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加黄柏胶囊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宪霞 吴恒香 刘文凤 《哈尔滨医药》 2004年第5期47-47,共1页
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对我院门诊的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微波加黄柏胶囊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黄柏胶囊 治疗 宫颈糜烂 微波 疗效观察 门诊 患者 效果
下载PDF
子宫角部妊娠致子宫破裂一例
2
作者 黄宪霞 胡光春 刘文凤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12期909-910,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角部妊娠 子宫破裂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尼尔雌醇在绝经后取环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宪霞 朱春英 胥常香 《黑龙江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461-461,共1页
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致子宫宫颈萎缩,宫颈管粘连,常给取环造成困难,为探讨尼尔雌醇在绝经后取环中应用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绝经后取环 尼尔雌醇 术中 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 宫颈管粘连 绝经期妇女 应用 萎缩 子宫
下载PDF
宫清颗粒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1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洪萍 刘瑞芬 +2 位作者 王险峰 李文英 黄宪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观察宫清颗粒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药物流产者随机分为宫清颗粒Ⅰ组(药物流产第1天即加服宫清颗粒)、宫清颗粒Ⅱ组(于服米索前列醇2h后始加服宫清颗粒)及对照组(单纯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观察用药后... 目的:观察宫清颗粒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药物流产者随机分为宫清颗粒Ⅰ组(药物流产第1天即加服宫清颗粒)、宫清颗粒Ⅱ组(于服米索前列醇2h后始加服宫清颗粒)及对照组(单纯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观察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宫清颗粒Ⅰ组孕囊排出时间优于宫清颗粒Ⅱ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1);宫清颗粒Ⅰ组、Ⅱ组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药物流产后BBT、转经后首次月经量及经期持续时间,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结论:宫清颗粒能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而不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及月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 宫清颗粒 临床观察 治疗 阴道出血时间 米索前列醇 口服米非司酮 阴道出血量 对照组 显著性 临床疗效 排出时间 持续时间 两两比较 月经恢复 排卵功能 用药后 BBT 月经量
下载PDF
宫清颗粒在药物流产中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洪萍 刘瑞芬 +2 位作者 王险峰 赵颖辉 黄宪霞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宫清颗粒在药物流产(药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50例药流病人分为3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行药流,宫清颗粒Ⅰ组药流d1即加服宫清颗粒,宫清颗粒Ⅱ组于服米索前列醇2h后始加服宫清颗粒,观察用药前后... 目的:探讨宫清颗粒在药物流产(药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50例药流病人分为3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行药流,宫清颗粒Ⅰ组药流d1即加服宫清颗粒,宫清颗粒Ⅱ组于服米索前列醇2h后始加服宫清颗粒,观察用药前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一氧化氮(NO)及血浆环鸟嘌呤核苷酸(cGMP)值变化。结果:药流后15d宫清颗粒Ⅰ,Ⅱ组β-HCG低于对照组[(2.0±s1.5),(2.9±1.9)μg·L^(-1)vs(5.1±2.4)μg·L^(-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宫清颗粒Ⅰ组β-HCG低于宫清颗粒Ⅱ组(P<0.05)。药流后宫清颗粒Ⅰ组NO和cGMP值明显低于其他2组(P< 0.01);药流后15d宫清颗粒Ⅰ,Ⅱ组NO和cGM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宫清颗粒通过下调血清β-HCG、影响血清NO、血浆cGMP含量而起作用,并具有协同米非司酮抗早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堕胎药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 宫游颖粒
下载PDF
改良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升烨 黄宪霞 王红梅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改良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19年1—11月来该院妇产科临床资料上显示有遗传性染色体不良妊产或高危者等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的传统羊水培养方式和改良的原位细胞培养方式... 目的探讨并分析改良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19年1—11月来该院妇产科临床资料上显示有遗传性染色体不良妊产或高危者等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的传统羊水培养方式和改良的原位细胞培养方式进行培养,分析培养后羊水细胞培养的具体情况。结果对200例进行培养,培养成功了190例,成功率为95.00%,其中培养的时间为4~6 d。对可行染色体核型190例分析发现,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现象的有18例,且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9.47%,其中,平衡易位有5例,占染色体异常的27.80%;三体综合征有7例,占染色体异常的38.89%;其他结构异常的6例,占染色体异常的33.33%。结论改良的传统羊水培养方式和改良的原位细胞培养方式均提高了收获的成功率,减少了细胞培养的时间,且检测分析的染色体核型比较多。因此改良的传统羊水培养方式和改良的原位细胞培养方式能够提高培养率,提高对胎儿染色体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因此改良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值得在临床产前诊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羊水细胞培养方法 产前 诊断
