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成功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新东 朱志军 +3 位作者 黄彦真 陈永辉 陈竹君 魏水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溶栓成功患者短期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溶栓成功的STEMI患者252例,其...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溶栓成功患者短期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溶栓成功的STEMI患者252例,其中男189例(75%),女63例(25%),年龄(61.5±9.9)岁。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守治疗组(125例)和PCI治疗组(127例)。患者于基线和随访1年时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观察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最长随访2年。结果 两组基线NT-pro BNP浓度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时的随访发现,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较,PCI治疗组LVEF显著升高、NT-pro BNP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2年的随访中,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较,PCI治疗组的2年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16.5%vs.25.6%,Log-rank,P=0.027);与单纯保守治疗相比,联合PCI治疗可以使患者的2年MACE发生风险降低25%(校正HR=0.67,95%CI:0.49~0.92,P=0.037)。结论 对于溶栓成功的STEMI患者,与单纯保守治疗相比较,联合采用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2年MAC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吲达帕胺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彦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5期843-844,共2页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达帕胺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吲达帕胺联合...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达帕胺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吲达帕胺联合厄贝沙坦方案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肾功能及微量白蛋白(mAlb)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7.32±7.53mmHg和91.33±4.84mmHg,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m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钾(K)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肾功能状况,维持电解质的稳定,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达帕胺 厄贝沙坦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口服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彦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5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及分析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口服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进行治... 目的:探究及分析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口服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FIB、D-D及P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口服倍他司汀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血流及凝血指标,安全性值得肯定,因此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超早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彦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尿激酶不同剂量分为大剂量组(n=35)与小剂量组(n=30),大剂量组150万U尿激酶静滴,小剂量... 目的探讨超早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尿激酶不同剂量分为大剂量组(n=35)与小剂量组(n=30),大剂量组150万U尿激酶静滴,小剂量组25万U尿激酶静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溶栓后28d总有效率82.9%,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治疗24h、1周、2周FMA评分明显高于同时段小剂量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段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37.1%,与小剂量组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且出血发生率较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溶栓 尿激酶 不同剂量 脑梗死
下载PDF
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彦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2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曾收治的91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运用氯霉素治疗,观察组运用多西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 目的:分析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曾收治的91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运用氯霉素治疗,观察组运用多西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4%,观察组为9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温下降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氯霉素 恙虫病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脑梗死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新东 朱志军 +1 位作者 黄彦真 陈永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对脑梗死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溶栓、抗血小板...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对脑梗死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溶栓、抗血小板、抗凝和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D-dimer和hs-CR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梗死严重程度,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D-dimer和hs-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出院后随访12个月,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脑梗死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5例脑梗死患者中,轻度75例,中度97例,重度63例;预后良好169例,预后不良66例。重度患者血清D-dimer和hs-CRP水平高于中、轻度患者(P<0.01),而中度患者又高于轻度患者(P<0.01)。血清D-dimer和hs-CRP水平与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47、r=0.59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梗死体积、NIHSS评分、D-dimer和hs-CRP水平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D-dimer和hs-CRP水平来判断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年龄、高血压、高血脂、梗死体积、NIHSS评分、D-dimer和hs-CRP水平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高敏-C反应蛋白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瑞莲 陈新东 黄彦真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与对比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拉地尔患者给予乌拉地尔治疗,硝普钠组患者则给予硝普钠,比较两组患者血肿量、神经功... 目的:探讨与对比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拉地尔患者给予乌拉地尔治疗,硝普钠组患者则给予硝普钠,比较两组患者血肿量、神经功能评分、疾病相关参数、远期预后与不良反应。结果:乌拉地尔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与四周血肿量均显著性低于硝普钠组,CSS评分均显著性高于硝普钠组;治疗后收缩压、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与红细胞比积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硝普钠组;治疗后3个月MMSE评分与FMA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硝普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硝普钠,乌拉地尔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更为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硝普钠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活动性出血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新东 朱志军 +5 位作者 黄彦真 陈永辉 杨育生 林韩逊 许建丰 方敬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922-924,927,共4页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单独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溶栓治疗,溶栓+PCI组在单独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d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治疗后半年、1年、2年内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7d后,单独溶栓组LVESD、LVEDD均高于溶栓+PCI组,LVEF低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2年后,单独溶栓组再梗死率高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1年、2年后,溶栓+PCI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单独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溶栓组治疗总费用低于溶栓+P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血供,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于难以快速运转患者的基层医院。但治疗时要恰当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行PCI的患者需转行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策略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瑞莲 陈新东 黄彦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7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不给予特殊治疗,...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口服丁苯酞软胶囊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HD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序贯治疗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尼麦角林注射液序贯尼麦角林片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瑞莲 陈新东 黄彦真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8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注射液序贯尼麦角林片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注射液...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注射液序贯尼麦角林片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注射液序贯联合尼麦角林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扩血管改善循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炎性因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以及MMSE评分均有所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以及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lL-6、TNF-α、CRP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lL-6、TNF-α与CRP均有所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注射液序贯尼麦角林片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麦角林注射液 尼麦角林片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瑞莲 陈新东 黄彦真 《海峡药学》 2021年第7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区间为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丁苯酞胶囊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6...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区间为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丁苯酞胶囊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Rankin评分(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血管内皮源性分泌因子、心理状态评分、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扩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等。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8例(95.00%)高于对照组31例(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SD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肽Y(NPY)、内皮素-1(ET-1)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是血清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F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胶囊治疗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不良负性心理情绪,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改善FMD值、NIHSS、Rankin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胶囊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急性脑出血并发糖代谢紊乱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陈瑞莲 陈新东 黄彦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究达格列净对急性脑出血并发糖代谢紊乱患者NT-BNP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4月80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糖代谢紊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探究达格列净对急性脑出血并发糖代谢紊乱患者NT-BNP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4月80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糖代谢紊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比较两组NT-BNP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氧化应激[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和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1(sICAM-1)]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T-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T-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β、TAC、SOD、MDA、ET-1、vWF、sICAM-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HOMA-IR、MDA、ET-1、vWF、sICAM-1均低于治疗前,HOMA-β、TAC、SOD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OMA-IR、MDA、ET-1、vWF、sICAM-1低于对照组,HOMA-β、TAC、SO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改善急性脑出血并发糖代谢紊乱患者的NT-BNP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状态,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急性脑出血 糖代谢紊乱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
下载PDF
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13
作者 陈瑞莲 陈新东 黄彦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6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桥接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陆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桥接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陆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实施小剂量替罗非班桥接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桥接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卒中,能够进一步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稠度及血流,防止血栓形成,对患者神经缺损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诊疗中的意义
14
作者 陈瑞莲 陈新东 黄彦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2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梗死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陆丰市人民医院的收治16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同病灶梗死面积、不... 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梗死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陆丰市人民医院的收治16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同病灶梗死面积、不同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患者hs-CRP、Hcy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hs-CRP、Hcy指标水平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NIHSS评分)、病灶梗死面积及预后(m RS)的相关性。结果:(1)hs-CRP、Hcy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重度组患者高于轻中度组,大面积梗死组高于非大面积梗死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Hcy水平与NIHSS评分、病灶梗死面积及m RS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hs-CRP、Hcy高表达影响脑梗死发生发展和疾病转归,持续监测这2项指标水平变化有利于提高临床脑梗死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