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7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复盛作品
1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2015年第8期157-160,共4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宣肺调气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林群莲
黄复盛
《福建中医药》
2002年第4期23-24,共2页
笔者近年来应用宣肺调气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宣肺调气法
治疗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二十七) 画有疏密二体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4年第4期49-49,共1页
前面介绍了“画家以简洁为上”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在不影响表现作者意趣,作品内容的前提下,绘画形式应该力求简洁。当然,这种要求并不意味着绘画形式越简单越好。为了避免这种片面性,古代画论家们又提出了“画有疏密二体”的观点,主...
前面介绍了“画家以简洁为上”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在不影响表现作者意趣,作品内容的前提下,绘画形式应该力求简洁。当然,这种要求并不意味着绘画形式越简单越好。为了避免这种片面性,古代画论家们又提出了“画有疏密二体”的观点,主张根据客观社会实际的需要,根据表现作者意趣的需要,画面应当繁密的就繁密,应当疏简的就疏简,只要处理得当,都可能产生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绘画形式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观点主张
李思训
吴道子
中国画论类编
绘画创作
丁托列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一) 诗画有别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4年第8期49-49,共1页
上节讲述了有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论,本节讲述在某种意义上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观点——“诗画有别”的画论。一般地说,绘画理论家们比较集中地思考诗画有别问题,是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问题之后,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如...
上节讲述了有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论,本节讲述在某种意义上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观点——“诗画有别”的画论。一般地说,绘画理论家们比较集中地思考诗画有别问题,是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问题之后,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如此。清代画家方薰(1736—1799)在《山静居画论》中写道:“画境异乎诗境,诗题中不关主意者,一二字点过。图画中具名者,必逐物措置。唯诗有不能状之类,则画能见之。“(引自《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第446页。)这段话意思是:绘画中的场景与诗歌中的场景是不同的,诗歌作品中与主题关系不重要的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清代画家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
诗歌作品
静居
卡拉瓦乔
意大利文艺复兴
万壑松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4年第7期49-49,共1页
绘画理论家们很早以来就注意研究绘画与诗歌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形成了两种思路,一种是注重研究绘画与诗歌的一致性,提出了“诗中有画,面中有诗”的观点,另一种是注重研究绘画与诗歌的差异性,提出了诗画有别的观点。当然,...
绘画理论家们很早以来就注意研究绘画与诗歌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形成了两种思路,一种是注重研究绘画与诗歌的一致性,提出了“诗中有画,面中有诗”的观点,另一种是注重研究绘画与诗歌的差异性,提出了诗画有别的观点。当然,后期出现了一些兼顾诗画一致性和差异性的著述,产生了比较全面的看法。本节重点介绍古代中西画论中的一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历代名画记·卷第十》记载著名画家、诗人王维“常(尝?)自制诗曰: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这首诗已经把画家与诗人联系起来了,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历代名画记
诗人王维
词客
论画
石涛
卷第
提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大的主题,显著的突破──大型连环画册《抗日战争史》创作成就点滴
6
作者
黄复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2-52,共1页
重大的主题,显著的突破──大型连环画册《抗日战争史》创作成就点滴黄复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悲壮而又光辉的篇章.为纪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申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辽宁美术出版社组织创作、编辑出版了大型连环画册《抗...
重大的主题,显著的突破──大型连环画册《抗日战争史》创作成就点滴黄复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悲壮而又光辉的篇章.为纪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申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辽宁美术出版社组织创作、编辑出版了大型连环画册《抗日战争史》。这部连环画内容丰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史
创作成就
中国抗日战争
艺术处理
画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画家
绘画创作
脚本
中国近现代历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专精结硕果 妙思开新境——简说王贺良的隶书成就
7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
王贺良先生祖籍山东诸城,1935年生于辽宁沈阳,退休前为辽宁美术馆专业书法家,王先生是我国当今的著名书法家,他的治学道路、创作成就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认真研究。
关键词
隶书
王先生
艺术
用笔
八分书
书体
书法创作
美术创作
书法家
美术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值得深思的书法评价悬殊现象
8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2004年第7期52-53,共2页
在艺术创作、欣赏活动中,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自由、兴奋的状态,个人独特的艺术素质、性情,独特的艺术智能结构、趣味、爱好,乃至个人的偏好偏恶,往往会更加充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因而,人们对于艺术作品评价的差异往往会比对于其他事物...
