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宇琨 范学工 邱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肝细胞癌 (HCC)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PCR ELISA )检测HCC、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血PBMC和HCC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 端粒酶...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肝细胞癌 (HCC)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PCR ELISA )检测HCC、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血PBMC和HCC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HCC患者的血PBMC和癌组织分别为 1.2 9± 0 .68和 1.40± 0 .88,取端粒酶活性 >0 .7为阳性标准 ,则HCC肝癌组织阳性表达的 2 8例全部为PBMC阳性表达 ,两者有显著一致性 (Kappa =1,P <0 .0 0 1)。血PBMC端粒酶活性在肝脏良性肿瘤组为 0 .65± 0 .3 2 ,慢性肝病组为 0 .43± 0 .2 3 ,正常对照组为 0 .3 8± 0 .14 ,均显著低于HCC组 (分别P <0 .0 1,<0 .0 0 1,<0 .0 0 1)。HCC中 ,在血清AFP高表达 (>2 0 0 μg/L )的18例中PBMC端粒酶活性全部为阳性 (10 0 % ) ,在血清AFP低表达 (<2 0 0 μg/L )的 12例中有 83 .3 % (10 /12 )PBMC端粒酶活性为阳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且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AFP (18/3 0 ,60 % ,P <0 .0 1)。结论 HCC患者的血PBMC端粒酶活性可准确反映癌组织端粒酶的表达情况 ,检测血PBMC端粒酶活性可能是一种灵敏、微创的早期诊断肝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诊断 肝细胞/病理学 端粒酶/血液
下载PDF
肝细胞癌有关肿瘤细胞调控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宇琨 范学工 +1 位作者 邱氟 王志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与癌、抑癌基因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 方法提取 2 2例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的mRNA ,逆转录合成含有3 3 p dATP标记的cDNA探针 ,与含有 3170个基因或EST(表达序列标签 )的cDNA微...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与癌、抑癌基因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 方法提取 2 2例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的mRNA ,逆转录合成含有3 3 p dATP标记的cDNA探针 ,与含有 3170个基因或EST(表达序列标签 )的cDNA微阵列进行杂交。结果 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共有 136 9个差异表达基因或EST ,其中有 12 1个基因或EST表达差异 >2倍。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 ,12 1个基因或EST中表达上调的有88个 ,表达下调的有 33个 ;其中一些基因或EST在HCC中的表达上调尚属首次报道。结论 细胞周期调控与癌、抑癌基因参与了肝癌的发生 ,应用微阵列技术揭示了肝癌的基因表达谱 ,为研究肝癌的细胞周期调控与癌、抑癌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表达 微阵列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宇琨 黄宇琛 +3 位作者 邱氟 李江 陈雅玲 黄瑞华 《中医研究》 2010年第8期3-6,共4页
关键词 自然医学 自然科学属性 中医学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中医的医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宇琨 黄宇琛 邱氟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1期1236-1238,共3页
中医学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生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医学,研究人类健康、疾病和治疗的关系,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医学整体论。中医学医学模式是时空-... 中医学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生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医学,研究人类健康、疾病和治疗的关系,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医学整体论。中医学医学模式是时空-人-药-食的四维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把人的健康、疾病、防治、养生和保健有机地联系起来,反映了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医学模式 医学整体论
下载PDF
聚肌胞联合E7(44-62)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抗子宫颈癌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宇琨 邱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影响。方法 NK92细胞分别给予培养液(C组)或聚肌胞(聚肌胞组)或聚肌胞联合E7(44-62)(联合组)刺激;检测刺激前后的NK92细胞的Toll样受体3、TNF-α和INF-γm... 目的探讨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影响。方法 NK92细胞分别给予培养液(C组)或聚肌胞(聚肌胞组)或聚肌胞联合E7(44-62)(联合组)刺激;检测刺激前后的NK92细胞的Toll样受体3、TNF-α和INF-γmRNA水平以及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刺激1 h后,联合组的Toll样受体3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聚肌胞组;刺激1 h后,联合组的TNF-αmRNA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聚肌胞组(P均<0.01);联合组的INF-γmRNA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聚肌胞组(P均<0.05);刺激24 h后,联合组NK92细胞的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组和聚肌胞组(P均<0.01)。结论聚肌胞联合E7(44-62)通过提高NK92细胞的Toll样受体3表达,同时增加TNF-α和INF-γ基因的水平,从而增强抗肿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聚肌胞 早基因7 子宫颈癌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关于“针刺”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宇琨 黄宇琛 邱氟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针刺看似只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机械刺激 ,但实质上 ,它却有着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协同的生理作用。针刺是一种应力和应变作用 ,是把机械能转化为机体内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等生物学效应的一系列作用的一种复杂变换。针法和手法遵循力学... 针刺看似只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机械刺激 ,但实质上 ,它却有着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协同的生理作用。针刺是一种应力和应变作用 ,是把机械能转化为机体内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等生物学效应的一系列作用的一种复杂变换。针法和手法遵循力学规则。针刺的基本原理具有现代科学理论基础的力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学 针剌原理 针剌应力和应变 针刺力化学作用 针刺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
