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樱子叶衍生碳点的制备及其对金樱子不定芽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珍 杨冬业 +3 位作者 黄夕洋 曹翠辉 李虹 郑玉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30,共10页
为了探讨碳点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本论文以金樱子叶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荧光碳点(JCDs),再以金樱子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研究J-CDs对金樱子不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J-CDs生物相溶性好,在pH值2-8范围内保持稳定,适用于... 为了探讨碳点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本论文以金樱子叶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荧光碳点(JCDs),再以金樱子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研究J-CDs对金樱子不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J-CDs生物相溶性好,在pH值2-8范围内保持稳定,适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添加J-CDs可以促进金樱子不定芽生长,实验组金樱子不定芽株高比对照组高3-4倍,植株健壮,枝叶伸展,生长良好。当J-CDs浓度为0.9mg·mL^(-1)时,金樱子不定芽叶绿素总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SOD和POD酶活性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56.25%和41.82%。本研究利用金樱子生物质制备荧光CDs,促进金樱子不定芽生长,为植物繁育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 碳点 不定芽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广西甜茶ISSR-PCR反应条件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夕洋 唐辉 +3 位作者 孔德鑫 王满莲 史艳财 邹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2,共7页
为了探讨广西甜茶ISSR实验中的多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和模板DNA)在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 为了探讨广西甜茶ISSR实验中的多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和模板DNA)在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PCR Buffer、MgCl22.0mmol/L、dNTP0.2mmol/L、引物0.8μmol/L、Taq DNA聚合酶0.75U、模板DNA 80ng;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3min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35次(包括94℃变性1min,54℃退火1min,72℃延伸1min);最后在72℃下延伸10min。本研究建立的广西甜茶的最佳ISSR-PCR反应条件为进一步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甜茶 ISSR PCR反应条件 单因素优化
下载PDF
不同倍性罗汉果果实的生长与甙类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夕洋 梁萍 +4 位作者 李锋 李典鹏 蒋向军 蒋水元 蒋剑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5-880,共6页
对不同倍性罗汉果果实的生长动态、甙类含量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倍体与二倍体果实的生长和甙类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果实的生长动态均可分为3个时期:迅速生长期(1~20 d)、缓慢生长期(20~30 d)、停止生长期(30~90 d... 对不同倍性罗汉果果实的生长动态、甙类含量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倍体与二倍体果实的生长和甙类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果实的生长动态均可分为3个时期:迅速生长期(1~20 d)、缓慢生长期(20~30 d)、停止生长期(30~90 d),80 d时果实的形态达到最大值,4x>2x>3x,多倍体表现出巨大性。而甙类含量的动态随日龄的增长均表现为:苦味的甙ⅡE转化为甙Ⅲ,两者依次出现和消失;最终都转化为高甜度的甙Ⅴ,即成熟罗汉果以甙Ⅴ为主;80 d时甙Ⅴ的含量达到最大,4x>3x>2x:多倍体的甜甙含量显著提高,特别是三倍体还具有无籽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 二倍体 罗汉果果实 生长 甙类含量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春梢生长过程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夕洋 李翠兰 +4 位作者 李锋 蒋水元 李虹 王满莲 覃喜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2-845,805,共5页
测定自然生长状态下曼地亚红豆杉春梢的生理生化指标(过氧化物酶、蛋白质、硝态氮),以了解和研究它们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过程;在春梢生长的第4~8天都为积累上升过程... 测定自然生长状态下曼地亚红豆杉春梢的生理生化指标(过氧化物酶、蛋白质、硝态氮),以了解和研究它们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过程;在春梢生长的第4~8天都为积累上升过程,到第8天达到了最大值;8~12 d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硝态氮含量也在8~28 d间下降幅度较大;1 2 d或28 d之后过氧化物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都维持较低的水平,但变化幅度不大。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应及时给予土壤更多的肥料,才能为植物供给营养并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春梢 生长过程 过氧化物酶 蛋白质 硝态氮
下载PDF
三倍体罗汉果及其亲本的同工酶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夕洋 闫海锋 +2 位作者 李虹 蒋水元 李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2-806,841,共6页
为了加快三倍体罗汉果育种的进程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其亲本选择性,该文对F1代3x罗汉果与其4x和2x亲本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1代3x罗汉果与其4x和2x亲本的POD和EST同工酶均有一定差异,3x和4x的... 为了加快三倍体罗汉果育种的进程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其亲本选择性,该文对F1代3x罗汉果与其4x和2x亲本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1代3x罗汉果与其4x和2x亲本的POD和EST同工酶均有一定差异,3x和4x的POD和EST同工酶不同迁移率的平均酶带数目较2x多,酶带活性也较强;4x的POD同工酶数目较3x的多,但EST同工酶两者差异较小;F1代3x罗汉果的同工酶均出现了与其4x和2x亲本不同的新酶带,预示着其可能具有的杂种优势;聚类分析结果显示,F1代3x罗汉果与其4x母本的遗传距离更近,并且当4x母本间亲缘遗传关系较近时,其F1代3x在亲缘遗传上也相聚较近,说明F1代3x在亲缘遗传上更倾向于其4x母本。由于三倍体罗汉果育种亲本间存在杂种优势,且更倾向于其母本遗传,因此通过该研究可以初步总结出三倍体罗汉果及其父本、母本的遗传规律,并提出罗汉果三倍体良种选育的建议,即在3x罗汉果育种时需要更加关注4x母本的优良性状表现,并以亲本的遗传背景为基础,选择遗传差异较为显著的父本和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罗汉果 亲本 同工酶 遗传距离