在艺术创作、欣赏活动中,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自由、兴奋的状态,个人独特的艺术素质、性情,独特的艺术智能结构、趣味、爱好,乃至个人的偏好偏恶,往往会更加充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因而,人们对于艺术作品评价的差异往往会比对于其他事物评价的差异更加显著一些。如果说人们对于一般事物评价的差异是见仁见智的话,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家
书法作品
作品评价
评价差异
智能结构
郑振铎
个人的偏好
实用艺术
艺术素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思“书如其人” 提倡“书超其人”
9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在当今的一些艺术理论著述中,人们可以不时地读到"文如其人"、"艺如其人"的说法.在当今的一些书法评论文章中,人们可以更多地读到传统的"书如其人"的说法.有的书法作品集的序言,甚至以"书如其人&qu...
在当今的一些艺术理论著述中,人们可以不时地读到"文如其人"、"艺如其人"的说法.在当今的一些书法评论文章中,人们可以更多地读到传统的"书如其人"的说法.有的书法作品集的序言,甚至以"书如其人"作为标题.这种情况表明,当今的一些书法理论家不仅仅是一般地赞成传统的"书如其人"的说法,而且还把它当做一种基本理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艺术理论
书法评论
书法作品
传统
著述
序言
基本理论
观点
文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圣”问题探讨
10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9年第8期56-57,共2页
(三)反思"画圣"与"书圣"唐代是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也是艺术领域中崇圣意识的高涨时期。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书圣"、"画圣",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期确立的。唐代著名书画史论家张...
(三)反思"画圣"与"书圣"唐代是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也是艺术领域中崇圣意识的高涨时期。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书圣"、"画圣",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期确立的。唐代著名书画史论家张彦远郑重推崇吴道子为"画圣"。[11]后来,中国的民间画工又一直把吴道子供奉为祖师爷。吴道子的"画圣"声誉是由于寺观壁画的杰出成就获得的。随着绘画种类不断丰富发展,特别是随着山水画、花鸟画社会地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道子
书圣
发展历史
山水画
丰富发展
唐代
高峰时期
影响深远
艺术领域
书法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圣”问题探讨
11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9年第7期56-57,共2页
《书法报》1998年12月21日发表了王春南先生的文章《为"书圣"正名》。文章认为,推崇王羲之为"书圣"是"古今公认的";当今"有必要为‘书圣’正名,恢复其权威性、神圣性。"……这篇文章的观点具...
《书法报》1998年12月21日发表了王春南先生的文章《为"书圣"正名》。文章认为,推崇王羲之为"书圣"是"古今公认的";当今"有必要为‘书圣’正名,恢复其权威性、神圣性。"……这篇文章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行书、草书这两种书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写出了风格秀美、技巧娴熟的《兰亭序》、《十七贴》等传世名作,对于中国书法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书法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书法家之一。这是应该充分加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家
书圣
书法作品
神圣性
中国书法
兰亭序
权威性
历史上
唐太宗
南北朝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人书”与“画家书”
12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8年第6期58-58,共1页
千百年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苍颉造字”的传说。唐代著名书法史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案,籀文者,周太史史籀所作也。”“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案,隶书者,秦正邽人程邈...
