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铂锡双金属催化剂上丙烷脱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宁表 田金忠 +3 位作者 刘强 陈骏如 李瑞祥 李贤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对比研究了Sn/Pt比为1:1,2:1和5:1的原子簇担载于γ-Al_2O_3上制成的Pt-Sn原子簇催化剂,和用SnCl_2和H_2PtCl_6浸渍制备的相应Sn/Pt比的催化剂对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显... 对比研究了Sn/Pt比为1:1,2:1和5:1的原子簇担载于γ-Al_2O_3上制成的Pt-Sn原子簇催化剂,和用SnCl_2和H_2PtCl_6浸渍制备的相应Sn/Pt比的催化剂对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原子簇催化剂比铂锡盐浸渍催化剂有更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证明通过原子簇制备的铂锡催化剂是提高铂锡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脱氢反应 双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超细Cu-ZnO-Zr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性能 被引量:42
2
作者 丛昱 田金忠 +5 位作者 黄宁表 徐长海 张涛 孙孝英 关文 梁东白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共沸蒸馏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度范围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 ,并应用BET ,XRD ,TEM和TPR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同时考察了催化剂上CO2 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 采用溶胶 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共沸蒸馏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度范围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 ,并应用BET ,XRD ,TEM和TPR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同时考察了催化剂上CO2 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具有粒度小、颗粒分布均匀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并发现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比大颗粒的工业Cu ZnO Al2 O3 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而且随着催化剂粒度的减小 ,甲醇合成活性进一步增大 .研究还发现 ,ZrO2 具有稳定反应活性中心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氧化锌 氧化锆 二氧化碳 加氢 甲醇
下载PDF
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超细Cu-ZnO-ZrO_2催化剂的表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丛昱 包信和 +4 位作者 张涛 孙孝英 梁东白 田金忠 黄宁表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4-318,共5页
采用原位顺磁共振 (EPR)、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程序升温还原 (TPR)等手段 ,对CO2 加氢合成甲醇用的不同粒度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ZrO2 的加入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配位状态 ,增... 采用原位顺磁共振 (EPR)、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程序升温还原 (TPR)等手段 ,对CO2 加氢合成甲醇用的不同粒度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ZrO2 的加入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配位状态 ,增加了活性组分的分散度 ,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实验还发现 ,催化剂的粒度对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 ,催化剂的粒度较小时 ,Cu2 +主要以团簇的形式存在 ,易于被还原 ;催化剂的粒度较大时 ,Cu2 +主要以高度分散的形式存在 ,Cu在ZnO和ZrO2 中分布得更均匀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 ,难于被还原 .TPR的实验结果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研究还认为 ,合成甲醇的活性中心是高分散的金属铜的团簇 ,而不是孤立的铜原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氧化锌 氧化锆 二氧化碳 甲醇 合成
下载PDF
超细Cu-ZnO-ZrO_2催化剂上甲醇合成的TPSR和TPD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丛昱 包信和 +4 位作者 张涛 孙孝英 梁东白 田金忠 黄宁表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8-243,共6页
采用MS -TPSR和MS -TPD技术在不同粒度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上考查了CO2 和CO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过程和吸附活化特征。研究表明 ,CO2 和CO都可以直接加氢合成甲醇。在CO2 +H2 反应过程中 ,CO2是合成甲醇的主要碳源 ,但是在CO +H2... 采用MS -TPSR和MS -TPD技术在不同粒度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上考查了CO2 和CO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过程和吸附活化特征。研究表明 ,CO2 和CO都可以直接加氢合成甲醇。在CO2 +H2 反应过程中 ,CO2是合成甲醇的主要碳源 ,但是在CO +H2 反应过程中 ,不但CO可以直接加氢合成甲醇 ,CO2 也可以通过水汽变换反应而参与甲醇的合成 ,因此也是CO加氢合成甲醇的碳源之一。催化剂的粒度大小直接影响反应活性 ,催化剂粒度越小 ,甲醇的收率越高 ;粒度大小还与CO的吸附活化状态有关 ,从而影响CO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 ,当催化剂粒度很小时 ,CO倾向于通过水汽变换反应生成CO2 ,再由CO2 加氢合成甲醇 ,当催化剂颗粒较大时 ,CO易于直接加氢合成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甲醇合成 氧化锆 氧化锌 TPSR TPD 粒度
