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高望远,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1
作者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共2页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是谢荣教授的亲笔题词,不仅代表了麻醉前辈的夙愿,也是时至今日麻醉科同仁依然努力践行的奋斗目标。1989年卫生部12号文件将麻醉定位在二级临床科室,成为麻醉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临床麻醉的内涵是“临床”二字,是...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是谢荣教授的亲笔题词,不仅代表了麻醉前辈的夙愿,也是时至今日麻醉科同仁依然努力践行的奋斗目标。1989年卫生部12号文件将麻醉定位在二级临床科室,成为麻醉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临床麻醉的内涵是“临床”二字,是指“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规范化临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科室 麻醉学科 临床行为 谢荣 麻醉科 以患者为中心 临床麻醉 登高望远
下载PDF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北京协和医院30年临床管理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琳 任立英 +11 位作者 聂卫华 陈雅琪 张捷 张圣洁 王英丽 刁翠翠 马慧颖 张征 周力 申乐 王惠珍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照护成本增加。合理应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可有效缓解围术期急性疼痛。北京协和医院于1994年引入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并于2004年成立了急性疼痛服务工作组,以麻醉医生为指导、手术室...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照护成本增加。合理应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可有效缓解围术期急性疼痛。北京协和医院于1994年引入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并于2004年成立了急性疼痛服务工作组,以麻醉医生为指导、手术室疼痛专科护士为基础,联合实施基于患者自控镇痛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为术后疼痛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从临床工作重点、护理管理经验、疼痛治疗理念的推广与传播、新形势下急性疼痛服务模式的发展等方面对该项工作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以期为全面加强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疼痛管理、提升患者围术期镇痛服务满意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镇痛 急性疼痛服务 护理管理 虚拟疼痛病房
下载PDF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
3
作者 车璐 张越伦 +4 位作者 阮侠 李旭 李晗歌 申乐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8-513,共6页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国内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全国218家医院的麻醉专科共2651名在职在岗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设计和发放电子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职业相关特...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国内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全国218家医院的麻醉专科共2651名在职在岗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设计和发放电子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职业相关特征、心理弹性评分(康纳-戴维森复原力量表)。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对医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评估。对发生职业倦怠和非职业倦怠的医师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师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问卷有效回收1990份,回收率77.7%。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3.4%(1063/1990)。与未发生职业倦怠的住院医师比较,职业倦怠的医师女性比例、三级医院比例、未婚比例、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参与值班和有科研任务比例明显升高,每周工作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95%CI 1.28~1.97,P<0.01)、工作时间延长(OR=1.62,95%CI 1.45~1.81,P<0.01)、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延长(OR=1.11,95%CI 1.11~1.40,P<0.01)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评分升高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OR=0.86,95%CI 0.84~0.88,P<0.01)。结论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偏高,应重点关注并针对提升心理弹性且设计切实可行的预防规范措施,保证住院医师群体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职业倦怠 心理弹性 调查问卷
下载PDF
分娩镇痛:舒适与安全并行,教学与质控并举
4
作者 张砡 赵梦芸 +10 位作者 裴丽坚 龚亚红 阮侠 张羽冠 夏迪 鲁志龙 张占杰 周炯 付晨薇 高劲松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分娩镇痛是以遵循产妇自愿和临床安全为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以最大程度减轻产妇产痛的医疗服务。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为我国分娩镇痛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在分娩镇痛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成果。本文主要介绍... 分娩镇痛是以遵循产妇自愿和临床安全为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以最大程度减轻产妇产痛的医疗服务。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为我国分娩镇痛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在分娩镇痛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成果。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分娩镇痛相关经验,具体包括:(1)合理调配人员安排,多学科联动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为安全分娩提供舒适度保障;(2)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方案,为安全分娩保驾护航;(3)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分娩镇痛培训与救治演练落到实处;(4)开展教育与科普讲座,帮助产妇树立科学分娩镇痛观。希望该经验分享可为我国各级诊疗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麻醉安全 疼痛管理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慢性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双向队列研究