千百年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苍颉造字”的传说。唐代著名书法史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案,籀文者,周太史史籀所作也。”“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案,隶书者,秦正邽人程邈所造也。”这些人和汉代书写《四体石经》的蔡邕、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等人一样,都是“文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书体。甲骨文是由当时主管占卜的官员“契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甲骨文
书法家
中国书法
唐代
书法艺术
秦始皇
隶书
颜真卿
书写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旷代“秀润缜密”画风——谈画家唐伯虎
13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8年第11期54-54,共1页
唐伯虎历来被美术史论家誉为"明四家"之一,与杰出画家文征明、沈周、仇英齐名,在中国美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趣的是:在当今中国老百姓中,唐伯虎的传世画作没有《唐伯虎点秋香》故事流传得更广泛。这是唐伯虎与其他著名画...
唐伯虎历来被美术史论家誉为"明四家"之一,与杰出画家文征明、沈周、仇英齐名,在中国美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趣的是:在当今中国老百姓中,唐伯虎的传世画作没有《唐伯虎点秋香》故事流传得更广泛。这是唐伯虎与其他著名画家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画家唐伯虎(1470—1523)名寅,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府吴县人。早年曾向周臣学画,30多岁以后成为山水、人物、仕女、花鸟无所不精;诗、文、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伯虎
重要地位
当今中国
画风
不同之处
老百姓
美术史论
中国美术
明四家
文征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六) 画要明理
14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年第4期50-50,共1页
画家应该了解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画家应该研究、掌握描绘对象的结构原理、造型规律。画家应该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理论修养。绘画作品应该具备必要的理性因素。绘画虽然被称为“视觉艺术”,是“诉诸于视知觉”的。不过,古今...
画家应该了解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画家应该研究、掌握描绘对象的结构原理、造型规律。画家应该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理论修养。绘画作品应该具备必要的理性因素。绘画虽然被称为“视觉艺术”,是“诉诸于视知觉”的。不过,古今中外的画论家、画家撰写了大量的画论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知识
画论
绘画艺术
发展变化
绘画作品
理性因素
明理
结构原理
基本规律
视觉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七)用情笔墨之中
15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年第7期50-50,共1页
画家具备真挚的情感、高雅的情趣,作画时具有充沛的情感、独特的情趣,作品才能具有生动感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当然,这种情感、情趣,是强烈激越的还是稳健深沉的;是庄重严肃的还是诙谐活跃的;是豪放爽朗的还是委婉细腻的;是如醉如...
画家具备真挚的情感、高雅的情趣,作画时具有充沛的情感、独特的情趣,作品才能具有生动感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当然,这种情感、情趣,是强烈激越的还是稳健深沉的;是庄重严肃的还是诙谐活跃的;是豪放爽朗的还是委婉细腻的;是如醉如狂的还是如泣如诉的……那就会因作者、作品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千差万别了。由宋徽宗下令编撰的、约成书于公元1123年的《宣和画谱》,在《花鸟叙论》中写道:“……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里表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风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骛,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之有得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绘画作品
艺术效果
宋徽宗
引人入胜
作画
牡丹
芍药
具体情况
细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七) 绘画只属于智者
16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年第11期50-50,共1页
绘画艺术的崇高境界,只有那些为绘画艺术的不断完美而献身的人;具有高度才智、具有高尚文化品位的人才能达到。张怀在为宋代著名画家韩拙《山水纯全集》撰写的《后序》中认为:“……是以山水之妙,多专于才逸隐遁之流、名卿高蹈之士,悟...
绘画艺术的崇高境界,只有那些为绘画艺术的不断完美而献身的人;具有高度才智、具有高尚文化品位的人才能达到。张怀在为宋代著名画家韩拙《山水纯全集》撰写的《后序》中认为:“……是以山水之妙,多专于才逸隐遁之流、名卿高蹈之士,悟空识性,明了烛物,得其趣者所作也。况山水之乐林泉之奥,岂庸鲁贱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文化品位
画论
智者
古代
山水画创作
宋代
精神境界
相关
艺术感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笔出意外
17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年第1期49-49,共1页
上节讲述了一些有关”意在笔先”的画论,与画家在创作实践中需要恰当处理“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的关系相关连,还需要恰当处理“意存笔先”与“笔出意外”的关系。这一节将讲述一些有关在创作实践中怎样认识、对待“笔出意外”的情...