下载PDF
水溶性钌-膦配合物催化肉桂醛和4-苯基-3-丁烯-2-酮的选择加氢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家元 陈华 +3 位作者 王祥智 李贤均 田金忠 黄宁表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水溶性钌┐膦配合物催化肉桂醛和4┐苯基┐3┐丁烯┐2┐酮的选择加氢胡家元陈华王祥智李贤均*(四川大学化学系络合催化研究室,成都610064)田金忠黄宁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香港九龙)关键词钌配合物,肉桂醛,苯... 水溶性钌┐膦配合物催化肉桂醛和4┐苯基┐3┐丁烯┐2┐酮的选择加氢胡家元陈华王祥智李贤均*(四川大学化学系络合催化研究室,成都610064)田金忠黄宁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香港九龙)关键词钌配合物,肉桂醛,苯丁烯酮,选择加氢分类号O643/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加氢 苯基丁烯酮 催化剂 钌膦配合物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醇用多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占生 潘卫 +5 位作者 潘伟雄 赵炀 李晋鲁 朱起明 田金忠 黄宁表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6-410,共5页
采用三种共沉淀工艺制备了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醇用MoCrVBiSi多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发现不同共沉淀工艺过程对催化剂体相中Mo,Cr,V,Bi的含量及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影响.XRD结果表明,与Cr相比,Bi与V及Mo之... 采用三种共沉淀工艺制备了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醇用MoCrVBiSi多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发现不同共沉淀工艺过程对催化剂体相中Mo,Cr,V,Bi的含量及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影响.XRD结果表明,与Cr相比,Bi与V及Mo之间有更强的结合能力.非催化与催化条件下的动力学评价结果表明,甲烷的深度氧化产物CO主要是通过甲醛生成的,而MoCrVBiSi多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控制甲醛的氧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草酸,对提高催化剂活性有利.在甲烷转化率为10%时,醇醛总选择性可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部分氧化 催化剂 甲醇合成
下载PDF
加氢催化剂程序升温硫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施力 田金忠 +1 位作者 黄宁表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53,共6页
用程序升温硫化(TPS)技术研究了NiO-MoO3/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结果表明,Ni-MoS是该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相;预处理焙烧温度是影响生成NiMoS前身物NiMoO(或NiMoOA1)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焙烧... 用程序升温硫化(TPS)技术研究了NiO-MoO3/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结果表明,Ni-MoS是该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相;预处理焙烧温度是影响生成NiMoS前身物NiMoO(或NiMoOA1)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焙烧温度为550℃时,有利于NiMoS相生成,且NiMoS量和加氢脱硫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炼制 程序升温硫化 催化剂 硫化 加氢
下载PDF
两相体系中钌膦配合物催化3-丁烯-2-酮加氢反应的研究
8
作者 胡家元 陈华 +2 位作者 李贤均 田金忠 黄宁表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3-126,共4页
The catalytic behaviours of Ruthenium comlex RhC12(TPPTS) 3 as catalyst precursor for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arbon-crbon double bond in methylvinylketone were studied in biphasic system (aqueous/ cyclohexane ... The catalytic behaviours of Ruthenium comlex RhC12(TPPTS) 3 as catalyst precursor for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arbon-crbon double bond in methylvinylketone were studied in biphasic system (aqueous/ cyclohexane ). When the hydrogenation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 [Ru] = 2 × 10-3mol/L [TPPTS]/[Ru]=3, 2. 0MPa, H2O: 10mL, cyclohexane: 5mL, subettate: 25mmol,stiring speed: 600r/min, the conversion reached 70.13 % and the selectivity for the hydrosenation of C=C was 100%. The effect of molar raio of TPPTS to Ru on the activity was remarkable. When [TPPTS]/[Ru] increased to 15, the conversion raised to 100% and the selectivit was kept un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丁烯-2-酮 加氢反应 催化 两相体系 钌膦配合物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离子束金属化研究