5
作者 车璐 余佳文 +6 位作者 金迪 白雪 王怡 张越伦 许力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究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现况,并进一步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双向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一项已完成随访的前瞻性队... 目的探究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现况,并进一步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双向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一项已完成随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术前合并COVID⁃19且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前瞻性对入组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CPS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相关暴露指标与CPSP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手术患者4117例,术前均合并COVID⁃19。其中急性期轻症4002例,重症62例,危重症53例。术后6个月时伴有长新冠综合征1298例(31.53%),CPSP发生率为5.59%(95%CI:4.88%~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合并症、麻醉方法、手术种类等混杂因素后发现,急性期危重症COVID⁃19(aOR=3.35,95%CI:1.48~7.62,P<0.001)、有术后长新冠综合征(aOR=2.50,95%CI:1.90~3.29,P<0.001)与CPSP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急性期危重症及术后存在长新冠综合征与术前COVID⁃19患者CPSP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慢性术后疼痛 长新冠综合征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发挥麻醉专长做好疼痛管理:综合性三级公立医院麻醉学科牵头开展疼痛综合管理经验分享
6
作者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38,共2页
2020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最新定义指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严重的疼痛,尤其是病理性疼痛,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心理等产... 2020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最新定义指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严重的疼痛,尤其是病理性疼痛,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心理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和完善医疗机构以及医护人员的疼痛综合管理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对于保障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体验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病理性疼痛 神经内分泌系统 神经心理 麻醉学科 心血管系统 组织损伤 医疗机构
下载PDF
日常咖啡摄入与疼痛的关系:基于NHANES数据库的大样本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闻蓓 朱贺 +1 位作者 许力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8,共8页
目的基于公开数据库中的大样本信息,探究日常咖啡摄入与不同类型疼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0年、2001—2002年、2003—2004年... 目的基于公开数据库中的大样本信息,探究日常咖啡摄入与不同类型疼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0年、2001—2002年、2003—2004年3个周期受试者的咖啡摄入、疼痛及11个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等)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构建3种模型评估日常咖啡摄入与疼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3428名,其平均年龄为(49.79±19.06)岁,男女比例为0.9∶1。每日咖啡摄入情况:无咖啡摄入7794名(58.0%),>0~2杯咖啡摄入2077名(15.5%),>2杯咖啡摄入3557名(26.5%);每日咖啡因摄入情况:无咖啡因摄入7794名(58.0%),>0~200 mg咖啡因摄入3152名(23.5%),>200 mg咖啡因摄入2482名(18.5%)。疼痛情况:无疼痛或疼痛持续时间<24 h 10202名(76.0%),急性疼痛910名(6.8%),亚急性疼痛369名(2.7%),慢性疼痛1947名(14.5%)。经权重估算,13428名受试者预计可代表1.9亿(190709157名)年龄≥20岁的美国公民,该期间美国人群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总体患病率分别为8%、3%、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对任何协变量进行校正时,相较于每日无咖啡/咖啡因摄入者,每日咖啡摄入>2杯(OR=1.354,95%CI:1.187~1.544)或咖啡因摄入>200 mg(OR=1.372,95%CI:1.185~1.587)人群出现慢性疼痛的风险增加;当校正年龄、性别、种族的影响后,可得到相近结果,OR值分别为1.243(95%CI:1.083~1.427)和1.249(95%CI:1.072~1.456);当对11个协变量均进行校正时,未发现每日咖啡摄入杯数及咖啡因摄入量与慢性疼痛具有明显相关性。3种模型均未发现每日咖啡摄入杯数、咖啡因摄入量与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存在相关性。结论与不摄入咖啡者相比,每日大量摄入咖啡者出现慢性疼痛的风险增高,但此种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发现日常咖啡摄入与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存在明显相关性。仍需开展基础研究和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咖啡摄入与慢性疼痛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确切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 亚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咖啡 咖啡因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调查