上节讲述了一些有关”意在笔先”的画论,与画家在创作实践中需要恰当处理“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的关系相关连,还需要恰当处理“意存笔先”与“笔出意外”的关系。这一节将讲述一些有关在创作实践中怎样认识、对待“笔出意外”的情况:有意识地引发“神来之笔”的画论、清代著名画论家沈宗骞在成书于公元1781年的《芥舟学画编·卷二·山水·会意》中写道:“……今将展素落墨,心所预计者,不过何等笔法,何等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实践
意外
画论
清代
笔法
讲述
绘画作品
有意识
恰当
著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四)——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8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年第2期49-49,共1页
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年)在《壮游》一诗中写道:“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杜甫过去年轻的时候,很早就从故乡贡举来到京城。由于熟读、吃透了成千上万卷书籍,写起诗文来就像有神灵相助...
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年)在《壮游》一诗中写道:“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杜甫过去年轻的时候,很早就从故乡贡举来到京城。由于熟读、吃透了成千上万卷书籍,写起诗文来就像有神灵相助那样落笔成章出神入化。后来,在中国历代的文论、画论中,经常引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本节的题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中国画论的重要论点,就是从杜甫的诗句发展而来的。唐代著名画论家张彦远认为:“……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人高士,振妙一时流芳千古,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今天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论
杜甫
唐代
社会底层
读书
古代
张彦远
文化修养
中国历代
文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五)——神闲意定
19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年第3期50-50,共1页
画家作画应该具备符合创作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把专心致志,刻苦用功与精神松弛、思路活跃这两个方面恰当地结合起来。中国古典画论把这种作画要求、作画心状称为神闲意定。唐代著名画论家张彦远,在成书于公元847年的《历代名画...
画家作画应该具备符合创作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把专心致志,刻苦用功与精神松弛、思路活跃这两个方面恰当地结合起来。中国古典画论把这种作画要求、作画心状称为神闲意定。唐代著名画论家张彦远,在成书于公元847年的《历代名画记·卷第二·论顾陆张吴用笔》中解释"画圣".吴道子取得卓越艺术成就的原因时写道:"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集中精力,排除各种心理干扰,发挥全部智能潜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绘画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作画
艺术成就
用笔
古典画
吴道子
智能潜力
绘画创作
张彦远
意大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二十八)精心之作与即兴之作
20
作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4年第5期49-49,共1页
精心之作一般是指慎密构思、精心制作的作品。即兴之作一般是指乘兴发挥、迅速完成的作品。历来不少画家、美术理论家、绘画欣赏者,对于研究这两类作品的创作过程、艺术特点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在《戏题...
精心之作一般是指慎密构思、精心制作的作品。即兴之作一般是指乘兴发挥、迅速完成的作品。历来不少画家、美术理论家、绘画欣赏者,对于研究这两类作品的创作过程、艺术特点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写道:“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看来杜甫这里写的是画家的精心之作。在《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歌》中写道:“……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看来杜甫这里写的是画家的即兴之作。清代著名画论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卷二山水·酝酿》中写道:“有毕生之酝酿者,有一时之酝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精心之作
芥舟学画编
美术理论家
大诗人杜甫
王宰
元气淋漓
奉先
创作过程
德拉克洛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复盛作品
1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2015年第8期157-160,共4页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宣肺调气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林群莲
黄复盛
机构
龙岩市第一医院
出处
《福建中医药》
2002年第4期23-24,共2页
文摘
笔者近年来应用宣肺调气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宣肺调气法
治疗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
分类号
