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屏娟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0期53-54,共2页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并评价Hcy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检测25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22例对照组人员的血浆Hcy水平。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Hcy...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并评价Hcy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检测25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22例对照组人员的血浆Hcy水平。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越高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越大,两者呈直线相关关系,正相关。结论血浆Hcy浓度能反应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的程度,血浆Hcy可作为对有脑血管病倾向的中青年常规检查或作为病情监测和预后估计的指标,对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中青年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卫文 顾青 +2 位作者 祝新华 黄屏娟 陈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05-2606,共2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CI)后患者最为常见的神经心理障碍,是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8.38%~6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是C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测定急性CI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CI)后患者最为常见的神经心理障碍,是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8.38%~6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是C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测定急性CI患者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浓度,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Hcy水平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吴卫文 顾青 +1 位作者 黄屏娟 姚景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3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5.9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3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5.97%,抑郁的发生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没有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有密切关系。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有密切关系,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脑出血 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CT灌注成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卫文 林秉淞 +4 位作者 顾青 黄屏娟 杨钱红 陈林 陆丽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脑灌注改变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9例,在发病1周内进行CT灌注扫描,3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将MoC...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脑灌注改变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9例,在发病1周内进行CT灌注扫描,3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将MoCA评分<26分40例作为VCI组,MoCA评分≥26分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脑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CBF)和脑血流容量(CBV)与对侧正常镜像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的比例更高,脑梗死灶位于左侧和额颞顶叶的比例更高(P<0.05,P<0.01)。VCI组和对照组患者梗死区局部CBF和CBV较对侧正常镜像区均减少(P<0.05);VCI组的病灶侧CBF和CBV下降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灶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CA评分与局部CBV和CBF呈负相关(r=-0.3758,-0.47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灌注降低程度与VCI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血流速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黄屏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6期102-102,共1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将56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将56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中度、重度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而重度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推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恼梗死 C反应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塞复发中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陆丽霞 吴卫文 +1 位作者 黄屏娟 顾青 《医学信息》 2012年第8期105-106,共2页
目的调查脑梗塞患者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I〈)的情况,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塞复发中的作用,探讨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a内初发脑梗塞患者共258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a后进行随访调查,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 目的调查脑梗塞患者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I〈)的情况,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塞复发中的作用,探讨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a内初发脑梗塞患者共258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a后进行随访调查,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复发脑梗组患者于发生再次脑梗时行空腹血检查,非复发脑梗组患者于1a后行空腹血检查,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诱导做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结果复发组患者中AR发生率18.75%(9/48),阿司匹林半敏感(spirinsemisensitive,ASR)者占64.58%(31/48),非复发组患者申AK发生率7.57%(14/185),阿司匹林半敏感(ASR)4e占26.49%(49/185),两者比较其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发生AR、ASR的患者中均以年长、女性、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居多。结论AR在脑梗塞患者中确实存在,并且更易导致脑梗塞复发,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及预防动脉硬化事件的药物,患者若有AR存在,应及时换用其它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因阿司匹林需要长期应用.故预测AR及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将是来来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探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范兴良 李殿滨 +1 位作者 黄屏娟 祝峻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9-270,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脾胃"相关,临床多从肝脾论治,部分患者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较高,采用肃降肺气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一定疗效。脏腑理论方面:"肺者,气之本",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胃之气皆以下降为...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脾胃"相关,临床多从肝脾论治,部分患者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较高,采用肃降肺气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一定疗效。脏腑理论方面:"肺者,气之本",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胃之气皆以下降为和,并相互影响。胃气不降可致肺气上逆,肺气上逆也可促使胃气上逆。经络循行方面:肺经起于"中焦",又"还循胃口",故与"胃"关系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必然互相影响。经脉主病方面:《脉书·十一脉》记载:"其病:心痛,心烦而噫。诸病此物者,皆灸臂泰阴脉"。故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有脏腑和经络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肺气不降 从“肺”论治 病机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媛 李殿滨 +2 位作者 黄屏娟 居云娟 张崧臶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12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联合治疗组25例和西医对照组25例,疗程3天;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及粪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3天疗程结束...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联合治疗组25例和西医对照组25例,疗程3天;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及粪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3天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症状的改善以泄泻、发热、倦怠乏力、纳差最为显著(P<0.01),腹痛、口渴、肠鸣等症状亦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改善泄泻、纳差、倦怠乏力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为96%(24/25),与对照组(68%)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常规、便常规及肝肾功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有更理想的疗效,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感染性腹泻 中西医联合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