9
作者 李国卿 张家良 +8 位作者 牟宗信 郭宝海 黄宁表 李述汤 何浩培 刘悦 刘会民 花吉珍 陈季文 《半导体情报》 1998年第5期44-47,共4页
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对金刚石热沉材料表面金属化进行了研究,制备了Ti/Ni/AuIn和Cu/AuIn金属化体系。采用俄歇、EDS、XRD和SCRATCH方法对膜层和界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金刚石 表面金属化 离子束增强沉积
下载PDF
离子束增强沉积法制备Mo_2N和Mo_(2-x)Ti_xN薄膜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邦治 李国卿 +4 位作者 牟宗信 张家良 崔岩 黄宁表 何浩培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83-487,共5页
分别采用氮离子束增强沉积和N-Ti离子束同步增强沉积工艺制备了Mo_2N和Mo_(2-x)TixN薄膜,用XRD、TEM、划痕和阳极极化方法研究了两者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N-Ti离子束同步增强沉积工艺制备的Mo_(2-x)Ti_xN薄膜的膜基结合力、致密... 分别采用氮离子束增强沉积和N-Ti离子束同步增强沉积工艺制备了Mo_2N和Mo_(2-x)TixN薄膜,用XRD、TEM、划痕和阳极极化方法研究了两者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N-Ti离子束同步增强沉积工艺制备的Mo_(2-x)Ti_xN薄膜的膜基结合力、致密性和抗腐蚀性能均优于氮离子增强沉积的Mo_2N薄膜,Mo_(2-x)Ti_xN薄膜划痕临界载荷达3000gf,比Mo_2N薄膜提高一倍。自腐蚀电位从Mo_2N薄膜的32mV提高到Mo_(2-x)Ti_xN薄膜的166mV,自腐蚀电流相应地从0.5μA/cm^2减小到0.26μA/cm^2。Mo_(2-x)TixN薄膜的结构是Mo_2N的f.c.c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增强 氮化钼薄膜 制备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两相体系中钌膦配合物催化4-苯基-3-丁烯-2-酮加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家元 陈华 +2 位作者 李贤均 田金忠 黄宁表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9-175,共7页
研究了水和有机物组成的两相催化体系中,由RuCl3-TPPTS(TPPTS:P(m-C6H4SO3Na)3)原位反应生成的催化活性物种对4-苯基-3-丁烯-2-酮(又名苄叉丙酮)的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钌浓度(1.0... 研究了水和有机物组成的两相催化体系中,由RuCl3-TPPTS(TPPTS:P(m-C6H4SO3Na)3)原位反应生成的催化活性物种对4-苯基-3-丁烯-2-酮(又名苄叉丙酮)的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钌浓度(1.0×10-3~6.0×10-3mol/L)、氢压(1.0~6.0MPa)、反应温度(30~70℃)、配体浓度(1.2~7.2×10-2mol/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及反应时间等对加氢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与以配合物RuCl2(TPPTS)3为催化剂前体生成的催化活性物种对加氢反应的活性及选择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分别由配合物RuCl2(TPPTS)3及RuCl3-TPPTS原位反应生成的催化活性物种,都只催化4-苯基-3-丁烯-2-酮的C=C键选择加氢.由配合物RuCl2(TPPTS)3形成的催化体系的加氢活性及选择性均优于RuCl3-TPPTS原位反应生成的催化活性物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加氢反应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加氢 催化剂 苯基丁烯酮 苄叉丙酮
原文传递
水溶性钯-膦配合物催化1-己烯加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金忠 黄宁表 +4 位作者 刘强 黎耀忠 程溥明 扶晖 李贤均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71-177,共7页
研究了水溶性钯-膦配合物PdCl2(TPPTS)2催化1-己烯加氢反应,考察了两相催化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CTAB,膦配体TPPTS,以及溶液pH值等对反应的影响,证明了1-己烯加氢反应中有一诱导期.反应中涉及两种催... 研究了水溶性钯-膦配合物PdCl2(TPPTS)2催化1-己烯加氢反应,考察了两相催化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CTAB,膦配体TPPTS,以及溶液pH值等对反应的影响,证明了1-己烯加氢反应中有一诱导期.反应中涉及两种催化活性物种.一种是由PdCl2(TPPTS)2还原生成的低氧化态催化物种,它在一定的CTAB浓度下,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另一种是被TPPTS或H2还原形成的钯黑.根据PdCl2和TPPTS反应过程的31PNMR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钯-膦配合物 加氢反应 己烯 催化
原文传递
水溶性钯配合物催化柠檬醛的选择加氢反应研究 Ⅰ.反应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黎耀忠 陈华 +5 位作者 胡家元 李东文 李贤均 田金忠 黄宁表 李瑞祥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8,共6页
研究了在水/有机物两相体系中水溶性钯-膦配合物催化柠檬醛的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底物和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水相pH值等对该反应的影响,并与几种柠檬醛衍生物的加氢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仅用蒸馏水作水相,则... 研究了在水/有机物两相体系中水溶性钯-膦配合物催化柠檬醛的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底物和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水相pH值等对该反应的影响,并与几种柠檬醛衍生物的加氢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仅用蒸馏水作水相,则主要产物是二氢香茅醛(>93%);而水相中加入Na2CO3后,则主要产物为香茅醛(97%),且加氢速度比同样条件下使用Pd/C催化剂快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柠檬醛 香茅醛 催化剂 二氢香茅醛