R256.3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二十七) 画有疏密二体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4年第4期49-49,共1页
文摘
前面介绍了“画家以简洁为上”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在不影响表现作者意趣,作品内容的前提下,绘画形式应该力求简洁。当然,这种要求并不意味着绘画形式越简单越好。为了避免这种片面性,古代画论家们又提出了“画有疏密二体”的观点,主张根据客观社会实际的需要,根据表现作者意趣的需要,画面应当繁密的就繁密,应当疏简的就疏简,只要处理得当,都可能产生优秀作品。
关键词
画论
绘画形式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观点主张
李思训
吴道子
中国画论类编
绘画创作
丁托列托
分类号
J21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一) 诗画有别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4年第8期49-49,共1页
文摘
上节讲述了有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论,本节讲述在某种意义上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观点——“诗画有别”的画论。一般地说,绘画理论家们比较集中地思考诗画有别问题,是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问题之后,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如此。清代画家方薰(1736—1799)在《山静居画论》中写道:“画境异乎诗境,诗题中不关主意者,一二字点过。图画中具名者,必逐物措置。唯诗有不能状之类,则画能见之。“(引自《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第446页。)这段话意思是:绘画中的场景与诗歌中的场景是不同的,诗歌作品中与主题关系不重要的景物。
关键词
画论
清代画家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
诗歌作品
静居
卡拉瓦乔
意大利文艺复兴
万壑松风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4年第7期49-49,共1页
文摘
绘画理论家们很早以来就注意研究绘画与诗歌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形成了两种思路,一种是注重研究绘画与诗歌的一致性,提出了“诗中有画,面中有诗”的观点,另一种是注重研究绘画与诗歌的差异性,提出了诗画有别的观点。当然,后期出现了一些兼顾诗画一致性和差异性的著述,产生了比较全面的看法。本节重点介绍古代中西画论中的一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历代名画记·卷第十》记载著名画家、诗人王维“常(尝?)自制诗曰: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这首诗已经把画家与诗人联系起来了,不过。
关键词
画论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历代名画记
诗人王维
词客
论画
石涛
卷第
提香
分类号
J21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大的主题,显著的突破──大型连环画册《抗日战争史》创作成就点滴
6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2-52,共1页
文摘
重大的主题,显著的突破──大型连环画册《抗日战争史》创作成就点滴黄复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悲壮而又光辉的篇章.为纪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申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辽宁美术出版社组织创作、编辑出版了大型连环画册《抗日战争史》。这部连环画内容丰富复杂...
关键词
抗日战争史
创作成就
中国抗日战争
艺术处理
画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画家
绘画创作
脚本
中国近现代历史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专精结硕果 妙思开新境——简说王贺良的隶书成就
7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
文摘
王贺良先生祖籍山东诸城,1935年生于辽宁沈阳,退休前为辽宁美术馆专业书法家,王先生是我国当今的著名书法家,他的治学道路、创作成就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认真研究。
关键词
隶书
王先生
艺术
用笔
八分书
书体
书法创作
美术创作
书法家
美术家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值得深思的书法评价悬殊现象
8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2004年第7期52-53,共2页
文摘
在艺术创作、欣赏活动中,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自由、兴奋的状态,个人独特的艺术素质、性情,独特的艺术智能结构、趣味、爱好,乃至个人的偏好偏恶,往往会更加充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因而,人们对于艺术作品评价的差异往往会比对于其他事物评价的差异更加显著一些。如果说人们对于一般事物评价的差异是见仁见智的话,那么。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家
书法作品
作品评价
评价差异
智能结构
郑振铎
个人的偏好
实用艺术
艺术素质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思“书如其人” 提倡“书超其人”
9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文摘
在当今的一些艺术理论著述中,人们可以不时地读到"文如其人"、"艺如其人"的说法.在当今的一些书法评论文章中,人们可以更多地读到传统的"书如其人"的说法.有的书法作品集的序言,甚至以"书如其人"作为标题.这种情况表明,当今的一些书法理论家不仅仅是一般地赞成传统的"书如其人"的说法,而且还把它当做一种基本理论观点.