8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5 位作者 彭劲民 戴晓艳 郑莹 史迪 宁晓红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方法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对涉及终末期患者管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5份,整体有效回收率56.1%。其中,55.7%的医生曾有对终末期患者...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对终末期患者镇静治疗的经历和观点。方法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对涉及终末期患者管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5份,整体有效回收率56.1%。其中,55.7%的医生曾有对终末期患者实施镇静的经历。85.2%和75.7%的医生认为使用镇静药物可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生存痛苦。大部分医生因为担心缺乏法律支持(86.1%)和患者或家属不理解(59.1%)而对镇静治疗存在顾虑。90.4%的医生愿意接受缓和镇静培训。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医生认同通过镇静治疗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生存痛苦,但因缺乏法律法规支持而对镇静治疗的实施存在顾虑,需要加强缓和镇静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患者 镇静 缓和医疗 顽固性症状
下载PDF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认知现状:一项全国横断面调查
9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6 位作者 徐影影 鲍彦平 时杰 刘志民 张越伦 宁晓红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否熟悉缓和医疗、面对终末期患者的感受、是否给重症/终末期痛苦患者实施过缓和镇静及镇静药物选择。结果 来自全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536名麻醉医师完成了有效问卷,其中仅572名(22.6%,572/2536)医师表示熟悉缓和医疗。男性、有重症/终末期患者接触经历、参与疼痛临床诊疗、医院设立安宁缓和医疗组或相应部门/组织的麻醉医师更熟悉缓和医疗(P均<0.05)。超过40%的麻醉医师面对终末期患者时会感到无力、无助且对临床决策存在困惑,了解缓和医疗的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信心更足(9.8%比4.4%,P=0.001)。在734名有缓和镇静实施经验的麻醉医师中,151人(20.6%,151/734)曾仅使用阿片类药物作为镇静手段。结论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药物选择的认识尚不足。加强缓和医疗团队建设、开展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教育培训或将有助于提高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的信心,改善终末期患者的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缓和镇静 阿片类药物 麻醉医师
下载PDF
成人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治疗与管理
10
作者 余佳文 王瑾 +3 位作者 刘红菊 许力 宁晓红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0,共7页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除可引起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外,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与不良预后相关。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控制不佳可能与其复杂的疼痛机制、现有临床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医患认知不足有关。本文总...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除可引起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外,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与不良预后相关。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控制不佳可能与其复杂的疼痛机制、现有临床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医患认知不足有关。本文总结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的定义、分类、评估要点、治疗原则、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手段及相关临床更新,同时强调多学科综合管理、患者及家属宣教在癌痛管理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成人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整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 疼痛评估 多学科诊疗 患者教育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与围术期管理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11
作者 朱倩梅 刘子嘉 +2 位作者 谭刚 申乐 黄宇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下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与围术期管理”研究生新开课的实践与意义。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联合临床营养科、老年医学科和6个手术相关科室以“ERAS与围术期管理”为主题开展30个学时的理论授课。研究人员通过收...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下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与围术期管理”研究生新开课的实践与意义。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联合临床营养科、老年医学科和6个手术相关科室以“ERAS与围术期管理”为主题开展30个学时的理论授课。研究人员通过收集调研问卷+考核ERAS病例设计的方式,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参加该课程的10名研究生对术前营养及功能状态优化、术中容量和体温管理、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围术期镇痛管理等ERAS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高,认为该课程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素养。结论 “ERAS与围术期管理”研究生新开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ERAS思维和围术期临床管理能力,对今后进一步发展、探索ERAS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管理 研究生 教学
下载PDF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2
作者 宋淑佳 孙琛 +2 位作者 裴丽坚 徐蔚海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1,共7页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一种发生于脑卒中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其特征为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的身体部位由出现血管损伤的大脑区域支配。CPSP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然而目...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一种发生于脑卒中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其特征为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的身体部位由出现血管损伤的大脑区域支配。CPSP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然而目前CPSP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以致临床诊断率不高,常用治疗手段效果欠佳。本文从CPSP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CPSP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卒中
