的D/P值和E/I值分别与前后运动速度、左右运动速度、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总体偏移指数、平均轨迹错误率和总负重标准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侧足比较,FAI患者患侧足静态平衡能力(左右运动速度和运动长度)、动态平衡能力(总体偏移指数)和本体感觉(平均轨迹错误率和总负重标准差)均显著下降(P<0.05)。FAI患者患侧踝关节在角速度60°/s和120°/s下的D/P值和E/I值均小于健侧(P<0.05),其比值均与前后运动速度、左右运动速度、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总体偏移指数、平均轨迹错误率和总负重标准差呈负相关(P<0.05)。结论:FAI患者患侧踝关节的D/P值和E/I值与其姿势控制能力相关,将踝关节的D/P值和E/I值作为FAI患者姿势稳定性的临床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控制 峰值力矩比值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奚陈平 周惠婷 +1 位作者 刘阳 黄墩兵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2651-2655,共5页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其中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本体感觉训练的25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其中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本体感觉训练的25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肌内效贴贴扎后进行本体感觉训练的25例作为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和本体感觉测试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位置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前屈30°本体感觉实际停止角度与目标角度的绝对差(AE)、肩关节前屈60°AE值均较治疗前降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肌内效贴可作为本体感觉训练的有效补充,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进一步缓解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促进本体感觉恢复,从而提高上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本体感觉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结合沉浸式虚拟现实康复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财 黄墩兵 +5 位作者 郭进华 郭苗苗 李小梅 余圣贤 马胜超 林忠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结合沉浸式虚拟现实康复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沉浸式虚拟...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结合沉浸式虚拟现实康复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沉浸式虚拟现实康复系统进行运动功能训练;试验组在互动式头针的同时予以沉浸式虚拟现实康复系统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VAS评分、FMA-UE评分和MBI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上肢疼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结合沉浸式虚拟现实康复系统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头针 沉浸式虚拟现实康复系统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下载PDF
LSVT-BIG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伟伟 黄墩兵 +3 位作者 尹梦 廖兴 全俊 奚陈平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2194-2199,共6页
目的探讨励-协夫曼大运动疗法(LSVT-BIG)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就诊的P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SVT-BI... 目的探讨励-协夫曼大运动疗法(LSVT-BIG)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就诊的P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SVT-BIG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rTMS伪刺激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LSVT-BIG组在rTMS伪刺激后进行LSVT-BIG训练,联合组在rTMS治疗后进行LSVT-BIG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分别采用Tecnobody平衡测试仪评估姿势稳定性以及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步态参数分析,同时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BC)量表评估患者活动时维持平衡的信心程度。结果训练前,3组患者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稳定极限、ABC量表评分、跨步周期、跨步长和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后,3组患者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和运动轨迹周长均低于训练前,稳定极限、ABC量表评分、跨步长和步速均高于训练前,跨步周期均短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均低于其他两组,稳定极限、ABC量表评分、跨步长和步速均高于其他两组,跨步周期均短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VT-BIG组患者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均低于对照组,稳定极限和ABC量表评分、跨步长和步速均高于对照组,跨步周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SVT-BIG联合rTMS能有效改善PD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增强平衡信心,较单一LSVT-BIG训练效果更好,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协夫曼大运动疗法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疲劳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墩兵 林坚 +5 位作者 贾小飞 郑绍敏 陈雨翔 全俊 林忠华 姜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疲劳后踝关节本体感觉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F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入组后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观察组则给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2组患者在疲劳...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疲劳后踝关节本体感觉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F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入组后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观察组则给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2组患者在疲劳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其踝关节主动性关节位置觉(JPSA)、被动性关节位置觉(JPSP)及运动觉(KT),同时采用Pro-Kin 254型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姿势稳定性。结果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踝关节外翻5°测试时其JPSA[分别为(8.09±2.06)°和(7.97±2.54)°]、JPSP[分别为(10.30±1.40)°和(9.22±1.20)°]及KT[分别为(10.50±1.53)°和(9.09±1.03)°]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JPSP及K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踝关节内翻15°测试时其JPSA[分别为(7.99±2.08)°和(8.25±2.20)°]、JPSP[分别为(11.59±2.08)°和(9.78±2.31)°]及KT[分别为(10.88±1.71)°和(8.94±1.33)°]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JPSP及K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长度[分别为(1005.74±71.01)mm和(976.68±39.33)mm]、运动面积[分别为(746.73±71.19)mm^(2)和(722.42±44.74)mm^(2)]及总偏移指数[分别为(4.12±0.14)°和(3.85±0.19)°]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总偏移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能有效改善FAI患者疲劳后本体感觉功能,提高其动态姿势稳定性,从而降低踝关节扭伤风险,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疲劳 本体感觉 姿势稳定性
