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忠龙的诗
- 1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六盘山》
2013年第2期63-64,共2页
-
-
关键词
大林寺
乡关何处
千金散
新诗经
庐山面目
孟浩
孤帆
牯岭镇
千年学府
宗教情怀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学校德育价值的几点思考
- 2
-
-
作者
黄忠龙
-
机构
甘肃省静宁县教育局
-
出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4-36,共3页
-
文摘
本文从学校德育中的价值和学校德育的价值两个方面对德育价值进行界定;从认识、智力、情感、审美四个层面探讨了德育价值的表现形式,试图从遵循德育规律,采取正确的导向等方面使学校的德育价值最终得到实现。
-
关键词
学校
德育价值
界定
表现
实现
-
Keywords
School
Value of moral education
Evaluation
Manifest
Realize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乡村的火盆
- 3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中国土族》
2014年第4期75-75,共1页
-
文摘
每当我从街道上走过,看见补鞋、修车这些摆摊设点的人身旁放着一个炭火炉,我就知道已进入冬季了,他们烤火的身影让我联想起童年围着火盆取暖的情景。在老家,火盆的形状很多,但在我的脑海里定型成范挥之不去的是父亲用过的一只自制火盆。其实那只火盆的结构很简单,材质也很简陋,即把一只装满草灰的旧洋瓷脸盆固定在一个镶嵌着四条腿的木架上。
-
关键词
罐罐茶
爬起来
茶汁
生旺
清晨起
茶架
豆火
不下雨
火天
时圈
-
分类号
I2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教育的天空(二首)
- 4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诗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
文摘
村小学的危房
风从山顶上刮下来
一砖到顶的小庙
减弱了脚步
凌空的檐翅绊倒关注的目光
-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教育的天空(二首)》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酱水缸(外一首)
- 5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诗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4,共2页
-
-
关键词
外一首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本草春秋
- 6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17年第4期94-101,共8页
-
文摘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满庭芳·静夜思》。稍微有点药草常识的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一首嵌着中药名的词,细数便知。
-
关键词
老菊
南宋诗人
荷裳
银塘
静夜思
使君
乌头白
中药名
黄河文学
代书寄吉十一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宁静中的故乡景物(组诗)
- 7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绿风》
2014年第1期98-99,共2页
-
-
关键词
秋霜
一遍遍
土里
一串蓝
沿街叫卖
旱作农业
水平梯田
紫苜蓿
三坛
山岔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石刻的方言
- 8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13年第12期61-66,共6页
-
文摘
石磨"路迢迢而非远,石迭迭而无山,雷轰轰而未雨,雪飘飘而不寒。"这是清代学者赵翼的一首咏物诗,咏的就是石磨。路迢迢而非远。石磨安置在一根檩子的滚椽房子里,一个或两个人不停地推着石磨转着圈儿走。磨子上的粮食磨完了停下来歇一歇,再倒些粮食继续磨,继续在磨道里转着圈,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圈,它的周长却无限延长好像是一条永远走不到头的路。怪不得有一句俗语叫"千里马套在磨道里",因为千里马套在磨道里似乎走了千里,其实依然在原地转圈。这就使推磨这个活计显得既劳累又枯燥。
-
关键词
清代学者
咏物
石碾
无限延长
石窝
我不知道
一只手
往前走
七八
打得好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取暖记忆的服饰
- 9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13年第5期68-71,共4页
-
文摘
皮袄服饰是一种文化,属于民俗范畴。服饰文化的开放包容与丰富内涵,表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看到现代乡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的服饰世界,就让我感受到故乡生活的多姿多彩、靓丽明快,也让我想起童年时那种青一色的冷峻面孔和单调乏味的服饰表情。
-
关键词
毡袄
大襟衣
大裆
左衽
万乘之君
布带
地白草
人从
款式多样
七八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乡村记忆的亮色
- 10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黄河文学》
201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
文摘
货郎儿货郎担挑着艰难,拨浪鼓摇响梦幻,走村串乡的小贩。黄昏后,人影远,挥不去往事如烟。这是我用《货郎儿》的曲牌作的一首曲。元代以来,往来于城乡贩卖日用杂物和儿童玩具的挑担小贩,称为货郎儿。他们沿途走村串户摇鼓喊唱着物品的名称以招徕顾客。
-
关键词
乡村
记忆