原文传递
水溶性钯配合物催化柠檬醛的选择加氢研究 Ⅱ.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耀忠 程溥明 +3 位作者 陈华 李贤均 田金忠 黄宁表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研究了以水溶性PdCl2(TPPTS)2为催化剂,在水/有机物两相体系中,添加TPPTS、CTAB、PVA、明胶和碳酸钠对柠檬醛加氢反应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添加配体TPPTS、明胶或表面活性剂CTAB有利于减少钯黑... 研究了以水溶性PdCl2(TPPTS)2为催化剂,在水/有机物两相体系中,添加TPPTS、CTAB、PVA、明胶和碳酸钠对柠檬醛加氢反应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添加配体TPPTS、明胶或表面活性剂CTAB有利于减少钯黑的形成,但会引起催化活性的降低;而添加PVA和Na2CO3,虽然都不能抑制钯黑的形成,但后者的添加会明显提高加氢速度;发现,明胶加碳酸钠的体系不仅可以稳定催化剂的活性物种,避免钯黑的析出,而且催化反应的转化率及选择性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钯配合物 加氢 柠檬醛 催化剂
原文传递
On the Importance of CP-corrected Gradient Optimization in the Study of Hydrogen Bonded Systems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伟周 蒲雪梅 +2 位作者 郑文旭 黄宁表 田安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586-1590,共5页
Geometries, harmonic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and interaction energies of thewater-hydrogen sulfide dimer, hydrogen fluoride dimer and glycine zwitterion-water dimer weredetermined by the counterpoise-corrected (CP-cor... Geometries, harmonic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and interaction energies of thewater-hydrogen sulfide dimer, hydrogen fluoride dimer and glycine zwitterion-water dimer weredetermined by the counterpoise-corrected (CP-corrected) gradient optimization that explicitlycorrects for the 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 (BSSE) and CP-uncorrected (normal) gradientoptimization respectively at the B3LYP and MP2 levels of theory, employing the popular Pople'sstandard 6-31G(d), 6-31G(d,p) and 6-311 + + G(d, p) basis set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CP-corrected gradient optimization in the study of hydrogen bonded systems. The normal optimizationof these three H-bonded systems obtained using these popular basis sets all yielded erratic results,whereas use of CP-corrected gradient optimization led to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those from largerbasis sets. So this CP receipt becomes useful and necessary to correctly describe large systems,where the use of small basis sets may be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 initio calcula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SSE CP-corrected gradient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Dinuclear Ruthenium Complex with BDPX Ligand and Its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for Cinnamaldehyde
16
作者 唐元友 李瑞祥 +4 位作者 李贤均 黄宁表 田金忠 张哲英 麦松威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38-742,共5页
A new anionic dinuclear ruthenium complex bearing 1, 2-his(diphenylphosphinomethyl)benzene (BDPX) [NH2Et2][{RuCl (BDPX)}2(μ-Cl)3] (1)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an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 A new anionic dinuclear ruthenium complex bearing 1, 2-his(diphenylphosphinomethyl)benzene (BDPX) [NH2Et2][{RuCl (BDPX)}2(μ-Cl)3] (1)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an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complex 1 consisted of an anion dinuclear BDPX-Ru and a cationic di-ethylammonium. The crystal belonged to monoclinic system, C2/c space group with a=3.3552(7) nm, b= 1.8448(4) nm, c=2.4265(5) nm, β= 101.89(3)° and Z=8.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activities and selectivities of complex 1 for cinnamaldehyde we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henium complex bidentate phosphine HYDROGENATION CINNAMALDEHY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