下载PDF
角质形成细胞Wnt5a调控MMP9参与CRPS-Ⅰ型外周敏化机制研究
13
作者 朱贺 闻蓓 +1 位作者 许力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3,共9页
目的探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Wnt5a通过靶向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参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外周敏化的机制,寻找该慢性疼痛的潜在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分... 目的探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Wnt5a通过靶向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参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外周敏化的机制,寻找该慢性疼痛的潜在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体外实验。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处理,初步观察OGD/R早期(24 h内)线粒体损伤及膜电位变化,并探究给予不同浓度Wnt5a抑制剂Box5对MMP9的影响。第二部分为动物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慢性缺血后疼痛(chronic postischemia pain,CPIP)组、Box5(20)组、Box5(40)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CPIP组、Box5(20)组、Box5(40)组先建立大鼠患肢缺血再灌注CPIP模型,模拟CRPS⁃Ⅰ型病理生理过程,Box5(20)组和Box5(40)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足底注射20μmol/L和40μmol/L Box5溶液100μL,对照组和CPIP组则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0μL。通过疼痛行为学测定观察4组大鼠2周内不同时间点(D1,D2,D4,D10,D14)机械痛和热痛阈值变化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炎症浸润及角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4组MMP9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4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体外实验:HaCaT细胞进行OGD/R处理后,MMP9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到OGD/R组出现线粒体明显萎缩,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提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P=0.027)。动物实验:与OGD/R组相比,仅Box5(40)组线粒体膜电位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6)。行为学检测发现CPIP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D1,D2,D4,D10,D14)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均显著降低(P均<0.05)。HE染色提示CPIP组大鼠患足真皮层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出现过度角化,颗粒层及棘层厚度显著增加(P<0.001)。免疫荧光试验显示,CPIP组角质形成细胞MMP9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01);与CPIP组相比,Box5(20)组(P=0.002)和Box5(40)组(P<0.001)MMP9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ELISA检测结果显示,CPIP组IL⁃1β(P=0.048)和TNF⁃α浓度(P=0.002)显著升高;与CPIP组相比,Box5(40)组IL⁃1β(P=0.047)和TNF⁃α浓度(P=0.047)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MMP9过度表达,引起CRPS⁃Ⅰ型外周敏化。靶向抑制Wnt5a/MMP9可逆转CPIP大鼠疼痛行为,为临床治疗慢性痛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角质形成细胞 WNT5A MMP9 外周敏化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参与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朱贺 闻蓓 +1 位作者 许力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效果欠佳且不良反...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Wnt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对细胞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神经损伤修复参与pNP的发生。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pNP的联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疼痛 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
下载PDF
中国第一位专职麻醉医师马月青
15
作者 范新晨 李乃适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76,共7页
马月青(1906—1984),193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39年受聘于北京协和医院成为中国第一位专职麻醉医师。本文结合全球麻醉学的发展历程和时代背景,拟对马月青的生平和麻醉学主要成就作一系统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马月青 麻醉学 麻醉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下载PDF
超长效镇痛药物的研发与转化
16
作者 贺渝淼 李默晗 +1 位作者 马超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7,共7页
疼痛管理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疼痛也因此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传统镇痛药物作用时间有限,疼痛早期需密切监测、频繁用药才能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并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因此,如何延长镇痛药物的作用时间成为疼痛领域的重要研究... 疼痛管理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疼痛也因此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传统镇痛药物作用时间有限,疼痛早期需密切监测、频繁用药才能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并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因此,如何延长镇痛药物的作用时间成为疼痛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从使用佐剂、开发衍生药物,到缓释药物载体的引进,超长效镇痛药物研发进程被不断推进,其临床应用亦逐渐成为现实。本文简述超长效镇痛药物研发策略,并以缓释镇痛药物为重点,介绍缓释药物载体在镇痛领域的研发进展及产品转化现状,以期为超长效镇痛药物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效镇痛药 缓释药物载体 转化成果