货郎担
头发
儿童玩具
招徕顾客
妇女儿童
颜色
曲牌
小贩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渐去渐远的民间事象
- 11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12年第4期60-63,共4页
-
文摘
烧木炭"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卖炭翁》一诗的开头几句,诗中的炭就指木炭。在中国,炭有着悠久的历史。由炭与硝石、硫磺按一定比例制成的黑色火药,点燃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灯草。而使用炭。
-
关键词
木炭
烧炭
民间
父亲
黑色火药
唐代诗人
木桶
新乐府
白居易
文明古国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山村的记忆(二篇)
- 12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11年第12期83-85,共3页
-
文摘
开在童年窗棂上的花窗花,开在童年窗棂上的花,我已有好多年在故乡没有看到它了。小时候,窗花和雪花成了年关最好看的两种花,一种白白亮亮,一种红红火火,挂在年的枝头上,浓烈了年味,激情了年景。故乡人过年就是过春节,打春了,开在民间的第一种花就是窗花。
-
关键词
自留地
窗花
记忆
故乡
窗棂
童年
民间
剪纸
土地
生产队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民间的枝条上跳跃的月光
- 13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黄河文学》
2011年第3期99-101,共3页
-
文摘
故乡的声音声音是万物的语言与韵律,无论物与人,不管有无生命,只要发出声音就是传递存在的信号,释放生命的气息。挪动椅子,椅子就会发出声响。
-
关键词
故乡
声音
民间
叫声
无生命
椅子
绵羊
韵律
生活
命名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雪落村庄(组诗)
- 14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10年第12期58-59,共2页
-
-
关键词
村庄
土拨鼠
土地证
阴历
瓦房
荒芜
阳光
脚手架
民间传说
农民工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手电筒(短篇小说)
- 15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10年第12期49-53,共5页
-
文摘
他叫苗入社,庄里人都叫他老社,我习惯叫他社哥,因为他比我大,是1953年那年村里开始加入合作社时出生的,他爸爸也就是我大爸给他起了这个很有时代感的名字。社哥就这样比我整整早十年认识了生养我们的这个村子苗家坡。
-
关键词
手电筒
国学
短篇小说
长时间
合作社
父亲
习惯
中学
开始
毕业后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岁月镌刻的乡村版画(散文)
- 16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10年第12期54-57,共4页
-
文摘
放鹞子我能记事的时候社会已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那时,农村的组织形式是生产小队、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三级。但我们跟着大人习惯称那个时期为农业社。农业社里。
-
关键词
麻雀
冬小麦
人民公社
组织形式
生产大队
养蜂
土蜂
蜂王
家乡
草帽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记忆的音画
- 17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09年第8期89-95,共7页
-
文摘
补丁"有吃没吃在脸上,有穿没穿在身上",这是故乡人对衣食情况的一个最简单的直观评判,事实也就是这样。如果用一个词对三十年前农人身上的穿着作一个准确的特征描述,那就是"补丁",无论冬装夏衣。
-
关键词
记忆
补丁
手推车
统销
土屋
故乡
母亲
特征描述
三十年
父亲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牵挂故土(两篇)
- 18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08年第10期57-60,共4页
-
文摘
节日故乡的节日,是阴历枝头开出的山花,烂漫了村庄的日子;是孩子开心的笑,灿然了山野的生活;是散落民间的历史种子,
-
关键词
故乡
节日
民间
小吃
生活
母亲
阴历
民俗
妇女
孟姜女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羊儿沟
- 19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07年第7期32-40,共9页
-
文摘
五九六九,阳山里看柳。羊儿沟林业站门前的那棵旱柳树又生出了绿茵,昭示着一年的春天又来了。
-
关键词
林业站
张家川
大柳树
苹果树
朝阳县
旱柳
拖拉机
苹果苗
电话
林业局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忆江南(二篇)
- 20
-
-
作者
黄忠龙
-
出处
《朔方》
2005年第3期37-39,共3页
-
文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公元728年的春天,即唐开元十六年, 诗人李白在湖北武汉的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 至广陵,时值三月,天上人间烟花似锦。一 千多年后的三月,我和同事谒拜完中山陵、 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之后,乘车直去扬 州。我虽不知"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当年 至广陵的心情,但我此时去扬州正是杨柳依 依、花絮纷飞的好时光。
-
关键词
江南
南京大屠杀
孟浩然
黄鹤楼
扬州
纪念馆
烟花
广陵
李白
中山陵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