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豚鼠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七白粉的皮肤美白作用机制
1
作者 高申蓉 黄廓均 +1 位作者 方晓萍 曹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948,共8页
目的:研究七白粉的皮肤美白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其达到美白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线B波段(UVB)照射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七白粉对模型豚鼠的美白效果,同时检测黑色素细胞数和超氧化物... 目的:研究七白粉的皮肤美白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其达到美白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线B波段(UVB)照射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七白粉对模型豚鼠的美白效果,同时检测黑色素细胞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酪氨酸酶(TYR)及脂褐质(LF)等与皮肤色素沉积相关的生化指标。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七白粉美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进行验证。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七白粉可显著改善皮肤亮度,且黑色素细胞数和TYR、LF、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SOD水平显著升高。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七白粉通过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茯苓酸C、别欧前胡素等关键成分,作用于蛋白激酶Bα(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R)等关键靶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TNF等信号通路改善黑色素沉积而发挥美白作用。分子对接和SPR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关键靶标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七白粉可通过抗氧化和抑制TYR的活性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此外,七白粉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调控多通路改善黑色素沉积而发挥美白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方君臣佐使相互协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白粉 美白 黑色素沉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药复方 抗氧化 酪氨酸酶
下载PDF
莪术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廓均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对莪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探究莪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用Agilent 19091S-433:93.92873 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60℃-325℃(325℃)(0.25μm×0.25 mm×30 m)色谱柱;... 目的对莪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探究莪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用Agilent 19091S-433:93.92873 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60℃-325℃(325℃)(0.25μm×0.25 mm×30 m)色谱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8℃,保持3 min,以5℃/min升至160℃,以7℃/min升至220℃,保持15 min;载气流量2.0 mL/min;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μL;GC-MS用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质谱条件为EI源,轰击电压70eV,正离子模式,质量扫描范围50~550 amu,离子源温度230℃。结果分析5个批次的莪术挥发油样品后,鉴定出了44种成分。结论莪术挥发油成分复杂,其中主要组成成分为烯酮、烯烃、芳香烃类物质,其中表莪术呋喃烯酮、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烯、β-榄香烯含量较为丰富,可为莪术挥发油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定性分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莪术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廓均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68-73,共6页
目的对莪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探究莪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用Agilent 19091S-433:93.92873 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60℃-325℃(325℃)(0.25μm×0.25 mm×30 m)色谱柱;... 目的对莪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探究莪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用Agilent 19091S-433:93.92873 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60℃-325℃(325℃)(0.25μm×0.25 mm×30 m)色谱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8℃,保持3 min,以5℃/min升至160℃,以7℃/min升至220℃,保持15 min;载气流量2.0 mL/min;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μL;GC-MS用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质谱条件为EI源,轰击电压70eV,正离子模式,质量扫描范围50~550 amu,离子源温度230℃。结果分析5个批次的莪术挥发油样品后,鉴定出了44种成分。结论莪术挥发油成分复杂,其中主要组成成分为烯酮、烯烃、芳香烃类物质,其中表莪术呋喃烯酮、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烯、β-榄香烯含量较为丰富,可为莪术挥发油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定性分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产地片姜黄挥发油成分差异分析
4
作者 黄廓均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41-48,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片姜黄挥发油成分的差异,并对导致其差异的成分进行归属。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不同产地的21批片姜黄挥发油成分进行差异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批次片姜黄挥发油进行数据采集,并采用SIMCA-P14.1软件...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片姜黄挥发油成分的差异,并对导致其差异的成分进行归属。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不同产地的21批片姜黄挥发油成分进行差异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批次片姜黄挥发油进行数据采集,并采用SIMCA-P14.1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造成差异贡献显著的主成分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差异组分进行鉴定,确定其归属。结果通过对21批次片姜黄进行分析,共获得了32个共有峰,鉴定出8号峰(2-壬醇)、5号峰(桉油精)、11号峰(异龙脑)、19号峰(莪术烯)、25号峰(吉马酮)、18号峰(大牛儿烯D)为显著贡献的主成分组分。结论不同产地片姜黄样品中组分差异明显,确定的主成分能显著区别药材的不同产地,可为片姜黄药材质量的整体控制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姜黄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差异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