下载PDF
罗汉果航天早熟突变体种质的生物学性状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夕洋 覃信梅 +3 位作者 李虹 向巧彦 梁勇诗 蒋水元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罗汉果航天早熟突变体是首次在罗汉果育种中发现的特异种质,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其优良性状,将罗汉果航天种质与常规罗汉果、野生罗汉果种质的生育周期、形态特征、果实含量、授粉雄株选择等特性进行比较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果... 罗汉果航天早熟突变体是首次在罗汉果育种中发现的特异种质,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其优良性状,将罗汉果航天种质与常规罗汉果、野生罗汉果种质的生育周期、形态特征、果实含量、授粉雄株选择等特性进行比较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果航天早熟突变体雌株具备整个生育期长,果实大、重、早熟性,高甜苷含量的优势性状;在授粉雄株的选择中,以航天早熟雌株×航天雄株的组合最佳。这2种航天种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为今后罗汉果栽培和育种新方向提供了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罗汉果 早熟突变体 优良性状 应用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RAPD反应体系与程序的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夕洋 蒋水元 +1 位作者 李虹 李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4,472,共5页
以曼地亚红豆杉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5)正交组合实验和单因素梯度实验对MgCl2、dNTP、随机引物、Taq酶、模板DNA浓度和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影响RAPD扩增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以期建立最优的RAPD反应体系与程序。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最... 以曼地亚红豆杉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5)正交组合实验和单因素梯度实验对MgCl2、dNTP、随机引物、Taq酶、模板DNA浓度和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影响RAPD扩增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以期建立最优的RAPD反应体系与程序。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最适条件为:25μLPCR反应体系中10×Buffer2.5μL,MgCl21.5mmol/L,dNTP0.2mmol/L,随机引物0.6μmol/L,Taq酶1.0U,模板DNA80ng;退火温度为37℃,循环次数为4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RAPD优化 反应体系和程序 正交组合 单因素
下载PDF
基于FTIR的曼地亚和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孔德鑫 黄夕洋 +3 位作者 李锋 蒋水元 黄庶识 李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660,共5页
运用FTIR技术,结合外标法、二阶导数和曲线拟合方程,研究曼地亚和南方红豆杉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不同部位间紫杉醇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1)向原药材中添加紫杉醇量≥0.004 5mg时,在1 516,1 371,1 244,1 109和773cm-1等处的吸收峰明显增强... 运用FTIR技术,结合外标法、二阶导数和曲线拟合方程,研究曼地亚和南方红豆杉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不同部位间紫杉醇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1)向原药材中添加紫杉醇量≥0.004 5mg时,在1 516,1 371,1 244,1 109和773cm-1等处的吸收峰明显增强,且二阶导数图谱"指纹"区上述等处的峰强随添加紫杉醇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对1 058宽峰运用Gaussian函数曲线拟合发现,曼地亚红豆杉拟合出8个子峰而南方红豆杉拟合出7个子峰;(3)二阶导数和曲线拟合方程分析表明,两种红豆杉紫杉及其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而言,曼地亚红豆杉超过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比较时,曼地亚红豆杉以叶片中含量最高而南方红豆杉根中含量最高。所以,上述方法,可以快速分析评价两种红豆杉及其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红外光谱 曲线拟合 二阶导数
下载PDF
7份不同产地野生甜茶FTIR指纹图谱及其甜茶苷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辉 孔德鑫 +3 位作者 王满莲 黄庶识 邹蓉 黄夕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702,共6页
本研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采集7份不同产地甜茶叶片的FTIR图谱,结合相关性系数和二阶导数方法对其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各供试甜茶的红外指纹图谱及甜茶苷含量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产地甜茶红外指纹图谱特征,可... 本研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采集7份不同产地甜茶叶片的FTIR图谱,结合相关性系数和二阶导数方法对其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各供试甜茶的红外指纹图谱及甜茶苷含量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产地甜茶红外指纹图谱特征,可以将其归结为3大类Ⅰ类包括:金秀、荔浦、平南、象州及永福等地的甜茶,相关系数在0.992~0.999间;Ⅱ类包括第Ⅰ类型以外的广西其它采集地区的甜茶,相关性系数主要集中在0.984~0.990之间;Ⅲ类包括广东分布区,该区甜茶与广西分布区甜茶的相关系数均在0.986以下。供试甜茶与甜茶苷标准品的光谱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甜茶甜茶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广西金秀和广西平南产的甜茶叶片中甜茶苷含量最高,广西岑溪产的甜茶叶片中甜茶苷含量最低。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对不同产地甜茶进行分析并快速鉴别出不同产地甜茶中甜茶苷含量差异。本研究结果对广西地区甜茶的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相关性系数 化学成分 甜茶苷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广西地不容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蒋运生 柴胜丰 +3 位作者 唐辉 李虹 黄夕洋 李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2-796,723,共6页
