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10kV配网架空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检修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志煊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第2期69-70,共2页
随着电力工业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力度的加大,10 kV架空线路已发展成为乡镇农网配电线路的主要构成形式。文章通过分析架空配电线路的基本要求,对10 kV配网架空线路的运行和检修进行了研究,并就一些常见故障提出了解... 随着电力工业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力度的加大,10 kV架空线路已发展成为乡镇农网配电线路的主要构成形式。文章通过分析架空配电线路的基本要求,对10 kV配网架空线路的运行和检修进行了研究,并就一些常见故障提出了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kV配网 架空线路 运行维护 检修
下载PDF
从当代经典教育理论中寻找德育生长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志煊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1期21-22,共2页
学校发展,离不开经典教育理论的指导。在认知发展理论、道德环境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中山市水云轩小学不断发掘新的德育生长点,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经典教育理论 生长点
下载PDF
构建有意义的品德课堂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志煊 《中小学德育》 2013年第9期79-80,共2页
鲁洁教授曾指出:"德育课堂要引导儿童去不断拓展他们的意义场域,使许多原来对于他们不具有意义的生活现象得以进入他们的意义世界之中。"[1]品德课堂要有效,应该成为有意义的课堂。如何构建有意义的品德课堂?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的... 鲁洁教授曾指出:"德育课堂要引导儿童去不断拓展他们的意义场域,使许多原来对于他们不具有意义的生活现象得以进入他们的意义世界之中。"[1]品德课堂要有效,应该成为有意义的课堂。如何构建有意义的品德课堂?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以供同仁进一步探讨。一、多角度审视,重构教材的意义世界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生活是构建意义世界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品德 生活现象 义务教育 儿童 世界 德育
下载PDF
让校园文化暖透学生心灵
4
作者 黄志煊 《中小学德育》 2016年第9期1-1,共1页
《孟子》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总是生活在一种文化场境之中,互为影响。师生亦如是,可见校园文化之重要。多年来,我们殚精竭虑,为着校园里这门隐形的课程付出诸多努力,创造着起码是表面上的辉煌。然而,这... 《孟子》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总是生活在一种文化场境之中,互为影响。师生亦如是,可见校园文化之重要。多年来,我们殚精竭虑,为着校园里这门隐形的课程付出诸多努力,创造着起码是表面上的辉煌。然而,这轰轰烈烈的热潮掩盖不了实质上的虚空。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园文化,让学生随时、随地吸附养分、生长精神?只有"以心为本",才能让"文化"暖透孩子们的心灵。要兼顾身心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快餐式 文化场 生麻 学校教育 不知道 生命本真 活动场地 教育方向 芳草地
下载PDF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为学生健全人格奠基
5
作者 黄志煊 《中小学德育》 2011年第11期68-69,共2页
近年来,水云轩小学充分挖掘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德育重点课题“传承传统文化与健全人格教育的研究”的实施,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对于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朝着品德高尚、行为文明、心智... 近年来,水云轩小学充分挖掘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德育重点课题“传承传统文化与健全人格教育的研究”的实施,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对于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朝着品德高尚、行为文明、心智完善、情趣高雅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健全人格 学生 传承 人格教育 重点课题 学校教育 广东省
下载PDF
中山市青少年性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少芳 李宏伟 +7 位作者 杨巧红 周红 陈月灵 张树地 谭宝凤 梁蔚菁 黄志煊 陈葵芳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山市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为设计科学合理的性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中山市4662名在校初中生的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以及性教育课程期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自身性成熟前性知识准备不足,掌... 目的:了解中山市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为设计科学合理的性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中山市4662名在校初中生的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以及性教育课程期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自身性成熟前性知识准备不足,掌握的性知识数量偏少、科学性偏低;认为性是纯洁自然的学生比率不高,学生性观念前卫但需要引导;学生性知识主要来自学校,但仍有部分来自黄色读物;学生表示需要学校的性教育,但对现行的性教育认可度不高。结论:需拓宽教育渠道、转变教育理念、把握教育原则,提升青少年的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性教育 性知识 态度 行为 调查
下载PDF
开采好传统文化这座德育“富矿”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志煊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74-76,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天然富矿”,但当前学校受两方外来思潮的强烈冲击和多元价值观的分化,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一线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工作 开采 中华传统文化 多元价值观 学校 思潮 教育
原文传递
让道德与法治课引领学生过更好的生活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志煊 《中国德育》 2021年第9期75-77,共3页
“立德”重在立“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树人”重在树“具有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的人”。毫无疑问,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是该学科需培育的核心素养。而立德的根本在于铸魂,魂是德的根基,这关键是把握社... “立德”重在立“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树人”重在树“具有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的人”。毫无疑问,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是该学科需培育的核心素养。而立德的根本在于铸魂,魂是德的根基,这关键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魂中之介”,才能让德厚根深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 引领学生 立德 法治精神 树人 培育学生
原文传递
建构有意义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志煊 《中国德育》 2019年第5期69-72,共4页
有情感、正认知、重实践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才能有效落实德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逐步理解在物质生活中“如何生活”,在精神生活中“为何生活”。
关键词 法治精神 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品性 教材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过程 二年级
原文传递
丰富学生道德体验 促进主体德性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志煊 《课程教学研究》 2013年第1期57-58,70,共3页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而体验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将现实的情景和情感有效地融入到心灵之中。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就需要调动学生主动...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而体验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将现实的情景和情感有效地融入到心灵之中。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就需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从知、情、意、行几个方面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德性的有效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道德体验 主体德性 建构
原文传递
守正生命德为首 率性育德润童心
11
作者 黄志煊 《中国德育》 2015年第21期64-68,共5页
《中庸》里明确地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在这里“性”“道”“教”充分突显了教育“法自然”“尽人性”的育人之道,更是为“率性育德、守正生命”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和事实... 《中庸》里明确地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在这里“性”“道”“教”充分突显了教育“法自然”“尽人性”的育人之道,更是为“率性育德、守正生命”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中山水云轩小学在开展“德性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德 生命 童心 德性教育 《中庸》 实践体系 德育理论 法自然
原文传递
让信任伴随学生成长每一天
12
作者 黄志煊 《中国德育》 2015年第1期71-72,共2页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关键词 学生成长 信任 文化传递功能 德国教育 自由天性 雅斯贝尔斯 交流活动 生命内涵
原文传递
“道德眼光审视下的学校德育”之制度构建:追求有德性的学校管理
13
作者 黄志煊 《小学德育》 2010年第2期23-24,共2页
当前,中小学德育管理中,还有不少学校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用僵硬、教条的制度对学生进行管、卡、压,这严重摧残了学生的心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生命成长的质量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淡薄。心灵被物化,人格被分离... 当前,中小学德育管理中,还有不少学校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用僵硬、教条的制度对学生进行管、卡、压,这严重摧残了学生的心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生命成长的质量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淡薄。心灵被物化,人格被分离。为引导学生快乐成长。主动提升,持续发展,必须拨正反德育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德性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管理制度 德性 引导学生 自我发展意识 德育管理 接受教育 质量意识 生命成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