下载PDF
对中医古籍中“医学实验研究”的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宇琨 黄宇琛 +3 位作者 邱氟 李江 陈雅玲 黄瑞华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6期47-49,共3页
通过查阅中医古籍,了解实验研究与古代中医的关系,中医发展的知识和基本原则,以及中医药发展的实验研究策略。
关键词 古籍 中医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宫颈癌预防与诊治中应用的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宇琨 邱氟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2期78-80,共3页
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微粒、金属纳米颗粒、无机纳米粒、枝状聚合物和纳米胶束等纳米技术逐步用于宫颈癌的预防乃至疾病的诊断治疗,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通过纳米技术发展创新药物,不仅可以改善药物的理化特性,提高药物... 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微粒、金属纳米颗粒、无机纳米粒、枝状聚合物和纳米胶束等纳米技术逐步用于宫颈癌的预防乃至疾病的诊断治疗,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通过纳米技术发展创新药物,不仅可以改善药物的理化特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药物的药理活性,减少毒副反应,从而增强药物效果。通过对纳米技术用于宫颈癌现状的总结,对纳米技术创新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推动纳米药物创新,提高宫颈癌诊断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子宫颈癌 理论探索
下载PDF
经络生物实体的思考与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宇琨 黄宇琛 +3 位作者 邱氟 李江 陈雅玲 黄瑞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第10期71-73,共3页
经络是人体隙构造和其内充填的体液以及体液流注。流注的主要行迹就是目前所认识到的十二经和八奇经等。经络是跨人体结构系统的构造体系,是人体的整体体系。
关键词 人体结构与构造 经络构造 隙构造 体液流注 行迹
下载PDF
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基因差异表达
10
作者 黄宇琨 范学工 +1 位作者 邱氟 李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癌基因、抑癌基因在HBV相关HCC中的表达。方法 提取 2 2例HBV相关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的mRNA,逆转录合成含有 3 3p dATP标记的cDNA探针,与含有 3 1 7 0个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 (EST)的cDNA微阵列进行杂交,图像分析,基...   目的 探讨癌基因、抑癌基因在HBV相关HCC中的表达。方法 提取 2 2例HBV相关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的mRNA,逆转录合成含有 3 3p dATP标记的cDNA探针,与含有 3 1 7 0个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 (EST)的cDNA微阵列进行杂交,图像分析,基因数据库搜索,RT PCR验证。结果  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共有 1 3 6 9个差异表达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 (EST),其中有 1 2 1个基因或EST表达差异 > 2倍。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 1 2 1个基因或EST中表达上调的有 8 8个,表达下调的有 3 3个。TM4SF1 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8 6. 4% , 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 (P <0. 001 );ST1 4基因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7 2. 8% ,在癌组织中无表达 (P < 0. 0 1 )。结论 TM4SF1基因的表达上调和ST1 4基因的表达下调参与了肝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肝细胞瘤/病理学 基凶表达 癌基因 抑癌基因
下载PDF
聚肌胞联合E7(44-62)对宫颈癌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黄宇琨 邱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65-1267,1272,共4页
目的:探讨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正常对照组(C组)、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CIN组)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分别给予聚肌胞或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检测刺激... 目的:探讨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正常对照组(C组)、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CIN组)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分别给予聚肌胞或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检测刺激前后的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反应以及CD11c^+/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1)宫颈癌组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比例(0.12+0.007)%显著低于C组(1.13+0.056)%和CIN组(0.25+0.012)%,P均<0.01;CIN组树突状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宫颈癌组(P<0.05)。2)与聚肌胞比较,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能够显著提高C组、CIN组和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反应(P均<0.01)。C组树突状细胞对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的增殖反应显著高于宫颈癌组和CIN组(P均<0.01)。3)宫颈癌组树突状细胞的CD11c^+/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和CIN组(P<0.01,<0.05),C组CD11c^+/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组(P<0.05)。