以盆栽当年生广西地不容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50%、30%和15%自然光强)对其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广西地不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先减小,而后稍有增大;表观... 以盆栽当年生广西地不容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50%、30%和15%自然光强)对其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广西地不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先减小,而后稍有增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0%和50%光强下显著高于100%和15%光强处理;叶片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大,Car/Chl随光强的减弱而减小,Chla/Chlb比值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单叶面积随生长光强的减弱而增大,比叶重(LMA)则随着生长光强的减弱而减小;30%光强下广西地不容块根生物量最高,光照过强和过弱都不利于其生物量的积累。广西地不容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光照过强或过荫均对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光合速率降低,生长减缓,块根生物量积累下降,30%光强是其当年生苗生长的最佳光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光照强度 光合特性 生长
下载PDF
广西甜茶野生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辉 梁惠凌 +3 位作者 王满莲 孔德鑫 黄夕洋 史艳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调查广西甜茶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广西甜茶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甜茶的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 目的:调查广西甜茶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广西甜茶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甜茶的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1)广西甜茶主要分布在广西的金秀、永福、象州、岑溪等县(市),位于北纬22°43'23.3″~24°40'13.1″,东经109°51'43.3″~112°01'26.5″的区域内。垂直分布高度在170~1 000 m之间,以海拔500~1 000 m之间的范围较为常见。(2)广西甜茶适应性强,对温度、土壤及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3)不同自然分布区广西甜茶在叶片性状指标、植株大小及生物量的分配方面差异较大。其中金秀县产的广西甜茶在基茎粗度、鲜叶产量及叶片大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其他分布区。(4)广西甜茶群落植物的科、属组成分散,与种的数目相比,科、属数目相对较多,但优势科的组成较为突出。群落植物含种数最多的是菊科Compositae,其次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茜草科Rubi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结论:本研究摸清了广西甜茶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广西甜茶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甜茶 野生 种质资源 调查
下载PDF
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孔德鑫 韦记青 +2 位作者 邹蓉 黄夕洋 黄荣韶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3-846,共4页
本文从广西中药材及民族药资源,中药材种植规模及其特色产业链对中药产业的影响,药材质量对中药材GAP基地的规划及药材品质的推动作用等方面综述广西中药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广西中药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严重... 本文从广西中药材及民族药资源,中药材种植规模及其特色产业链对中药产业的影响,药材质量对中药材GAP基地的规划及药材品质的推动作用等方面综述广西中药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广西中药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严重、病虫害严重、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药材栽培基地分散、与制药企业之间缺乏联系等系列问题,最后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特色产业优势,注重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树立品牌意识,尽快建立特色产业链。此外,要借鉴邻近省份经验,加大投入,加快GAP基地建设,全面提高中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中药农业 中药材 发展
下载PDF
罗汉果雌雄株同工酶性别鉴定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惠敏 黄夕洋 +1 位作者 高成伟 秦新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2-795,672,共5页
采用电泳技术结合同工酶染色,分析了罗汉果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罗汉果雌雄叶片在同工酶谱上,存在着与性别性状相关的酶带;雌雄间的差异酶... 采用电泳技术结合同工酶染色,分析了罗汉果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罗汉果雌雄叶片在同工酶谱上,存在着与性别性状相关的酶带;雌雄间的差异酶带在每一种同工酶中均有一条以上,可作为罗汉果雌雄株间的性别鉴定。此外,还比较了高产、低产、不结果雌株之间同工酶的酶带和活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性别性状 同工酶 雌雄株
下载PDF
罗汉果组培苗规范化种植生产操作规程(SOP)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水元 李锋 +2 位作者 李虹 黄夕洋 陈海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7-872,共6页
该操作规程明确了罗汉果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和罗汉果总甙含量测定方法,为罗汉果的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质量管... 该操作规程明确了罗汉果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和罗汉果总甙含量测定方法,为罗汉果的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操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组培苗 规范化种植 操作规程
下载PDF