下载PDF
胎儿染色体异常血清学筛查与无创DNA检测的有效性及其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升烨 李娜 +2 位作者 黄宪霞 刘雪梅 曹呈国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2期7-9,16,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血清学筛查与无创DNA检测的有效性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接受血清学筛查的1 500名孕妇,并同期对其进行无创DNA检测,针对高危孕妇采用羊水穿刺进行进一步确认,对两种检测...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血清学筛查与无创DNA检测的有效性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接受血清学筛查的1 500名孕妇,并同期对其进行无创DNA检测,针对高危孕妇采用羊水穿刺进行进一步确认,对两种检测方法均为阴性者采用电话随访,了解其妊娠结局。结果血清学筛查检出率为13.7%,准确率88.1%,无创DNA检测检出率为9.8%,准确率92.5%,两种联合检测检出率为5.2%,准确率97.9%;联合筛查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明显高于血清学筛查和无创DNA检测(P<0.05),无创DNA检测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明显高于血清学筛查(P<0.05);不同年龄段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年龄越高出现染色体异常的概率越高(P<0.05)。结论高龄产妇会增加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与血清学筛查相比,无创DN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是仍存在检测误差,针对高危孕妇建议其进行羊水穿刺,从而更好地为产妇提供产前检测方案,减少不良妊娠,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检查 染色体异常 血清学筛查 无创DNA检测 检测准确度
下载PDF
母体血内脂素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预测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宪霞 刘雪梅 +3 位作者 杜升烨 杜波 闫庆新 薛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21期4928-493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母体血内脂素(visfatin)、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预测胎膜早破并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胎膜早破19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宫内感染发生率,并以... 目的探讨分析母体血内脂素(visfatin)、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预测胎膜早破并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胎膜早破19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宫内感染发生率,并以此将其分为感染组158例与未感染组34例。对比两组产前母体血visfatin、hs-CRP及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母体血visfatin、hs-CRP及PCT水平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宫内感染发生率为17.7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产前的visfatin、hs-CRP及PCT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visfatin的最佳截断值8.10 ng/ml, hs-CRP的最佳截断值8.62 mg/L,PCT的最佳截断值9.09 ng/ml。visfatin、hs-CRP、PCT及联合预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AUC分别为0.795、0.820、0.803及0.911,其灵敏度分别为79.41%、85.29%、88.24%及94.18%,特异度分别为88.61%、86.08%、82.91%及94.94%。三项联合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visfatin、hs-CRP及PCT单独预测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胎膜早破存在宫内感染的风险,胎膜早破并宫内感染后母体血visfatin、hs-CRP及PCT水平升高,visfatin、hs-CRP联合PCT水平对胎膜早破并宫内感染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且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胎膜早破 宫内感染 预测作用
原文传递
人β防御素-2及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升烨 亓琳 +3 位作者 杜波 王超 黄宪霞 薛美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β-defensin-2,HBD-2)及Toll样受体(TLR)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济南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05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早产胎膜早破组),并选择40例正常足月分娩产...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β-defensin-2,HBD-2)及Toll样受体(TLR)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济南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05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早产胎膜早破组),并选择40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两组胎膜组织中HBD-2、TLR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早产胎膜早破组HBD-2基因CC型占58.10%、CG型占28.57%、GG型占13.33%,对照组CC型占72.50%、CG型占22.50%、GG型占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Arg753Gln位点TLR2基因突变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2%vs 5.00%,P>0.05),Asp299Gly/Thr399Ile位点TLR4基因突变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vs 0.00%,P>0.05)。结论HBD-2携带GG基因型、等位基因G过多分布女性可能是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的易感人群,Arg753Gln位点TLR2、Asp299Gly/Thr399Ile位点TLR4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2 TOLL样受体 基因多态性 早产 胎膜早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