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产量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光华 谢戎 +6 位作者 郑家奎 袁祚廉 左永树 杨正林 袁玲 邵启明 黄彬茹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1-77,共7页
本文利用朱军等提出的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探讨了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产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产量除受控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外,还受母体植株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 本文利用朱军等提出的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探讨了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产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产量除受控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外,还受母体植株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母体效应比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更重要,其中尤以母体显性效应最重要.2个性状种子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狭义遗传率均较高,基因累加选择的同时不能忽视杂种优势利用.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游离氨基酸产量细胞质效应、母体显性效应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游离氨基酸 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
下载PDF
妙用小组合作,成就睿智数学课堂
2
作者 黄彬茹 《学子(理论版)》 2016年第9期64-64,共1页
小组合作是数学课堂经典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想让经典的小组合作散发魅力,需要教师把握小组合作的内涵,精心挖掘课堂中适合小组合作的素材,无痕运用小... 小组合作是数学课堂经典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想让经典的小组合作散发魅力,需要教师把握小组合作的内涵,精心挖掘课堂中适合小组合作的素材,无痕运用小组合作,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一、妙设问题情境,睿智引入小组合作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突破口。在数学学习中,合理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模式 合作小组 思维碰撞 体积公式 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探究欲望 知识迁移 中更 新教学理念
下载PDF
苋菜AtPAL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曾林 黄彬茹 +3 位作者 王晓 赵春丽 赖钟雄 刘生财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7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苋菜AtPAL基因的功能及在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方法]利用RT-PCR及RACE技术扩增AtPAL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AtPAL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不同光质、不同浓度水杨酸(SA)条件下研究AtPAL基因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研究苋菜AtPAL基因的功能及在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方法]利用RT-PCR及RACE技术扩增AtPAL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AtPAL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不同光质、不同浓度水杨酸(SA)条件下研究AtPAL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苋菜AtPAL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476bp,包含一个2142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713个氨基酸。AtPAL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tPAL编码蛋白分子量(Mw)为77.4692kD,理论等电点(pI)为6.10;蛋白序列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主链和随即卷曲分别占51.05%、7.57%、10.80%和30.58%;AtPAL蛋白不含信号肽序列,属于非跨膜蛋白,不含跨膜螺旋区,含有59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其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E.R)可能性较大。序列对比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AtPAL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PAL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AtPAL蛋白与菠菜、甜菜、康乃馨3种石竹目物种的PAL蛋白亲缘关系较近。非生物胁迫条件下AtPAL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蓝光能够有效上调AtPAL基因在苋菜中的表达量;不同浓度水杨酸(SA)的处理下,AtPAL基因在苋菜中的表达量相较于CK对照都呈现上调的变化。[结论]该次克隆的苋菜AtPAL基因属于典型的PAL家族成员,推测在苋菜中该基因可能参与多种胁迫防御反应和激素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AtPAL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苋菜AtPAL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4
作者 曾林 黄彬茹 +3 位作者 赵春丽 王晓 赖钟雄 刘生财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对苋菜AtPAL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codonW、MEGA、Origin、Excel、SPSS等软件及CUSP在线程序,分析了苋菜AtPAL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并与菠菜、甜菜、一品红等14个不同物种PAL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以及大肠杆菌、酵... [目的]对苋菜AtPAL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codonW、MEGA、Origin、Excel、SPSS等软件及CUSP在线程序,分析了苋菜AtPAL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并与菠菜、甜菜、一品红等14个不同物种PAL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以及大肠杆菌、酵母菌等5种模式生物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基于不同物种PAL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及基因编码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苋菜AtPAL基因表达水平和密码子偏好性均较弱,更偏好使用A/T碱基以及以A/T结尾的密码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单双子叶植物分别聚成一类,且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往往聚成同一小类,但基于PAL基因编码区的聚类结果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物种分类;中性分析、ENc与GC3s关联性分析、奇偶偏好(PR2)分析的结果均显示,突变压力是影响PAL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自然选择压力等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与模式生物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对比的结果显示,拟南芥比较适合作为苋菜AtPAL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比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作为苋菜PAL基因的异源表达载体。[结论]为苋菜AtPAL基因进行异源表达时,选择合适受体及表达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苋菜AtPAL基因密码子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AtPAL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