关键词
书法理论
艺术理论
书法评论
书法作品
传统
著述
序言
基本理论
观点
文章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圣”问题探讨
10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9年第8期56-57,共2页
文摘
(三)反思"画圣"与"书圣"唐代是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也是艺术领域中崇圣意识的高涨时期。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书圣"、"画圣",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期确立的。唐代著名书画史论家张彦远郑重推崇吴道子为"画圣"。[11]后来,中国的民间画工又一直把吴道子供奉为祖师爷。吴道子的"画圣"声誉是由于寺观壁画的杰出成就获得的。随着绘画种类不断丰富发展,特别是随着山水画、花鸟画社会地位的提高;
关键词
吴道子
书圣
发展历史
山水画
丰富发展
唐代
高峰时期
影响深远
艺术领域
书法家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圣”问题探讨
11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9年第7期56-57,共2页
文摘
《书法报》1998年12月21日发表了王春南先生的文章《为"书圣"正名》。文章认为,推崇王羲之为"书圣"是"古今公认的";当今"有必要为‘书圣’正名,恢复其权威性、神圣性。"……这篇文章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行书、草书这两种书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写出了风格秀美、技巧娴熟的《兰亭序》、《十七贴》等传世名作,对于中国书法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书法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书法家之一。这是应该充分加以肯定的。
关键词
书法家
书圣
书法作品
神圣性
中国书法
兰亭序
权威性
历史上
唐太宗
南北朝时期
分类号
J524-4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人书”与“画家书”
12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8年第6期58-58,共1页
文摘
千百年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苍颉造字”的传说。唐代著名书法史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案,籀文者,周太史史籀所作也。”“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案,隶书者,秦正邽人程邈所造也。”这些人和汉代书写《四体石经》的蔡邕、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等人一样,都是“文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书体。甲骨文是由当时主管占卜的官员“契刻”的。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甲骨文
书法家
中国书法
唐代
书法艺术
秦始皇
隶书
颜真卿
书写法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旷代“秀润缜密”画风——谈画家唐伯虎
13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8年第11期54-54,共1页
文摘
唐伯虎历来被美术史论家誉为"明四家"之一,与杰出画家文征明、沈周、仇英齐名,在中国美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趣的是:在当今中国老百姓中,唐伯虎的传世画作没有《唐伯虎点秋香》故事流传得更广泛。这是唐伯虎与其他著名画家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画家唐伯虎(1470—1523)名寅,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府吴县人。早年曾向周臣学画,30多岁以后成为山水、人物、仕女、花鸟无所不精;诗、文、书、
关键词
唐伯虎
重要地位
当今中国
画风
不同之处
老百姓
美术史论
中国美术
明四家
文征明
分类号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J209.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六) 画要明理
14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5年第4期50-50,共1页
文摘
画家应该了解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画家应该研究、掌握描绘对象的结构原理、造型规律。画家应该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理论修养。绘画作品应该具备必要的理性因素。绘画虽然被称为“视觉艺术”,是“诉诸于视知觉”的。不过,古今中外的画论家、画家撰写了大量的画论著作。
关键词
理论知识
画论
绘画艺术
发展变化
绘画作品
理性因素
明理
结构原理
基本规律
视觉艺术
分类号
J21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七)用情笔墨之中
15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5年第7期50-50,共1页
文摘
画家具备真挚的情感、高雅的情趣,作画时具有充沛的情感、独特的情趣,作品才能具有生动感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当然,这种情感、情趣,是强烈激越的还是稳健深沉的;是庄重严肃的还是诙谐活跃的;是豪放爽朗的还是委婉细腻的;是如醉如狂的还是如泣如诉的……那就会因作者、作品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千差万别了。由宋徽宗下令编撰的、约成书于公元1123年的《宣和画谱》,在《花鸟叙论》中写道:“……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里表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风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骛,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之有得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因此。
关键词
情感
绘画作品
艺术效果
宋徽宗
引人入胜
作画
牡丹
芍药
具体情况
细腻
分类号
J2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七) 绘画只属于智者
16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5年第11期50-50,共1页
文摘
绘画艺术的崇高境界,只有那些为绘画艺术的不断完美而献身的人;具有高度才智、具有高尚文化品位的人才能达到。张怀在为宋代著名画家韩拙《山水纯全集》撰写的《后序》中认为:“……是以山水之妙,多专于才逸隐遁之流、名卿高蹈之士,悟空识性,明了烛物,得其趣者所作也。况山水之乐林泉之奥,岂庸鲁贱隶。
