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4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必然 李庆祥 +1 位作者 江可心 李小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患者 检测结果 过敏原 多价霉菌
下载PDF
泛昔洛韦并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必然 许维华 +2 位作者 陈俊钊 姜琴 刘金花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9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TDP特定电磁波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并与泛昔洛韦、阿昔洛韦相比较。方法 135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50例)用泛昔洛韦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同时采用TENS、TDP特定电磁波...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TDP特定电磁波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并与泛昔洛韦、阿昔洛韦相比较。方法 135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50例)用泛昔洛韦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同时采用TENS、TDP特定电磁波分别患处治疗,每日1次,连续10d;对照A组(45例)口服泛昔洛韦,每次250mg,每日3次,连服10d;对照B组(40例)口服阿昔洛韦,每次200mg,每日5次,连服10d。结果观察组的止疱、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A组、对照B组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的止疱、止痛、结痂、脱痂时间较对照B组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昔洛韦并TENS和TDP特定电磁波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作用协同,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TENS TDP特定电磁波 带状疱疹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和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必然 杨远超 +1 位作者 昭丽 刘金花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5期89-90,共2页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和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和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NB-UVB照射,对照组(37例)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和外用卤米松乳膏...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和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和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NB-UVB照射,对照组(37例)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和外用卤米松乳膏,两组疗程相同,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7.14%,高于对照组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和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疗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窄谱中波紫外线 转移因子 卤米松
下载PDF
红蓝光交替照射结合系统服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必然 杨远超 +1 位作者 张群林 王昭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2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和红蓝光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门诊痤疮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54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红蓝光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有效率... 目的探讨药物和红蓝光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门诊痤疮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54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红蓝光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有效率为48.0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服药结合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 照射 药物治疗 痤疮
下载PDF
妊娠期尖锐湿疣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必然 刘金花 +1 位作者 李金燕 王昭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0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体征、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妊娠期尖锐湿疣42例(观察组)及非妊娠期尖锐湿疣42例(对照组)进行电灼治疗及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疣体分布较对照组广泛(P<0.05),观察组复发... 目的探讨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体征、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妊娠期尖锐湿疣42例(观察组)及非妊娠期尖锐湿疣42例(对照组)进行电灼治疗及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疣体分布较对照组广泛(P<0.05),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高(P<0.05),电灼治疗对妊娠的影响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未发现明显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具有疣体分布广泛数目多易发展为巨块型疣体的特点,且易复发,电灼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安全有效,尖锐湿疣对妊娠结局、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妊娠期尖锐湿疣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妊娠期 治疗
下载PDF
1080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必然 李庆祥 +1 位作者 严春玲 曹海燕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5-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检测1080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392例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率36.30%,其...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检测1080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392例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率36.30%,其中Uu 338例(31.30%),Mh 26例(2.41%),Uu合并Mh 28例(2.59%)。药敏结果表明:Uu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较为敏感,Mh及Uu合并Mh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Mh及Uu合并Mh对多种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惠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等是惠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支原体耐药性的动态监测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针刺联合口服转移因子、甲氰咪胍治疗扁平疣5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必然 李庆祥 +2 位作者 文富 陈俊钊 李丹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患者取穴四白、曲池、合谷、血海、丘墟、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中间间隔10天),同时口...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患者取穴四白、曲池、合谷、血海、丘墟、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中间间隔10天),同时口服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连服一月。对照组单口服药物不予针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4,P<0.05)。结论:针刺联合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治疗扁平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针刺 转移因子 甲氰咪胍
