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黄芩素微丸的缓释包衣处方 被引量:7
1
作者 沈熊 梁健 +2 位作者 黄廼奇 杨春欣 吕迁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0-944,共5页
目的制备黄芩素缓释包衣微丸,优化处方。方法以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质量分数、丙烯酸树脂聚合物比例(Eudragit RSEudragit RL)、以及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建立了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微丸在2、6、12 h时的释放度为响应... 目的制备黄芩素缓释包衣微丸,优化处方。方法以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质量分数、丙烯酸树脂聚合物比例(Eudragit RSEudragit RL)、以及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建立了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微丸在2、6、12 h时的释放度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建立了考察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优化试验得到最优处方为增塑剂11%,聚合物比例4∶1,包衣增重12%,其在2、6、12 h时的释放度预测值分别为28.34%、58.56%和95.00%,根据优化处方制得缓释微丸释放度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一直。结论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法可有效应用于黄芩素微丸的缓释包衣处方的筛选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缓释微丸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氨茶碱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利珠 黄廼奇 梁淑芳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氨茶碱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其中采用氨茶碱治疗的患者为本研究单纯组(n=40),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氨茶碱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其中采用氨茶碱治疗的患者为本研究单纯组(n=40),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氨茶碱治疗的患者为本研究联合组(n=40),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FVC、MVV、PEF、FEV1/FVC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pH、PaO_(2)、SaO_(2)等指标明显高于单纯组,PaCO_(2)指标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氨茶碱治疗慢阻肺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氨茶碱 慢阻肺 肺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3
作者 吴利珠 林仁彬 黄廼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8期175-177,共3页
目的丹红注射液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需求注射丹红注射液。分析丹红注射液注射之后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伴随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原因。结果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包括适应证不适宜... 目的丹红注射液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需求注射丹红注射液。分析丹红注射液注射之后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伴随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原因。结果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包括适应证不适宜的患者13例(16.25%),溶媒选用不适宜的患者17例(21.2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患者15例(18.7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患者16例(20.00%),发生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10例(12.50%)。结论丹红注射液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以及药品说明书,使用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减少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保障其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率,临床应加强该药的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丹红注射液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利珠 黄廼奇 梁淑芳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将2018-06月至2020-0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其中有40例患者在采用抗生素治疗时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在采用抗生素治疗时...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将2018-06月至2020-0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其中有40例患者在采用抗生素治疗时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在采用抗生素治疗时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长、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长、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几率,缩短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长与住院时间,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利用效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干预 呼吸内科 抗生素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