关键词
绘画艺术
文化品位
画论
智者
古代
山水画创作
宋代
精神境界
相关
艺术感受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笔出意外
17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5年第1期49-49,共1页
文摘
上节讲述了一些有关”意在笔先”的画论,与画家在创作实践中需要恰当处理“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的关系相关连,还需要恰当处理“意存笔先”与“笔出意外”的关系。这一节将讲述一些有关在创作实践中怎样认识、对待“笔出意外”的情况:有意识地引发“神来之笔”的画论、清代著名画论家沈宗骞在成书于公元1781年的《芥舟学画编·卷二·山水·会意》中写道:“……今将展素落墨,心所预计者,不过何等笔法,何等局法。
关键词
创作实践
意外
画论
清代
笔法
讲述
绘画作品
有意识
恰当
著名
分类号
J21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四)——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8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5年第2期49-49,共1页
文摘
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年)在《壮游》一诗中写道:“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杜甫过去年轻的时候,很早就从故乡贡举来到京城。由于熟读、吃透了成千上万卷书籍,写起诗文来就像有神灵相助那样落笔成章出神入化。后来,在中国历代的文论、画论中,经常引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本节的题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中国画论的重要论点,就是从杜甫的诗句发展而来的。唐代著名画论家张彦远认为:“……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人高士,振妙一时流芳千古,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今天看来。
关键词
中国画论
杜甫
唐代
社会底层
读书
古代
张彦远
文化修养
中国历代
文论
分类号
J21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五)——神闲意定
19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5年第3期50-50,共1页
文摘
画家作画应该具备符合创作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把专心致志,刻苦用功与精神松弛、思路活跃这两个方面恰当地结合起来。中国古典画论把这种作画要求、作画心状称为神闲意定。唐代著名画论家张彦远,在成书于公元847年的《历代名画记·卷第二·论顾陆张吴用笔》中解释"画圣".吴道子取得卓越艺术成就的原因时写道:"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集中精力,排除各种心理干扰,发挥全部智能潜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绘画创作。
关键词
画论
作画
艺术成就
用笔
古典画
吴道子
智能潜力
绘画创作
张彦远
意大利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二十八)精心之作与即兴之作
20
作者
黄复盛
出处
《美术大观》
1994年第5期49-49,共1页
文摘
精心之作一般是指慎密构思、精心制作的作品。即兴之作一般是指乘兴发挥、迅速完成的作品。历来不少画家、美术理论家、绘画欣赏者,对于研究这两类作品的创作过程、艺术特点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写道:“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看来杜甫这里写的是画家的精心之作。在《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歌》中写道:“……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看来杜甫这里写的是画家的即兴之作。清代著名画论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卷二山水·酝酿》中写道:“有毕生之酝酿者,有一时之酝酿者。
关键词
画论
精心之作
芥舟学画编
美术理论家
大诗人杜甫
王宰
元气淋漓
奉先
创作过程
德拉克洛瓦
分类号
J21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复盛作品
黄复盛
《美术大观》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宣肺调气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
林群莲
黄复盛
《福建中医药》
200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二十七) 画有疏密二体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一) 诗画有别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重大的主题,显著的突破──大型连环画册《抗日战争史》创作成就点滴
黄复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专精结硕果 妙思开新境——简说王贺良的隶书成就
黄复盛
《美术大观》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值得深思的书法评价悬殊现象
黄复盛
《美术大观》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反思“书如其人” 提倡“书超其人”
黄复盛
《美术大观》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书圣”问题探讨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书圣”问题探讨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文人书”与“画家书”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旷代“秀润缜密”画风——谈画家唐伯虎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六) 画要明理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七)用情笔墨之中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七) 绘画只属于智者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笔出意外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四)——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三十五)——神闲意定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二十八)精心之作与即兴之作
黄复盛
《美术大观》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