下载PDF
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效性与临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7
8
作者 毛越苹 谭国珍 +15 位作者 张楚怡 赖维 振明 李其林 林达 林桦 任虹 赵建林 丁敏 姚煦 朱晓芳 李俊杰 李剑 王群 方锐华 黄必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4-976,共3页
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非比较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共有1 235例受试者进入研究,符合方案分析集(PPAS)1 210例,全分析集(FAS)1 213例,安全性分析集(SAS)1 235例,受试者均... 目的评价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非比较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共有1 235例受试者进入研究,符合方案分析集(PPAS)1 210例,全分析集(FAS)1 213例,安全性分析集(SAS)1 235例,受试者均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8.8mg口服,1次/d,疗程两周。观察记录受试者用药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症状、体征情况及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第1周和第2周结束时计算疗效指数,对其有效率和安全性给予评价。结果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用药后1周、2周的治愈率分别为23.08%和56.94%,有效率分别为42.10%和87.86%。对瘙痒、风团数量及大小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治疗过程中出现口干、嗜睡、困倦、乏力、头晕、头痛、心动过速等5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13%。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枸地氯雷他定片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卤米松乳膏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金花 黄必然 +5 位作者 文富 李庆祥 陈俊钊 李金燕 戴惠梅 杨日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4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卤米松乳膏联合丹皮酚软膏与单独使用卤米松乳膏或丹皮酚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方法:联合治疗组,交替使用0.05%卤米松乳膏和丹皮酚软膏,每天各2次,每次用药间隔时间2h以上;单独治疗组单独使用0.05%卤米松乳膏或丹皮酚软膏... 目的:观察卤米松乳膏联合丹皮酚软膏与单独使用卤米松乳膏或丹皮酚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方法:联合治疗组,交替使用0.05%卤米松乳膏和丹皮酚软膏,每天各2次,每次用药间隔时间2h以上;单独治疗组单独使用0.05%卤米松乳膏或丹皮酚软膏,每天2次,早晚各1次。用药7d观察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丹皮酚组、卤米松组各观察33例,治愈率分别为87.9%、66.7%、37.1%;总有效率分别为93.9%、75.8%、51.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优于单独治疗组,卤米松组优于丹皮酚组,且联合用药起效时间较单独用药组短。结论:联合用药有效率优于单独用药,且起效时间短,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湿疹 卤米松乳膏 丹皮酚软膏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性病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潇 黄必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3期1581-1582,共2页
目的采用ELISA与PCR方法分别检测具典型皮损与非典型皮损性病专科门诊患者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了解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单纯疱疹感染诊断方法及标本选择。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清... 目的采用ELISA与PCR方法分别检测具典型皮损与非典型皮损性病专科门诊患者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了解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单纯疱疹感染诊断方法及标本选择。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216例患者。结果有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58.06%,疱液标本PCR阳性率占89.25%;无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23.58%,分泌物标本PCR阳性率占14.63%。结论建议在生殖器疱疹有临床症状时采用PCR检查,无典型皮损的患者可采用血清学作抗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酶链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569例血管瘤液氮冷冻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燕 刘金花 +1 位作者 黄必然 李庆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9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液氮冷冻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569例婴幼儿血管瘤,采用棉签蘸取液氮法,直接接触瘤体表面进行冷冻治疗及相关护理。结果:569例病人中,448处草莓状血管瘤全愈;134处海绵状血管瘤,60处治愈,69处有效,5处无效;鲜... 目的:探讨液氮冷冻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569例婴幼儿血管瘤,采用棉签蘸取液氮法,直接接触瘤体表面进行冷冻治疗及相关护理。结果:569例病人中,448处草莓状血管瘤全愈;134处海绵状血管瘤,60处治愈,69处有效,5处无效;鲜红斑痣7处,均无效。结论:液氮冷冻治疗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重视液氮冷冻治疗病人的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液氮 冷冻治疗 护理
下载PDF
162例囊肿型痤疮局部护理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金燕 刘金花 +3 位作者 黄必然 文富 李庆祥 陈俊钊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护理治疗对囊肿型痤疮的效果。方法:将324例囊肿型痤疮随机分为两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并积极进行局部护理治疗。结果:护理治疗组162例的病人经过一疗程治疗痊愈128例,总有效率达94.44%,与常规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局部护理治疗对囊肿型痤疮的效果。方法:将324例囊肿型痤疮随机分为两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并积极进行局部护理治疗。结果:护理治疗组162例的病人经过一疗程治疗痊愈128例,总有效率达94.44%,与常规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囊肿型痤疮除常规治疗外,应积极进行局部护理治疗,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型痤疮 护理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维胺脂胶囊联合一清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文富 黄必然 陈俊钊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了解维胺脂(三蕊)胶囊联合一清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1组口服维胺脂50mg,每天3次;一清胶囊2片,每天3次。2组口服四环素250mg,每天4次;安体舒通20mg,每天3次。3组口服维胺脂50mg,每天3次。每周复诊一... 目的了解维胺脂(三蕊)胶囊联合一清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1组口服维胺脂50mg,每天3次;一清胶囊2片,每天3次。2组口服四环素250mg,每天4次;安体舒通20mg,每天3次。3组口服维胺脂50mg,每天3次。每周复诊一次,记录皮损消退情况及副作用,4周为一疗程。结果三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胺脂胶囊联合一清胶囊是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治疗 维胺脂