无籽(少籽)罗汉果培育成功(简报)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锋 蒋向军 +3 位作者 蒋水元 黄夕洋 覃吉胜 刘凤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727,共1页
关键词 罗汉果 少籽 无籽 植物研究所 现代生物技术 品种资源调查 多倍体诱导
下载PDF
不同地理区域蛤蚧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秦新民 梁燕妮 +1 位作者 黄夕洋 庞广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8,共5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6个不同地域(河池、南宁、桂林、百色、越南、泰国)的蛤蚧(Gekko gecko)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21个RAPD引物共扩增了218个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其中184个是多态位点,占84.4%.地...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6个不同地域(河池、南宁、桂林、百色、越南、泰国)的蛤蚧(Gekko gecko)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21个RAPD引物共扩增了218个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其中184个是多态位点,占84.4%.地域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在0.011 2~0.963 1,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381 7~0.988 8之间,根据遗传距离指数和遗传相似性系数,用NTSYSpc 2.10软件包中的UPGMA法构建了系统聚类图,结果均显示南宁地区、桂林地区、百色地区和河池地区先聚在一起,再和越南聚在一起,最后和泰国群体聚类.这与形态地理分布特征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相似性 遗传距离
下载PDF
罗汉果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水元 李锋 +2 位作者 李虹 王满莲 黄夕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0-644,共5页
对罗汉果组培苗生育周期、生长发育习性以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年全生育期为240~260d,定植当年即可正常开花结实。根系与块茎有两个增长高峰期,分别为开花结果期(7月上、中旬)、枯苗期(11月上旬~12月上旬);茎蔓在定植20d内... 对罗汉果组培苗生育周期、生长发育习性以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年全生育期为240~260d,定植当年即可正常开花结实。根系与块茎有两个增长高峰期,分别为开花结果期(7月上、中旬)、枯苗期(11月上旬~12月上旬);茎蔓在定植20d内生长较缓慢,之后逐步加快,其中主蔓和一级侧蔓构成植株空间骨架结构,二级侧蔓和三级侧蔓为主要结果蔓;开花座果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花、果着生位置以二级侧蔓的6~15节和三级侧蔓的3~18节为主,点花授粉宜在雌雄花开放的当天上午进行,果实的生长膨大约在座果后的30d内完成,但果实发育成熟约需80d。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2~28℃,其中旬温25~28℃时对花果生育最为适宜;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和80%以上的空气湿度;全生育期对氮和钾的吸收量较大,但在生殖生长期,尤其在结果盛期与果实发育期,对磷、钾的需求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组培苗 生育周期 生长发育习性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土壤干旱胁迫对毛鸡骨草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孔德鑫 梁惠凌 +3 位作者 韦记青 黄夕洋 潘星远 黄荣韶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1-525,共5页
以毛鸡骨草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毛鸡骨草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毛鸡骨草幼苗的株高、茎粗、复叶长等呈递减趋势,根直径、须根数呈递增趋势;根、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叶片可溶性糖的... 以毛鸡骨草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毛鸡骨草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毛鸡骨草幼苗的株高、茎粗、复叶长等呈递减趋势,根直径、须根数呈递增趋势;根、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先降低再上升的趋势,水势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根系活力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呈递减趋势。但是,在严重干旱胁迫下,各生长指标的增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鸡骨草 幼苗 干旱胁迫 生物特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美登木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辉 李锋 +2 位作者 韦霄 李虹 黄夕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75-2278,共4页
对美登木属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于为该属植物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登木属 种质资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抗癌
下载PDF
广西岩溶特有药用植物广西美登木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辉 李锋 +2 位作者 王满莲 李虹 黄夕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116,共4页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广西美登木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美登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最大净光合速率[6.29μmol/(m2.s]值出现在13:00左右;广西美登木的光补偿点[LCP,...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广西美登木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美登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最大净光合速率[6.29μmol/(m2.s]值出现在13:00左右;广西美登木的光补偿点[LCP,22.224μmol/(m2.s)]较高、光饱和点[LSP,659.785μmol/(m2.s)]较低,对光的适应范围较窄,且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低,光合能力较弱。因此,在迁地保护时需选择在有一定荫蔽度的疏林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美登木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曲线 日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