下载PDF
创新引领数智镇痛医疗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17
作者 佘守章 姚尚龙 +1 位作者 俞卫锋 黄宇光 《广州医药》 2024年第8期820-825,共6页
1994年中国引进患者自控镇痛(PCA),经过国人改造升级如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具有中国自主专利产权和创新数字医疗的智能... 1994年中国引进患者自控镇痛(PCA),经过国人改造升级如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具有中国自主专利产权和创新数字医疗的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Ai-PCA)诞生,2019年《智能化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管理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2023年《中国分娩镇痛规范及推广应用》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笔者撰写述评,提出努力推进Ai-PCA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呼吁国内学者重视引领数智镇痛医疗规范化,于2024年在《中华疼痛学杂志》刊出由余守章教授牵头制定的《患者自控镇痛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助力中国数智镇痛医疗技术向智慧化前行,为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舒适镇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疗 智能镇痛 规范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临床麻醉学杂志》见证麻醉事业高质量发展
18
作者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共3页
2022年令人难忘,2023年充满期待。麻醉学科一如既往坦然面对,责任担当,脚踏实地,负重前行。作为麻醉学科重要的专业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见证了古往今来中国麻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临床”二字决定了《临床麻醉学杂志》的定性和定位... 2022年令人难忘,2023年充满期待。麻醉学科一如既往坦然面对,责任担当,脚踏实地,负重前行。作为麻醉学科重要的专业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见证了古往今来中国麻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临床”二字决定了《临床麻醉学杂志》的定性和定位,必定是中国麻醉学专业快速发展和学术交流的窗口和平台。岁末年初,我们在梳理喜人成绩的同时,思考着学科发展的近“优”远虑。近年来,麻醉学科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诸多的政策支持,得到友邻学科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呵护,业界同仁们心怀感激,心存期盼,唯有努力,做强做好。新年伊始,祝愿国泰民安,民生喜乐,踔厉麻醉事业腾飞,惠及万家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麻醉学 麻醉学科 麻醉学专业 专业杂志 学术交流 责任担当
下载PDF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蓓 李玥 +3 位作者 魏怡真 王巍 郭娜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对“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21年11月,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完成“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展开调查。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对课程总体、临床医... 目的对“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21年11月,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完成“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展开调查。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对课程总体、临床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提升情况,以及课程设置需求度和获益度进行定量评估,其中李克特量表评分≥4分为“比较提升/需求/获益”。结果参与调查的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共75人,回收有效问卷63份(84.0%)。课程总体评估方面,“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分为(4.37±0.77)分,课程在基础医学阶段的重要性评分为(4.48±0.78)分,课程对医生职业的认知提升度评分为(4.16±0.75)分。课程对临床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提升方面,7个维度的认知度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4.27±0.81)分]和医患沟通技能[(4.16±0.85)分]均为“比较提升”。课程设置需求度方面,91.7%(11/12)的课程为“比较需求”,需求度居前3位的课程依次为门诊观摩[(4.76±0.50)分]、病房观摩[(4.73±0.60)分]、医患沟通[(4.65±0.57)分];课程设置获益度方面,66.7%(8/12)的课程为“比较获益”,获益度居前3位的课程依次为医患沟通[(4.73±0.48)分]、病房观摩[(4.65±0.63)分]、门诊观摩[(4.51±0.88)分]。结论在基础医学阶段开设“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可提升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核心学习目标的认知度,课程设置具有较好的需求度和获益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 基础医学阶段 核心学习目标认知度 需求获益度
下载PDF
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中麻醉学科的担当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乐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18,共2页
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印发《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试点医院通过门诊、急诊、住院等医疗全过程开展疼痛综合管理,充分缓解由疾病、医疗行为等导致的疼痛,并通... 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印发《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试点医院通过门诊、急诊、住院等医疗全过程开展疼痛综合管理,充分缓解由疾病、医疗行为等导致的疼痛,并通过全过程疼痛评估与处置、无痛诊疗率、椎管内分娩镇痛率、术后急性疼痛患者和癌痛患者的诊疗满意度等7项指标来反映试点医院的工作开展情况和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医药局 医疗行为 麻醉学科 癌痛患者 疼痛评估 综合司 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医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