下载PDF
氯马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14
作者 陈俊钊 文富 黄必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9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氯马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氯马斯汀组52例,口服氯马斯汀片1.34mg,2次/d,氯马斯汀联合西咪替丁组59例,口服氯马斯汀1.34mg,2次/d,西咪替丁200mg,3次/d;地氯雷他定联... 目的观察氯马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氯马斯汀组52例,口服氯马斯汀片1.34mg,2次/d,氯马斯汀联合西咪替丁组59例,口服氯马斯汀1.34mg,2次/d,西咪替丁200mg,3次/d;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组56例,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mg,1次/d,西咪替丁200mg,3次/d。均连服2周后判效。结果治疗后3组有效率分别为67.3%、84.7%和82.2%。结论氯马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马斯汀 慢性荨麻疹 西咪替丁 治疗
下载PDF
隐性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姝 黄必然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3期537-538,共2页
42例隐性梅毒患者血清分别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特异性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 ̄IgM ̄WB)。42例初诊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36例TP ̄IgM ̄WB阳性。正规驱毒治疗后3、6个月复查:T... 42例隐性梅毒患者血清分别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特异性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 ̄IgM ̄WB)。42例初诊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36例TP ̄IgM ̄WB阳性。正规驱毒治疗后3、6个月复查:TRUST阴转率分别为7.14%、26.19%;TP ̄IgM ̄WB阴转率分别为33.33%、59.52%。在随访中,TP ̄IgM ̄WB阴转率均高于TRUST。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期产生的抗体,可初步推断隐性梅毒患者的病程并判断其传染性,有助于隐性梅毒患者的血清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梅毒 特异性 IGM抗体 检测
下载PDF
成人水痘38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陈锦辉 黄必然 文富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93-193,192,共2页
目的:成人水痘较为少见,近年我科接诊154例水痘患者中,成人38例(24.7%),成人患者比例明显增多。38例中学生33例(86.8%)。其特点为起病较急,前驱症状明显,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皮疹密布全身,病程比儿童长,... 目的:成人水痘较为少见,近年我科接诊154例水痘患者中,成人38例(24.7%),成人患者比例明显增多。38例中学生33例(86.8%)。其特点为起病较急,前驱症状明显,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皮疹密布全身,病程比儿童长,严重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提示应注意成人水痘的鉴别诊断,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患者 治疗 成人 接诊 咽痛 畏寒 比例 四肢
下载PDF
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必然 周姝 +1 位作者 杨远超 周潇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962-964,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蛋白情况及其临床随访意义。方法对54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别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IgM蛋...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蛋白情况及其临床随访意义。方法对54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别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IgM-WB),追踪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结果孕期治疗对孕妇TRUST阴转率并无影响。TP-IgM-WB经治疗后阴转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孕早期治疗后阴转率为35.19%,孕晚期治疗后全部阴转。TRUST低滴度(≤1:8)组TP-IgM平均阴转时间为(2.54±1.21)月,高滴度(≥1:16)组为(3.68±1.96)月,前者明显比后者短(t=5.94,P<0.01)。所生新生儿均为足月活胎,未发现先天梅毒患儿。且TRUST滴度均低于或等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结论潜伏梅毒孕妇经规范驱梅治疗后能有效阻断胎传梅毒。检测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可初步推断潜伏梅毒孕妇的病程并判断其传染性,规范驱梅治疗后能快速阴转,有助于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梅毒 梅毒螺旋体 IgM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B)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及强的松龙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的系统评价及药物经济学分析
18
作者 凌小红 杨远超 +2 位作者 潘紫凤 黄必然 王昭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85-88,共4页
分析对于瘢痕疙瘩,在对患者治疗,应用药物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强的松龙注射液不同药物对疾病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经济学情况。方法 纳入瘢痕疙瘩的患者90例,随机法对应将病患进行分组,分成为曲安奈德组、倍他米松组、强的松龙组每组... 分析对于瘢痕疙瘩,在对患者治疗,应用药物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强的松龙注射液不同药物对疾病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经济学情况。方法 纳入瘢痕疙瘩的患者90例,随机法对应将病患进行分组,分成为曲安奈德组、倍他米松组、强的松龙组每组的病理均30例,不同组别给予对应药物,药物同利多卡因混合进行用药,持续给药时间三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情况。结果 曲安奈德组、倍他米松组、强的松龙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86.67%、93.33%,倍他米松组、强的松龙组总有效率高于曲安奈德组(P<0.05);治疗后,三组VSS、VAS、PSA评分均降低,各评分强的松龙组<倍他米松组<曲安奈德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情况强的松龙组>倍他米松组>曲安奈德组(P<0.05)。结论 应用强的松龙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效果好,对缓解疼痛及改善症状好,且成本-效果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复方倍他米松 强的松龙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