原文传递
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即时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墩兵 郑绍敏 +3 位作者 全俊 张伟伟 林忠华 姜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即时疗效。方法选取浙江医院康复治疗中心自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30例,在佩戴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前后采用Pro-Kin 254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双足稳定性和稳定极限... 目的探讨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即时疗效。方法选取浙江医院康复治疗中心自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30例,在佩戴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前后采用Pro-Kin 254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双足稳定性和稳定极限,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测试(10MWT)评估患者的步行功能。结果与佩戴前比较,佩戴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后患者的运动轨迹周长、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前后方向标准差、运动轨迹左右方向标准差均明显降低,稳定极限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佩戴前比较,佩戴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后患者的BBS评分明显增加、TUGT和10MWT所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可以即时提高脑卒中后膝关节过伸患者的双足稳定性和稳定极限、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式膝关节支具 脑卒中 膝过伸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原文传递
miR-93-5p联合BDNF蛋白检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墩兵 谷诗浓 +1 位作者 王振杰 黄赛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miR-93-5p联合BDNF蛋白检测对PS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的脑卒中患者50例,MoCA评分小于22分作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26例,MoCA评分大于26分作为卒中后认知正常组24例,... 目的:探讨miR-93-5p联合BDNF蛋白检测对PS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的脑卒中患者50例,MoCA评分小于22分作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26例,MoCA评分大于26分作为卒中后认知正常组24例,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并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miR-93-5p表达水平,采用ELISA测定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miR-93-5p和BDNF对PSCI的诊断价值。结果:PSCI组患者血清miR-93-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SCN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SCN组和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93-5p和BDNF水平联合诊断PSCI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较miR-93-5p、BDNF水平单独预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iR-93-5p联合BDNF检测诊断PSC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诊断价值良好,可以作为诊断PSCI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 miR-93-5p BDNF 诊断
原文传递
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屈/伸力矩比值与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全俊 黄墩兵 +3 位作者 郑绍敏 张伟伟 姜财 林忠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值力矩比值(H/Q值)与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的膝关节H/Q值,采用Pro-Kin平衡...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值力矩比值(H/Q值)与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的膝关节H/Q值,采用Pro-Kin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运动控制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测试(10MWT)评估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并将患侧膝关节H/Q值与BBS、TUGT、10MWT、稳定极限和偏移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膝关节H/Q值[(41.00±15.38)%和(40.62±17.87)%]均小于健侧[(57.18±12.52)%和(62.00±18.2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的H/Q值与BBS和稳定极限均呈正相关(P<0.01),与TUGT、10MWT和偏移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H/Q值与其平衡及步行功能具有相关性,H/Q值可能是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峰值力矩比值 平衡
原文传递
血清microRNAs: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实现早期客观诊断的新星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凡萍 黄墩兵 黄赛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5期17-18,共2页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临床PSCI评定量表存在局限性且无PSCI客观诊断的生物学指标。micro RNA(miRNA)在循环血中的表达...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临床PSCI评定量表存在局限性且无PSCI客观诊断的生物学指标。micro RNA(miRNA)在循环血中的表达谱会随着机体病理生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已经用于认知、学习及认知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最近,miRNA在PSCI的研究已初见萌芽,miRNA很有可能成为PSCI实现早期客观诊断的新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MIRNA 生物学指标 客观诊断
原文传递
光遗传学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周凡萍 黄墩兵 黄赛娥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4-547,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伴随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约有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伴随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约有2000万AD患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遗传学技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精神症状 认知障碍 记忆力损害 人口老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