4)与聚肌胞比较,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能够显著提高C组、CIN组和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的CD11c^+/CD86^+的表达水平,P值分别<0.01,<0.05,<0.05。结论:聚肌胞联合E7(44-62)通过提高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功能,同时促进其活化反应,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聚肌胞 早基因 子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荣华 傅蕾 +4 位作者 黄燕 黄宇琨 蔡小芳 刘芬 彭仕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DPMAS组(内科治疗联合DPMAS,39例)和对照组(内科治疗组,29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DPMAS组(内科治疗联合DPMAS,39例)和对照组(内科治疗组,29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不同病情分期和不同并发症的有效率,记录相关的副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PMAS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总体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AS可有效改善早期肝衰竭的预后,但对中晚期肝衰竭,疗效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经DPMAS治疗的患者,未发生电解质紊乱、出血等不良事件,副作用以轻度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结论 DPMAS可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尤其对早期肝衰竭治疗效果较好,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组织与癌组织蛋白质组的差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龙云铸 范学工 +1 位作者 李宁 黄宇琨 《肝脏》 2004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HBV )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组织与癌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 ,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点。方法 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 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与肝硬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差异分析 ,应用基...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HBV )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组织与癌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 ,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点。方法 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 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与肝硬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差异分析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结果 经肝细胞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的差异对比分析 ,共发现有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 3 5个蛋白质点 ,14个差异蛋白质点得到了初步鉴定 ,其中 5个蛋白质既往文献中曾报道其与肝细胞癌变相关。结论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蛋白质组与肝硬化组织蛋白质组之间存在差异 ;本实验研究中初步鉴定的差异蛋白质 ,可能有助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癌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硬化 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 HBV 相关性 癌组织 蛋白质组 治疗 鉴定
下载PDF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沙陵 范学工 +1 位作者 罗向群 黄宇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74-4076,共3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MARS治疗(MARS组)患者及56例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MELD评分,按评分分为...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MARS治疗(MARS组)患者及56例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MELD评分,按评分分为4个亚组。观察各亚组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63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ARS组22例,对照组41例),MELD分值在MELD<20、20≤MELD<30、30≤MELD<40和MELD≥40的患者的病死率,MARS组分别为0%、31%、58%、86%,而对照组分别为17%、62%、83%、100%。MELD分值在20≤MELD<30和30≤MELD<40的患者的病死率MAR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40的患者的病死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分值能够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在适当时机进行MARS治疗,能改善短期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肝 人工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外科手术学新进展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氟 黄宇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4期6-7,共2页
本文从课程安排、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探索外科手术学新进展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外科手术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新进展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临床实践与培养科研能力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 本文从课程安排、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探索外科手术学新进展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外科手术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新进展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临床实践与培养科研能力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学 医学教育 实践
下载PDF
智慧课堂联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氟 黄宇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3期16-18,共3页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作为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满足了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给外科手术学教学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文章从目前信息化教育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智慧...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作为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满足了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给外科手术学教学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文章从目前信息化教育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同时探讨了智慧课堂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采用智慧课堂联合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智慧课堂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协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学 医学教育 智慧课堂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三农”产品消费行为影响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宇琨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6期52-54,共3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在国内迅速发展。202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93万亿元,而全国“三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仅4221亿元,只占0.98%。因为线上交易质量的保证、信任的建立与线下实体消费有本质区别,所以从市场角度,农村市场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在国内迅速发展。202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93万亿元,而全国“三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仅4221亿元,只占0.98%。因为线上交易质量的保证、信任的建立与线下实体消费有本质区别,所以从市场角度,农村市场电商需求不断释放,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及偏好是扩大销售额的关键;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价格质量及购物体验等因素是选择线上购买“三农”产品的重要依据。文章对互联网平台“三农”产品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产品 消费行为 线上购物
下载PDF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宇琛 黄玖香 黄宇琨 《江西医学检验》 2001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crowth factor TSGF的检测,为肿瘤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判断肿瘤复发转移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健康人39例,良性肿瘤患者32例,恶性肿瘤患者3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比...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crowth factor TSGF的检测,为肿瘤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判断肿瘤复发转移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健康人39例,良性肿瘤患者32例,恶性肿瘤患者3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得TSGF浓度。 结果 37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286例表现为阳性,阳性率为76.5%;良性肿瘤及正常人组阳性率分别为12.50%及5.13%。恶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的特异性为94.87%、诊断效率为78.2%,恶性肿瘤患者TSGF含量与良性肿瘤及正常人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另对2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TSGF测定,治疗前后阳性率由78.59%降至14.82%,两者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经临床确诊,治疗后TSGF反而升高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情恶化和转移发生。 结论 TSGF的检测具有广谱、敏感的优点,有助于良性、恶性肿瘤的区别,为临床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判断肿瘤复发转移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恶性肿瘤 诊断 临床应用 TSGF
下载PDF
恩替卡韦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系统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洲松 黄宇琨 +3 位作者 杨小丽 黄燕 陈君 黄泽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0-111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 目的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250例患者,其中553例患者采用ETV序贯Peg-IFN-α治疗,697例患者单用ETV治疗,两组患者组间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TV序贯Peg-IFN-α试验组的HBsAg转换率、HBsAg清除率、HBeAg转换率、HBeAg清除率均高于ETV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总体上ETV序贯Peg-IFN-α治疗疗效优于单用E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序贯治疗 系统评价与分析
下载PDF
以血小板减少为主的恶性疟疾1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晓玲 黄宇琨 +2 位作者 刘征波 谢建萍 刘国珍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1年第2期123-123,共1页
患者因发热4d.尿黄1d入院.患者4d前从非洲归国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伴有畏寒,无寒战,人院诊断为发热查因:1.疟疾?2.败血症?在当地医院给予头孢美唑抗感染、硫酸羟氯喹抗疟即对症支持治疗1天后患者仍有发热.体温达39℃... 患者因发热4d.尿黄1d入院.患者4d前从非洲归国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伴有畏寒,无寒战,人院诊断为发热查因:1.疟疾?2.败血症?在当地医院给予头孢美唑抗感染、硫酸羟氯喹抗疟即对症支持治疗1天后患者仍有发热.体温达39℃.并于2天前患者出现小便深黄,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遂来我院就诊。发病前患者在非洲工作21月,当地疟疾流行,既往否认肝炎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疾 血小板减少 对症支持治疗 硫酸羟氯喹 头孢美唑 食欲减退 全身乏力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